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测试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

(3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缟.素(gǎo)貂裘.(qiú)绮.绣(yī)B.容臭.(xiù)撰.写(zuàn)烨.然(yè)C.缊袍.(yùn)叱.咄(cì)拜谒.(yè)D.皲.裂(jūn)诋.毁(dǐ)唐雎.(j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妻妾之奉.(侍奉)请广.于君(增广、扩充)B.贤者能勿丧.耳(丧失)岂直.五百里哉(只是)c.虽千里不敢易.也(交换)故不为苟.得也(苟且)D.礼愈至.(周到)缀.公卿之后(点缀)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乡为身死而不受B.故不错意也C.而承天子之宠光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渔家傲·秋思》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做法的愤懑之情。

B.《江城子。

密州出猎》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

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地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秋瑾的《满江红》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的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将一个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女词人形象活画出来。

5.下列对《鱼我所欲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意蕴.(yùn)绮.绣(yǐ)皲.裂(jūn)烨.然(yè)B. 敝.衣(bì)缟.素(gǎo) 撰.写(zuàn) 容臭.(xiù)C. 缊.袍袍yùn袍 袍谒.袍yè袍 袍裘.(qiú) 叱.咄(cì)D. 惆怅.(chàng) 诋.毁(dǐ) 唐雎.(jū) 不屑.(xiè)【答案】D【解析】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在文言文中注意通假字。

D项正确。

ABC三项修改为:A.绮.绣(qǐ);B.撰.写(zhuàn);C.叱.咄(chì)。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B.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C. 万钟于我何加.焉(施加)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恩惠)【答案】C【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益处)。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贤者.能勿丧耳。

B. 行道之.人弗受。

而不知人之.乐。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

D.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如土石何【答案】B【解析】A项的“者”解释为:判断句式的标志/……的人。

意义不同; B项的“之”解释为:助词,的。

相同;C 项的“许”解释为:答应/大约,左右。

不同;D项的“其”解释为:他(人)/那么。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单元测试卷】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单元测试卷】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语文(测试时间:120分试卷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提示默写。

(6分)(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年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练习。

(6分)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juǎn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像山泉在,像波涛在。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选段中的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卷蜷zhuìchùB. 蜷卷chuòchùC. 卷蜷chuòzhùD. 蜷卷zhuìzhù(2)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咀嚼奔波澎湃呜咽B. 品味奔驰澎湃呜咽C. 咀嚼奔驰呜咽澎湃D. 品味奔波呜咽澎湃(3)选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2分)( )A. 天上闪烁着星星B. 星星好像宝石C. 天上缀着宝石D. 星星缀着宝石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④,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⑥,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词人对陈同甫寄予了无限希望并且直接表达了他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②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求学之路艰难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有人抱怨,每天工作那么累,时光那么短暂,晚上不用来放松调剂,为何要用来阅读?阅读不是更“费脑”么,不是等于给原本压力如山大的自己继续施压吗?事实上,阅读本身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调剂方式,还是让人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超脱出来,撇去琐碎之事给人带来的zào动,从而进入内心思考的一个无可替代的路径。

正如有人所说:“书籍是毅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夜读并不会成为负担,反而能让精神得到慰藉,让内心得到充实,让灵魂更加强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调.剂()慰藉.()zào()动(2)文中画横线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撇去”中“撇”的意思是()A.放在一边,丢开不管B.装、摆出C.表示轻视、不以为然或不高兴等D.汉字的笔画,向左斜下(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这也是弟的好友。

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这段话是()说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先类比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对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

C.《鱼我所欲也》一文善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句式上多用对偶、排比,富于文采和雄辩的气势。

D.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现在是和平年代,所以“舍生取义”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出使)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D.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3.下列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时间为序,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刻苦勤奋的求学经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砚冰坚”“大雪深数尺”等属于环境描写,传神地表现出求学不易,衬托了作者的努力和勤奋。

C.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文章将太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时的艰辛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信念的坚定。

4.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对甲、乙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B.《江城子》的上阕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下阕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决心。

C.《水调歌头》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江城子》的上阕语言风格粗犷、豪放,下阕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5.对《满江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箪.食(d ān ) 怫.然(f ú) 休䘲.(j ìn ) 耄.老(m ào ) B.一豆羹.(g ēng ) 缟.素(g āo ) 徒跣.(xi ǎn ) 叱咄.(du ō)C.加冠.(gu ān ) 不屑.(xi è) 缊.袍(w ēn ) 冻馁.(n ěi )D.麾.下(hu ī) 容臭.(ch òu ) 的.卢(d í) 拜谒.(y è)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四支僵劲不能动B.故患有所不辟也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D.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休.䘲降于天B.徒.以有先生也C.万钟.于我何加焉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旅店)B.以头抢.地尔(碰,撞)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D.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C.《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代事情的缘由,用对白推进情节的发展,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抒发了忧国思乡、孤独愁苦之情。

7.默写。

(6分)(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3第三单元(A卷基础卷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3第三单元(A卷基础卷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同步检测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全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7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休祲.(jìng)苟.得(gǒu)唐雎.(jū)负箧曳屣.(xǐ)B. 蹴.尔(cù)徒跣.(xiǎn)皲.裂(jūn)缊.袍敝衣(yùn)C. 缟.素(gǎo)耄.老(mào)豆羹.(gēng)冻馁.之患(lěi)D. 色挠(láo)叱咄.(duō)烨.然(yè)燕然未勒.(l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的识记。

学生要注意平时对多音字、形声字等多积累。

A项祲.(jìng)读j ìn;C项冻馁.之患(lěi)中lěi读něi;D项色挠(láo)中láo读náo。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B. 援疑质.理(询问)C.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D.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的含义。

D项中“使”的意思是“出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 故患有所不辟也B.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C. 仓鹰击于殿上D. 四支僵劲不能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假字的使用。

A项“辟”通“避”,C项“仓”通“苍”,D项“支”通“肢”。

所以选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2019年寒假,我市“智慧教育·名师在线”平台开始授课。

B.由于去年倒春寒的天气,使老兰州八景之一的皋兰什川“梨苑花光”胜景不再。

C.近日,我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要求在全省所有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

D.“巨婴”一词被评为2018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 百废具兴D. 是亦不可以已乎?【答案】D【解析】A项“属”同“嘱” 嘱托B项“辩”同“辨” 辨别C项“具”同“俱” 全、皆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2.(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__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3)万籁此都寂 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4)__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2.(5)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________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涯”“蒸”“磬”“贱”等字词的书写【答案】(2)气蒸云梦泽【解析】略【答案】(3)但余钟磬音【解析】略【答案】(4)黄发垂髫【解析】略【答案】(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略【答案】(6)浮云游子意【解析】略【答案】(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略3.(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3.(2)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解析】(1)根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可推知答案注意“征”的正确书写【答案】(2)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析】(2)根据“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可推知答案注意“等”“闲”的正确书写4.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蜡炬成灰泪始干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_______________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5.(2)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5.(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天气寒冷卖炭翁处境艰难心情复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4)毛泽东的名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了《北冥有鱼》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荡胸生曾云【解析】(1)注意“曾”的书写【答案】(2)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2)注意“作”的书写【答案】(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3)由“表现天气寒冷卖炭翁处境艰难心情复杂”可推知答案注意“贱”的书写【答案】(4)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4)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推知答案注意“抟”的书写6.古诗词积累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答案】(1)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2)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 ,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天狼”喻指辽和西夏作者借出猎这一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词人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3)根据“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可以推知答案注意“勒”的书写7.(1)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7.(2)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7.(3)“刮目相待”在《孙权劝学》中的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5)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7.(6)《木兰诗》中通过天子赏赐侧面体现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朔气传金柝【解析】(1)注意“柝”的书写【答案】(2)弹琴复长啸【解析】(2)注意“啸”的书写【答案】(3)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解析】(3)刮目相待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用来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进步令人改变对他的看法与“刮目相待”意思相同据此可推知答案注意“更”的书写【答案】(4)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解析】(4)扑朔迷离抓住兔子的耳朵把它提起来雄的脚必搔爬(扑朔)雌的则把眼眯起(迷离)由此可辨雄雌但在奔跑时则很难分辨是雄是雌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出自《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注意“雌”的书写【答案】(5)此夜曲中闻折柳【解析】(5)注意“折”的书写【答案】(6)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解析】(6)由“通过天子赏赐侧面体现木兰功劳之大”可推知答案注意“勋”的书写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述8.(2)保尔历经磨难不自弃最终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成为无数人讴歌和学习的典范而曾经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样子却“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 你如何看待二人的不同结局?8. (3)请仿造例子续写一节诗爷爷从这本书中走过那时沧桑的国土被分割掠夺枪林弹雨急湍险涡他没有丝毫退缩!他的前方有一轮红日似火——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爸爸从这本书中走过适逢春天的故事传唱全国百业特举潜心摸索他累苦不说他的心中有一盏明灯闪烁——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答案】(1)冬妮娅开始是纯洁的很愿意帮助工人阶级也很同情他们冬妮娅的友好、热情、美丽、活跃深深吸引了保尔所以两人才走到一起最后保尔为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共产主义的胜利外出打仗和冬妮娅分开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保尔在不断成长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断奉献自己的生命而冬妮娅身上的小资产阶级风气已经深入她的思想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信仰就不同最终分手【解析】(1)解答此题需结合名著内容及选段内容联系故事情节作答从两人的相识、成长环境、价值观等角度联系情节内容分析即可【答案】(2)示例保尔和祥子都身处逆境环境给予他们的不断的考验但保尔在逆境中成长祥子在逆境中堕落这是因为保尔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他能够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能在自杀的精神危机中战胜自己最终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而祥子的追求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像刘四爷那样在北平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祥子理想的局限性造成了他在反复失败后对未知的前路充满了迷茫这最终导致他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解析】(2)解答此题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两部名著的内容从人物性格、理想追求、社会环境等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即可注意不要脱离原著内容【答案】(3)我从这本书中定过幸遇复兴的凯歌响彻云霄百废俱兴争先探索我没有迷茫我的心中有一位巨人端坐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解析】(3)解答此题需掌握仿写和续写的要求(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承爷爷、爸爸从书中得到的启迪来写“我”的感受注意要和时代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评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所恶.(wù)一箪.食(dān)不屑.(xiāo)B.缟.素(gǎo) 怫.然(fú) 抢.地(qiǎng)C.嗜.学(shì) 媵.人(yǐng) 皲.裂(jūn)D.雕.弓(diāo) 燕.然(yān) 貂裘.(qiú)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大王加惠..(施予恩惠)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C.执经叩问..(磕头)D.身不得,男儿列.(属类,范围)3.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乡为身死而不受B.贤者能勿丧耳C.仓鹰击于殿上D.故不错意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要离之.刺庆忌也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B.当余之.从师也C.无冻馁之.患矣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根据提示填空。

(7分)(1),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点明西北边疆秋天风景与众不同,大雁飞去毫无逗留之意的句子是:,。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6.综合性学习。

(8分)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

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

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

(3分)(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

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

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

(5分)我最崇敬的英雄:。

推荐理由:二、阅读理解(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C.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到)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朝而.往,暮而归B.行道之.人弗受山间之.朝暮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D.所恶有甚于.死者求二石兽于.水中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2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1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本性。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14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节选自《宋史·徐中行传》)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所造诣/人莫测也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主人日再.食()(2)同舍生皆被.绮绣()(3)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4)会.福唐刘彝赴阙()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B.{①久而乃和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C.{①乃归葺小室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②深不可测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1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

(10分)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节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列阵,布阵。

②绥:安抚。

③方城:山名。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以此众战,谁能御之?17.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4分)18.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

(3分)示例:屈完妙语逐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三、写作(4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味道。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书籍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1.D A项,“屑”应读“xiè”;B项,“抢”应读“qiāng”;C项,“媵”应读“yìng”。

2.C C项,叩问:请教。

3.B A项,“乡”同“向”;C项,“仓”同“苍”;D项,“错”同“措”。

4.B B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C两项的“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的“之”是代词,指“万钟”。

5.(1)四面歌残终破楚(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6.示例(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

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2)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

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7.D“得”同“德”,“感恩、感激”的意思。

8.B A项,表转折/表修饰;B项,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为了/名词,表现;D项,介词,比/介词,在。

9.C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正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反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最后指出人人都有本心,只有贤者才能保全。

10.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用呢?11.C C项,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12.(1)两次(2)同“披”,穿(3)听说(4)适逢、刚好13.B B项,暖/平和。

A项,均为“跟随,跟从”的意思。

C项,均为“返回”的意思。

D项,均为“揣测,估计”的意思。

14.(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苦读)不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15.刻苦勤奋高洁操守(意思对即可)16.用这个诸侯之师(诸侯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呢?17.①先告诉对方,若对方以德安抚诸侯,我们可以结盟;②后告知对方如果以势压人,楚国必将凭借有利地势奋起反抗。

18.示例墨子智败公输盘,阻楚入侵宋国。

19.写作提示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写作时要根据题目前的提示性材料立意。

在写作时可供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本义的“味道”,可以写一道菜的味道,一种食物的味道;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味道”,即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写你的所悟和所想,重在写一种感觉。

写作时,可以写人的“味道”,也可以写动物或者影视、文学作品形象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