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合集下载

三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三 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第三课时[导课]我们说过,“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国家只拥有全世界7%的土地,却要用来养活占全世界22%的人口。

因此,如何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呢?(学生思考)问:如果一家工厂想要提高产品的产量,有哪些办法?(学生讨论并回答) (延长工作时间、扩大工厂规模、提高工作效率)类似的,在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方面,也有三个办法: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其中,前两个办法我们已经在高二时学习过了,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第三个办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新授]观察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思考:想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后,得出部分结论,并回答。

)一、光照强弱的控制光合作用必需在光下进行,光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必需条件。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弱的需求不同。

阳生植物(如水稻、玉米、向日葵等)需要较强的光照,阴生植物(如人参、胡椒等)需要较弱的光照。

二、二氧化碳的供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合理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强弱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空气中CO 2浓度较低(0.03%),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 2浓(0.1%)相差较远,采取适当措施增加CO 2浓度会提高光合速率。

(CH 2O)+O 2 CO 2+H 2O 光能叶绿体 二氧化碳的含量补充小资料:如何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大屏幕展示,学生阅读并理解)大棚、温室内人工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 燃烧法:通过在棚室内燃烧煤、油等可燃物,利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补充来源。

使用煤作为可燃物时一定要选择含硫少的煤种,避免燃烧时产生的其他有害物对作物的影响。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光能,光能的光合作用可以为植物提供能量及物质,是农作物关键的生长因素之一。

然而,光能的利用率一直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对于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以下是一些方法:1. 自然通风控制和遮蔽技术改善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通过改善环境中光线的分布和光强度等因素来进行的。

在冬季通风可以摆脱水汽和 CO2 积聚。

在夏季通风可以防止室内高温和湿度过高等现象的发生。

而使用遮蔽技术则可以减轻强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热伤害,促进病菌的传播。

2. 圆锥形光斑圆锥形光斑技术是一种将光能集中在植物顶端的技术。

圆锥形光斑可以使光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光照效果。

圆锥形光斑技术需要配备透明的天膜,它可以避免光线产生光衰和分散。

3. LED 光照技术LED 光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室内机械化耕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LED 光照技术可以实现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光谱质量的控制,且设计成本较低,光变换比较简单,这种光照技术广泛用于设施栽培、移栽、室内繁殖和保护等领域。

4. 叶面肥叶面肥是通过叶面充分吸收肥料,加速光合作用的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叶面肥可以使植物的叶片生机盎然,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耐寒性和幼嫩性,促进植物的发展。

5. 土壤调理和滴灌设施土壤调理和滴灌设施是为了减少土壤蒸发,降低土壤中有害细菌的数量,提高土质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做法,可以对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滴灌设施还能够减少水浪费、减轻环境的污染。

6.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也是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关键。

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减少耕作消耗的能源,提高耕作的产出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地块的耕地压力,减缓资源高效生产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

7. 室内光照重量的控制室内光照重量的控制是为了避免因不足或过度光照而对作物造成不良的影响。

完全掌握室内的光照重量,可以预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发育过程,及时调节光照重量,可以使植物的生长状况更健康,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

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吗

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吗

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吗?最近,延长光照时间能否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问题在K12生物论坛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笔者参与了这次争论,现将笔者的观点整理如下。

1什么是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现行高中课本(选修)中是这们说的: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2怎样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包括: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和补充人工光照。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包括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的供应及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主要包括光照强弱的控制、CO2下面重点讨论途径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的具体措施。

3怎么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时间,提高光能作用率。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措施有:3.1提高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就是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

提高复种指数就是增加收获面积,延长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

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是通过轮、间、套种,在一年内巧妙地搭配各种作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好地利用光能,缩短田地空闲时间,减少漏光率。

3.2延长生育期在不影响耕作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延长作物的生育期。

这样,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就得以延长。

3.3补充人工光照在小面积的栽培中,当阳光不足或日照时间过短时,还可用人工补充光照。

日光灯的光谱成分与日光相似,而且发热较弱,是较理想的人工光源。

4 延长光照时间能否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4.1 延长光照时间的惟一措施是补充人工光照提高复种指数和延长作物的生育期虽然能延长作物光合作用的时间,但显然无法延长光照时间。

延长光照时间的惟一措施只能是补充人工光照。

4.2 补充人工光照在大面积栽培中缺乏可操作性如前所述,补充人工光照可以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时间,因而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但是,补充人工光照的措施在目前只有在小面积的栽培中(如大棚栽培)才有可能实施,在大面积的栽培中缺乏可操作性。

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对于农民来说,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是实现高产和增收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第一步。

在栽培农作物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来选择适应性强、耐光照强度变化的品种。

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选择适应低温和低光照环境的品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合理管理农作物生长环境人工干预农作物生长环境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农民应合理进行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肥沃和通气性,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氧气。

其次,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以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

此外,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措施也能有效减少农作物与杂草之间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三、优化灌溉管理充足的水分对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至关重要。

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合理确定灌溉方案。

不仅要保持土壤湿润,还要避免积水和过度灌溉。

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缺氧,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因此,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四、科学施肥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农民应根据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置化肥和有机肥。

同时,注重控制施肥的时间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合理施肥可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五、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因此,农民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保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防治病虫害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破坏,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六、优化农作物栽培结构合理优化农作物栽培结构,根据光照条件和作物特性进行合理布局,不仅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还能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摘要 (2)1、光合作用 (3)1.1、概念 (3)1.2、光反应阶段 (3)1.3、暗反应阶段 (3)1.3、光和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和能量转换 (4)1.4、光合作用的意义 (4)1.5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式 (5)2、光照与农作物间的关系 (7)2.1、长日植物 (8)2.2、短日植物 (8)2.3、日中性植物 (8)2.4、长和短日植物 (8)2.5、短和长日植物 (8)2.6、中日照植物 (8)2.7、两极光周期植物 (8)2.8、合理利用光能 (8)3、光能利用率 (9)3.1、概念 (9)3.2、影响光能利用率因素 (9)3.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 (9)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田作物是人类种植的供人类使用的植物,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光合作用就是其中一个。

研究提高大田作物光合作用时的光能利用率对于大田作物的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光能利用率、大田作物、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1.1、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其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1.2、光反应阶段条件:光,色素,光反应酶。

场所:囊状结构薄膜上。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能传递电子得仅有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

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精编版

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精编版

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精编版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光能利用效率、二氧化碳利用效率和水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栽培管理、基因改良和环境调节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一、栽培管理1.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程度合适,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

适度施加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合理施用化肥,使农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元素。

2.适宜的密度和间距管理: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密度和行距,使得每株作物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

适当间隔作物,减少彼此间的竞争,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3.合理的修剪和摘心: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正确修剪树冠和茎叶。

适当摘心,使植株能够分支均匀,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果穗疏菲和剖蘖:果树和一些经济作物的果穗应适当疏菲,保持果穗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一些果树还需要进行剖蘖,即去除蘖芽,使得光线能够均匀照射到果实上,提高果实的光合作用效率。

二、基因改良1.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基因改良: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基因,增强植物对光能的吸收利用能力。

例如,可以引入反应中心蛋白质的变异型,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2.改进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的基因改良: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加植物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和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二氧化碳浓度感应蛋白基因,提高植物对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响应能力,提高二氧化碳利用效率。

3.提高水利用效率的基因改良: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善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引入抗旱基因,增强植物抗旱能力,减少饱和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环境调节1.光照管理:合理调整作物生长环境中的光照条件。

在光照较弱的地区,可以增设人工光源或增加反射器,增加作物的光照强度。

在光照较强的地区,可以利用遮阳网或调整作物栽植方向,减少作物受到的光照强度,避免高温热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产量的途径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产量的途径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光能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和光饱和点,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光能。

2. 合理密植:通过合理的密植,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从而增加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

3. 优化光照条件:确保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

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调整植株间距,避免遮挡,使光线能够充分照射到每一株植株上。

4. 合理施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维持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灌溉等,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供应,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6. 应用光合作用促进剂:如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7.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植株的受害程度,维持其正常的光合作用能力。

8. 采用合适的栽培方式:如使用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可以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作物和种植环境对光能利用率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试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

试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

试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

1.增大光合面积植物的光合作用通常发生在叶片上,因此可以通过增大叶片面积来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优良品种,以及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大光合面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另外,在农业生产中适当控制行距和株距,也能够增加植物的光合面积。

2.延长光合时间植物的光合作用时间越长,其利用率越高。

可以通过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比如增加保温措施,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等,来延长植物的光合时间。

另外,在农业生产中选用早熟品种、利用设施农业等方式也能够延长植物的光合时间。

3.提高光合效率植物的光合效率越高,其利用率越高。

可以通过施肥、喷洒生长激素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

比如,施用氮肥能够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效率;喷洒生长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光合效率。

4.合理利用资源植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肥等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其利用率。

可以通过控制灌溉次数和营养液的浓度来节约资源,同时还要避免过度施肥和喷洒高浓度农药。

另外,合理轮作、选用耐旱耐瘠薄的品种等方式也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5.维持植物健康植物的健康状况对光能利用率有不小的影响。

可以通过保持土壤肥力、预防病虫害和避免过度干旱等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健康。

另外,合理施肥、定期灌溉等措施也能够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其光能利用率。

6.合理种植结构合理的种植结构对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也有很大的作用。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和间作模式等措施来提高土壤的光能利用效率。

比如,将高杆与低杆作物合理搭配种植,可以在保证产量同时,更有效地利用阳光资源;采用间作方式,可以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进一步提高土壤的光能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姓名(单位,地点邮编)摘要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是当前农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对于农作物增产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光能利用率与农作物的产量的关系以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关键词:光能利用率;影响因素;农作物;提高途径目录摘要 (2)目录 (3)前言 (4)一、光能利用率与农作物的关系 (4)二、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 (4)(一)光 (4)1、光量 (4)2、光时(光照的时间) (5)3、光质 (5)(二)光照强度 (5)(三)作物本身特点 (5)(四)外界因素 (6)1、温度 (6)2、C0浓度 (6)23、水分 (6)4、不利自然环境 (6)5、矿质营养 (6)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6)(一)增加叶面积指数 (6)(二)合理密植 (7)(三)间、套、复种 (7)(四)培育优质品种 (7)(五)合理灌溉和施肥加强管理 (7)(六)提高叶绿体的光和效能 (7)前言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不可缺的能量是太阳光能,他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高低,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

因此,如果能提高农作物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或者根据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来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一、光能利用率与农作物的关系光能利用率是作物光合作用中所贮存的能量占其所在范围吸收能量的百分比。

也就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吸收的太阳光能之比的值。

[1]由此可知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合作用是植物的绿色部分,主要叶片中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吸收光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造成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这就是植物的光和效应,这是一个转化能量,固定能量的复杂过程。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利用光能的多少,而光能潜力的大小,有决定于各地光能的质量和数量。

理论上光能转化率最高为20%~25%,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或栽培的作物,光能利用率远远低于该值,不到1%。

[2]光能利用潜力很大,根据理论推算,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可以达到4%~5%,但作物对光能利用率很低,只有0.5%~2%。

[3]二、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导致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分为光本身特点,其次作物本身特征,还有外界环境的变化等都导致光和效率降低。

(一)光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4]光本身有光量,光时、还有光质都能影响光能利用率。

1、光量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

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

[5]但地区分布不够理想,水热资源充沛的地方光量少,而水热资源不足的地方却光量较多,水资源限制光资源的充分利用。

然而我国光热水资源同季,季节搭配好,生长期短的地区光强较大,光强弱的地区生长期较长,光热互补,使全国各地可以获得较高的光量。

在水分条件满足下,光量较多。

植物能够吸收较多光能利用率较高,反之,光能利用率较低。

2、光时(光照的时间)光照时间的长短是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6]在温度适当的条件下,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也增强。

光能有效辐射也增强,光能利用率提高,反之,降低。

3、光质光质或光谱组成是光的重要属性,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是380~780nm。

波长短于380nm的光为紫外光,长于780nm的光为远红外光。

在自然环境中,照到植物上的光谱组成是在不断变化的,阴天蓝光多,晴天的早晨和傍晚红光较多,中午时光照很强且为白色,忽晴忽阴的天气,光谱组分更是变化多端。

[7]目前,随着大气臭氧浓度的不断减少,地表接受的紫外辐射量不断增加,光质已成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8](二)光照强度(1)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光照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后即使光照强度继续增加,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为光饱和点。

(2)当达到光饱和点后仍继续增加光照,有些植物的光合强度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现象。

光照强度超过作物光饱和点以上的部分,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就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三)作物本身特点(1)作物生长初期,叶片面积小,覆盖率小,很大一部分阳光直射到地面上而损失。

空地面积越大,光能损失越多,作物得到的总辐射就越少。

例如水稻初期植株较小,日光大部分漏到地面而损失,降低了水稻光能利用率(2)C4植物高于C3植物的光和效率①C4植物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低于C3植物。

C4植物存在“CO2泵”,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②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于C3植物③C4植物光和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就近运输,防止淀粉积累影响光和。

而C3植物光合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和。

④C4植物更耐高温,在干旱环境中,由于缺水叶片气孔关闭,C02供应不足,C 4植物对CO2亲和力大于C3植物,光和速率更高。

(四)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过高,作物根系吸取的水分不能满足其蒸腾的消耗,叶片绿色部分的气孔就会不同程度的关闭,光合作用得不到足够的C0原料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就会下降,甚至停止。

22、C02浓度二氧化碳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光合作用下降,降低利用率。

在一天中,日出时,二氧化碳浓度低,到午前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光合作用较强,到午后,二氧化碳浓度再次上升,光合作用降低。

傍晚,光合作用上升比较慢,比午后强。

3、水分水分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原料之一。

缺少水分会降低作物光合作用,主要是由于叶面积减小且光和场所受损造成的,并与叶片早衰、产量降低想联系。

缺水时,植物会通过关闭气孔影响细胞水分状况及二氧化碳进入量。

随着叶片水分散失和相对含水量下降,气孔开度减小,二氧化碳进入量减小,光合作用就会收到抑制。

[9]作物的光能利用率降低。

4、不利自然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旱涝,病虫害等。

旱涝影响光时间。

病虫害导致植物大量叶片受损,光合作用的面积减小,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5、矿质营养氮、镁、铁、锰、磷、钾、硼、锌等元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当,会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或使叶片早衰。

合理施肥能够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量因子,深层次施肥增加作物各个时期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率。

鉴于上述原因导致光能利用率偏低,所以在能也生产中,我们能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也很多。

刘巽浩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从光合面积与光和时间上着手提高光能利用率,是较为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10]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一)增加叶面积指数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合理的叶面积是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氮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很大。

[11]因此需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氮肥的需求不同,合理安排氮肥形态及基肥与追肥的比例。

[12](二)合理密植叶面积指数与群体密度密切相关。

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中、低产田,其主要原因是土壤瘠薄,种植密度小,农田漏光、透光损失大。

[13]所以,合理密植可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群体的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三)间、套、复种间、套、复种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作物可以播种到形成足够大的叶面积期间的光能;并且可以充分发挥边际效应,特别是高杆和矮杆作物的间、套、复种。

通过间套作和复种,使田间作物有高杆与矮杆互相间隔、宽行与窄行互相间隔,从而使作物密度增大,叶面积增大,增加了直接光照面积。

根据当地地形,合理安排作物行向、行距,提高光能利用率。

(四)培育优质品种选用生育期短、光合作用能力高、呼吸消耗低、叶面积适当、叶片分布合理、叶片较短较直立、适合密植、抗倒伏的品种栽培。

较矮的基杆可以减少呼吸消耗,有利于光和产物的积累;叶片分布合理、叶片较短并直立可以使作物群体上下层均匀受光,并使页面反射出来的光,折向群体内部,供给其他叶片吸收。

(五)合理灌溉和施肥加强管理进行合理施肥、灌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能提高光合作用,减少呼吸消耗并可以使光合产物更多的运到产品器官内,采用整枝、修剪、去老叶等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调节温度增强酶活性,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能利用率。

[14](六)提高叶绿体的光和效能抑制光的呼吸作用,增强二氧化碳浓度,利用人造光源补充田间光照等等,都可提高光合效能。

之外,还可用调节播种时间,改变光照时段的方法,延迟作物衰老,有效地增加产品的收获量。

参考文献[1]徐学华.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J].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1,(19):127~128[2]解锋.论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J].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08,(1):144~145[3]江贵波.浅谈如何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J].广东:广东省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07,(9):134~135[4]邱思婧晖,蔡斯杰,程启东.浅谈生产实践上提高植物光合效率的方法[J].福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2017,(9):89~91[5]马月.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述[J].2014[6]袁有平,刘林军,杨代卫.如何理解光照的长短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J].江西:余江县第一中学,2015,(5):72[7]刘贤德马为民沈允钢,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N].上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植物生理学会.2006 32(2):127-132[8]郑洁,胡美君,郭延平.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及其机理[N].杭州:浙江大学园艺系,2008,19(7):1619-1620[9]刘玉成.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辽宁:阜新,2017,9~10[10]刘巽浩,韩湘玲.论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与种植改革[N].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84,2(2-3):12-14[11]贾彪,钱瑾,马富裕.氮素对膜下滴灌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5,46(2):79-87.[12]田艳花,贾立国,秦永林等.提高马铃薯光能利用率的对策[C].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016:184-185[13]于金龙.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办,1999,5~6[14]王志江.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的途径[J].富裕县:黑龙江省繁殖种畜场,2002,(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