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简述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简述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听起来就像个高深莫测的课题,其实没那么复杂,咱们一起来聊聊。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吃饭时间”,他们通过阳光来制造食物,简直就像咱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吃冰淇淋那么开心。
然而,阳光照在田地上,作物却没能好好“消化”这些光,这就需要咱们来想办法提升利用率。
你知道吗,植物就像是小孩子,喜欢“玩耍”,有时候它们对光的反应不那么积极。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不同的种植方式,比如改变行距和株距,让阳光能照到更多的叶子上。
想象一下,原本紧紧挨在一起的小伙伴,拉开距离后,大家都能在阳光下尽情嬉戏,多好呀!再说说改良品种,咱们可以培育一些“超级植物”,它们对光的利用率特别高,简直就是“光合作用的小能手”。
这些植物可以把光能转化得更有效,让每一束阳光都能变成丰收的希望。
像是给它们打了一针“兴奋剂”,它们就开始拼命吸收阳光,长得贼快。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奇?水分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植物要想把光能利用好,水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口渴得厉害,根本没法好好吃饭,植物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确保它们能在合适的时间得到足够的水分,水分到位,光能才能转化得更顺畅。
这就像是给植物喝水,让它们更精神,更能发挥光合作用的“超能力”。
此外,施肥的选择也相当关键。
施肥就像给植物加餐,营养跟得上,光能的利用率自然就高。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机肥料,像是堆肥,既环保又能让土壤更有生命力。
这样的土壤能够保持水分和养分,让植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像是在阳光下的“巨无霸”。
再说技术手段,现代科技可真是帮了大忙。
利用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比如智能温室和生物发光材料,让植物能够在最优的条件下生长。
温室里的气候控制就像是给植物安排了个“豪华酒店”,再加上合理的光源调节,简直就是植物的天堂。
它们在里面开开心心,利用光能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农民朋友的意识也很重要。
他们就像是植物的“保姆”,只要能够掌握一些提高光能利用率的知识,种出来的作物就会更健康。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光能,光能的光合作用可以为植物提供能量及物质,是农作物关键的生长因素之一。
然而,光能的利用率一直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对于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以下是一些方法:1. 自然通风控制和遮蔽技术改善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通过改善环境中光线的分布和光强度等因素来进行的。
在冬季通风可以摆脱水汽和 CO2 积聚。
在夏季通风可以防止室内高温和湿度过高等现象的发生。
而使用遮蔽技术则可以减轻强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热伤害,促进病菌的传播。
2. 圆锥形光斑圆锥形光斑技术是一种将光能集中在植物顶端的技术。
圆锥形光斑可以使光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光照效果。
圆锥形光斑技术需要配备透明的天膜,它可以避免光线产生光衰和分散。
3. LED 光照技术LED 光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室内机械化耕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LED 光照技术可以实现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光谱质量的控制,且设计成本较低,光变换比较简单,这种光照技术广泛用于设施栽培、移栽、室内繁殖和保护等领域。
4. 叶面肥叶面肥是通过叶面充分吸收肥料,加速光合作用的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叶面肥可以使植物的叶片生机盎然,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耐寒性和幼嫩性,促进植物的发展。
5. 土壤调理和滴灌设施土壤调理和滴灌设施是为了减少土壤蒸发,降低土壤中有害细菌的数量,提高土质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做法,可以对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滴灌设施还能够减少水浪费、减轻环境的污染。
6.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也是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关键。
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减少耕作消耗的能源,提高耕作的产出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地块的耕地压力,减缓资源高效生产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
7. 室内光照重量的控制室内光照重量的控制是为了避免因不足或过度光照而对作物造成不良的影响。
完全掌握室内的光照重量,可以预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发育过程,及时调节光照重量,可以使植物的生长状况更健康,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
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吗

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吗?最近,延长光照时间能否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问题在K12生物论坛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笔者参与了这次争论,现将笔者的观点整理如下。
1什么是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现行高中课本(选修)中是这们说的: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2怎样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包括: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和补充人工光照。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包括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的供应及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主要包括光照强弱的控制、CO2下面重点讨论途径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的具体措施。
3怎么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时间,提高光能作用率。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措施有:3.1提高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就是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
提高复种指数就是增加收获面积,延长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
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是通过轮、间、套种,在一年内巧妙地搭配各种作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好地利用光能,缩短田地空闲时间,减少漏光率。
3.2延长生育期在不影响耕作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延长作物的生育期。
这样,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就得以延长。
3.3补充人工光照在小面积的栽培中,当阳光不足或日照时间过短时,还可用人工补充光照。
日光灯的光谱成分与日光相似,而且发热较弱,是较理想的人工光源。
4 延长光照时间能否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4.1 延长光照时间的惟一措施是补充人工光照提高复种指数和延长作物的生育期虽然能延长作物光合作用的时间,但显然无法延长光照时间。
延长光照时间的惟一措施只能是补充人工光照。
4.2 补充人工光照在大面积栽培中缺乏可操作性如前所述,补充人工光照可以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时间,因而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但是,补充人工光照的措施在目前只有在小面积的栽培中(如大棚栽培)才有可能实施,在大面积的栽培中缺乏可操作性。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一、合理密植各种作物合理密植,均能提高产量,其根本原因在于提高了作物光能利用率。
所谓合理密植,是根据作物本身的特性和栽培条件,在不妨碍个体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群体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能力,从而提高作物单产的科学措施。
合理密植要考虑到作物各生育期均能达到和保持良好的群体结构,更好地利用光能。
群体结构是否良好,要从个体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和群体的产量来衡量,凡个体生长明显变差,如玉米在田间通风透光较差的条件下,根系发育差,茎细、穗短、每穗粒数显著降低、空秆株率高、单产低,这种情形如不是水、肥、温度和病虫等环境条件的不良影响,则显示在该条件下,种植过密了。
反之,个体生长较好,产品器官发育正常,但在良好环境条件下,单产仍不高,则可能是种植疏了,漏光较多,光能利用率不高所致。
在水稻方面怎样做到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广东农科院作过研究,所获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必须保证各生育期具有较理想的叶面积指故,若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齐穗后20天这三个时期的叶面积指数相加为12--16,表明群体结构较合理,单产有可能达到400—500公斤。
然而,要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除重视播种或插植密度外,还须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二、种植具有理想株型的品种二十多年来,各国对水稻、小麦、玉米高产新品种的株型作了广泛的研究,一致认为株高适中,秆粗、叶直而小、叶厚、分蘖密集是较理想的株型。
具有这样株型的品种,个体之间相互遮阴较少,中、下层叶能获得较多光能。
据报道,剑叶披垂的水稻品种,第2叶(即剑叶下一叶)截获的光照强度仅及自然光强的27%左右,第3叶为7%左右,而剑叶挺直的品种,第2叶为46%,第3叶为22%。
同时,较直立的叶片,两面受光的可能性较大,在光照较弱条件下,发挥叶片两面的光合能力,其光合强度要比单面受光的披垂叶高15~20%。
理想株型的品种,还能增加种植密度和比较耐肥抗倒,故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较高。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教案设计

第三节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教学重点:◆经济产量、叶面积系数、光能利用率等基本概念。
◆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教学难点:◆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植物的光合性能与产量(一)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决定作物产量的因素是:叶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呼吸消耗和经济系数。
1.光合面积光合面积是指植物的绿色面积,通常以叶面积系数来表示叶面积的大小。
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越大,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越多,产量也就越高。
2.光合时间适当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当前主要是采取选用中晚熟品种、间作套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措施,使作物能更有效地利用生长季节,达到延长光光时间的目的。
(二)作物光能利用率目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普遍不高。
据测算,只有0.5%~1%的辐射能用于光合作用。
低产田作物对光能利用率只有0.1%~0.2%,而丰产田对光能的利用率也只有3%左右。
(三)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作物群体比个体更能充分利用光能。
在群体的结构中,叶片彼此交错排列、多层分布,使各层叶片的透射光可以反复地被吸收利用。
二、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一)植物对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当前作物对光能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1.漏光植物的幼苗期,叶面积小,大部分阳光直射到地面上而损失掉2.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光照度超过光饱和点以上的部分,植物就不能吸收利用,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就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3.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自然干旱、缺肥、CO2浓度过低、温度过低或过高,以及作物本身生长发育不良,受病虫危害等,都会影响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二)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特征是:矮秆抗倒伏,叶片分布较为合理,叶片较短并直立,生育期较短,耐阴性强,适于密植。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只有合理密植,增大绿叶面积,以截获更多的太阳光,提高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充分地利用地力。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咱今天聊聊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哈。
我记得有一回,我去乡下亲戚家玩。
他们家有一大片农田,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
我看着那些绿油油的庄稼,就想,这得怎么才能让它们长得更好呢?
后来,亲戚就给我讲了一些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办法。
比如说,合理密植。
这就像一群人站在一起拍照,如果站得太松散,就浪费了空间;如果站得太挤,又会互相遮挡。
庄稼也是一样,种得太稀,浪费了阳光;种得太密,又会互相影响生长。
所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密度,让每棵庄稼都能充分地享受阳光。
还有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亲戚说,他们有时候会在田里安装一些小灯,晚上的时候打开,这样就可以让庄稼在晚上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就好像给庄稼开了个“夜班”,让它们加班加点地生长。
另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也很重要。
亲戚会在田里放一些肥料,这些肥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让庄稼有更多的“粮食”可吃。
就像我们人要吃饭一样,庄稼也要吃二氧化碳才能长得壮。
最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也不能忽视。
可以选择一些优良的
品种,这些品种的庄稼就像“学霸”一样,学习能力特别强,能更好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我听了亲戚的介绍,觉得特别有意思。
原来种庄稼还有这么多学问呢。
所以说呀,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让庄稼长得更好,收获更多的粮食。
嘿嘿。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产量的途径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光能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和光饱和点,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光能。
2. 合理密植:通过合理的密植,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从而增加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
3. 优化光照条件:确保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
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调整植株间距,避免遮挡,使光线能够充分照射到每一株植株上。
4. 合理施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维持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灌溉等,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供应,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6. 应用光合作用促进剂:如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7.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植株的受害程度,维持其正常的光合作用能力。
8. 采用合适的栽培方式:如使用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可以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作物和种植环境对光能利用率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试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

试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
1.增大光合面积植物的光合作用通常发生在叶片上,因此可以通过增大叶片面积来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优良品种,以及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大光合面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另外,在农业生产中适当控制行距和株距,也能够增加植物的光合面积。
2.延长光合时间植物的光合作用时间越长,其利用率越高。
可以通过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比如增加保温措施,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等,来延长植物的光合时间。
另外,在农业生产中选用早熟品种、利用设施农业等方式也能够延长植物的光合时间。
3.提高光合效率植物的光合效率越高,其利用率越高。
可以通过施肥、喷洒生长激素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
比如,施用氮肥能够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效率;喷洒生长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光合效率。
4.合理利用资源植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肥等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其利用率。
可以通过控制灌溉次数和营养液的浓度来节约资源,同时还要避免过度施肥和喷洒高浓度农药。
另外,合理轮作、选用耐旱耐瘠薄的品种等方式也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5.维持植物健康植物的健康状况对光能利用率有不小的影响。
可以通过保持土壤肥力、预防病虫害和避免过度干旱等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健康。
另外,合理施肥、定期灌溉等措施也能够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其光能利用率。
6.合理种植结构合理的种植结构对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也有很大的作用。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和间作模式等措施来提高土壤的光能利用效率。
比如,将高杆与低杆作物合理搭配种植,可以在保证产量同时,更有效地利用阳光资源;采用间作方式,可以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进一步提高土壤的光能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合理密植
各种作物合理密植,均能提高产量,其根本原因在于提高了作物光能利用率。
所谓合理密植,是根据作物本身的特性和栽培条件,在不妨碍个体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群体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能力,从而提高作物单产的科学措施。
合理密植要考虑到作物各生育期均能达到和保持良好的群体结构,更好地利用光能。
群体结构是否良好,要从个体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和群体的产量来衡量,凡个体生长明显变差,如玉米在田间通风透光较差的条件下,根系发育差,茎细、穗短、每穗粒数显著降低、空秆株率高、单产低,这种情形如不是水、肥、温度和病虫等环境条件的不良影响,则显示在该条件下,种植过密了。
反之,个体生长较好,产品器官发育正常,但在良好环境条件下,单产仍不高,则可能是种植疏了,漏光较多,光能利用率不高所致。
在水稻方面怎样做到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广东农科院作过研究,所获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必须保证各生育期具有较理想的叶面积指故,若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齐穗后20天这三个时期的叶面积指数相加为12--16,表明群体结构较合理,单产有可能达到400—500公斤。
然而,要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除重视播种或插植密度外,还须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二、种植具有理想株型的品种
二十多年来,各国对水稻、小麦、玉米高产新品种的株型作了广泛的研究,一致认为株高适中,秆粗、叶直而小、叶厚、分蘖密集是较理想的株型。
具有这样株型的品种,个体之间相互遮阴较少,中、下层叶能获得较多光能。
据报道,剑叶披垂的水稻品种,第2叶(即剑叶下一叶)截获的光照强度仅及自然光强的27%左右,第3叶为7%左右,而剑叶挺直的品种,第2叶为46%,第3叶为22%。
同时,较直立的叶片,两面受光的可能性较大,在光照较弱条件下,发挥叶片两面的光合能力,其光合强度要比单面受光的披垂叶高15~20%。
理想株型的品种,还能增加种植密度和比较耐肥抗倒,故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较高。
三、提高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就是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提高复种指数就是增加收获面积,延长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的光合时间。
主要措施是进行合理轮栽、间作、套种和育苗移栽,使不同造别、不同种类的作物巧妙搭配和合理分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好地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据福建农学院报道,改单作小麦套种甘蔗为小麦与蔬菜(萝卜、甘蓝)间作,小麦与蔬菜的畦宽皆1米,收获后,育苗移栽甘蔗于小麦畦间,这样,光能利用率从1.64%高到2.14%,每亩经济收入增加104.2元。
广西光、温条件良好,在耕作制度上开展科学试验,逐步进行改革,因地因时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是减少光能等自然资源的浪费,大幅度提高作物收获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掌握适宜播栽期,使群体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获得较好的光、温条件
植物在生育期的光、温条件如何,对产量都有影响,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若光照不足,温度不适,不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转运和积累,产量低,光能利用率亦低。
以水稻为例,光,温条件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在这40天内,温度处于24--28℃,光照充足,产量较高,可使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提高。
例如,1979年江苏省邳县艾西大队在地区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帮助下栽植单季稻南优2号1.197亩,由于播种期适宜,使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良好光照和适宜温度条件下,亩产355.5公斤,其光能利用率比一般生产田高一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