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
散文欣赏方法

散文欣赏方法欣赏散文不能离开散文本身的特点,不能离开其创作规律,这是欣赏散文的基本原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散文欣赏方法,供大家欣赏。
散文欣赏方法(一)要了解作者的构思构思即作者在创作时,在立意、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法、语言等方面的思考活动。
这构思的结果自然体现在作品中。
因此,我们在阅读欣赏每篇散文时要很好地领会和把握这些。
这样做的结果,会产生对作品整体性的认识,更会产生独到的感受。
散文欣赏方法(二)把握联想。
分析意境。
体会感情优秀散文的意境创造,常通过联想、想象来完成。
阅读欣赏散文,要很好地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想象来创造意境的,并以此表现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读者要把握意境中一个个有机组合的形象,通过联想、想象,进入到散文描写的意境之中,这样才会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要很好地理解作者描写的景色是一种素雅的朦胧美,要把作者的心境与朦胧美联系起来.从而体会作者把自己的忧与喜完全融进这朦胧美之中。
作者在这里做到了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
作者在创造意境时离不开想象、联想,包括对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与调整.包括写作中各种手法、技巧的运用,比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联想。
通过分析,读者就可以体会到意境的意与情。
散文欣赏方法(三)品味语言。
了解风格散文在语言上是很讲究的。
它的特点一是精,即精炼,包括准确、简洁、精粹:二是美,包括绚丽、平易、生动、形象等。
不仅如此,散文的词语讲究变化.具有节奏感。
长短句的结合,整句、散句的结合使用,造成了抑扬有致的抒情节奏。
形成和谐旋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散文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语言的含蓄美与音乐美。
朱自清在《春》中对春草、春花的描绘,运用的语言就具有上述特点。
了解风格是欣赏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风格是作者个性的反映。
并带有时代烙印、地方色彩、民族影响。
散文表现作者个性强烈,风格多样化。
散文鉴赏的步骤

散文鉴赏的步骤
散文鉴赏的步骤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
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
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
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常见的有:①比喻;②反衬;③对比;④象征;⑥变换人称。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
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
7、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
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
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
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
歌声”。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散文鉴赏与理解要点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散文鉴赏与理解要点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自由灵活的叙事方式和深入独到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鉴赏与理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散文鉴赏具体要注意哪些要点呢?一、确定散文的题目和体裁首先,在进行散文鉴赏与理解之前,教师需要对所选散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确保对散文的题目和体裁有清晰的认识。
只有明确了散文的题目和体裁,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鉴赏与理解。
二、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散文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学作品,其结构和主题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对散文的逐句逐段分析,揭示散文的脉络和内涵。
同时,还要确定散文的主题,即核心思想或者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
只有理解了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与理解。
三、把握散文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散文作为一种紧凑而流畅的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精妙的修辞手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散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散文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了解散文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
四、关注散文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散文通常以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为重点,通过作家的感悟和思考,向读者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进行散文鉴赏与理解时,教师需要关注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分析散文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情感与思想的角度去理解散文,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辨能力。
五、启发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审美体验散文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文学形式,鼓励读者通过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去理解和鉴赏。
因此,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审美体验。
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或者布置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散文鉴赏与理解,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散文鉴赏与理解要点包括确定散文的题目和体裁、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把握散文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关注散文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以及启发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审美体验。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裁形式表达的篇章,旨在传达作者情感、思想和观点。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欣赏。
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散文的内涵,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
本文将介绍散文鉴赏与欣赏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一、散文的鉴赏方法1. 了解背景和作者:在鉴赏一篇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身份、背景、文学观点等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2. 品味文学语言:散文是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文学语言。
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他们在文章中的运用。
3. 分析结构和布局:散文的结构常常是自由松散的,没有固定的章节和段落。
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布局、段落的逻辑关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4. 寻找主题和情感:散文通常有一个基本的主题,通过描述和叙述来传达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文字,找到散文的主题,并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体会细节和意象:散文中常常会有一些细节和意象,这些细节和意象往往能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我们要重点体会这些细节和意象,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散文的欣赏技巧1. 感受情感共鸣:散文常常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当我们阅读散文时,我们应该尝试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2. 倾听内心声音:散文往往涉及一些个人感受和思考,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声音。
在欣赏散文时,我们应该放下杂思杂念,静心倾听这个内心声音。
3. 想象故事情节:虽然散文通常不像小说那样有严格的情节,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阅读和欣赏散文中的细节和意象,来想象出其中的故事情节。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
4. 情感共鸣与思考交融:欣赏散文不仅仅是感受作者的情感共鸣,还需要进行思考和自我对话。
通过与散文的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
高中语文之散文的表达技巧及答题指导

高中语文之散文的表达技巧及答题指导一、规范审题:1、审题型:明考(请分析表达特色)还是暗考(“赏析”“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审范围:片段、局部(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划线句)的还是全文、整体的?(“整体看(表现)手法,局部看修辞”)3、审角度:定向(单一角度,如修辞手法)还是多向(多角度)的?4、审步骤:赏析(完整型:三步答题:明确手法、具体解释、简述效果)还是分析(多只含一、二步)?5、审数量:答案数量是一、两个(题干中有“请简述全文的主要写作手法”等暗示性语言)还是多个(一般都是多个的)?二、构建表达技巧知识体系:(一)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生动形象)、夸张、反复、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强调突出)、引用(散文中: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涵;议论文中:证明观点,使更具说服力)、对比、反语2、表现手法:(先狭义后广义)狭义:象征、对比、衬托或渲染、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抑扬、联想想象、白描、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用典、等。
广义: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见前后)3、表达方式:(1)叙述。
①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顺叙:交代清楚明白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对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深化主题,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和解释②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全面。
(2)描写。
A、人物描写与场面描写(正面: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白描;侧面:他人或作者评价;(烘托、反衬)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B、景物描写描写的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高低、远近、内外、上下结合(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描写的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内心感受、色彩鲜明/丰富、拟声、形声色结合、绘形绘声绘色;②观察角度:a、定点观察(以…为观察点),变换视角,注意,俯视、仰观、远眺b、移步换景描写的方法:修辞手法(见前面)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略)描写手法: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声写静)、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写景的典型性: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语言特点:如语言表达富有韵味(3)抒情。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鉴赏的一般步骤ppt

五、散文的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 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内容。具体地说, •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 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 对比), •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 • 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照 应)以及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 辞的运用等待。
具体分析可采取以下方法:
• ①从文章内容分析入手。文章中的材 料及所表达的思想,表明了作者看问 题的角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 立场,而文章主旨有时更是直接体现 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②抓住关键部位和重要语句。议论散 文一般在开头或结尾表现得相对鲜明 集中;记叙和抒情散文一般在叙事状 物中(或之后),表现得相对曲折含 蓄。往往是议论抒情的语句。
.
• 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特色。 • 散文的语言朴素淡雅,精炼优美, 色彩和谐,节奏自然,韵味隽永, 浑然天成,既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 息,又有作家鲜明的风格特点。因 而必须仔细品味,在语言的品味中 领会散文的妙趣。
三、 注意对散文形象的鉴赏
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具 体来说,应注意下面三点: ①领悟语言的弦外之音。阅读散文要十分 重视领悟作品的语言。 ②把握作品的意境情调。散文也要写人, 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 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 ③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动作、表情和语 言,用最准确的语言概括揭示人物的外 部特征和内心世界。
二、 揣摩语言
• 注意品出语言的情味(文学 作品是情感的艺术,在散文中,作 者总是非常重视把深刻的思想、动 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蕴含 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表现出来,达 到内情和外物的高度和谐一致。
.
• 在情物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方式:托 物抒情、融情于景和移物就情。 • 如北京卷《普希金之家》第21题②: 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 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惟普希金 一人”?通读全文,仔细揣摩语言 的情味,便可得出答案要点
“三步法”解读说理色彩浓厚的文言散文

“三步法”解读说理色彩浓厚的文言散文作者:周珍跃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24年第21期入乎其内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主题为“倾听理性的声音”,共选入四篇古文: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
本单元学习,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分“三步”来解读说理色彩浓厚的文言散文。
第一步: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情感态度我们要学会结合背景材料,把握作者写作的目的与情感。
例如,《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
杜牧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执政者荒淫无度、奢侈浪费,杜牧既愤慨又痛心。
又如,北宋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第二步:把握作品的风格说理性浓厚的文言散文,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彰显出作品独特的风格。
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不仅政治上留下盛名,文学成就也同样斐然。
王安石反对骈文的内容空洞、形式浮华,他认为,“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也”。
他的诗歌和政论文多关乎政治、关乎人生、关注现实,内容厚重朴实、端庄肃然,风格含蓄隽永、意蕴深远,独树一帜。
第三步: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说理色彩浓厚的文言散文常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引申论证等方式阐述观点。
例如《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运用“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两个浅显易懂的比喻将“固本浚源”这个根本论点提出来,也运用“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比喻,来强调人民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鉴赏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鉴赏表达技巧一、行文思路分析题1.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2.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 XXX(线索),首先写了 XXX,其次写了 XXX,最后写了 XXX。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 XXX;②写 XXX;③写 XXX;④全文整体上写 XXX。
二、线索作用分析题1.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2.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
如《记一辆纺车》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鉴赏教学受到重视,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标准》对散文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
【关键词】散文鉴赏教学鉴赏教学三步法
引言
散文鉴赏要求感受形象,触摸情感,领略作者所表达的意境,融入散文所描绘的画卷,体会散文带来的美的享受,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中,创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一、散文历史背景及鉴赏意义
1.1 散文在先秦时期就存在,前期为古代散文,“五四”运动之后为白话散文,如今发展为现当代散文,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先进思想的冲击,散文结合了古代文学的特点也融合了现代文学的进步,传承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
1.2 高中散文鉴赏教学体现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规划,在新课标改革的带领下,散文鉴赏教学受到了重视,散文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是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散文鉴赏教学的加强,显示了教育部对于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视,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现在文化的先驱,鉴赏散文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现代文化。
高中散文教学带领学生更彻底地接近散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散文鉴赏能力提升有助于学生写作,提高
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符合国家教育水平,发展全方面人才。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除第三册教材外,每一册都有独立的单元是现当代散文文学,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要求“对话教学”、“多元解读”、“体验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为目标。
二、散文特点和教学内容
2.1 散文中字里行间都穿插着真实的情感,由内向外散发着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著名文学家巴金说过,我自己有一种看法,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都有我自己。
不同于戏剧虚幻情节,不受诗歌格式的禁锢,散文作者用最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每一个文字都是情感的细胞,散发着真实的魅力。
2.2 散文被赋予“美文”之称,具体表现在意境美,语言美。
情景交融是散文写作特点之一,优美文字和优美意境结合,仿佛品味一道美食让人欲罢不能。
意境和情景融为一体,巧夺天工,开头浅淡的情感做铺垫到最后酣畅淋漓,紧扣读者心弦。
跟随作者洋溢的情感逐步迈进优美的意境中,好像做了一场美梦。
散文是一种高雅精粹的表现艺术,不施粉黛却明媚动人,美在自然,美在空灵,美在真实,优美意境和语言连接起来赋予散文生命,不及戏剧曲折离奇的剧情,不及诗歌澎湃激烈的情感,散文如涓涓细流慢慢融入读者内心,引起共鸣。
2.3 散文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格式上来讲散文是最开明的,一草一木都能被作者带入文中,以小见大是散文一贯的写作
手法,在细微之处可以窥见人生道理。
好的散文在字词句都会斟酌,短小精干,凝结了最简练的语言,把散文内容和魂魄结合在一起,成就形散而神不散的神话。
2.4 教材中收录的散文文化育有一定的代表性,《纪念刘和珍君》《荷塘月色》等,运用记事怀人,写景言志,状物言情等表现手法围绕作者人生经历生活经验表达内心寄存的感情,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中,带领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文章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人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他就在课堂之中,和他一起谈论文章中的情感。
在散文鉴赏教学中第一层目标是感受作者情感,第二层是品味优美意境,鉴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触摸作者内心的脉搏,第三层教师教授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线索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并学习把散文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培养综合文学素养。
三、高中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
3.1 整体把握散文情感思路。
散文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作者的内心独白,学生在学习散文的同时先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鉴赏散文是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简单精辟的语言中体会到浓厚的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作者的世界,为学生提供鉴赏的机会,给学生散文线索,顺藤摸瓜,以此类推,学生就会先找到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细腻情感。
在整体把握上切忌把散文分开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全文,通过阅读让学生对散文形成散文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反复地阅读,反复地体会,学生通过揣摩作者的情感,学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学生还原到作者创作的环境中;临摹散文中的具体形象,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方式,通过视频语音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教师把作者背景,生平经历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更能理解作者的创作心情。
3.2 发挥想象,品散文之美。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情景转化,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和情感串接在一起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要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尽量贴近作者的描述,和作者引起共鸣,在鉴赏散文的同时重绘文章画面,再塑描绘形象,感受散文氛围,和作者共同呼吸,共同感受。
3.3 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含义,学散文之神。
对于散文极具内涵的语句,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品味,反复领会,从语句的表达手法,修辞方式,情感色彩,前后承接上体会作者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学生充分理解“印象”的含义,加深对作者情感的分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有关作者情感和写作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把握作者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把老师传授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培养综合文学素养,额昂学生的思想附上浓重的文学气息。
四、总结
散文鉴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体会了散文之美才能学习散文之神。
在三步法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升级为更适合散文,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填补传统散文教学的不足,经过三步法渗透到散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散文的同时更容易理解作者情感,更容易掌握写作手法。
参考文献
[1]杜小平.散文鉴赏教学五要点[j].河南教育
[2]容夏丽.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j].中学教学参考
[3]崔竟强.新课程理念下散文鉴赏教学[j].考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