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因素_张刚

合集下载

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唐咏梅;杨猛;黄晓辉【摘要】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较快,是骨骼发育和成年早期骨量峰值形成的关键时期;较高骨量峰值的形成是决定生命后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关键.影响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因素大致归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受人工控制,而环境因素相对容易确认,所以了解影响生长发育期骨密度的环境因素更能为提高骨密度、达到更高的骨量峰值,提供更有经济效益、确切可行且针对性强的控制和干预目标.【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5页(P221-225)【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水平;影响因素【作者】唐咏梅;杨猛;黄晓辉【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儿童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此期间,骨密度持续增加,不仅可以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还可以促进成年早期骨量峰值的获得,成年早期达到的骨量峰值是决定生命后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儿童青少年时期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尽早发现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对其进行积极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还有助于获得更高的骨峰值,预防和减少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的发生,进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目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多数文献认为骨密度受两者共同影响,但哪种影响更大以及如何影响,各学者意见不一。

遗传因素大致包括遗传、种族、年龄和性别;环境因素大致包括膳食营养因素、室外日照、运动、健康情况、不良嗜好等生活行为及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情况[1]。

1 遗传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1.1 遗传对骨密度的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参与骨代谢的蛋白、激素及增殖因子等与骨密度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的有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骨密度知识

骨密度知识

骨密度1、骨密度底的原因这种情况骨密度减低原因较多,常因为维生素钙质缺乏,以及饮食原因营养不良减肥,以及缺乏运动锻炼以及阳光紫外线照射等情况。

女性:35岁开始人体骨质开始流失,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容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骨痛、骨损、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骨骼退行性病变,女性几种常见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年轻化: 1、节食减肥:年轻女性为了拥有苗条身段而节食减肥瘦身,平时偏食素食,远离高热量高营养食品,使营养不合理,致使体内摄钙不足,加上减肥致体内脂肪减少,由于脂肪和雌激素含量有关,女性雌激素量往往随脂肪减少而降低,雌激素水平长时间下降,会加速骨骼钙质的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

2、美白:维生素D有助于体内对钙质的吸收,而阳光照射是维生素52842D产生的必备因素,而年轻女性美白远离太阳的行为不能有效增加体内维生素D就大大影响了体内钙质的吸收。

3、饮食不规律,边吃饭边干活:尤其是白领丽人,长期不良的习惯影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人在吃饭时,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而干活大脑也需要大量的血液,长久会影响身体微循环,导致骨质疏松 4、加班熬夜,长期饮用咖啡:会影响钙质吸收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造成骨质疏松。

5、哺乳期和已育妇女:由于垂体分泌大量泌乳素使卵巢处于抑制状态,雌激素水平降低,低雌激素使骨量减少。

你可以了解并试试袁浩牌骨疏康,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尽量多储存骨本,增加骨质密度,另外要注重饮食健康和户外运动男性:骨密度降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经常酗酒,引起钙流失;二是房事过度导致钙流失;三是饮食中不注意食用一些含钙高的食物,钙摄入不足。

血液中缺钙,骨髓中当然也缺钙2、会引起的疾病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变化,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或轻度创伤情况下,可发生骨折的疾病。

病人表现为周身骨骼的疼痛、体态变形、驼背、身长缩短等,由于骨质疏松易合并骨折,致残率高,治疗效果不佳,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影响骨密度的八大因素

影响骨密度的八大因素

影响骨密度的八大因素
经过科学研究,人体的骨密度主要受一下因素影响:
1、种族:黑种人的骨密度一般高于白种人和黄种人。

这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结构有关。

2、年龄:在35岁左右骨密度达到峰值。

35岁以前,骨密度为上升阶段;35岁以后,骨密度岁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3、性别:女性骨密度值一般较同年龄组男性的低;3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骨密度下降的速度会明显高于男性的下降速度。

4、体重:肥胖者骨密度值高于瘦弱者。

5、运动: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的骨密度明显高于长期卧床者。

6、营养:不同的饮食结构可影响骨密度,特别是食物中钙、磷、蛋白质的摄入量对骨密度的改变有长远影响。

7、生活习惯: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以及饮用咖啡者,骨密度有不同程度下降。

8、服用药物:服用含铝的抗酸药物以及皮质激素等,也会影响骨密度。

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抽取年限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前来本院接受骨密度检查的84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结果异常者给予护理干预。

结果:男性骨密度值高于女性(P<0.05);中老年人的年龄越大骨密度值越低(P<0.05);不吸烟及饮酒人群的骨密度值越高、而缺乏运动及缺少日晒的人群骨密度值越低(P<0.05)。

结论:经调研后可得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日晒等均为影响骨密度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而临床医务工作者可根据影响因素对中老年人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干预。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影响因素;护理干预与青少年或中青年人群相比,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的原因其骨密度值会明显降低。

以往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值下降的原因进行调研后发现,此类人群出现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与其年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

骨密度检查是用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人体骨骼的扫描检查测定骨骼内矿物质的含量,从而判断中老年人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以及严重程度[2]。

由于骨质疏松后并没有明显的特征表现,通常仅会在中老年人发现骨折情况时才能经相关检查得出,而骨折情况严重的话其致残率相对更高,因此及早进行检查诊断尤为重要。

为了探究骨密度检查的准确性,我院抽取84例中老年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分析可能对检查结果的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指导。

现内容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抽取年限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前来本院接受骨密度检查的84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占比46.43%,女性45例、占比53.57%,年龄46-89岁、均值(63.78±4.23)岁。

患者了解本研究意义与作用,经慎重考虑后签署相关同意书。

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及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及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低, 造成 负干扰如项 目 A L P 和 一 G T 【 - 4 】 。二是 R B C内含物
作为干扰物参与血 清成分 的检测反应 而 引起 的化学 性干扰 ,
如C K测定时溶血使红细胞 内 含有 的腺苷酸激醇( A K ) 释放入
血, 对三磷酸肌酸和二磷酸 腺苷 ( A D P ) 生 成肌酸 和三磷 酸腺 苷( A T P ) 的反应产生催化作用 , 反应过 程 中产 生的 A T P会引

11 6・
吉林 医学 2 0 1 4年 1月 第 3 5卷 第 1期
清浓度时 , 则溶血相当于血清被稀释 , 使 这些成分 的检 测值降
工作中 , 为 了提 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一定 要尽量避免标本 溶 血。这要求医护人员在标本的采集 、 运送 、 分离和检测过程 中 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 尽 量避免人 为原 因造成 的溶血。在血 清
年龄段进行结果分析 , 同时分析其 与年龄 、 体重指数 、 运动程度、 生活饮食 习惯( 如烟酒不 良嗜好 、 饮茶 及咖啡 习惯 ) 的相关性 。结
果: ①在 1 3 5 1 例检查人群中 , 骨量减少 率为 3 7 . 8 8 %, 骨质疏松率为 4 . 8 9 %。②体重指数 、 户外运动程度 与骨 密度 ( B MD) 减低率 呈反 比, 年龄与骨密度 ( B MD) 减低率呈正 比。③长期吸烟、 饮酒 、 饮浓茶及浓咖啡 , 骨密度减低率 明显增高 。结论 : 通 过对 照同龄 人 的检测结果 比较 , 普及受检人员对 自身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 的相关知识 , 知晓年龄、 体重指数 、 户外运动及不 良生活习惯等是影
酶测定时对发生溶血 的标 本应 该通 知护士重新 抽血再查 。 如
果重新抽血 困难 应该 同医生 沟通 并在 检验报 告单 上 注明 溶 血, 以免溶血后 结果引起临床 医生的误诊。

骨密度与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及维生素D的关系

骨密度与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及维生素D的关系

骨密度与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及维生素D的关系目的:通过健康人群在体检中所查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维生素D 的化验值对骨密度影响分析,为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本地随机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检查足跟骨骨密度(BMD);测定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利用质谱仪查血清25-(OH)D的含量。

分析骨密度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

结果: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清25-(OH)D的含量骨量正常组都高于骨量减少组;血清尿素氮骨量正常组低于于骨量减少组;且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

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肌酐、尿酸氮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调整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意义。

标签:骨密度化验结果关系骨密度是检查人体是否缺钙、是否患骨质疏松症的检查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患。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本地健康人群在体检中所查的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维生素D化验值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对2013_2014年本地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抽样分析,调查人群共640人,年龄在30-70岁之间。

男:384人,女:256人。

平均年龄为:男:49.10±6.40,女:52.23±3.201.2方法:(1).用同一台体重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

(2)骨密度是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右侧足跟骨BMD。

(3)生化指标测量:采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脂(TCHO、TG、HDL-C、LDL-C)、肝功(ALT、AST)、肾功能(BUN、CR、UA)。

(4)利用同一台质谱仪查该人群血清25-(OH)D含量。

成人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初探

成人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初探
齐 齐 哈尔 医学 院 学 报 2 0 1 3年 第 3 4卷 第 l 9期
J o u na r l o fO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3, V0 1 . 3 4, . 1 .经 验 交 Nhomakorabea流 .
H a n g .e t a 1 .
Z e F i r s t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S o o c h o w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f a c t o r s f o r r e s u h s o f b o n e d e n s i t y .Me t h o d s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成 人 腰 椎 骨 密 度 测 定 结果 的影 响 因素 初 探
刘航 韩 江琴 邓胜明
【 摘要 】 目的 探讨成人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本 院 2 0 0 9 年1 月 1日至 2 0 1 3
年 5月 3 0日行骨密度检查 的患者中 , 筛选 因不同原因而重新检查 或重新处理 的患者 , 对其从操 作前后结
J a n.2 0 o 9 t o Ma y .2 0 1 3 .C o mp a r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w o t e s t s a n d a l l a l y z e d t h e r e s s o n s o f t h e r e p e a t e d t e s t s .
【 K e y w o r d s 】 B o n e d e n s i t y ;T i n d e x ; z i n d e x ; B MD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课件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课件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临床 应用 (lín chuánɡ)
2:根据WHO规定的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检测骨密度和骨矿 含量是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依 据
3:在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前,治疗后6个月、1年或更 长时间检查骨密度评价(píngjià)药物抗骨吸收的治疗效果, 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
侧位腰椎骨密度测量(cèliáng)的目的
椎体富含松质骨,也是压缩性骨折易发生 的部位,而脊柱后1/3主要是皮质骨,不是 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因素
了解(liǎojiě)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的状况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
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
前臂骨密度测定
女,58
骨质疏松症:BMD或BMC低于正常年轻人平均值 2.5s或以下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
第四页,共四十八页。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xiǎozǔ)提出 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严重骨质疏松症:BMD或BMC低于正常年轻 人平均值2.5s以下(yǐxià)并伴有一处或多处 脆性骨折
同时认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低 于年轻人平均骨量3个标准差以下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
第五页,共四十八页。
目前有关(yǒuguān)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 准国际上倾向于
骨质疏松症的阈值不用s表示,而用百分 比表示,比较测定的BMD值与同性别(xìngbié) 峰值BMD
基本正常:减少1%~12%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严重骨质疏松:
女,67, 有骨折(gǔzhé)史,腰椎骨密度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7 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张 刚综述 赵文华审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 100050)摘要: 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日益严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骨密度是判断该病的主要标准。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外关于人体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如身高、体重、激素、膳食及其他因素;并阐述了骨密度在人一生中由低水平到峰值骨密度然后又降低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钙中图分类号: R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226(2004)03-0184-04收稿日期:2003_12_23;修回日期:2004_03_05作者简介:张刚(1978_),男,研究生,研究方向:营养流行病学。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成年女性骨密度低于平均值215个标准差即为骨质疏松。

美国每年约150万例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到2040年估计美国髋骨骨折率是现在的3倍[1],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费用1995年为138亿美元,可见维持人体正常的骨密度,不但预防骨质疏松,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 人体骨密度的变化规律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骨矿物质含量,钙与磷是骨矿物质的主要成分,它们在骨骼沉积得愈多,骨密度越大,骨骼就愈坚实。

从幼儿期、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成骨细胞的骨生成大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在儿童和青少年期有两个快速的骨增长期:男性为7~8岁和15~16岁,女性为7~8岁和13~14岁,男性增长速度快于女性;从20~40岁,骨的长度虽然停止生长,但还有一个骨量加强阶段,直到30~40岁,骨的致密与坚硬程度才达到最高值,称为峰值骨密度;骨骼达到峰值密度以后,随着年龄增加骨钙不断丢失,骨量逐渐减少。

男性一生中骨密度的下降与女性相比较为缓慢。

2 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因素211 身高、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现有的研究均证实身高、体重是影响人体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方法为通过体质指数[B MI=体重(kg)P 身高(m)2]这一反映身高、体重的综合指标来分析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Blum 等[2]使用双能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研究119名妇女月经初潮时的B MI 与其绝经前期骨密度的关系,发现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月经初潮期的低体重和低B MI 是绝经前期骨丢失的危险因素。

Yahata 等[3]采用计算机辅助摄像法测定骨密度,研究532名日本绝经妇女B MI 和掌骨骨密度的关系,发现B MI 较高者掌骨骨密度也较高,提示保持正常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

211 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影响人体骨密度的激素可以分为内源性激素和外源性激素两类。

内源性激素主要有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雌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促进骨吸收,降钙素促进骨生成,而雌激素抑制骨吸收,并且甲状旁腺激素和雌激素均能促进钙在小肠的吸收。

Ohta 等[4]研究发现,闭经和卵巢切除女性的骨吸收大于非闭经女性,且卵巢切除女性的骨吸收比闭经女性的吸收率更高;而卵巢切除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最低。

说明雌激素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且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

影响骨密度的外源性激素较少,糖皮质激素有肯定的降低骨密度作用,但是机制不甚清楚。

van_Everdingen等[5]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早期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的影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强的松10mg P d,另一组服用安慰剂,两组均服钙补充剂500mg P d。

两年后发现激素组的骨折发生率、骨密度降低率均高于安慰剂组,提示皮质激素不但减少骨密度而且改变了骨的强度和结构,从而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

212膳食对骨密度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和营养素干预实验主要从膳食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咖啡因等方面研究了其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情况。

与骨密度有关的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它们是骨矿物质的主要成分,二者在骨骼沉积得愈多,骨骼就愈坚实。

其中磷在食物中含量比较丰富,极少有缺乏的问题,因此骨的强度及密度与钙等矿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骨钙含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的坚实程度自然会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

骨钙含量与人体维生素D的水平密切相关,维生素D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为1,25_(OH)2D3,当机体对钙的需要量高或摄入量低时,肠道对钙的主动吸收机制最活跃,该过程需要1,25_ (OH)2D3的参与;而当钙摄入量较高时维生素D的作用不明显。

Gur等[6]研究了土耳其绝经期妇女的牙齿缺失与骨密度的关系。

将1171位妇女按牙齿缺失的严重情况分为3组,结果发现牙齿缺失最严重组腰椎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均低于另外两组,钙摄入量充足个体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而摄入充足的钙在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同时有利于减少牙齿的缺失。

del_Puente等[7]采用双能X线测量意大利那不勒斯139位健康妇女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同时进行膳食调查、测量血清维生素D、观察尿生化指标,发现膳食钙摄入量、血清钙、血清维生素D 水平是骨密度变化的重要决定因素。

美国波士顿大学Malabanan等[8]研究维生素D和钙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发现,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摄入是防治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基础。

每天摄入500~800I U的维生素D 可以增加63岁妇女的骨密度;800~900I U 维生素D和1200~1300mg的钙可以增加65岁以上妇女的骨密度。

未证实单纯补充维生素D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有益。

W hiting等[9]通过对57名39~42岁男性的研究发现,在钙摄入量充足的情况下,膳食蛋白质(112g P kg)、钾(>100mmol P d)、磷(1741?535mg)对成年男性的骨密度有益。

Ha wker等[10]采用单能X线法测定963名19 ~35岁成年女性的前臂骨密度发现,年龄和体重与骨密度成正比,月经初潮年龄晚、奶摄入量少者骨密度较低。

提示儿童时期钙补充剂对获得更高的峰值骨密度有意义。

Du 等[11]采用单能X线法测定中国北京649名青春期女性的骨密度,研究牛奶摄入量与骨密度的关系,发现牛奶摄入对北京青春期女性的骨聚集有益,比不饮用牛奶而摄入其它膳食有更好的提高骨密度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通过增加牛奶摄入量来提高钙摄入量能获得最佳的骨密度。

但世界各地都有一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美国约25%,他们不能或只能少量地分解和吸收乳糖[12],虽然这类人群可以从牛奶中正常地吸收钙,但因他们对奶及奶制品的回避使钙缺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骨质疏松患病率也增加。

Di_Stefano等[13]对乳糖不耐受人群骨密度的研究发现,乳糖不耐受妨碍该人群获得更大的峰值骨密度,因此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

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我国正常成年人每天蛋白质的需要量为60 ~80g,超过这一摄入水平会增加尿钙的排出;摄入不足则影响正常的人体发育,使免疫力下降,骨密度降低。

Dawson等[14]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对342名老年人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发现蛋白质摄入较高(7911? 2516g P d)的老年人,若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则对骨密度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服用安慰剂则无良好的作用。

Promislow等[15]研究572名老年女性和388名老年男性蛋白质摄入量和骨密度的关系,发现动物蛋白质每增加15g P d,女性髋骨、股骨颈、脊椎骨和全身骨密度都显著增加,提示膳食动物蛋白对老年女性的骨健康有保护作用。

咖啡因主要是通过饮用咖啡时摄入体内,对咖啡因与骨密度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

Rapuri等[16]研究发现绝经期妇女日摄入咖啡因大于300mg则加速脊椎骨丢失。

Barger_Lux[17]提出咖啡因对钙存留有中度负影响。

Kiel[18]指出咖啡因还与女性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Harris和Da wson_ Hughes[19]研究发现咖啡因消费与加速骨丢失的相关性仅局限于绝经期钙摄入量低的妇女,并证实钙摄入量少于800mg P d的妇女,每天饮两杯以上咖啡与脊柱和全身骨丢失有关系。

与该观点一致的是Barrett_Connor[20]提出的骨密度受咖啡因的负面影响可被额外的膳食钙补偿。

Massey和Wise[21]提出咖啡因诱导短期的肾钙排出增加,并可减少钙吸收。

对从皮肤丢失钙的情况尚无报道。

由此可见,钙摄入量800mg以上时咖啡因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大。

213其他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影响人体骨密度的其他因素主要有吸烟、疾病、哺乳、体力活动、特殊职业等。

关于吸烟与人体骨密度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无论何种年龄段的人群,吸烟者骨密度均低于不吸烟者。

Blum等[22]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研究发现,青少年、年轻成年人家庭吸烟暴露与髋骨、股骨颈骨密度成负相关,绝经前期妇女吸烟与髋骨、股骨颈、腰椎、全身骨密度成负相关。

Hannan等[23]研究老年人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时发现,吸烟男性骨密度的降低显著低于不吸烟者,因此对老年人而言,吸烟与骨健康的关系比较密切。

有些疾病对骨密度也有不利的影响。

Benigno等[24]研究了意大利25名15~23岁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发现骨质减少达84%,骨质疏松达20%,即该类型患者普遍存在骨密度降低的情况。

Munoz 等[25]研究了接受雌激素治疗的38名神经性厌食少女的骨密度,发现单纯雌激素替代疗法不能控制该病患者的渐进性骨质疏松,其他因素如体重降低、持续闭经、低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能是患者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如哺乳期的妇女其骨密度也会受影响。

Chowdhury等[26]对孟加拉国哺乳期妇女的研究发现,哺乳期持续时间与骨密度成负相关。

提示哺乳期妇女应摄入充足的钙以保持良好的骨营养。

体力活动影响骨骼的力量、形态和骨矿物质含量的观点已广为接受。

目前对体力活动与骨矿物质含量和结构的关系有一些研究,但钙摄入量对体力活动引起的钙吸收增加的影响程度仍不清楚。

LeBlanc[27]报道在绝对安静时,即使钙摄入量为1000mg P d骨丢失仍很快。

Sle menda[28]所做的一项长达3年的对6~14岁儿童的干预研究发现,钙与体力活动都影响骨的矿化,但二者的影响作用似乎是独立的。

Specker[29]总结了一些钙摄入量的资料,16项研究中有15项针对女性,一项针对男性,发现高钙摄入量(超过1000mg P d)增加了全身骨密度,体力活动增加了腰椎骨密度。

Hagberg等[30]对更年期妇女按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久坐、低强度、运动员水平3类,在校正了膳食习惯、吸烟状况、营养状况后,发现低强度组的骨密度比另外两组都高。

对于钙与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比较单纯补钙或补钙同时增加体力活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