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备孕前的必要健康检查:骨扫描与骨质密度检查的影响和意义

备孕前的必要健康检查:骨扫描与骨质密度检查的影响和意义

备孕前的必要健康检查:骨扫描与骨质密度检查的影响和意义7. 骨扫描与备孕:备孕前是否需要进行骨骼健康评估?:骨扫描与备孕:备孕前是否需要进行骨骼健康评估?在备孕前,许多夫妻都会经受各种身体检查,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怀孕和顺当生育。

其中,骨骼健康评估是否也应当成为备孕检查的一部分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为您供应一些有关备孕与骨骼健康的重要信息。

骨骼健康在备孕过程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

然而,一项讨论表明,骨骼健康与女性的生育力量亲密相关。

女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骨折和其他骨骼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怀孕和分娩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评估骨骼健康,骨扫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骨扫描使用低剂量的放射线来检测骨骼中的矿物质密度,从而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这项检查通常通过骨密度测量仪完成,它可以快速、无创伤地检查身体的关键部位,如腰椎、髋关节和前臂。

对于备孕女性而言,骨扫描可以供应有关骨骼健康的重要信息。

假如女性在备孕前发觉自己存在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骼相关问题,她们可以及早实行措施来改善骨骼状况,从而削减怀孕期间可能消失的并发症风险。

另外,骨骼健康评估也对备孕男性至关重要。

男性骨骼健康与精子质量和生育力量亲密相关。

骨质疏松症和骨骼相关问题可能会对男性的生育力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男性在备孕前也应当进行骨骼健康评估,以确保自己的骨骼状况适合生育。

除了骨骼健康评估,备孕前的身体健康检查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检查,如妇科检查、血液检查和遗传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关心夫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发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实行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生育胜利的机会。

在进行备孕前的骨骼健康评估时,建议询问专业医生的意见。

医生可以依据您的个人状况和家族病史,为您供应针对性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与医生的争论,您还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备孕和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备孕期间保持良好的骨骼健康。

总结起来,备孕前的骨骼健康评估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

引言概述:骨密度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等骨骼相关疾病。

本文将对骨密度检测报告的参数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些参数。

一、骨密度指数(BMD)1. 骨密度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骨密度指数是指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与单位体积的比例。

常见的骨密度指数计算方法包括T值和Z值。

2. T值的意义和解读- T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同龄性别健康人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

T值的正负表示个体骨密度与平均值的差距程度。

正常T值范围为-1到+1,超过此范围则可能存在骨质疏松或骨质增多症。

3. Z值的意义和解读- Z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群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

Z值的正负表示个体骨密度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人群的差距程度。

二、骨密度波动系数(CV%)1. 骨密度波动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骨密度波动系数是评估骨密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的指标。

它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患者的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2. 骨密度波动系数的影响因素- 骨密度波动系数受到测量设备、操作者技术水平、患者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骨密度T分布(T-score distribution)1. 骨密度T分布的定义和意义- 骨密度T分布是指同一性别、同种族的人群在不同T值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骨密度T分布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骨骼状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2. 骨密度T分布的解读- 不同T值范围内的骨密度分布情况表示不同的骨质状况。

例如,T值在-1到-2.5之间的骨密度分布情况提示可能存在骨质减少症。

四、骨密度变化率(BMD rate of change)1. 骨密度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骨密度变化率是指个体骨密度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速率。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年龄调整百分比和Z值调整百分比。

2. 骨密度变化率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骨密度变化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骼健康的变化趋势,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骨密度检查报告如何看

骨密度检查报告如何看

骨密度检查报告如何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健康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关注点。

而骨密度检查作为保护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骨密度检查报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骨密度检查的背景、报告的内容和解读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骨密度检查报告。

一、骨密度检查的背景骨密度检查是通过测量骨骼内钙盐含量和微结构来评估骨骼的强度和质量。

它主要用于诊断和评估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异常性疾病,特征为骨量减少和骨质减少,易引发骨折。

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了解个体骨骼的健康状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骨密度检查报告的内容骨密度检查报告通常包括一系列指标的数值和对应的标准范围。

常见的骨密度检查指标有:1. T值:T值是骨密度检查中最常见的评估指标之一,它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同龄人峰值骨量的平均水平比较得出的结果。

T值大于-1表示骨密度正常,介于-1和-2.5之间表示骨质疏松,小于-2.5表示严重骨质疏松。

2. Z值:与T值相似,Z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同龄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

与T值不同的是,Z值主要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代谢异常疾病的严重程度。

3. 骨密度T分位数:骨密度T分位数是以同龄人为基础,用来描述个体骨密度相对于同龄人群的百分位数。

例如,T分位数为50表示个体骨密度与同龄人群的中位数相同。

4. 骨折危险指数:骨折危险指数是一种通过骨密度和其他危险因素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个体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

除了上述指标外,骨密度检查报告还包括骨质疏松的分类(如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前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以及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三、如何解读骨密度检查报告1. 综合评估:骨密度检查报告中的指标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综合考虑。

在解读报告时,应该综合个体的年龄、性别、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其他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准确地判断个体的骨骼健康状况。

骨密度检测仪的检测方法

骨密度检测仪的检测方法

骨密度检测仪的检测方法骨密度检测仪的方法有:一.QCT骨密度仪检测法:QCT骨密度仪所具有的其它检测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个方面:从技术层面来对比:1.测量部位临床意义最大由于松质骨的骨代谢率比皮质骨高得多,代谢转化率比骨密质高8倍,且普遍认为骨量丢失首先从松质骨开始。

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丢失过程中松质骨骨矿物质的丢失比皮质骨骨矿物质的丢失发生得更早、更快和更多,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椎体内的松质骨是最先累及的地方,因此,测量脊椎内的松质骨的骨矿,在临床上就非常有意义。

而单光子只能测四肢骨,X射线能够测脊椎骨,但只能测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总和,只有QCT 骨密度仪能够测脊椎骨的松质骨——这是反映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最早、最重要的部位。

2.实现了真正的骨密度测量QCT骨密度仪利用了CT机的三维成像技术实现了真正的体积骨矿密度(mg/cm3)的测量;而其它方法只能测量面密度(g/cm2),面密度是不能避开骨骼重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3.最高的灵敏度这主要由两个重要的因素决定了QCT骨密度仪是所有骨密度仪中灵敏度最高的。

第一个因素:检测的部位灵敏度最高。

由于脊椎松质骨更新率每年在20%~25%,皮质骨只有1%~3%,可见松质骨的骨代谢率比皮质骨高得多,代谢转化率比骨密质高8倍,且普遍认为骨量丢失首先从松质骨开始,而只有QCT骨密度仪能够单独测量脊椎骨的骨松质,其它技术如单光子、X射线只能测量骨松质和骨皮质的总和,由于在椎体骨中骨松质骨矿物质含量占20%~40%,骨密质占60%~80%,将两者混在一起检测,其结果是以反映迟钝的皮质骨为主,故灵敏度大大降低。

通过以下简单的计算可以证明:设取某位患者脊椎骨L3,10mm厚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平均密度为ρ,假设松质骨密度降低了10%,皮质骨则降低了1%,若用QCT骨密度仪只测脊椎松质骨,则可测出松质骨密度降低百分比为:(10%*20%*ρ)/20%*ρ=10%;若用DXA测量脊椎骨,则降低百分比为:(10%*20%*ρ1%*80%*ρ)/ ρ=2.8%。

骨密度的临床应用

骨密度的临床应用

骨密度的临床应用1.引言1.1 概述骨密度是指人体骨骼组织中单位体积的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它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

骨密度的正常水平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骨质疏松症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会明显降低骨密度,导致骨骼脆弱易碎,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及早检测和评估骨密度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摄影(QCT)。

其中,DEXA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系统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骨组织的易损性增加。

骨密度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应用方面,骨密度的评估广泛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过程中。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的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另外,骨密度的临床应用还涉及到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的筛查和监测,如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骨密度监测等。

总之,骨密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骨密度的临床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保障人们的骨骼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1.概述:简要介绍骨密度作为一项临床指标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对骨密度临床应用的兴趣。

2.文章结构:介绍全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分布,以让读者对文章整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探讨骨密度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骨密度检查的健康宣教

骨密度检查的健康宣教

骨密度检查的健康宣教概述骨密度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用于评估个体骨质状况和骨质疏松的风险程度。

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普及骨密度检查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维护骨骼健康。

为什么需要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的风险程度,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质变薄,骨密度下降,易发生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

通过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防止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进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通常采用DEXA(双能X线吸收测定)技术。

检查过程简单无创,通过测量特定部位(通常是髋骨和腰椎)的骨质密度,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检查时间短暂,辐射剂量低,不会带来任何不适感。

在进行检查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相关干扰因素,如摄入含钙过多的食物、穿着有金属部件的衣物等。

谁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建议,以下人群应考虑进行骨密度检查:- 女性超过50岁,尤其是更年期女性- 男性超过70岁- 早发骨折或家族有骨质疏松史的人- 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的人- 患有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骨质疾病的人如果符合以上情况,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是否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除了骨密度检查,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营养摄入:合理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 运动锻炼:适当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避免危险因素:如抽烟、酗酒、长期使用类固醇等- 规律体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总结骨密度检查是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和普及骨密度检查的知识,可以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骨骼保健意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骨质疏松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将骨密度检查的健康宣教传递给更多人,为保障大家的骨骼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_妊娠妇女超声骨密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_妊娠妇女超声骨密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妇女保健·妊娠妇女超声骨密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①邢晨芳 段言峰② 范国裕② 文俊萍②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518000中国图书分类号 R 1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4411(2009)03-0304-02①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编号:200405250)②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摘 要】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正常妊娠妇女超声骨密度状况,为防治孕妇骨密度下降、做好妊娠妇女保健工作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429例深圳居住的正常妊娠妇女为检测对象,按孕周不同分为9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 U S )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 M D )值,同时记录受检者年龄、身高。

结果:妊娠妇女B M D 值随孕周增加有下降趋势,各组之间B M D 值比较发现除8组、9组和其它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孕周与B M D 值呈负相关性,r =-0.242,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观察孕期B M D 值,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无辐射,具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妊娠 骨密度 检测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骨量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妊娠妇女骨密度,了解妊娠期间孕妇的骨密度变化情况,为临床补钙、预防骨密度下降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4年7月~2007年7月,随机选择429例深圳居住的正常单胎妊娠妇女为检测对象,年龄20~30岁,身高150~170c m 。

按孕周不同分为9组:1组为4~7周,2组为8~11周,3组为12~15周,4组为16~19周,5组为20~23周,6组为24~27周,7组为28~31周,8组为32~35周,9组为36周-足月妊娠。

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 U S )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 M D )值,同时记录受检者年龄、身高。

骨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PT

骨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PT

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
老年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取决于人体骨骼 在生长期达到的峰值骨量和其后的骨丢失 率
决定峰值骨量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因素如种 族、家庭和基因的影响,营养因素、饮食 结构、内分泌因素、运动、环境因素对生 长期骨量积累也起到很大作用
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
钙调激素: 雌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 降钙素 活性VitD3 雄激素
女性发病率
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其他疾病的比较
年发生率 x 1000
2000
1500 1000
1 500 000*
250 000 髋骨
250 000 前臂
250 000 其他部位
500
750 000 椎体
0
骨质疏松性 骨折
*a所有年龄的年发生数 †29岁以上女性年发生数 ‡a30岁以上预计年发生数 §1996 新发病例, 所有年龄
诊断标准
参照WHO的标准:
用被测者骨密度值与峰值骨量相比较的标准 差(SD)即T-Score诊断:
>M —1SD
正常骨量
M —1SD~2.5SD
骨量减少
M —2.5SD
骨质疏松
M —2.5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
双能X 线吸收法(D E X A )
诊断标准
用被测者骨密度值与峰值骨量丢失相比较百分率 (% )诊断:
骨折 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 折
骨质疏松常见的骨折部位
腰椎 前臂 肱骨 股骨颈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
X 线片方法 最早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主要诊断依据: (1)骨组织与软组织密度
的比较;(2)骨小梁的粗细、分布及形态; (3)骨皮质的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已经从过去传统的“有病就医”到现在的“健康体检与保健,越来越意识到享受健康、享受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一般男性40岁左右,女性35岁左右,人体骨量达到其一生中最高值,这时钙含量就是人体的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由遗传和生活方式决定。

遗传包括性别、种族等,生活方式包括:钙、维生素D、锻炼、吸烟等因素。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值逐渐降低,开始出现骨质疏松,步入老年期后,开始表现出腰酸背疼、腿脚抽筋、身高变矮、驼背、骨质增生、易骨折等临床症状。

已日益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病症。

骨质疏松的出现,增加了腕部、脊椎、髋部等部位的骨折风险。

而椎体骨折能引起:背痛、身高降低、体态变形(驼背、腹部膨出)、肺功能降低、生活质量降低(丧失自信、依赖止痛药物、睡眠障碍、抑郁、生活不能自理)、死亡率增加等。

而髋部骨折其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一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

骨质疏松作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因此,联合国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龄年”,并将每年10月20日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政府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三大重点攻克的老年性疾病。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因素有很多,日常生活中有些人:1.口重。

食物中加入过量的盐。

2.咖啡与茶。

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咖啡的人,钙的排泄明显增加,其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增加。

3.吸烟。

主要影响到骨骼的外层也就是皮质骨的密度。

4.蛋白质摄入多。

高动物蛋白质饮食很容易引起钙缺乏症。

5.过量食用巧克力。

6.饮酒。

可能是乙醇能抑制骨形成,同时也抑制肠道对蛋白的摄入,使雄性激素的分泌减少,能够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衰老相关性疾病,与增龄呈正相关,支撑人体骨骼的主要物质由富含胶原的有机质和以钙、磷为主的矿物质组成。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胃酸分泌减少,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钙的丢失率日益增加。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当人体钙的摄入量过少时,为维持其生理功能,骨组织里的钙就会游离出来加以补钙,即所谓的钙迁徙。

这种入不敷出的状态长期延续,骨质就会变得疏松多孔而易于骨折,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老年疾病都与骨质疏松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等。

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有:1.老年人、更年期后的妇女、嗜烟酗酒的人、过度节食减肥的人、不长晒太阳的人、饮食偏高蛋白的人、长期卧床者、少年白发者、晚婚和高龄未婚妇女、没有生孩子者;2.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止痛药的人;3.患有肾病或肝病、糖尿病、高钙血症、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椎炎及某些癌症患者。

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①年龄:65岁以上的人群。

②遗传:白种人比黄种人易患,黄种人比黑种人易患,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易患。

③饮食:长期低钙饮食、缺乏营养。

④消瘦:体重指数低者骨质疏松指数发生率高。

⑤绝经后的妇女或过早闭经及因卵巢切除雌激素下降的女性⑥有酗酒、大量吸烟、长期饮咖啡、浓茶等习惯的人⑦药物: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大仑丁、肝素等⑧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关节炎、严重肝病等⑨缺乏运动:如长期卧床的人。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性腺机能减退,分泌减少;食量减少,钙摄取少;
室外活动少,日照时间偏短,维生素D合成不足;平时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钙易被吸收和移出骨外;各器官呈退行性改变,器质性疾患增多;运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听力减退,损伤机会增加。

这些都是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

最新研究表明,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骨代谢失衡。

二、骨营养摄入不足。

因此,仅靠单纯补钙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骨质疏松问题,只有实施全面骨保护才是防止骨丢失,促进骨健康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相应检查,造成盲目补钙现象严重。

因此也带来了严重后果。

钙有多种生理作用,如构成支持身体的骨骼和牙齿、维护神经与肌肉正常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等。

缺钙会引起一系列的临时病症,如儿童佝偻病,成年人的软骨病,老年人的腿抽筋、骨质疏松等。

补钙用于治疗缺钙性疾病,无可厚非,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不该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关注,不科学的认识造成人们盲目补钙,从而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1.盲目补钙会增加髋部骨质的危险2.会增加中风和心梗的危险3.盲目补钙补出肾结石4.盲目补钙会损伤健康5.盲目补钙会加快衰老过程。

骨质疏松一般都伴有疼痛症状,很容易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痛风、关节炎等病相混淆,往往到了晚期发生骨折时才被发现。

这里有几个误区,必须予以澄清:1.老年人腰背痛,除了腰椎间盘病变外,一般都是骨质疏松。

2.血钙正常时也会得骨质疏松。

3.骨质疏松一直以来被认为不是病、不必太在意。

但是会影响生活质量,有时甚至影响生命。

4.不少人认为这是年龄老化、绝经而发生的正常现象,身材变矮、驼背是必然现象。

其实,如
果从儿童、至少从中年起开始预防,到了80岁,我们走路照样能腰杆笔直。

用于检测人体骨骼骨矿物质含量并获得各项相关数据的医疗检测仪器,称为骨密度仪。

骨密度仪测试的结果数据以T值为主,还包括Z值,骨密度,骨量等数据。

目前市场上骨密度仪有多种,只有双光子X线能量骨密度测定仪(简称DXA)。

是国际卫生组织采用的骨密度金标准。

一般认为,女性应在绝经前期(45岁左右),男性在50岁左右,到医院做一次初始的骨密度测定。

老年人应每年或两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骨密度测量学的临床应用意义:1.诊断。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诊断分类,T(或Z值)标准判断骨骼状况;2.预测。

进行骨折风险评估;3.监测。

判断骨量的变化以及对疗效的确定。

简单说,骨密度检查有四点好处:一是确定自己有无骨质疏松,需不需要补钙;二是如果有,到了什么程度(检查有量化数字);三是可以了解哪个部位骨质疏松得严重,做好预防骨折的准备;四是过一段时间复查,验证治疗效果。

骨密度测量的适用症:1.50及50岁以上的男性和正常绝经后的妇女,使用T值。

2.20~50岁的男性,适用Z值,但不能仅依靠骨密度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3.绝经前女性的诊断(20岁到绝经):WHO诊断标准不适用于健康绝经前女性,适用Z值和临床体征。

4.围绝经期妇女的骨质疏松症诊断适用于WHO诊断标准。

儿童和青少年(5~19岁)的测量指征:1.儿童和青少年的骨质疏松症诊断不能仅依靠骨密度测量指标进行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显着骨折史、低骨矿含量或低密度来诊断,应用Z值。

2.能引起儿童和青少年骨丢失的疾病有:慢性炎性疾病、与低骨量相关的内分泌疾病、有儿童期癌症病史、重型地中
海型贫血、在10岁或之前发生过骨折、非肾器官移植者,还有慢性制动者:像脑瘫患儿等。

禁忌症有:妊娠妇女,近期做过胃肠造影,近期做过同位素核素查(72小时后可),过多的骨科固定器,严重肥胖(超出设备的体重上限,可用其他部位替代)。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应有五方面:饮食、运动、光照、骨营养剂和药物。

总之,骨质疏松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这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正悄悄影响着二三十岁年轻人的健康。

所以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让骨质疏松症不要过早的“找上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