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经典

名著导读经典(正文开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女子的婚姻命运为线索,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以及人性的善恶弱势。
《红楼梦》中虽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但林黛玉却是这部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聪慧、敏感、才情出众,但命运多舛,最终以无法嫁给贾宝玉而心碎离世。
她代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剧。
此外,小说中描绘了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精彩的命运,使整个故事充满了生命力和戏剧性。
《西游记》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兼具神话、寓言和冒险元素的小说。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展开。
孙悟空是这个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他机智勇敢,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达到了取经的目的。
《西游记》通过孙悟空等一众闯荡西天路上的奇遇和战斗,表达了人性的善恶、善良的力量以及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小说中的神仙、妖怪、神话故事等元素为故事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想象力。
此外,小说中也描绘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场景和人物,使整个故事具有深度和思考的价值。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水泊梁山为背景,描述了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
故事中,梁山好汉们奋起反抗统治阶级的不公和压迫,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受人敬仰的英雄。
小说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战斗和英雄事迹,塑造了一批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宋江、林冲、鲁智深等等。
《水浒传》以其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精彩刺激的战斗场面和深入的社会思考,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中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所遭受的不公和压迫,以及他们对抗统治者的勇气和智慧。
小说中反映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令人深受鼓舞。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众豪杰的英勇事迹与智谋较量。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们卓越的才华和智慧。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为你介绍几部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并提供相应的导读。
1.《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剖析人性而闻名。
故事主要围绕着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缠展开,并通过对大观园等庞大人物群体生活的描绘,呈现出一个虚幻而真实、美丽而残酷的世界。
•导读提示:•掌握各个主要人物及其关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注意折子戏词曲和其所代表的意象。
•理解作品中的寓意与象征。
2.《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创作。
这部小说描绘了108位亡命之徒的英勇事迹和他们反抗社会不公的斗争。
小说以农民起义为背景,通过对梁山泊英雄豪杰们的塑造,展现了他们豪情壮志、忠诚勇敢的精神风貌。
•导读提示:•深入了解主要角色:宋江、林冲、吴用等。
•注意铁木真和曹孟德两个折子戏人物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
•掌握作品中运用到的典故和历史背景。
3.《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该书讲述了师徒四人跋涉西天取经的故事,既有精彩搞笑、刺激紧张的情节,也有对佛教思想的深入探索。
作品通过对妖精、神仙、妲己等各种神话传说的描写,展示了中国丰富而神奇的民间传统文化。
•导读提示:•了解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
•注意每个角色所代表的寓意和形象。
•探索作品中的佛教哲学和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以上几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殊之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考和人类智慧。
希望你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并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名著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名著导读导读一:《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以小王子的视角展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性的美好。
参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名著导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导读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
这部作品以孙悟空等主要角色为中心,描绘了他们与妖魔鬼怪之间的奇幻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西游记》的导读,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幽默。
导读三:《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与悲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红楼梦》的导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导读四:《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德国作家雅各布和威廉·格林收集整理的一系列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奇幻的情节和悲喜交织的结局,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和启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格林童话》的导读,学生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思维。
导读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
这部作品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导读,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和人物,培养对真理和正义的认识。
导读六:《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是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讽刺作品,也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格列佛的冒险经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荒谬和矛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格列佛游记》的导读,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导读七:《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源自欧洲传说。
故事通过描述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冒险故事,强调了美德、勇气和善良的重要性。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提纲一、《爱的教育》1、原名:《心》2、作者:德•亚米契斯(意大利)3、体裁:日记体小说4、内容: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全书100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教子篇;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5、艺术特色:流畅优美,朴素清新。
二、《繁星》《春水》1、作者:冰心2、体裁:诗歌(“小诗”)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三、《伊索寓言》1、《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
2、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四、《童年》1、作者:高尔基(苏联)2、体裁:长篇小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五、《鲁滨孙漂流记》1、作者:笛福(英国)2、体裁:长篇小说3、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平庸,一心向往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历尽艰险。
有一次,风暴将船打翻,鲁滨孙只身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在荒岛上种地,驯羊,还搭救一个野人,为他取名“星期五”。
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4、人物性格:鲁滨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5、人物的社会意义: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六、《昆虫记》1、作者:法布尔(法国)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七、《朝花夕拾》1、作者:鲁迅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名著导读篇目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名著导读篇目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名著导读篇目如下:
七年级:
1. 《红楼梦》- 曹雪芹
2. 《西游记》- 吴承恩
3. 《水浒传》- 施耐庵
4. 《三国演义》- 罗贯中
5. 《木兰诗》- 古代民谣
6. 《孙子兵法》- 孙武
7. 《史记》- 司马迁
8. 《高山流水》- 陈抟
9. 《牛郎织女》- 古老民间故事
10. 《寻找杰克船长》- 吴其昌
八年级:
1. 《红岩》- 王国维
2. 《老人与海》- 海明威
3. 《约翰·哈利法克斯》- 赫尔曼·哈塞
4. 《1984》- 乔治·奥威尔
5. 《圣经》
6.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7.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8. 《雾都孤儿》- 查尔斯·狄更斯
9.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10.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九年级:
1. 《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2.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3. 《时间机器》-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4. 《十万个为什么》- 蔡志忠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6. 《老人与海》- 海明威
7. 《家》- 约翰·斯坦贝克
8. 《窗边的小豆豆》- 维吉尼亚·伊夫尔斯
9. 《飞越疯人院》- 肯·基西
10. 《蝇王》- 威廉·戈尔丁。
小学语文课中的名著导读

小学语文课中的名著导读在小学语文课上,名著导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导读名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本适合小学语文课中的名著,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导读。
一、《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一部经典童话。
该书以一个小王子的成长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关于友谊、责任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寓言。
在导读《小王子》时,可以先将学生引入故事背景,让他们了解小王子来自哪颗星球、他的具体形象等。
接下来,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片段或对话,让学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和情感。
例如,小王子对玫瑰花的关注和离开、与狐狸的相遇等,都可以成为探究的重点。
通过分析这些片段,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内涵,还能够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命运为线索,描绘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性的善恶。
在导读《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贾宝玉的聪明才智和浪漫情怀,林黛玉的聪明伶俐和热情深厚等。
然后,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场景进行分析和讨论,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暗讽、宝钗和黛玉的友情等。
通过分析这些场景,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并思考其中所反映的社会道德、人际关系等问题。
三、《儿童文学经典故事选》《儿童文学经典故事选》是一本精选儿童文学作品的合集,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内容丰富多样,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导读这本书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故事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小红帽》、《丑小鸭》等。
可以让学生先读故事,然后进行讨论和分析,解读其中的寓意和道德。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意象,如《小红帽》中的“大灰狼”代表邪恶、《丑小鸭》中的“变成白天鹅”的角色转变等,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它们描绘了不同的时代、社会和人物,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机会。
本文将带您领略几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风采,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一、《红楼梦》——大观园的悲喜人生《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清华园(红楼)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群富贵公子和宫女的爱情、家族纷争和人生沉浮。
作品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精巧的人物刻画使其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以大观园为舞台,描绘了一幅充满悲欢离合的画卷。
贾宝玉的悲剧性人物形象让读者深思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而林黛玉的婉约形象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缠绵情感更是使人沉浸其中。
作品不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了对封建社会僵化制度的犀利批判。
二、《水浒传》——侠义精神的传世经典《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了宋朝末年的民间起义,展现了一群正义感十足的好汉们与统治者的斗争。
作品充满了英雄豪杰的形象和侠义精神的弘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中,英勇无畏的宋江等英雄形象激发着人们内心深处对正义的向往。
他们以江湖义气和对弱者的保护为信条,与统治者展开了一系列生死决战。
同时,作品也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矛盾心理,使整个故事更为真实。
三、《西游记》——取经之路的奇幻冒险《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以及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作品融入了佛教、道教、儒家等不同的思想,承载了丰富的哲学和宗教意义。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憨厚可爱、沙悟净的忠诚善良以及唐僧的智慧善良,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眼球。
师徒四人在取经之路上,经历了千难万险,充满了奇幻冒险的元素。
作品通过一系列的寓言、警世故事和英雄的战斗,向读者传达了善良、勇敢和对真理的追求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版

《论语》导读一.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二、《论语》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5、《论语》思想:①“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②“礼”的思想“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
教育对象:他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六经”(或“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的关系。
教育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
“当仁,不让于师”《大卫·科波菲尔》导读一、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1)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
(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
二、重要人物形象(1)大卫·科波菲尔: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一明末清初的四大奇书和开国后的四大名著整合而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根据:代表了中国小说的最重要的最有含量的作品导读:即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因为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这六本小说导读即三方面的工作:一、活的文学作品鉴赏指要研究文学史、艺术史、不同于研究其他部类的历史、比如研究政治史、那些东西已经过去了、通过文献来看文学史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属于过去的时代像化石一样,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活的、我们今天还可以来阅读它二、文学史、文化传统之发微这是互动的一方面我们会适当地介绍一些跟作品有关的文学史和文化传统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作品来认识文学史和文化传统里某些相关的内容有些甚至是独特的只有从种文学作品里才能认识到的三、进一步研究的门径三国演义(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最大的区别在于是谁眼中看出来的有些事迹可能《三国志》讲的更为可信一些但是老百姓更乐意听到一个在道义上站得住的感人的故事特点:在被接受的过程中评价迥异胡适:通学教育史上不得了但是却认为不是文学进行文学研究不能不关注文体不能不关注文类演义类对历史的演义对于历史进行通俗的解读进行一种文学或者类文学的书写从文化传统看三国使官文化传统及其‘辐射’历代都很重视“史”的编写“辐射”即野史的繁荣对小说的影响:一、重视历史的题材二、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三、从写法上、体例叙事都作为一种样板对中国小说产生了影响笔记二水浒传(正义与野蛮的交响乐)对此持有批判态度的较多中国人的地狱、精神的地狱野蛮的地方较多正面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处在无告的弱者地位的民众、对于正义的一种向往、渴望、里面有大量的伸张正义的笔墨把这两部分交织在一起、在一个艺术化了的通体结构里复杂的作品水浒传可能是明中叶的产物理解纷纭:(明清)忠义、海盗、怨毒骂世与逞露才华(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农民起义的颂歌、叛徒的赞歌、叛徒的阴谋之书(八十年代以后新观点)太行(群盗)自传、为市井细民写心、武侠文学滥觞、绿林与侠盗、流民与流氓三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所区别又有所交集行侠、打劫、起义交集部分:武力实现体制外的“正义”也是它长时间地传播不衰的原因好汉们形象不可避免的“道德裂痕”水浒的魅力对于这种平等、正义的渴求之外好汉们共同的行为特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锄强扶弱、扶危济困不计利害、敢于担当仗义疏财、朋友义气类似刚刚所讲的血腥的场面、那种拿今天人来看无原则的快意恩仇、这些东西可能对社会心理产生负面的导向、是否需要灭活、没有结论。
感想: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作者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笔记三西游记(把宗教游戏化的奇书)宗教因为《西游记》它讲的是一个真实的宗教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宗教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作为它创作的一个故事原型、总是出现大段的佛经的抄录游戏化不是一本正经地来宣教、恰好是把宗教写得很好玩、在六大名著里突出的特点、很好玩奇书不完全是因为把宗教给游戏化了、更因为里面宗教的内容充满了谜团、中国第一部神魔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国第一部以游记的形式来结构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游历来写一个故事)、第一部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宗教观念的长篇小说(三教合一、儒释道对这三方面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它是中国最浅显的文学经典、又是最费解的小说、最滑稽的文学经典、又严肃的文学经典(取经这个事、百折不回地要达到,对佛教的态度,大量地关于道教炼丹的术语和文字)、最具有国际性的经典(取经时跨文化的交流、孙悟空的形象是进口的、跨国的大旅游)、最被大话的经典第一讲、《西游记》的成书和多层阐释空间铁脊梁、陈玄奘、一肩担起万钧囊经书万卷犹自可、种子相续无尽藏。
一种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是支撑这部书的骨架。
谁是“写定者”、缺失的环节是什么:50-80年代鲁迅、胡适:《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80年代开始受到质疑此西游记非彼西游记《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很多人看法都不同。
明清两代比较流行的看法:有非常深奥的一种道理或是宗教的讲的是《华严经》鲁迅、胡适:没那么多奥妙、讲的就是一个好玩滑稽的故事,其中有一些伤时骂世的内容五六十年代:政治化思维、大闹天空讲的是革命、孙悟空是反抗朝廷,后面又去打同类、是叛徒80年代以后新说兴起感想:《西游记》讽刺了当时朝政的腐败无能,其实,在我们所看到的取经途中,有许多的妖精都与天上地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说来,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统治下,都隐藏着丑恶,神仙也不例外,可见当时明王朝统治的腐败,。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眼前出现一个不受约束,敢于抗争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孙悟空。
他从石头里蹦出,对世间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对于玉帝要捉拿他,却绝不屈服,还“大闹天宫”,不过有时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这样一个人物来进行对比,更加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这也使我们想到当时的朝政是怎样的,朝政中当官的又是怎样的。
其实,那些腐败无能的官员往往与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关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着自己与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关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宝物就在人间为非作歹。
我想这些人间的官员也不过如此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给自己撑腰,就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导致了朝政的腐败以及社会经济不景气。
笔记四金瓶梅——末世欲海之写真末世(社会普遍的败坏、败落)欲海(大多数笔墨描写人们的情欲、物欲、欲望的追求,欲望的泛滥,)写真(有所夸张的把末世里在欲海中探头探脑挣扎的众生相原原本本地给刻画出来)大多数时间是本禁书明末清初有一种雅化的潮流、把《金瓶梅词话》雅化成《金瓶梅》没有一个作品的作家问题像金瓶梅这么复杂,30-50都是正常的,评价很不一样(反差很大、褒之者九天、贬之者九地)鲁迅:“虽间杂猥词、而其佳处自在。
”一方面毋庸讳言、《金瓶梅》里的这些东西是它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文学史: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以“写实”为基调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正面、详细描写家庭与社会的长篇小说第一部聚焦于女性的长篇小说鲁迅:著此一家,骂尽诸色。
(立意)之于世情,诚极洞达….无以上之。
(写诗/反讽)血脉贯通,藏针伏线。
(结构)正经写六个妇人(刻画)写这么一个家庭,但是这个家庭它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这个社会上的各色人等他的面目都写出来了。
社会画卷与市井“英雄”具有开拓性的“家庭兴衰史”由家庭辐射社会的宏阔视野官场:“寻租”的典型描写(权利和财富的互换,最高层的腐败导致了这个社会的腐败)/乱自上许乡绅/帮闲/妓院/市井最具“文史互证”价值的小说:工商业的勃兴与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政治的混乱与官场的腐败精神的解放与价值观扭曲纵欲风尚与败堕落的社会感想:它以一种近乎全景式,真实不虚地描写手法,活生生地再现了明中期的民间百态、官场原生态、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本身就是一本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一部活历史。
书中人物众多,丫鬟小厮、亲戚朋友不下几百人,却都有名有姓,人物关系虽盘根错节,但却交待得清清楚楚、丝毫不乱。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伟大的名著---《红楼梦》,它们的叙事手法和架构如此地相似,也难怪那么多学者认为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
六大名著导读之读后感课程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以《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六部长篇白话小说为主要内容,深入浅出介绍作品所涉及的文学史与文化传统内容,既进行作品的赏析,又对古典小说学术研究的一些基本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介绍。
在清初称明代的四本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在清代又撰写了《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在五六十年代也就是建国初期而《金瓶梅》中有一些不雅的文字不适合推广,就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合称为四大经典。
而现在经这种说法结合到一起就出现了六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之所以称这六部著作为六大名著是因为他们是代表了古代小说最重要的,左右分量的作品。
课程首先对“六大名著导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继而讲述了史官文化传统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并对这部历史演义小说的成书过程、版本演变进行了介绍。
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写照,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心态领域的一种,它必定与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主题联系在一块,而不能脱离文学产生的那个时代广阔的文化背景。
《三国演义》中的“拥刘反曹”情感倾向的形成便是社会存在在文学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
作者罗贯中生活的时代为元代,根据历史事实,从整体上把握,可以看到终元一代,汉族及当时治下广大兄弟民族受尽蒙古的欺压,渴望本民族的强盛与复兴,是每一个汉族人的愿望;而当这种愿望不能实现时,其强烈的外在情感则转化为追慕祖先们的曾开创过的宏图伟业,以此弥补精神上的巨大失落和痛苦。
而作为生于乱世的知识分子,他们身上的忧患意识更加突出。
同时希望在精神世界有所寄托,所以在自己的小说中注入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了捕获广大读者的心,必定采用了反映广大民众普遍心里的情感取向。
加上作者本身就处于这一情感氛围影响下,这种倾向尤为明显,当作者的创作心理需要和那个时代读者的阅读情感的需要最终契合时,便构成了《三国演义》感人肺腑的情感主题。
接着是被称为正义与野蛮的交响乐的水浒传,对此持有批判态度的较多中国人的地狱、精神的地狱,主要原因是它野蛮的地方较多。
那么它到底有没有正面的价值呢?肯定有的,那就是《水浒传》很大程度上是处在无告的弱者地位的民众、对于正义的一种向往、渴望、里面有大量的伸张正义的笔墨。
把这两部分交织在一起、在一个艺术化了的通体结构里复杂的作品。
关于《水浒传》的主旨也有很多理解。
明清时代的理解以忠义、海盗、怨毒骂世与逞露才华为主,到了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农民起义的颂歌、叛徒的赞歌、叛徒的阴谋之书这几种理解占了上风,至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很多新观点,例如太行(群盗)自传、为市井细民写心、武侠文学滥觞、绿林与侠盗、流民与流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