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七年级)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重要人生经历。
3.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5.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6.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7.鲁迅在《琐记》中提到在南京读书时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常》中鲁迅描绘了儿时在迎神赛会和舞台上所见的爽直、公正的“无常”形象。
B.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
C.《五猖会》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可以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虽粗鄙,但善良,鲁迅对阿长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选项中“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错误。
2.下列对《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我”曾从蛇口中救下一只隐鼠,后来这只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我”隐鼠是被猫吃了,这使“我”决心和猫为敌。
B.作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选自《朝花夕拾》的散文中,都追忆了童年往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一、选择题1.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诸多的称谓,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斗战胜佛B.石猴——孙悟空——齐天大圣——弼马温C.美猴王——孙悟空——孙行者——齐天大圣D.石猴——孙行者——弼马温——斗战胜佛2.选出下列《西游记》中的文段与所属章回正确的一项是()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
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
”那大圣睁圆火眼金晴,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
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A.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B.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C.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D.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3.下列对《西游记》中相情节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沙僧住在流沙河,常年在河中兴风作浪,后经观音菩萨点化,成了唐僧的三徒弟。
B.唐僧师徒遇阻黑水河,后得到老龟相助得以渡过。
C.唐僧八戒误饮了子母河水,动了胎气,肚子疼痛难忍。
D.小白龙被贬鹰愁涧,后化成白龙马载着唐僧取经。
4.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紧张曲折的情节之一。
白骨精先后三次依次变成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的?()A.姑娘老头儿老婆婆B.老头儿姑娘老婆婆C.姑娘老婆婆老头儿D.老婆婆老头儿姑娘5.【各有来历辨背景】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不少妖怪来历非凡,与天上神佛沾亲带故。
请你帮小语选出下列妖怪与其主人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太上老君B.九灵元圣——太乙救苦天尊C.金毛犼——观音大士D.辟寒、辟暑、辟尘——镇元大仙6.【火眼金睛识人物】《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复习题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复习题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1.名著阅读。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这段文字出自我国著名文学家________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
在这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作者的一位老师,他是________。
(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其中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你们一定很熟悉。
比如:“大闹天宫”“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
你心中的孙悟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写下你对孙悟空的认识和评价。
(不少于50字)2.名著阅读积累。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
(2)《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3)《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________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七上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复习题(含答案

七上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复习题(附答案)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 )A.周树人B.鲁迅C.周豫才D.周作人2.《朝花夕拾》是一本( )A.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 )A.浙江杭州B.浙江温州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A.“我家的”后面B.“我家的”前面C.“我家的”左面D.“我家的”右面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 )A.学堂名B.书房名C.书院名D.私塾名6.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7.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8.《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9.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A.1 2 B.1 0 C.1 4 D.810.《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 )A.写作过程B.编纂过程C.修改过程D构思过程11.《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A.本书的写作过程B.本书的编纂过程C.本书的修改过程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1 2.《狗·猫·鼠》是一篇( )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D.杂文1 3.《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A.养狗B.养猫C.养隐鼠D.都不是1 4.《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 )A.一种人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1 5.《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 )A.长B.短C.日_=D.钟点工1 6.《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对本人的( )A.尊称B.蔑称C.呢称D.一般称呼1 7.《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一般隋况下称“阿长”为( ) A.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1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体现其人的特点是( ) A.她的姓氏B.她的身材C.她的名字D.沿用其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1 9.《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 )A.“山海经”B.“画儿书”C.“三哼经”D.都不是20.《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A.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2 1.下列神话出自《山海经》的是( )A.精卫填海B.夸父追H 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22.下列神话不出自《山海经》的是( )A.黄帝战蚩尤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23.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A.子路负米B.刻舟求剑C.拔苗助长D.智子疑邻24.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A.郑人买履B.黄香扇枕C.陆绩怀橘D.哭竹生笋25.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A.破釜沉舟B.卧薪尝胆C.卧冰求鲤D.中流击楫26.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A.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黄香扇枕D.闻鸡起舞2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A.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28.“五猖会"中的“五猖"指的是( )A.五通神B.五种人C.五种动物D.都不是2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A.高跷B.抬阁C.马头D.舞狮30.《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 )A.去看社戏B.去百草园玩C.去三味书屋读书D.去仙台医专求学3 1.《五猖会》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 )A.具体描绘了B.没有具体描绘C.一笔带过D.都不是32.《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 )A.一个人B.一种鬼神C.一个形容词D.一种动物3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 )A.鬼.B.鬼卒C.活无常D.红脸关公3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未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 )A.鸣蝉B.黄蜂C.斑蝥D.蚂蜂3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 )A.蔷薇B.何首乌C.月季D.玫瑰(二)判断题1.《藤野先生》写于作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
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复习题精编

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精编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1、请你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备注:①我的烦恼就象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②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
)3、请你支招:在生活中,你都怎样解决烦恼:(备注:换位思考的方法,比如站在父母、老师、朋友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就能够互相理解,糟糕的心情也会随之减轻。
还可以通过宣泄情感法解除烦恼。
如大哭、跑步、找伙伴倾诉。
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糟糕的心情。
如听音乐、看电视、读笑话、出去散步……)5、“烦恼”,不是我们中学生的专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曾慨叹过,请你念出一首有关“烦恼”的诗歌或名句,友情提示:不一定要出现“烦恼”这个词语。
古今中外的都可以。
(备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7、我们学校的医务室门上挂着这样一个牌子: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站。
这个名字不太含蓄,你能给它换个名字,让同学们喜欢又符合它治病的特点呢?(比如“快乐聊天室”,只要能说出新名字,就可以)9、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
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曾经有位女生老觉得鼻子不正,于是天天捏鼻子,结果得了鼻炎。
下面,我们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⑴改变认知。
对我们来说,漂亮不是生活的全部,而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个女孩美与不美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如个人修养、爱心、礼貌、待人接物等。
⑵做到心灵更美。
用心灵美来弥补相貌不美的烦恼,取长补短。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你要作艰苦的努力。
⑶超越自卑。
使人自卑的东西有很多,同样,使人自信的东西也有很多。
长相不美使人自卑,但学习成绩好又会使人自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_名著导读_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7)

10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甲:乙:【答案】101.黄梅时节(或初夏),蜂蝶(或叶)10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101.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的把握。
甲诗中,“黄梅时节家家雨”点明了时令。
农历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
乙诗中,“蜂蝶纷纷过墙去”写蜜蜂和蝴蝶见到满园落红残景纷纷飞过院墙,句中的“蜂蝶”就是春天特有的景象。
10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通过把握诗歌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语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甲诗中,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因此,“闲敲棋子落灯花”可以想像诗人久等客人而客人未至时的情景。
乙诗中,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
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因此由“蜂蝶纷纷过墙去”可以去想像邻家的春色。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10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析。
【答案】103.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象组织语言即可)。
104.作者雨夜约客,久等不至的寂寞无聊之情。
【解析】10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加以描绘即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一、选择题1.若想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下列选项中没有必要阅读的是()A.《无常》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琐记》D.《藤野先生》2.下面《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哪一个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孩童时代的回忆?()A.《阿长与<山海经>》B.《五猖会》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D.《藤野先生》3.《五猖会》一文中写“我”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的书是()A.《鉴略》B.《二十四孝图》C.《山海经》D.《圣经》4.《朝花夕拾》之《琐记》中鲁迅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是同中国很两样的,其教育比中国先进。
B.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C.当时在学堂里读书的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能。
D.有一位前辈同学比“我们”早一年毕业,曾经游历过日本。
5.某同学根据鲁迅先生的6篇代表作品的相关信息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文集作品名称创作时间经典人物内容简介或情感小说集《呐喊》《孔乙己》1918年冬孔乙己对被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的旧中国读书人的同情、哀叹。
《故乡》1921年1月闰土、杨二嫂对以闰土为代表的旧中国底层农民的同情,对杨二嫂这类自私、尖刻、势利的小市民的批判。
《社戏》1922年10月双喜、阿发等对农村儿童的喜爱、赞美。
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1926年3月保姆阿长对阿长的怀念、感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年9月老私塾先生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藤野先生》1926年10月藤野先生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A.梳理信息可知,鲁迅作品中塑造了一批经典的、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B.梳理信息可知,鲁迅作品里的人物大多集中在社会底层,这也与他的创作目的密切相关——“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C.鲁迅的作品中,大多以充满感情的笔调追忆生命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有温情的思念,也有真挚的感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名著导读、文学常识、阅读理解)[精品]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名著导读、文学常识、阅读理解)[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c18b5050b1c59eef8c7b499.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名著导读、阅读理解)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综合性学习试题一、在“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少年也识愁滋味,烦恼是无法避免的。
1、当你遇到烦恼时如何去解决呢?2、当你的朋友遇到烦恼,你会如何去开导他呢?二、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
1、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请写出至少两句。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要求简明、有创意.)3、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两条并写出它的意义。
三、综合性学习: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请说出你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谁,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崇拜的原因。
1、我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2、你崇拜他(她)的原因是: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名人?四、“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考查。
1、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当。
在《唱脸谱》中有“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这么一句,那么“关公”属于这一行当。
2、我国戏曲讲究用四种艺术手段和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3、京剧四大旦角流派分别是。
4、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你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五、在“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知道,从古到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险家,他们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秘密。
1、请你写出中外著名的探险家各两人。
中国:外国:2、你喜欢探险吗?说说你的理由。
六、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
1、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
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栏目三:栏目四:2、请你写出至少两句与马有关的俗语。
3、请你至少用上两个带马“马”字的成语,给自己写一句激励性的话。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的交通工具已经取代了马,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你认为,这个为人类服务了数千年的动物,它的未来命运会是怎样的?名著导读试题一、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1、其它两部分分别为和。
2、《童年》从写起,到结束,生动的再现了。
3、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得人?4、你从阿廖沙的变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二、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
其中一位叫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鲁宾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三、在《鲁滨孙漂流记》中,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宾孙的性格。
1、他有哪些性格特征?2、在他的性格中,哪一点最让你喜欢或敬佩?为什么?四、一部真实记录昆虫生活,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它是名著。
该作品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1、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他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2、该书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五、对下列文学名著的点评正确的一项()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状况。
B、《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布封所著,这部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D、《格列佛游记》是美国的斯威夫特所著,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
参考答案:综合性学习一、要求回答内容积极、健康、有条理,合乎逻辑。
二、1、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①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②黄河清,天下平。
③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④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3、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1、2小题回答内容要求积极、健康。
3、我们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求全责备。
四、1、生、旦、净、丑;净2、“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3、梅派、程派、荀派、尚派4、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五、1、张骞、郑和、徐霞客;哥伦布、麦哲伦、斯文赫定2、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六、1、颂赞马的美文;探索马的起源2、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驴唇不对马嘴3、马到成功、龙马精神。
写激励自己的话省略。
4、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名著导读一、1、《在人间》;《我的大学》2、“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坚强、勇敢、善良的人4、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二、1、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星期五三、1、勇于冒险、百折不挠、务实肯干、乐观豁达2、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四、《昆虫记》1、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诙谐幽默,充满盎然的情趣五、B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总复习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1:有人说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槽糕的心情。
比如听音乐,唱唱歌。
请你唱一首与“烦恼”有关的歌。
2、请你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备注:①我的烦恼就象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②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
)(同学只要能说出对烦恼的感受即可)3、请你支招:在生活中,你都怎样解决烦恼:(备注:同学想不出时,可问他哭过没有,生气过没有,狠过没有,如果有,一般都怎么办?还可以问他什么情景下有这样的举止。
主持人还应从同学零散的回答中归纳出方法))换位思考的方法,比如站在父母、老师、朋友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就能够互相理解,糟糕的心情也会随之减轻。
还可以通过宣泄情感法解除烦恼。
如大哭、跑步、找伙伴倾诉……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糟糕的心情。
如听音乐、看电视、读笑话、出去散步……5、“烦恼”,不是我们中学生的专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曾慨叹过,请你念出一首有关“烦恼”的诗歌或名句,友情提示:不一定要出现“烦恼”这个词语。
古今中外的都可以。
(备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写愁的名句,这两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简单说说诗的意思吗?7、同学们有了解不开的疙瘩,常会忧郁,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通过专门的心理医师是可以缓解症状的,医生常用的治病方子就是倾听、聊天等。
我们学校的医务室门上挂着这样一个牌子: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站。
这个名字不太含蓄,你能给它换个名字,让同学们喜欢又符合它治病的特点呢?(比如“快乐聊天室”,只要能说出新名字,就可以)8、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什么?我们说了很多的烦恼,心里快乐了很多,现在请你唱一手能让我们快乐的歌吧!(比如“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
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曾经有位女生老觉得鼻子不正,于是天天捏鼻子,结果得了鼻炎。
下面,我们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⑴改变认知。
对我们来说,漂亮不是生活的全部,而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随便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有一些女孩子虽然漂亮,但说话粗鲁,脏话连篇,让人听了感到很不舒服。
因此,如果说美,就是指漂亮,那只是一种偏见。
一个女孩美与不美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如个人修养、爱心、礼貌、待人接物等。
⑵做到心灵更美。
用心灵美来弥补相貌不美的烦恼,取长补短。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你要作艰苦的努力。
用真诚,用爱心去与人交往,帮助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天长地久,同学们就不会感到你不美,也都愿意与你交往,到那时,你就是一个很快乐的女孩。
⑶超越自卑。
使人自卑的东西有很多,同样,使人自信的东西也有很多。
长相不美使人自卑,但学习成绩好又会使人自信。
因此,当前,你可把过多精力用在学习,刻苦学习,学习跟上去了,美好的东西也会随之而来。
到时候,你就会说,老天爷对我很公平。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烦恼,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烦恼是高山里的一块石,但是它可以透视出自然的影子。
小A是你班的插班生,因为性格内向,一直没有很好地融入班集体,他本人也比较烦恼。
请你写一段话帮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语言得体,让人信服。
小A,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希望能够跟你做朋友,只要你向大家敞开心扉,你就能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
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1.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俗语、谚语:不到黄河心不死〖解释〗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跳到黄河洗不清〖解释〗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关于黄河的成语成语: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3.关于黄河的常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
(2)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A.新石器文化时期:B.青铜器文化时期:(3)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位置: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只作了解)4.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1)大禹治水(2)姜太公钓鱼(3)郑国渠5.了解黄河忧患,关注黄河,保护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