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30张PPT)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国泰民安
东汉的辉煌:以柔治国,光武中兴达盛世
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社会。 措施:释放奴婢…… 作用: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光武中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卷 交替专权 畸形政局打乱朝纲
(东汉的衰亡)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宦官得宠
诛杀外戚
皇帝长大
第三篇 交替专权---畸形政局打乱朝纲
成语 推心置腹 :意思:推已之红心,置他人之腹 中,意为把赤诚 的心交给人家,用以比喻真心待人。
其收编农民起义铜马军几十万人。为使铜马军放心, 便采用安抚之计,下令降者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 的兵马,本人则轻骑巡行各部,无丝毫戒备之意。 降者议论:“萧王推已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 们还担心什么?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
东汉的衰亡:表现: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危害: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东汉走向衰亡。
第四卷 黄巾起义 大汉江山谁主沉浮
历史的沉思:184年、张角、太平道,瓦解东汉统治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衰落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一卷 百战成王 没落贵族重建大汉
(东汉的建立)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沉重。
西汉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元成哀平 帝帝帝帝
公元前 2敛,征发如雨…(民)饥馑… 之 盛 中 死于道,以百万数”
治 世 兴
启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一卷 百战成王 没落贵族重建大汉
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国泰民安
东汉的辉煌:以柔治国,光武中兴达盛世 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社会。 措施:释放奴婢…… 作用: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光武中兴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49张PPT)

刘秀建东汉
公 元 9
公元9 公
年,外戚 元
王莽夺取 西汉政权,
25
公元25年,西 汉宗室刘秀称 帝,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刘
年 建立新朝, 年 秀就是光武帝。
西汉灭亡。
刘秀 建 东汉
刘秀(公元25-57在位):字文叔,汉 高祖刘邦九世孙。因遵行“推恩令”,到 他父亲这一辈,已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 官员了。父亲去世后,小刘秀按月领取西 汉宗室拨款。王莽建立新朝后,刘秀成为 了一名庄稼汉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 走向衰亡。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想一想:“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根源在哪?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 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 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和皇位世袭制。
统治的黑暗加剧了阶级矛盾,地主阶级争 权夺利,遭殃是老百姓。外戚、宦官——地主 阶级中最腐朽的势力交替专权100余年,人民被 逼向死亡的边缘。东汉后期,又恰逢灾荒连年, 真可谓是雪上加霜,广大老百姓再也无法活下 去,184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新朝末年,刘秀加入绿林义军,在昆
阳一战中一举歼灭王莽政权的主力。公元 25年,在河北登基称帝,沿用“汉”的国 号,不久定都洛阳,因为洛阳在西汉都城 长安的东面,故史称东汉。东汉建立后, 又陆续平灭了诸多地方割据政权,使得新 朝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再 次归于统一。
东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25年
会唯一的“一姓之再兴” 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 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 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 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 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
人的陈景亮象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兴”,即这不是刘氏江
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追忆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追忆历史
B
中考真题
3.以下选项哪一个评价与刘秀相关( ) A、以德化民、文景之治 B、柔术治国、光武中兴 C、建立汉朝、休养生息 D、汉武盛世、国大一统
实行宽厚仁义的治国政策
B
中考真题
4. (2020·山东省)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记》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 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 :“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 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一、东汉之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王莽篡汉
西汉后期,政治腐败,赋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
亡。
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
一、东汉之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新朝灭亡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 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 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 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中考真题
1. (2020·山东)“(公元 25 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 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 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 政权为( )
A.西汉
B.东汉Βιβλιοθήκη C.蜀汉D.后汉B
中考真题
2.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民族 关系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东汉彩陶 击鼓说唱俑
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材料一: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 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 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黄巾大起义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
动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
反抗的情绪蔓延 2、概况:
时间:184年 人物:张角
3、黄巾起义的特点
有有 准组 备织 ,
1。张预言, 明确了斗争目标—— “黄天当立”,起义时 间——“岁在甲子”。
马踏飞燕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 益严重,阶级矛盾也不断 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 灭亡。但王莽政权很快又 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王莽画像
一、光武中兴 西汉建立 1、时 间: 公元25年 2、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3、都 城: 洛阳
刘秀(公元前6年— 公元57年)南阳蔡阳人, 西汉宗室后代。王莽篡汉 后,刘秀兄弟在家乡组织 民众发动起义,在战斗中 刘秀的势力逐步壮大,并 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 力,于公元25年称帝,定 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 称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 清明,社会安定,史称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光武中兴”。
跋扈将军
外戚宦官专权
原因:
影响
这件陶城 堡模型反映 了东汉时期 南方小型庄 园建城堡自 卫的情况。 从模型上看 四周有高墙, 四角建有角 楼,可以了 望和防卫。
汉代庄园中常 见的望楼,高 坐的顶楼上悬 挂大鼓,并有 武士巡视了望, 一有敌情,实 行防御。从这 件望楼模型可 以了解当时豪 强地主称霸一 方、拥兵自保 的情景。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
何作用?
光武帝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东 汉初年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庭院画像砖
二、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共4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共48张PPT)
上节回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政治上
实施“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思想上 经济上 军事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 铸造五铢钱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北击匈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本课学业术语
1、外戚: 2、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特权,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4岁
献帝
9岁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下图是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表,这些 皇帝继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又是多少?
皇和殇安顺冲质桓灵少献 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帝
即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位岁岁岁岁岁岁岁岁岁岁 年 龄
东汉集市画像
此画砖出土于四川广汉,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反映出了东汉时期商业的 繁荣。
“光武中兴”是怎样产生?
“光武中兴”
• 观察:宅院中的景象
• 左图是《东汉宅院画像砖》,右图是对《画像砖》中内容的清晰再现
图中的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 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寿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命岁岁岁岁岁岁岁岁岁岁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
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
建武六为年奴(婢公的元问30题年得)到,了下极诏大恢的复西 汉光前武期帝改三下善十诏,税:也一“使的并得赋省战制四乱。百之余后县大简,量政吏安职民 减损,土十地置荒其芜一而”人,口这又样不极足大的的问减轻 了人民题的得负到担了注。解意决整。顿吏治,躬行节俭,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1、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王莽篡政,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后被农民起义推翻。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3、光武中兴
(1)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严惩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3)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原因: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顺应民心;统治者勤于政事,善用人才。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东汉中后期政治表现: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轮流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广大人民难以忍受,反抗情绪蔓延。

2、过程:
(1)时间184年(甲子年)
(2)领导者:张角
(3)创立组织:太平道
(4)结果:失败
3、影响
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黄巾起义”与“大泽乡起义”的异同点:
不同点: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而大泽乡起义有一定突发性。

相同点:两场起义都是为了推翻残暴统治;两场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13东汉的兴衰

13东汉的兴衰

皇帝驾崩,年幼皇帝即位,外 戚宦官专权的事件重演。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皇帝早逝
幼年即位
外戚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实质是豪强地主与皇权的 斗争。
“跋扈将军”梁冀(?-159年):
东汉后期外戚出身的权臣。有一妹是汉 顺帝的皇后。141年梁冀成为大将军,顺帝 死后,立2岁的冲帝即位(后不久去世)。 梁冀又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 “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毒杀,再立十 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 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159年, 梁皇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 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 并被杀。 梁冀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 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 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西汉后期政局——西汉灭亡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 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 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 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王莽是汉元帝的皇 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 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 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 “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 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3、光武中兴 目的: 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 以 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柔 术 治 天 下
深得民心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 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 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简政安民
以民为贵
而重新兴盛,史 称“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视频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视频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 发明和 运用过 程。
课堂总结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 上第一 次打破 世界各 地区的 封闭状 态,逐 渐使世 界连成 一个整 体。为 什么在 以后的400年间 会产生 这样的 奇迹? 简而言 之,是 由于资 本主义 创造了 巨大的 生产力 。以蒸 汽机为 代表的 第一次 工业革 命和以 电动机 为代表 的第二 次技术 革命, 人类的 生活 进入了 一个新 时期。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 ,提出 “‘工 业革命 ’首先 从英国 开始的 条件有 哪些” 这一问 题,让 学生带 着问题 阅读该 部分内 容,并 勾画重 点。( 板书问 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 场等方 面解答 上一问 题,引 用《共 产党宣 言》中 的句加 以辅助 解释。 (分点 板书答 案)
2.刘秀以柔术治天下,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
中兴”的局面。他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A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3.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 社会状况( C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丰衣足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商品经济的繁荣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资本 主义制 度在欧 美进一 步巩固 和扩大 。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展开, 欧美主 要资本 主义国 家的经 济迅速 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衰的脉络。

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历史年表研读。

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利用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邕等图片分析历史信息,锻炼学生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从而认识到统治者需要重视民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背景、措施、结果)
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让学生读课题《东汉的兴衰》,然后提出本节课讲的是一个王朝:东汉。

两个角度:兴和衰。

具体体现在兴:光武中兴。

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二) 教学过程
一、东汉的建立
1、回顾历代王朝的发展顺序:让学生知道东汉处于时空位置
2、认识东汉的时空位置。

回答东汉建立的三要素:(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直接提问一名学生。

3、为什么汉朝(两汉)又被称为西汉和东汉呢?并且展示地图专门勾勒出长安和洛阳。

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问题。

找1—3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4、东汉建立前的社会背景:出示以下两段材料。

---学生讨论,提问1-2名学生
材料: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材料: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后汉书‧光武帝纪》
展示答案: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王莽建新代汉,改制失败,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农民起义。

(赤眉起义、绿林起义)
二、光武中兴
1、在前面作为铺垫基础上,再次展示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了解当时东汉建立的社会具体问题。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
西汉 东汉
新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5年 公元220年
了废墟,田地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让每一小组学生用本子写出当时社会具体问题:战乱(民族)、刑法重、赋税负担重、劳动力不足、政治腐败。

2、展示表格:让小组学生讨论 问题 解决措施 作用
战乱(民族)
刑法重
赋税负担重
劳动力不足
政治腐败
3、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兴盛,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4、出示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

展示右图:计算皇帝即位年龄、寿命
进一步引导学生即位皇帝年幼,寿命短,会出现什么问题?
皇帝年幼,不能主持朝政,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形成。

2、学生讲述。

展示漫画合上书本让学生讲述外戚宦官交替局面的
恶性循环过程。

4、 引导学生思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本质。

以及危害。

根源: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和皇位世袭制造成的。

危害: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生讨论:形象?历史信息?
造型滑稽,开心喜乐的形象。

反映出当时雕刻技术好,手工业发达。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赖宦官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循 环 往 复
史料佐证: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体现当时朝政的腐败。

四、黄巾起义
1、引导学生思考黄巾起义的背景。

展示三段材料:
材料: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人教版《东汉的兴衰》
材料:(元嘉元年)京师旱。

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材料:《后汉书·黄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人祸+天灾,导致了黄巾起义
2、自主学习黄巾起义。

(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影响)
课堂小结
西汉后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起义军推翻。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建立东汉。

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光武帝末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以后几代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黑暗,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