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测试卷_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东汉的兴亡》基础练习⼀、选择题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奋三尺剑,西灭⽆道秦。
”这是唐代诗⼈王琏所作《咏汉⾼祖》中的诗句。
期中的⾼祖是西汉的建⽴者()A. 刘备B. 刘邦C. 刘启D. 刘恒2.《汉武的帝国》⼀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价值。
帝国作为⼀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价值”指()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3.“苍天已死,黄天当⽴,岁在甲⼦,天下⼤吉”(黄天意指黄⼱)是中国古代哪⼀次⼤规模农民起义的⼝号()A. 陈胜、吴⼴起义B. 刘邦、项⽻起义C. 西汉王莽起义D. 东汉黄⼱起义4.“光武中兴”中的“光武”指的是()A. 王莽B. 刘邦C. 刘秀D. 张⾓5.汉初推⾏休养⽣息政策,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出现⽂景之治B. 为西汉⿍盛奠定基础C. 百姓税赋加重D. ⽣产得到恢复发展6.“外戚梁冀先后⽴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毒死了他。
”材料反映出东汉后期出现的局⾯是()A. 外戚专权B. 政治清明C. 新旧交替D. 州牧割据7.下图是东汉某⼀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形成“光武中兴”局⾯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 皇帝年⽼昏庸造成乱象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8.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这种现象造成了()A. 黄⼱起义B. 曹操专权C. 光武中兴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9.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常侍乱政”等现象。
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 外戚宦官专权B. 道教开始兴起C. 王莽夺权改制D. 黄⼱起义爆发10.黄⼱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暗B. 统治者改制失败C. 社会经济被破坏D. 民族⽭盾尖锐11.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蹶不振的事件是()A. ⼤泽乡起义B. 黄⼱起义C. 国⼈暴动D. ⼋王之乱12.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个王朝,虽然仅存续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A. 夏朝B. 南朝C. 晋朝D. 新朝13.下列⼩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单项选择1.襄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刘秀的贡献是( ) A.匡扶汉室,“文景之治”B.消灭六国,一统天下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2.东汉的“光武中兴”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建立了皇帝制度B.都调整了统治政策C.都放权基层郡县D.都实行裁减官员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乘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B.皇帝的智力比较低下C.外戚、宦官发动政变D.太后临朝听政5.“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状况,其结果是( )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6.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政权一蹶不振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项羽、刘邦起义D.国人暴动7.东汉政权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外戚权利的膨胀B.宦官把持朝政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二、辨析改错8.东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西汉宗室刘秀在 25年称帝,定都长安,史称东汉。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丞相主持。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测试)(教师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在东汉历史上,创造了“光武中兴”局面的是()A. 刘彻B. 刘秀C. 刘玄D. 刘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为了巩固统治,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因此,创造了“光武中兴”局面的是光武帝刘秀。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东汉的兴亡2.西安文明网报道:《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于2016年7月21日在江苏卫视播出,林心如在剧中饰演的是传奇的光武帝妻子阴丽华,这个皇后据说是各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后在刘秀一统天下时成了一代国后,光武帝统治时期实施的政策不包括()A.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B. 合并郡县,惩处贪官污吏C. 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D. 内迁少数民族,缓和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C项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不是光武帝的,其他选项都是光武帝时期采取的措施,所以选C。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东汉的兴亡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表现是()A.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深B.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手中。
这两大集团各谋私利,互相斗争,政治黑暗。
宦官垄断政权以后,政治日益黑暗,一些比较正直的高级官吏、在野的地主士人和太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对宦官集团展开了斗争。
故选D。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东汉的兴亡4.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 时间B. 领导人物C. 口号D. 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东汉在公元25年建立,定都( )A.长安B.洛阳C.开封D.南京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A.下令释放奴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惩处贪官污吏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的结果D.官司僚集团争权夺利的结果5.外戚与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使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最终导致( )A.外戚的实力膨胀B.宦官得宠,把持朝政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6.东汉后期,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B.自然灾害频发C.统治者“改制”失败D.民族矛盾尖锐7.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影响是( )A.因为起义9个月就失败了,所以影响不大B.使东汉统治者励精图治C.基本上摧垮了东汉政权D.消灭了东汉政权8.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①创立宗教组织②被武力镇压③推翻了封建王朝④有组织、有准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9.(2018广东汕头澄海期末)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渐走向衰亡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黄巾起义的打击B.土地兼并很严重C.王莽施政的危害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中考链接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中考链接训练题及答案
1.(2019·四川成都)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
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答案】C
2.(2019·山东东营)对右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3.(2019·陕西省)“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B
4.(2019·江苏盐城)“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答案】D
1。
【新人教版】2019-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练习卷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现象是东汉中后期的主要政治表现()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答案】C2.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A.咸阳和镐京B.长安和洛阳C.长安和镐京D.咸阳和洛阳【答案】B3.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A.外戚专权现象B.宦官专权现象C.太后垂帘听政D.藩王夺权现象【答案】A4.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意义不包括()A.推翻了东汉政权B.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C.缓解了土地兼并D.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答案】A5.结束西汉政权的是()A.刘秀B.刘邦C.王莽D.梁冀6.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答案】D7.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答案】C8.东汉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答案】C9.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A.刘邦的统治局面 B.刘彻的统治局面 C.刘秀的统治局面 D.刘琦的统治局面【答案】C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请回答:(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3)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答案】(1)公元184年。
(2)“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
(4)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农民起义。
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建立东汉政权的是西汉宗室()A.刘邦B.刘彻C.刘启D.刘秀2.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A.秦、汉B.西汉、东汉C.春秋、战国D.三国、西晋3.公元9年,灭亡西汉的外戚是()A.刘秀B.王莽C.刘邦D.张角4.公元9年,辅政大臣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A.新B.宋C.鲁D.吴5.刘秀重建的汉朝政权之所以被称为东汉,是因为其都城在原都城的东方而得名。
东汉的都城为()A.成都B.洛阳C.西安D.北京6.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几位统治者,正确的是()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光武帝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7.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
”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A.外族入侵B.农民起义C.宦官专权D.外戚专政8.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A.刘邦B.刘彻C.刘秀D.王莽9.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A.从统一走向分裂B.经济发展C.从分裂走向统一D.国家统一10.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光武中兴D.“大一统”11.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减轻刑法D.建立刺史制度1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光武中兴的内容的是()A.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负担C.减轻刑法D.增加官员数量13.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的是()A.刘秀B.刘邦C.嬴政D.刘彻14.“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C.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5.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西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A)A.210年B.211年C.212年D.213年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虽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D)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B)A.下令释放奴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惩处贪官污吏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知识点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C)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5.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6.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B)①东汉朝政的腐败②时局动荡不安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④皇帝实行暴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 右图是连环画《黄巾起义》的插图,这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B)A.陈胜B.张角C.刘邦D.吴广8.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D)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D.历时1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10.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D)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豪强地主割据自立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11.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C.中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现象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二、非选择题13.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1.东汉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 )
A.休养生息
B.统一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原因之一是( )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阅读下列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请回答:
(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3)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1.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2.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3.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材料二(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6.阅读下列材料: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请回答:
依据材料,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7.光武帝刘秀在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灭亡以后,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重建了汉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邦在西汉建国初期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2)刘秀在东汉建国初期采取的政策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相同的内容?
(3)刘邦和刘秀的措施分别为哪个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C
2.D
3.B
4.D
5.参考答案 (1)公元184年。
(2)“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
(3)张角。
(4)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农民起义。
培优促能
1.A 刘秀是光武帝,他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2.D
3.C 东汉王朝于25年建立,到184年,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其统治。
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4.A
5.参考答案 (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6.参考答案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端腐朽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生活困苦。
7.参考答案 (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及兵役。
(2)相同:都下令释放奴婢;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3)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