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2013年《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土壤农化分析考试重点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各章复习题土壤+植物土壤部分Chapter 1 土壤农化分析基础一、名词解释1. 蒸馏水——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蒸馏,去除杂质后制得的水。
2. 去离子水——水流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杂质后制得的水。
(也称:离子交换水)3. 系统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引起的、变异方向一致的误差,可测定并予以校正,又称可测误差或易定误差。
4. 偶然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异方向不定的误差,一般难以测定,又称随机误差。
5. 对照试验——用标准物质(或参比样品)或标准方法(或参比方法)与待测样品或待测方法同时进行相同的分析测定,所得结果可用于检验和校正样品测定值。
6. 空白试验——除了不加样品外,完全按照样品测定的同样操作步骤和条件进行测定的试验,所得结果(空白试验值)可用以校正样品测定值。
7. 回收试验:在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与等量的另一份相同的试样进行平行分析, 求得加入的被测组分的回收率, 由回收率检查系统误差的大小。
8. 回收率:%100⨯=已知量测定值回收率,可作为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指标。
9. 工作曲线——用一系列标准溶液完全按照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进行测定,进而得到的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值或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10. 标准曲线——用一系列标准溶液获得的,用于描述标准物质的量或浓度与相应的测定值或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11. 允许相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精密度是否复合要求的一种相对标准。
若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差超过允许相差,则应重做。
二、填空1. 一般常用两种方法来制备实验室用纯水: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
相应地,所制得的水称为:________水和________水。
(蒸馏 离子交换 蒸馏 去离子(或离子交换))2. 农化分析用纯水的pH 要求________,电导率要求________。
海南大学《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步骤教学内容

海南大学2013年《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步骤《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一:植物样品的采集根据单一差异原则,依据植株的大小、叶片的长势长相、生长发育情况确定适宜采集的植株。
在有效区分后,在不同的植株的不同方向依次采集样品N(小/中/大叶采样量30-50/20-30/15-20)株。
用干净的毛巾擦净植物样品表面的灰尘,剪掉叶柄,在90℃杀青、70℃烘干。
实验二:土壤肥力样品的采集依据单一差异原则及相应的采样单元的采样路线在待采样的土地上进行采样。
按照棋盘式的采样路线采集12个点位置的土壤(每个点采样100—200g)并剔除其中的有机物。
将12个位置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并称重(约1.5kg)、风干。
实验三:植物样品的消化称取<1mm风干样品0.2000—0.2500g于干燥的100mL消煮管中,润湿样品后加入浓硫酸8.00mL,低温消煮至黑色溶液时去下稍冷却,加入双氧水10-15d,继续加热10min,取下重复以上操作至溶液清亮后继续加热10min取下,冷却定容。
实验四:植物含氮的测定比色法:吸取待测液1.00mL与50mL容量瓶中,加入10%酒石酸钠2.00mL,摇匀后,用指示剂外加入法调节酸度,加水至约40mL,摇匀后加入奈氏试剂2.50mL,定容,30min后,410nm比色,同时做空白。
标准曲线:0;0.25;0.5;1.0;1.5;2.0计算:N(%)=ρ*V*ts*0.0001/m蒸馏法:吸取待测液10.00mL,10M NaOH 8.0mL,2% H3B03 5.0mL,蒸馏至60—70mL,标准酸滴定。
计算:N(%)=((V-V0)*c(1/2H2SO4)*14.0*0.001/m)*1000实验五:植物磷钾的测定磷:吸取待测液2.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30mL,加3滴2,6-二硝基酚,用4N NaOH 调至刚显黄色,加入钼锑抗5.0mL,定容后30min,700nm 比色。
高等土壤化学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2013(土壤所)讲解

高等土壤化学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2013(土壤所)讲解土壤化学复习题(2009年1月)1.请分别列出两种以上土壤中常见的原生矿物、粘土矿物、粘粒中的氧化物、含钾矿物?原生矿物: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形成的矿物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
粘土矿物:<2μm的矿物,含水的铁、镁、铝层状硅酸盐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
粘粒矿物:<2μm的矿物,主要是次生的,也有原生的,氧化物有水铝石、针铁矿、褐铁矿。
含钾矿物:土壤中含钾矿物的总称,有钾长石、微长石、黑云母、白云母、伊利石、蛭石。
2.简单描述土壤中1:1型、2:1型、2: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并列出其代表性矿物?答:1)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由1个硅片和1个铝片构成。
单元晶层有上下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硅氧四面体片底部具有复三角网孔的氧原子面,另一个是八面体片底部的氢氧原子面。
单元晶层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代表性矿物有高岭石、埃洛石。
2)2: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由2个硅片夹1个铝片构成。
单元晶层由两片硅氧四面体片中间夹一片铝(镁)氧八面体片组合而成,两片四面体片的顶端氧都朝向中间的八面体片。
单元晶层的上下两面均为四面体片底部具有复三角网孔的氧原子面,单元晶层之间通过静电或van der Waals键结合。
代表性矿物有蒙脱石、拜来石、绿脱石。
3)2:1:1型单位晶层在2:1型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水镁片或水铝片。
由两个硅片、1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代表性矿物有绿泥石。
3.简单叙述我国受气候影响的主要地带性土壤中主要粘土矿物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1.水云母区包括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大部。
土壤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次是蒙脱石和绿泥石。
2.水云母-蒙蛭石区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大部分。
土壤粘粒中蒙脱石明显增多。
3.水云母—蛭石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土壤农化分析试题

土壤农化分析试题一、选择题1.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A. 增加土壤结构的稳定性B. 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C. 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种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A. 氮B. 磷C. 钾D. 所有以上选项3. 土壤pH值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比重法B. 滴定法C. 颜色比较法D. 电导法4.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过量灌溉B. 土地过度开发C. 化肥施用不当D. 所有以上选项5.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包括?A. 水蚀B. 风蚀C. 冻融侵蚀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1. 土壤中的_________是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主要途径。
2. 土壤的_________性决定了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以及_________。
4. 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_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植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三、判断题1.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2. 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
()3. 土壤中的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
()4. 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来实现。
()5. 土壤侵蚀只会影响土地的物理性质,对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
()四、简答题1. 简述土壤有机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描述土壤pH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调节方法。
3. 阐述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4. 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其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5. 讨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分析土壤退化的原因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 探讨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土壤农化分析考试重点

土壤部分 (2)Chapter 1 土壤农化分析基础 (2)Chapter 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7)Chapter 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1)Chapter 4 土壤氮的测定 (15)Chapter 5 土壤磷的测定 (23)Chapter 6 土壤钾的测定 (27)Chapter 7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8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30)Chapter 9 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0 土壤中碳酸钙和硫酸钙的测定.............................................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1 土壤中硅铁铝的测定.....................................................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植物部分 (32)Chapter 12 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 (32)Chapter 13 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 (33)Chapter 14 农产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析...........................................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5 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6 籽粒中油脂和脂肪酸的测定...............................................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土壤农化分析》考研大纲

《土壤农化分析》考研大纲考试大纲内容提要:《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主编,第三版)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土壤农化的基本知识、分析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土壤养分分析、植物养分和农产品品质分析、肥料养分分析等5大部分。
《土壤农化分析》考试大纲目录:第一部分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常识基本要求: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用水、试剂、器皿等的选用、试剂配置,土壤、植株、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重点及难点: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第一节土壤农化分析用水的要求及检验一、纯水的制备原理二、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和检验第二节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存一、试剂的标准和规格二、试剂的选择三、试剂的配制和保存第三节分析常用器皿、滤纸等性能选用和器皿的洗涤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混合土样和特殊土壤的采集二、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三、土壤水分的测定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植物样品的采集二、植物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三、植物水分和干物质的测定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二、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二部分土壤分析基本要求:掌握土壤养分、土壤质量的相关指标的分析。
重点及难点:土壤养分测定的方法、原理和关键步骤,土壤总盐分和阳离子代换量的测定原理和关键步骤。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二节土壤氮和硫的分析一、土壤全氮的测定二、土壤无机氮、碱解氮的测定三、土壤中硫的测定第三节土壤磷的测定一、土壤全磷的测定二、土壤速效磷的测定第四节土壤钾的测定一、土壤全钾的测定二、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测定第五节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一、土壤中有效硼的测定二、土壤中有效铁锰铜锌的测定第六节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一、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二、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第七节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一、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三、土壤阳离子的测定第三部分植物养分和农产品品质分析基本要求:掌握植物样品中全氮、磷、钾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原理,植物样品中粗蛋白、还原糖、粗脂肪等测定方法和原理。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Course content:–土壤分析soil analysis•土壤特性的分析•土壤元素组成的分析–植物分析plant analysis•养分元素组成分析•农产品营养成分品质分析–肥料分析fertilizer analysis–环境分析Environmental analysis•水质分析•大气质量分析第二篇分析测试基本理Basic theories for testing 样品的采集Sample collection–氮的分析N analysis–磷的分析P analysis–钾的分析K analysis–中微量元素的分析Analyses of mediun and micronutrient–重金属元素的分析Analysis of heavy metals–水和大气的分析Analyses of water and air–农产品品质的分析Analyses of agro-products第三篇应用设计Experimental desig–分析实验室的建立Establishing a lab–有机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确立Standard for organic food–小型科研课题的设计Design for a research project实验课体系Experimentation➢规范化训练阶段Standarized training➢①常用器皿的洗涤、校正与使用;②常规仪器(如天平、烘箱、pH计、光度计、AAS仪等)的使用;③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准曲线制作。
实验课体系Experimentaton⏹验证分析原理,正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观察思维能力阶段。
–①样品的采集与制备;–②氮含量的测定;–③磷含量的测定;–④钾含量测定;–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⑥可溶性盐含量测定;–⑦污染元素的分析;–⑧可溶性还原糖的测定;实验课体系⏹综合设计实验(小型科研实验)阶段。
安排可供选择的综合设计实验有:–①菜园土壤与大田土壤肥力差异的研究;–②主要营养元素在植物各器官的分布;–③水系富营养化程度的研究;④不同待测溶液制备方法对植物样品钾含量测定的影响;–⑤蔬菜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调查;–⑥下水道口污泥重金属污染的调研。
海南大学2013年《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步骤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一:植物样品的采集根据单一差异原则,依据植株的大小、叶片的长势长相、生长发育情况确定适宜采集的植株。
在有效区分后,在不同的植株的不同方向依次采集样品N(小/中/大叶采样量30-50/20-30/15-20)株。
用干净的毛巾擦净植物样品表面的灰尘,剪掉叶柄,在90℃杀青、70℃烘干。
实验二:土壤肥力样品的采集依据单一差异原则及相应的采样单元的采样路线在待采样的土地上进行采样。
按照棋盘式的采样路线采集12个点位置的土壤(每个点采样100—200g)并剔除其中的有机物。
将12个位置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并称重(约1.5kg)、风干。
实验三:植物样品的消化称取<1mm风干样品0.2000—0.2500g于干燥的100mL消煮管中,润湿样品后加入浓硫酸8.00mL,低温消煮至黑色溶液时去下稍冷却,加入双氧水10-15d,继续加热10min,取下重复以上操作至溶液清亮后继续加热10min取下,冷却定容。
实验四:植物含氮的测定比色法:吸取待测液1.00mL与50mL容量瓶中,加入10%酒石酸钠2.00mL,摇匀后,用指示剂外加入法调节酸度,加水至约40mL,摇匀后加入奈氏试剂2.50mL,定容,30min后,410nm比色,同时做空白。
标准曲线:0;0.25;0.5;1.0;1.5;2.0计算:N(%)=ρ*V*ts*0.0001/m蒸馏法:吸取待测液10.00mL,10M NaOH 8.0mL,2% H3B03 5.0mL,蒸馏至60—70mL,标准酸滴定。
计算:N(%)=((V-V0)*c(1/2H2SO4)*14.0*0.001/m)*1000 实验五:植物磷钾的测定磷:吸取待测液2.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30mL,加3滴2,6-二硝基酚,用4N NaOH 调至刚显黄色,加入钼锑抗5.0mL,定容后30min,700nm比色。
标准曲线:0;0.05;0.10.0.20;0.40;0.60;0.80计算:P(%)=ρ*V*ts*0.0001/m 钾:吸取待测液2.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1.纯水的制备分为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
2.蒸馏法原理: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制得。
特点:分离不完全,有自来水中原来的离子(特别是金属离子)和蒸馏器中的离子;无活的微生物,耐储存。
3.离子交换树脂法原理:利用阴阳离子对不溶性树脂的亲和力而分离。
特点:离子可除得较完全,但对气体,有机物,微生物排除率低,不能长期存放,易长霉4. 试剂规格按纯度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GR,绿色)、分析纯(AR,红色)、化学纯(CP,蓝色)7种。
5.试剂选用原则:以满足实验需要为原则选用低等级的试剂。
常规分析中一般都选用化学纯试剂配制溶液,标准溶液和标定试剂通常都用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精密分析用的标定剂等有时需选用更纯的基准试剂,光谱分析用的标准物质有时须用光谱纯试剂。
6.试剂保藏原则:按照酸、碱、盐(阳离子顺序)、单质、指示剂、溶剂、有毒试剂分别存放。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易燃品、剧毒品、异臭和易挥发试剂单独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之处。
试剂橱中不能放氨水和盐酸等易挥发药品。
7.试剂的配置分为粗配和精配,粗配保留1-2位有效数字,精配保留4位有效数字。
8.玻璃器皿分为软质玻璃(普通玻璃)和硬质玻璃(硬料、硼硅玻璃)。
洗涤原则:用必即洗。
注意事项:少量多次。
9.瓷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2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0.石英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0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1.玛瑙器皿的性能:坚硬易碎。
耐磨不能敲打,不能加热。
不能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不能用水浸泡。
12.铂质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700℃),质软,土壤全量分析用,能用于碱熔融。
13.塑料器皿的性能: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好。
14.对照试验:用标准方法或物质的测定结果来衡量测定方法的准确程度的实验,分为标准方法试验和回收率试验。
15.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以外,完全按照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的实验。
16.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加减运算:以小数点后的位数最少者修约最后结果;乘除运算:以有效数字最少者来修约最后结果;对数运算:有效数字仅与尾数有关。
17.采样误差的控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的前提下,采样点的数目要和室内分析的允许误差相近。
一般采样时把采样地区的变异系数估计在10-30%18.土壤采样原则:代表性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时间性原则、节约性(精密度)原则。
19.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差异情况分成的采样区。
20.混合样品的采样要求:取样时先去表土1-2cm;样点要避免一些特殊的位置;取样点的深度要一致;在每个取样点的取样量要一致;在取样点的深度范围内上下土量要一致;每个取样单元最后为一个混合样品。
21.果园样品的采集位置:施肥沟向内1米采集,深度:25-60cm。
22.土壤样品风干的目的:大部分水分蒸发掉,防止发霉,并且容易处理;特别对称样少的样品来说,风干才容易混匀,使少量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且称样准确;风干使还原性物质氧化,挥发性气体减少,从而减少对多数项目的干扰;使吸附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风干样品稳定变化小,测定结果方便比较。
23.土壤样品处理的目的:处理过程挑去非土物质,使其组成更具代表性;磨细后混匀可以取少量样品来测定,分析结果更具代表性;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求不同的细度,不过磨细后无论何种细度对某一项目的测定来说可以使反应均匀,匀致,快速,完全。
24.土壤样品的保存:广口试剂瓶。
避免高温,高湿,阳光直射,挥发性气体,如氨,盐酸等的污染。
25.土壤水分测定的目的与意义:了解田间土壤的含水状况,继而指导生产(排灌措施,丰产水肥经验,诊断需要)26.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的原理:在一定的温度下(105-110℃),土壤中的水分可以缓慢蒸发(6-8h),扩散出来,而不破坏矿物结构,也不致引起有机质的分解。
不适合石膏土和有机质土(OM>20%)27.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的肥力的关系:提供养分,保持良好结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其他理化性状。
28.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方法:干烧法和湿烧法(经典方法)、容量分析法(外加热法、水合热法、比色法)、比色法、灼烧法。
29.校正系数: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1.1;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1.33;有机质:1.72430.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指示剂:邻啡罗啉:橙黄—绿色—砖红色。
氧化剂消耗量要求:1/3~2/3。
硫酸亚铁酸度要求:2mol/l31.土壤全氮(干烧法)原理:CO2 + N—CO + N2O;N2O +Cu—CuO + N2;CuO +CO—Cu + CO232.土壤全氮(湿烧法)改进:增温剂的用量:0.35-0.45g/ml,称样量改革,蒸馏方法改进。
33.土壤有效氮:包括无机矿物态氮和部分有机质中易分解的氮、比较简单的有机态氮。
它是铵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氮的总和,通常也称水解态氮,能反映土壤近期内氮素供应情况。
34.土壤中速效氮:铵态氮(2MKCl提取,水:土=5:1)硝态氮(水提取,水:土=5:1)。
35.水解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原理:在一定温度下(40),在密闭容器(扩散皿)中,用一定浓度的碱(1.0M或1.07M)水解土壤,使易水解态氮碱解转化为氨,氨扩散后为硼酸所吸收,吸收液由标准酸滴定,由此计算土壤中水解氮的含量。
36.加速剂的成分按其效用的不同分为增温剂、催化剂和氧化剂等三类。
常用的增温剂是硫酸钾或硫酸钠,用量控制保证消煮过程中盐的浓度在0.35-0.45mg/l,催化剂以硫酸铜和硒混合使用最为普遍。
混合加速剂的组成比例:K2SO4:CuSO4:Se=100:10:137.H3BO3—指示剂溶液的ph为4.838.土壤硫的主要类型:难溶性硫酸盐、易容性硫酸盐、吸附性硫酸盐。
39.测定土壤硫时每批的数量不能超过30个,测定的范围1-10µg/ml40.土壤有效磷: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
41.土壤全磷测定的灵敏度:钒钼黄比色法1-20μg/ml;钼锑抗比色法:0.004-1.0 μg/ml42.土壤全磷的测定(HClO4—H2SO4消煮法)原理:浓硫酸和高氯酸既是强酸又是强的氧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氧化有机质,分解矿物质,使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矿物磷转化为可溶性磷,溶液中的磷采用钼梯抗比色法测定。
特点:高氯酸的存在有利于H4SiO4脱水,形成沉淀,并防止了Fe3+的干扰。
消化率:97%-98%。
43.土壤全磷的测定(HClO4—H2SO4消煮法)比色过程原理:溶液中的磷在一定酸度范围内和钼锑抗试剂形成蓝颜色,蓝颜色的深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和溶液中的磷的含量正相关。
44.土壤全磷的测定(Na2CO3(无水)熔融法)原理:在高温条件下(900-920℃),强碱熔融破坏矿物的结构,使矿质元素溶解于酸或水中,测定溶液中的磷的含量也可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45.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原理:由于碳酸盐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溶液中钙的浓度,有利于对钙磷的提取;同时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铁铝离子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对磷酸铝、磷酸铁的提取;此外,磷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OH-,HCO3-,和CO32-等阴离子有利于吸附态磷的提取。
46.酸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原理:利用溶液的酸性溶解浸提部分的磷酸钙,氟离子的钻穿效应交换部分吸附态磷,利用氟离子的络合能力溶解部分的磷酸铝和磷酸铁。
47.土壤无机磷的分级: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在不同的化学试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48.土壤有机磷的分离:550℃条件下有机磷转化为易溶解的无机磷,根据灼烧前后磷量的变化计算有机磷的含量。
49.磷位:表示土壤吸持磷的能力。
50.土壤钾的形态:无机态(水溶性钾,吸附性钾,固定性钾6%;矿物钾94%)51.土壤钾的测定包括:土壤全钾的测定、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土壤供钾特性的测定。
51.土壤全钾的测定(HF—HClO4 法)原理:利用HClO4的强氧化和强酸性,溶解、破坏、氧化矿物,HF的络合能力释放矿物中的钾到溶液中。
52.土壤供钾特性的测定原理:在可变电场的作用下,释放到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和真空泵的压力下不断过滤出去(分离),由于吸附的离子和溶液中的离子不能达到平衡,使吸附的离子不断的释放到溶液中,一定电场的条件下溶液中钾的释放量为土壤供钾的特性。
53.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包括: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其盐基组成、土壤酸度的测定。
5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Q):土壤吸附阳离子的能力用吸附阳离子的总量表示。
55.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注意事项:图的细度;称样量;关键操作—交换完全和洗去多余的交换剂;乙醇的负作用;蒸馏过程中碱的选择。
56.土壤酸度的测定包括:活性酸的测定、交换性酸的测定、57.植物分析的意义:进一步了解土壤对作物的营养状况;了解肥料的利用状况;潜在的缺素症状的营养诊断;品质分析所必须;肥料试验水平恰当性程度的植物检测。
58.植物样品采集遵循的原则:代表性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时间性原则、节约性(精密度)原则。
(对应性和典型性——重点)59.植物样品采集烘干时注意事项:杀青时间长短;油料种子的烘干;烘干时样品的放置和排列。
60.植物样品的水分测定的意义:了解含水情况;分析计算。
61.植物水分烘干法原理:50—60℃(3—4小时,鼓风);100—105℃(3—4小时,不鼓风),植物样品的含水量以鲜基或风干基进行计算。
62.植物水分减压烘干法原理:50—60℃,25—100mmHg63.植物氮的分析加双氧水的注意事项:双氧水的加入时间:样品变为黑色溶液后;双氧水的加入时的操作:取下—稍冷—边加边摇,逐滴加入—消化—再重复;每次加入的量要逐次减少;不能加到试管壁上;加入双氧水的总量不能超过2ml;消煮清亮后继续消煮10分钟,以除尽双氧水。
64.植物氮比色测定条件:pH =11显色最完全,显色范围pH4—11;调节酸度须准确;外加入法调节酸度(酚酞对本显色有干扰);钙镁铁等离子干扰本显色,需加掩蔽剂;奈氏试剂和本反应的产物不稳定,需加分散剂、稳定剂;加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加入另一种试剂之前要摇匀;吸取的待测液的体积是根据其含氮量而定;此法稳定的时间为2小时;待测液的含氮量超过标准曲线时,不能直接稀释。
65.植物磷比色测定(钒钼黄比色)测定条件:酸度,范围0.04—1.6N,一般0.5—1.0N;温度的影响;还原剂不能存在;波长的选择根据样品的含磷量而定。
66.火焰光度法测定钾注意事项:酸度抑制钾的激发,要求酸度在0.20—0.25mol/L;Ca2+ Mg2+ Na+离子的谱线干扰,要求标准曲线和待测液组成一致;H2PO4-、C2O42-、SO42-的抑制干扰,加Zr或La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