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本文以山西省苯胺泄露事件新闻为话题引入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首先从流域、流域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今后的水资源流域管理发展战略。

标签:水资源;流域管理;发展建议

2012年山西省“潞安天脊煤化T集团”苯胺泄露事件的报到引起了多人的关注。事故的发生,引发了对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的思考,我国对水资源的管理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以流域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却一直被忽视,水资源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其跨省跨市的特点,在管理上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流域管理的概念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1.流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

1.1 流域概念:水资源是重要的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其形成和运动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并且以流域为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1]流域指被地表水或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范围,是河流湖泊等水系的集水区域。以水为媒介,由水、土、大气等自然要素和人口、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是“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2]

1.2 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概念:流域水资源管理是将流域上、中、下游的两岸、干流支流、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治理、开发与保护等作为完整的系统,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的水资源统一协调管理。[3]目的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保证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质是要建立能适应水资源自然流域特性和多功能、统一的管理制度。

2.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l)资源特性。水资源范围广,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和补给,在开发利用时,要充分考虑水源间的循环转化和相互补给,统筹规划、综合管理。(2)流域整体性。流域可能包括数个行政区域,涉及省际间、区域间的关系,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流域水资源的高效配置。(3)功能多样性。具有供水、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和用途。综以,按流域对水资源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改进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功能是非常必要的。[4]

3.我国流域水资源现状

我国幅员广阔,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流域包括松花江、辽河、黄河等七条河流,据统计年鉴七大河流的流域面积均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上,最大面积的长江流域达到180万平方千米,面积之广,涉及省市城区等行政单位多,流域管理建

设迫在眉睫。

3.1 流域水资源用水结构不合理:据水利部2002年水资源公报如表2,我国用水量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8.0%,工业用水占20.8%,生活用水占11.2%。其中,黄河流域的农业用水比例高达76.9%。农业用水的比例过大是造成用水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因素。

3.2 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的流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干旱,南方雨水较多,水资源充足,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总量的19%,而长江以南为81%。我国耕地和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5%,灌溉面积占全国59%,总需水量大,地区用水的紧张。据相关数据,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GDP比例为58:28:14,水资源的构成为27:25:48,流域水资源总量与生产力布局存在很大矛盾,就北方地区而言,CDP占全国的45%,而水资源却不到20%。

4.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不足分析

4.1 政策法律有待完善,流域机构权力缺乏:我国流域管理起步较晚,政策法律上大部分是在某部法律的某些条款中有一定的涉及,至今还未出现一部针对水资源流域管理的完整法律。现有的流域机构例如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是以研究和设计为主的科研型事业机构,缺乏独立的自主管理权,工作重点是洪涝、泥沙、干旱的防治,缺乏权威性和综合性,缺乏流域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

4.2 地方保护影响流域管理整体性:我国行政区域与流域的自然边界不一致,流域管理以行政区域划分的体制,行政管理和流域管理间不协调。各地政府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谋取利益,不顾流域整体综合利益,影响流域管理的整体性。导致流域内水资源配置失衡,地区间矛盾日益尖锐,无法解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建议

5.1 進一步完善我国法律系统,增强流域机构实权: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制定有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专门法规,从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强化流域管理功能。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实权,增强机构综合性、权威性和自主管理性,保证机构流域管理作用发挥。构建流域水安全系统预警体系,提出安全模式及其相应政策支撑系统。对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主体、对象、途径和方式等在法律上作工出明确的规定,为流域水资源有序开发、高效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5]

5.2 增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性:流域的整体性、关联度较高,由于地理等自然因素,我国几大重要流域跨行政省区,管理的划片负责使流域固有的水文、气候、时空变化等的整体性得不到体现,未处理好上下游、干支流、河与湖之间的关系。必须加强整体性思想,联系各个要素,层次上统一规划管理,水量上统

筹安排、合理分配,在水质方面,上游排污应考虑对下游的影响,支流水质保护目标应符合干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39-247

[2]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探讨,法商研究,88-95

[3]阮本清,梁瑞驹,王浩,流域水资源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5-32

[4]李锋瑞,西北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冰川冻土,12-19

[5]王清军,生态补偿主体的法律构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1):139-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