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描述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母亲河之一,覆盖了广阔的流域区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降水稀少和水资源供给减少,使得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

2. 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和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大量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这种情况对于保护环境、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3.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在工业污染、城市化进程中,黄河上游山区消极植被覆盖度减少,开垦拓荒、木材采伐和畜禽养殖等人类活动加大;下游因大规模工程建设压缩湿地和水面,使片区生态环境手足相依的自然服务功能逐步丧失。

二、原因分析黄河流域发展问题的产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1. 不合理的经济模式:过去长期以来,黄河流域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采用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

这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程度深重。

2. 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黄河流域跨越多个省份和地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

各地在开发利用中往往是独立行动,缺乏协调和整体考虑。

3.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耕作技术陈旧。

这使得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

4. 系统保护能力不足:当前在黄河流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上虽有一些成效但总体仍难以扭转颓势。

既没有有效阻止破坏行为,也未能恢复生态系统,缺乏持续性的保护措施。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发展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更新经济模式:调整发展方式,推行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2. 建立统一规划与管理机制:在国家层面制定黄河流域统一的规划,并建立跨省市合作机制。

通过有效协调和整体考虑,实现黄河流域各地区间更加协调和有序的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小流域作为水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进行综合治理。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多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原因,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了威胁。

2.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小流域的发展中,存在着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

2. 科学规划管理:推动小流域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小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水资源污染,改善水质。

4. 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展小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点保护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提高生物多样性。

5. 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来。

以上对策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案例分享某市XX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该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专业团队进行全面规划和组织实施,在小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通过开展细化的水资源科学管理,优化农村环境结构,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巩固和改善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的生态功能,实施了一系列的科技兴农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水系修复等,有效改善了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农田水管理效率,提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保障了供水安全。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与建设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解决建议。

一、水资源问题黄河流域地区地势低平,且容易发生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河流域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公共用水卫生和生态环境水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水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增强防洪和抗旱的能力,加强河道生态环保管理。

2.树立水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生态发展方式,加强对破坏水资源行为的管理和处罚。

3.持续推进水资源共享与合作,加强与其他河流流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跨流域的联动发展。

二、土地资源问题黄河流域地区土地面积较小,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益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建设过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方案:1.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大力推广土地节约利用的技术和方法。

2.有效引导合理用地,建设生态文明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推进可持续发展。

3.本着创造共享资源的心态,加强合作助力,拓宽资源共享的新渠道。

三、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和不当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威胁。

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1.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吸纳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采用生物修复等新技术,重建径流生态环境。

2.强化环保监管机制,执法力度加大、明确生态责任人,鼓励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提高社区意识。

3.加强防治自然灾害工作,提升对自然灾害的掌控能力,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经济发展问题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支点。

但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会牺牲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等。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格尔木河是我国柴达木盆地内第二大河,是支撑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水资源区。

通过对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量、供用水量、耗水率及开发利用率的解析,指出当前格尔木河流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奠定基础。

标签:格尔木河;水资源;现状分析;对策分析1 前言格尔木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中部,流域总面积39700km2。

流域水系属典型内陆河水系,河流最终汇入下游东达布逊湖、新湖、大小别勒湖、团结湖等湖泊[1]。

格尔木河流域涉及格尔木市、都兰县、大柴旦行委3县市,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的主要组成部分。

促进格尔木流域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现状2.1 水资源总量格尔木河流域冰雪融水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资源转换频繁,两者之间存在重复计算量。

计算公式为[4]:W总= W河川+ W地下+ W重复(1)式中:W总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3);W河川为多年平均河川水资源量(亿m3);W地下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亿m3);W重复为多年平均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亿m3)。

经计算格尔木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84亿m3,其中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81亿m3,平原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0.03亿m3。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1)水电开发:格尔木河流域已建有温泉水库、一线天一级电站、一线天二级电站、大干沟电站、小干沟电站、乃吉里电站和南山口电站。

水库总库容3.06亿m3,水电站总装机容量8.85万kw。

(2)供水量:2017年格尔木河流域总供水量27483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2803万m3,占总供水量的83%,地下水供水量4680万m3,占总供水量的17%。

(3)用水量:2017年全流域总用水量27483万m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水751万m3,占总用水量的2.7%;城镇生产用水5115万m3,占总用水量的18.6%;农业灌溉用水12545万m3,占总用水量的45.7%;牲畜用水51万m3,占总用水量的0.2%;城镇生态用水9021万m3,占总用水量的32.8%。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特别是在干旱的年份,黄河的水资源更加紧缺,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土地退化黄河流域的土地面积很大,但是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土地退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退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水土流失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还会对河流的水质和水量造成不良影响。

4.生态环境破坏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等都在黄河流域存在。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快,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产业结构单一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农业和重工业。

这种产业结构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科技创新不足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之一。

科技创新不足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2.推动土地保护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土地,我们需要推动土地保护。

这包括加强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有关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有关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有关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水利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的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利用四个方面探讨当前水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保护好水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但是,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1.水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

首先,全国水平均用水量已经高达3500立方米/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排名较低。

其次,除了少数沿海地区,我国国内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

西北地区缺水,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充足,但其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而在宏观和局部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上我们缺乏权衡和谐。

缺乏统一规划,缺少权责明确和相互合作,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都是导致水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2.水资源未得到足够的保护。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我国也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一些区域水资源严重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资源的保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雨水的利用和集中式供水并未推广得够广泛,也存在许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1.制定水资源均衡分配计划,整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投资,完善水资源运行机制,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发展新型供水体系,采取新型的浓缩蒸发逆渗透技术,提高水回用率。

3.加快建立一致完整的地下水管理制度,加强对水污染治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

二、水污染治理当今时代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也非常严重。

我国水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南污北调的水源地,城市集中供水地区,以及重要流域地区。

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仍存在以下问题:1.水资源监管不严格。

许多地方不具备水质监管检测能力不足,水污染治理能力较差。

2.医药废水、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未得到有效的综合治理,造成河水、湖泊等水源的严重污染。

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黄河,中国五大河流之一,素有“中华母亲”的美誉。

它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人们提供了丰饶的土地和养分。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历来以水资源短缺而闻名。

尽管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水资源减少。

加上不合理用水、盲目开发等问题,在干旱缺水年份更加凸显。

解决方案:1. 加强节约用水意识:通过在学校、社会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推行科学灌溉方式:引入现代农业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提高灌溉效率。

3. 加大水资源调度力度:在黄河流域建设更多的水库、水利工程,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调度能力。

二、土地沙化问题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土壤肥沃。

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导致土地退化和沙化问题逐渐突出。

解决方案:1. 推行生态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天然增产剂等环保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2. 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在黄河两岸建设防护林带,以遏制流动沙丘的扩张,并促进植被恢复。

3. 强化草地保护管理:加大对黄河流域内草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限制过牧放牧行为,提高草地利用效益。

三、水污染及环境恶化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三废”排放成为了严重威胁黄河流域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问题。

解决方案:1. 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水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和支持企业采用低碳、无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大对受污染湖泊、河流等水体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四、生态系统破坏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过度开发、非法砍伐等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濒危物种增多等问题。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现状和改进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现状和改进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现状和改进玛河流域是相对比较典型的荒漠绿洲,也是灌溉农业区,这一区域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引水灌溉。

在长期发展以来,玛河流域在进行农业灌溉发展的过程中,其水资源的利用率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就需将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玛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相结合,促使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不断优化,使得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标签: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管理现状;改进1、玛纳斯河流域的情况新疆玛纳斯河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具体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开发区中的核心位置,这一流域的面积主要为1.98万平方公里。

玛纳斯河流域远离海洋,当地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属于大陆性气候,这一区域中的光和水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对当地农牧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玛河流域内主要包含石河子市和塔城地区沙湾县以及农六师新湖总场的国营农场等。

2、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2.1缺乏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调度当前,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仍然没有统一的规划,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无法做到统一调度,在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使用的时候,上下游用水和城市与农业用水等都存在不协调的情况,上游地区在用水的时候,对地表水过度拦截比较容易造成下游地区的地下水补给减少,从而导致河流出现干涸的情况,而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也比较容意造成生水资源循环系统破坏,使得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情况。

流域管理和地方行政区域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其权责不清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用水协调效率低等问题。

2.2缺乏对生态环境用水的计划玛纳斯河流域内水资源的量要比农业区域需水量少,而玛纳斯河流域下游河道又在长时间的情况下处于无水干涸的状态,这一区域只有在水流特丰年份和其径流量要比现有工程和已垦土地的引水量大的时候,才能够向下游河道泄洪,这就很容易造成玛纳斯河流域下游生态出现退化的情况,使得下游区域沙漠化的范围不断扩大,也会造成绿洲与荒漠之间的距离不段接近,使得生态系统收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本文以山西省苯胺泄露事件新闻为话题引入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首先从流域、流域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今后的水资源流域管理发展战略。

标签:水资源;流域管理;发展建议
2012年山西省“潞安天脊煤化T集团”苯胺泄露事件的报到引起了多人的关注。

事故的发生,引发了对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的思考,我国对水资源的管理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以流域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却一直被忽视,水资源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其跨省跨市的特点,在管理上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流域管理的概念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1.流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
1.1 流域概念:水资源是重要的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其形成和运动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并且以流域为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

[1]流域指被地表水或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范围,是河流湖泊等水系的集水区域。

以水为媒介,由水、土、大气等自然要素和人口、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是“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

[2]
1.2 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概念:流域水资源管理是将流域上、中、下游的两岸、干流支流、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治理、开发与保护等作为完整的系统,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的水资源统一协调管理。

[3]目的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保证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质是要建立能适应水资源自然流域特性和多功能、统一的管理制度。

2.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l)资源特性。

水资源范围广,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和补给,在开发利用时,要充分考虑水源间的循环转化和相互补给,统筹规划、综合管理。

(2)流域整体性。

流域可能包括数个行政区域,涉及省际间、区域间的关系,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流域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3)功能多样性。

具有供水、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和用途。

综以,按流域对水资源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改进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4]
3.我国流域水资源现状
我国幅员广阔,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流域包括松花江、辽河、黄河等七条河流,据统计年鉴七大河流的流域面积均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上,最大面积的长江流域达到180万平方千米,面积之广,涉及省市城区等行政单位多,流域管理建
设迫在眉睫。

3.1 流域水资源用水结构不合理:据水利部2002年水资源公报如表2,我国用水量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8.0%,工业用水占20.8%,生活用水占11.2%。

其中,黄河流域的农业用水比例高达76.9%。

农业用水的比例过大是造成用水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因素。

3.2 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的流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干旱,南方雨水较多,水资源充足,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总量的19%,而长江以南为81%。

我国耕地和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5%,灌溉面积占全国59%,总需水量大,地区用水的紧张。

据相关数据,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GDP比例为58:28:14,水资源的构成为27:25:48,流域水资源总量与生产力布局存在很大矛盾,就北方地区而言,CDP占全国的45%,而水资源却不到20%。

4.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不足分析
4.1 政策法律有待完善,流域机构权力缺乏:我国流域管理起步较晚,政策法律上大部分是在某部法律的某些条款中有一定的涉及,至今还未出现一部针对水资源流域管理的完整法律。

现有的流域机构例如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是以研究和设计为主的科研型事业机构,缺乏独立的自主管理权,工作重点是洪涝、泥沙、干旱的防治,缺乏权威性和综合性,缺乏流域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

4.2 地方保护影响流域管理整体性:我国行政区域与流域的自然边界不一致,流域管理以行政区域划分的体制,行政管理和流域管理间不协调。

各地政府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谋取利益,不顾流域整体综合利益,影响流域管理的整体性。

导致流域内水资源配置失衡,地区间矛盾日益尖锐,无法解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建议
5.1 進一步完善我国法律系统,增强流域机构实权: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制定有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专门法规,从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强化流域管理功能。

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实权,增强机构综合性、权威性和自主管理性,保证机构流域管理作用发挥。

构建流域水安全系统预警体系,提出安全模式及其相应政策支撑系统。

对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主体、对象、途径和方式等在法律上作工出明确的规定,为流域水资源有序开发、高效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5]
5.2 增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性:流域的整体性、关联度较高,由于地理等自然因素,我国几大重要流域跨行政省区,管理的划片负责使流域固有的水文、气候、时空变化等的整体性得不到体现,未处理好上下游、干支流、河与湖之间的关系。

必须加强整体性思想,联系各个要素,层次上统一规划管理,水量上统
筹安排、合理分配,在水质方面,上游排污应考虑对下游的影响,支流水质保护目标应符合干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39-247
[2]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探讨,法商研究,88-95
[3]阮本清,梁瑞驹,王浩,流域水资源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5-32
[4]李锋瑞,西北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冰川冻土,12-19
[5]王清军,生态补偿主体的法律构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1):139-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