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统编教材 提升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统编教材 提升语文素养
西安教育科学研究所 贾玲 1041694723@qq.com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凸显“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 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 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 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 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5 第五单元 动物与人 学习默读,学做摘录,把握文章中心
6 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学习默读,快速阅读全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 文中的艺术世界
谢谢大家!

论会,自我介绍
与研读能力;介绍和讲述能力
七上
少年正是读 主 题 活 动 : 读 书 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倾听能 倾听
书时
题讨论会
力;比较分析能力;内省力
文学部落
读 书 交 流 会 , 编 辑 交流分享能力;组织策划能力; 发言
班刊
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语言文
字运用能力
类别 传统文化类
综合实践类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3. 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 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 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 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
旁批随文设置 ,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或针对 课文的关键之处 、文笔精华以及 写作技法做精要 点评,或以问题 的形式呈现,启 发学生思考。
力避结论的直 接呈现,强调启 发性和引导性。
课外阅读
• 每册推荐4部课外自主阅读名著
自主阅读 推荐
拓展延伸 篇目
• 每单元至少有一两课提供 拓展、延伸篇目
自读 课本


力;当代文化参与
示例:少年正是读书时
表达交流
▪ 专题讨论会 - 学会倾听 - 积极发言
▪ 信息共享 - 分享个人经验 - 借鉴别人成果
▪ 情境写作
分析 写作
调查 阅读 比较
分享 借鉴
语文实践
▪ 问卷调查 - 分析问卷 - 发现问题 - 寻找解决途径
▪ 文本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混合文本阅读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重 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 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 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 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 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 遵循课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 语感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 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在语文课与 学生语文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 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 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部分着重培养阅读一 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部分相对独 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培养写作一般性文章和应用 类文章的能力。 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 诗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 可读性与经典性相结合 • 与阅读方法契合,或与主推荐名著类型相同
主推荐名著 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推荐
七年级上册
《朝花夕拾》
《西游记》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精读和跳读
《白洋淀记事》 《湘行散记》
《猎人笔记》 《镜花缘》
七年级下册
《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圈点批注
快速阅读
《红岩》 《创业史》
《基地》 《哈利·波特与死亡 圣器》
其他构成
精彩 选篇
课外古 非连续 诗词 性文本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 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 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 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 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 ,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 读需要的背景知识,或 照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 的阅读方法,或指出阅 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 ,目的在于引导、铺垫 、提高阅读兴趣等。
人与社会
• 人生之舟 • 想象之翼 • 生活哲理 • 修身正己
人与自我
维度之一:人文主题
阅读:双线组元
七年级上册 朗读
阅读方法
七年级下册 精读
略读
默读
浏览
维度之二:语文要素
阅读:双线组元
七年级上册
品味精彩语句 体会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大意 理清作者思路
概括文章中心 发挥联想想象
阅读 策略
七年级下册
把握人物特征 掌握叙事角度和详略
了解抒情方式 感受文章风格
学有心得 学会思考质疑
维度之二:语文要素
写作:独立专题
一般写作 要求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文从字顺 •怎样选材 •语言简明
写作指导
小活动 技巧点拨 实例分析
写作实践
记事写人 能力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出人物的精神 •抓住细节 •学习抒情
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关键词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阅读体系 关键词四:精打细磨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百度文库
1
2
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革命传统 教育
传统文化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4
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
语文素养
学习策略
• 紧密配合单元课文,精选优 秀文本,突出可读性
综合性 学习
• 自主搜集资料,进行文本阅 读,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读写配合
人文
配合
记叙
主题
双线组元
阅读
写作
描写
一课一得
抒情
语文 要素
巩固
一般写作 能力
阅读:双线组元
• 四季美景 • 动物与人 • 科幻探险
人与自然
• 至爱亲情 • 学习生活 • 群星闪耀 • 凡人小事 • 热爱祖国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上
七下
峨眉山月歌/李白
秋词(其一)/刘禹锡 竹里馆/王维
泊秦淮/杜牧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夜雨寄北/李商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岑参
(其二)/陆游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潼关/谭嗣同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 五)/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综合性学习:三个系列
传统文化 专题
语文生活 专题
综合实践 专题
• 有朋自远方来 • 天下国家
• 文学部落 • 我的语文生活
• 少年正是读书时 • 孝亲敬老,从我
做起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细目表
册次
专题
主要活动
能力培养点
口语交际
有朋自远方 专 题 资 料 搜 集 , 讨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资料搜集 介绍
注释 导读
• 简明有效 • 提供背景
• 精心撰写 • 提供方法
补白:知识补给站
尽量用课文中的例子,以贯彻随文学习的思路;内容不求全面,突出基础 性,少用术语;写法上,由具体语言实例导入,采用归纳法,语言力求简洁、 生动、好懂。
▪ 语言知识
词义 词汇 词类 短语
补白
▪ 修辞知识
比喻 比拟 排比
▪ 文学常识
A 教读
• 每单元推荐3—5篇
• 每册推荐6部
• 教读课文2—3课,自读课文1—2课
课内阅读
课内 阅读
•内容,写法 •激趣,启发,准备
预习
教读 课文
自读 课文
旁批
•准确有用 •指向关键 •导向语言 •深度思考 •语言简明
阅读提示 •精要指导 •延伸阅读
课后练习
读读写写
•科学化处理 •书法范字
•思考探究 •积累拓展
关于词 关于律诗 古代戏曲
▪ 文化知识 谦称与敬称
七年级上册单元介绍
1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 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
2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学习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
3 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学习默读,一气呵成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4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学习默读,学习圈点勾画,理清作者思路
语文生活类
七下 天下国家
故 事 会 、 朗 诵 会 、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讲述能力 讲述
展示会
;朗诵能力;资料搜集与研读能

传统文化类
孝亲敬老, 主 题 活 动 : 孝 亲 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组织策 发言与倾听 综合实践类
从我做起 老月
划能力;实用文写作能力
我的语文生 调 查 访 问 ; 搜 集 整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梳理探究能 提问与建议 语文生活类
▪ 阅读方法梳理
名著导读:聚焦阅读方法
围绕一部名著,例谈一种读书方法或一类书的阅读策略。结合专题探究和精 彩选篇,阅读全书,完成任务。
名著简介
自主阅读推荐
板块构成
读书方法指导
精彩选篇
专题探究
自主阅读推荐
• 旨在照顾更多学生的阅读趣味,扩大名著推荐的范围。 • 学生根据各自兴趣,自行安排阅读。 • 书目选择考虑两个因素
积累
理解
扬弃
文化传承
学习方法
策略方法
学习习惯
写作 表达
语文素养
口语 积累
语言与思维
整合 探究
诵读
品味
阅读与鉴赏
梳理
理解 心得
阅读体系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 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D 整本书阅读
C 课外自读
B 课内自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