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

合集下载

《地质地貌学》第四章风化作用类型和影响因素

《地质地貌学》第四章风化作用类型和影响因素

• 二、岩石所处的环境条件
• (一)气候 • 不同气候地带的水分与温度的条件不同特点如下: • (1)极地气候区。由于温度低,所以因水的冻结融
化而产生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学风化微弱,风化产物 中粘土很少。 • (2)沙漠干旱气候区。物理风化为主,以温度变化 的作用占优势。 • (3)温带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植物生长茂盛, 所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占重要地位,水的冻结与温 度变化作用都较次要。 • (4)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度较高,雨量丰富,化学 风化和生物风化特别强烈而迅速。
• (3)岩石的构造。岩石有层理或片理裂隙的易被水 分空气侵人而引起风化,某些岩石常有节理或处于 断裂带的,也常常风化比较剧烈。
• 某些相当坚硬的岩石,由于有垂直节理,可以形成 陡峻的崖壁,壁下则堆积着许多风化破碎物质,野 外常见到地层交接的地方或沿着断层线都会形成沟 谷,就是这部分的岩石易受风化而被蚀去所致。
《地质地貌学》 第四章风化作用类型和影响因素
•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 第二节 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 • 第三节 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 第四节 风化壳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 一、风化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所谓风化作用,就是岩石在地表常温常压下,遭 受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的破坏作用,使坚硬 的岩石变成疏松堆积物的过程。
• 岩石的风化作用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三大类, 事实上这三者常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长的,划分 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
•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 碎屑,只改变大小与外形,而不改变成分的过程。 产生物理风化的原因以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为主, 所以物理风化大都属于热力学的风化。此外,岩 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 胀裂,均会促使岩石破碎。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1. 强风气候条件风化是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逐渐分解、破碎和溶解的过程,其中强风气候条件是导致风化作用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强劲的风可以带走岩石表面的细粒物质,使岩石表面暴露出更多易于风化的新鲜岩石。

此外,强风还可以加速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干旱,进一步加剧了风化作用。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风化作用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频率的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到地表岩石和土壤的湿度。

湿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岩石中固有水分含量以及溶解物质的浓度,从而对风化作用产生影响。

3. 岩性差异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岩性差异是导致风化作用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岩石如花岗岩和玄武岩具有较高的抗风化能力,而一些沉积岩如泥岩和砂岩则较为容易风化。

当地区主要由易于风化的岩石组成时,整体上会表现出风化作用强的特点。

4.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也可以加速地表的风化过程。

植物根系可以渗透到裂隙中,并通过生长和扩展使得裂隙扩大,进一步破坏了岩石结构。

此外,某些微生物也可以分泌酸性物质,对周围的岩石进行溶解和侵蚀。

5.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风化作用增强的因素之一。

例如,建筑工程中使用爆破技术会导致周围地质环境发生剧变,使得原本相对稳定的地质体系暴露在外界环境中。

此外,过度开采、采矿、森林伐木等人类活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风化作用的增强。

6. 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也会对风化作用产生影响。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风蚀的发生。

而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对水分的保持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到岩石和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从而对风化作用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强风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岩性差异、生物作用、人类活动以及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风化作用的增强。

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岩石风化程度影响因素浅析

岩石风化程度影响因素浅析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气候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就是温度和湿度,对于温度来说,就是通俗易懂的冷热程度,一般来说,冷热程度较大,并且冷热之间的变化速度也较快的气候现象有利于岩石的物力风化,相反,冷热程度相差较小,变化速度较慢的不利于岩石的风化。

而对于湿度来说,也就是气候中的含水量,若气候中的含水量较大,就说明湿度加大,则有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相反的,若湿度较低,则不利于岩石的化学分化。

2.2 岩性因素岩性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就受岩石中的矿物质组成部分的影响。

一般来说,岩石中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抗风化能力,坚硬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就较强,脆弱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就较弱。

一般来说氧化物的抗风化能力大于硅盐酸,而硅盐酸的抗风化能力大于碳酸盐和硫化物。

其中,最稳定的造岩矿物就是石英。

当然,岩石还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沉积岩的抗风化能力大于岩浆岩以及变质岩。

因此,抗风化能力越强的岩石,其风化化学变化就相对不那么明显。

2.3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也是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之一,坚硬、稳定的地质构造能够降低岩石的风化程度。

而一些地质构造较为脆弱的就容易被风化,从而形成不同特性的岩石风化现象。

地质构造的不同,其风化的程度也就不同,不同的地质构造会形成不同的风化现象,例如:层里面是差异风化、断层带是囊状风化等。

2.4 地形地形在自然界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不同的地形能够出现不同的天气状况,当然,地形能够影响着水文的流向、速度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也在影响着岩石风化的程度。

因此,地形的不同也导致岩石结构的不同,并且,对岩石风化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般来说,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岩石大多以物理风化为主,海拔较低的地区,岩石大多受化学风化速度以及坡度的影响。

2.5 其他因素岩石的分化还受地壳运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众所周知,地壳处于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但是有强烈有缓慢,当地壳运动过于强烈,那么岩石风化的速度也会加快,相反,如果地壳运动较为缓慢,那么岩石风化速度就会比较缓慢,所以,地壳的运动与岩石风化也是息息相关的。

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

风化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与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

一、气候条件气候寒冷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干旱区降水很少。

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与生物风化为次。

岩石破碎,但很少有化学风化形成的粘土矿物,以生物风化为主形成的土壤也很薄。

气候潮湿炎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尸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故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都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粘土,在有利的条件下可形成残积矿床。

可形成较厚的土壤层。

二、地形条件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响风化作用;另一方面,陡坡上,地下水位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地势平坦,受生物影响较大,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三、岩石性质1、成分(1)岩浆岩比变质岩与沉积岩易于风化。

岩浆形成于高温高压,矿物质种类多(内部矿物抗风化能力差异大)、(2) 岩浆岩中基性岩比酸性岩易于风化,基性岩中暗色矿物较多,颜色深,易于吸热、散热、(3) 沉积岩易溶岩石(如石膏、碳酸盐类等岩石)比其它沉积岩易于风化、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 或由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通过差异风化,我们可以确定岩层产状。

2、岩石的结构构造(1) 岩石结构较疏松的易于风化; (2) 不等粒易于风化,粒度粗者较细者易于风化; (3) 构造破碎带易于风化,往往形成洼地或沟谷。

球形风化: 在节理发育的厚层砂岩或块状岩浆岩中,岩石常被风化成球形或椭圆形,这种现象叫做球形风化,它就是物理风化为与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

球形风化的主要条件有:(1)岩石具厚层或块状构造;(2) 发育几组交叉裂隙;(3)岩石难于溶解;(4)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

被三组以上裂隙切割出来的岩块,外部棱角明显,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棱角首先被风化,最后成球状。

影响岩石硬度的因素也可分为自然因素与工艺因素两大类:(1)岩石中石英及其她坚硬矿物或碎屑含量愈多,胶结物的硬度越大,岩石的颗粒越细,结构越致密,则岩石的硬度越大。

岩石风化的原因

岩石风化的原因

岩石风化的原因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大气、水文、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逐渐破碎和溶解的过程。

岩石风化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岩石风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受到温度变化、冻融作用和机械力作用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破碎和变形。

温度变化是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岩石受到昼夜温差或季节性温差的影响时,岩石内外部会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膨胀和收缩,最终导致岩石的破碎和剥落。

冻融作用是指当岩石中的水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冻结和融化,造成岩石的开裂和剥落。

机械力作用是指外界力量对岩石的挤压、撞击、拉伸等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变形。

二、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文和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氧化、水解、碳化等作用,最终导致岩石的破碎和溶解。

水文是化学风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分子可以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使岩石变得疏松和脆弱。

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酸雨等物质也可以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使岩石发生氧化、水解和碳化等作用,最终导致岩石的破碎和溶解。

三、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和微生物对岩石的作用,通过生物活动和分泌物等方式,改变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导致岩石的破碎和溶解。

生物风化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渗透、挤压和分泌物等方式,改变岩石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导致岩石的破碎和溶解。

微生物通过分泌酸性物质和代谢产物等方式,对岩石进行溶解和矿物质的转化,最终导致岩石的破碎和溶解。

岩石风化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是主要的原因。

岩石风化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地质环境来说,岩石风化是地质变形和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态环境来说,岩石风化是土壤形成和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人类活动来说,岩石风化是农业、建筑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简述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简述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简述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风、水、温度、压力等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岩石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温度、湿度、风力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岩石的风化程度。

例如,高温干燥的气候会加速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潮湿的气候则会促进岩石的化学风化。

二、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形态等特征。

不同种类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它们的风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石灰岩易受到化学风化的影响,而花岗岩则更容易受到物理风化的影响。

三、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在岩石风化过程中的作用。

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渗透到岩石裂隙中,通过物理作用来加速岩石的风化。

同时,生物还会分泌酸性物质,加速岩石的化学风化。

四、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指的是人类活动对岩石风化的影响。

例如,采石、挖掘和建筑等活动会破坏岩石的结构,使其更容易受到风化的影响。

此外,大气污染也会加速岩石的化学风化。

总之,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

只有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岩石风化的原因

岩石风化的原因

岩石风化的原因
岩石风化的原因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以下是常见的原因:
1. 温度变化:岩石表面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收缩和膨胀,导致岩石表面产生裂缝和剥落。

2. 水的侵蚀:水的作用会使岩石中的溶解物质溶解,进而破坏岩石的结构。

水还能通过冻融作用加速岩石的风化过程。

当水渗入岩石中,然后在温度下降时冻结,会导致岩石膨胀,加剧岩石的破坏。

3. 风的侵蚀:风可以带走岩石表面的颗粒,称为风蚀。

风还可以带来沙尘暴和风暴,对岩石进行冲击和抛射,加速岩石的风化。

4. 生物作用:植物的根系可以渗透到岩石的小裂缝中,通过生长和扩展破坏岩石的结构。

动物也可以通过挖掘和溶解作用降解岩石。

5. 化学反应:岩石中的矿物质会与水和大气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岩石溶解、分解和变质。

例如,水中的二氧化碳会与岩石中的碳酸钙反应,形成溶解的碳酸钙和气体的二氧化碳。

这些因素通常同时发生,相互作用加速岩石的风化过程。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风的侵蚀和磨蚀,从而发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干燥地区,由于水分不足,岩石表面很容易出现裂缝和缝隙,这些裂缝和缝隙会进一步扩大并加速风化过程。

而在湿润地区,则容易形成水流、河流等水体,水体中的水能够渗透到岩石内部并对其进行侵蚀和溶解。

二、岩石结构不同种类的岩石结构不同,也会影响其受到风化作用的程度。

例如,在含有硅酸盐较多的花岗岩中,由于硅酸盐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花岗岩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岩石更加耐久。

而页岩等软质材料则容易被风吹刮削蚀,因此风化作用强。

三、植被覆盖植被的覆盖程度也会影响岩石的风化作用。

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岩石表面很容易暴露在风雨中,从而加速其受到风化作用的程度。

而在有植被覆盖的地区,植物根系和土壤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缓了岩石受到风化作用的速度。

四、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采矿、建筑等活动中,人类会对自然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开发,从而加剧了岩石受到风化作用的程度。

此外,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空气污染也会导致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对岩石表面进行侵蚀和溶解。

综上所述,气候因素、岩石结构、植被覆盖和人为因素都是影响岩石风化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

在自然界中,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岩石的风化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从而保护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化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

一、气候条件
气候寒冷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干旱区降水很少。

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和生物风化为次。

岩石破碎,但很少有化学风化形成的粘土矿物,以生物风化为主形成的土壤也很薄。

气候潮湿炎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故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粘土,在有利的条件下可形成残积矿床。

可形成较厚的土壤层。

二、地形条件
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响风化作用;另一方面,陡坡上,地下水位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 地势平坦,受生物影响较大,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三、岩石性质
1. 成分
(1)岩浆岩比变质岩和沉积岩易于风化。

岩浆形成于高温高压,矿物质种类多(内部矿物抗风化能力差异大).
(2) 岩浆岩中基性岩比酸性岩易于风化,基性岩中暗色矿物较多,颜色深,易于吸热、散热.
(3) 沉积岩易溶岩石(如石膏、碳酸盐类等岩石)比其它沉积岩易于风化.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通过差异风化,我们可以确定岩层产状。

2. 岩石的结构构造
(1) 岩石结构较疏松的易于风化;(2) 不等粒易于风化,粒度粗者较细者易于风化;(3) 构造破碎带易于风化,往往形成洼地或沟谷。

球形风化:在节理发育的厚层砂岩或块状岩浆岩中,岩石常被风化成球形或椭圆形,这种现象叫做球形风化,它是物理风化为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

球形风化的主要条件有:(1)岩石具厚层或块状构造;(2) 发育几组交叉裂隙;(3)岩石难于溶解;(4)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

被三组以上裂隙切割出来的岩块,外部棱角明显,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棱角首先被风化,最后成球状。

影响岩石硬度的因素也可分为自然因素和工艺因素两大类:
(1)岩石中石英及其他坚硬矿物或碎屑含量愈多,胶结物的硬度越大,岩石的颗粒越细,结构越致密,则岩石的硬度越大。

而孔隙度高,密度低,裂隙发育的岩石硬度将会降低。

(2)岩石的硬度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但层理对岩石硬度的影响正好与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相反。

垂直于层理方向的硬度值最小,平行于层理的硬度最大,两者之间可相差1.05~1.8倍。

岩石硬度的各向异性可以很好地解释钻孔弯曲的原因和规律,并可利用这一现象来实施定向钻进。

(3)在各向均匀压缩的条件下,岩石的硬度增加。

在常压下硬度越低的岩石,随着围压增大,其硬度值增长越快。

(4)一般而言,随着加载速度增加,将导致岩石的塑性系数降低,硬度增加。

但当冲击速度小于10m/s时,硬度变化不大。

加载速度对低强度、高塑性及多孔隙岩石硬度的影响更显著。

在测量岩石硬度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造岩矿物颗粒的硬度和岩石的组合硬度。

前者主要影响钻掘工具的寿命,而后者则对钻进中的机械钻速起重大影响。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植被、地形和岩石特征等方面。

(一)气候和植被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和湿度,它们是控制风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温度一方面通过控制化学反应速度来控制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物理风化作用,如温差风化、冰劈作用。

降雨量和湿度则是通过介质的温度变化、水溶液成分的变化、植被的生长来影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

在地表的不同气候带,气候条件相差很大。

在两极及高寒地区,气温低,植被稀少,地表水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为主,所以在该地区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尤以冰劈作用盛行为特征,而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很弱。

在干旱的沙漠地带,植被稀少,气温日、月变化大,降雨量少,空气干燥,所以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非常之弱,而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如温差风化、盐类的结晶和潮解作用是这些地区风化作用的主要形式。

在低纬度的炎热潮湿气候区,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温度高,空气潮湿,所以化学反应的速度较快,故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显著,风化作用的深度往往达数米。

如果这些地区气候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岩石的分解作用便能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巨厚的风化产物。

这种气候条件也是形成风化矿产——铝土矿最有利的条件。

植被对风化作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影响生物的风化作用,埴被茂盛生物风化作用强烈,而植被稀少的地方生物风化作用就弱;另一方面又间接地影响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过程。

岩石表面长满植物,减少了岩石与空气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岩石表面的温差变化,消弱了物理风化作用。

但植被的茂盛却带来了更多的有机酸和腐殖质,使周围环境中水溶液更具有腐蚀能力,从而又加速了化学风化作用的进程。

实际上植被对风化作用的影响与气候条件是分不开的,气候潮湿炎热,植被茂盛;而干旱、寒冷,植被稀少。

气候和植被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的气候带都有其典型的土壤类型,当气候条件发生改变时,土壤类型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有人把土壤称为“气候的函数”。

如在寒冷潮湿的苔原气候带常形成冰沼土,在热带和温带的荒漠地区形成荒漠土,在温带落叶阔叶森地区形成棕壤和褐土。

(二)地形
地形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势的高度,二是地势起伏,三是山坡的方向。

地势的高度影响气候的局部变化,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具有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山脚气候炎热,而山顶气候寒冷,植被特征也不一样,因而影响风化作用的类型和速度。

在我国云南的大部分地区这种现象很明显。

地势的陡缓影响到地下水位、植被发育及风化产物的保存,因而也影响风化作用的进行。

地势较陡的地区,地下水位低、植被较少,风化产物不易保存,使基岩不断裸露,从而加速了风化作用的进行。

阳坡、阴坡的风化作用类型和强度也不一样。

阳坡日照时间长,湿度较高,植被较多,所以风化作用较强烈。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面临印度洋,气候炎热、潮湿,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很强烈,而北坡干、冷,主要发育物理风化作用。

(三)岩石特征
岩石特征对风化作用的影响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和裂隙。

岩石成分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那么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也就不同。

如由橄榄石、辉石、长石等组成的岩浆岩容易风化,而由石英砂颗组成的沉积岩抗风化能力就很强。

因此,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被风化后而形成凹坑,而抗风化能力强的组分相对凸出,在岩石表面就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称差异风化作用。

岩石的结构、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粒径、分布特征、胶结程度及层理对风化作用的速度和强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细粒、等粒矿物组成及胶结好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速度较慢。

裂隙岩石的裂隙发育使岩石与水溶液、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水溶液的流通性,从而促进风化作用的进行。

如果一些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如砂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并发育有三组近于互相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形岩块,在岩块的棱和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化破坏掉,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的棱、角消失,在岩石的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这种现象称球形风化作用。

研究风化作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风化作用过程中,一些难溶的元素或物质在原地及其附近堆积起来可富集成有用的矿产,如铁矿、铝土矿、镍矿等。

据目前的资料统计,与风化作用有关的铝土矿占世界总储量的85%;风化作用还可形成一些找矿志如“铁帽”等。

研究古风化壳对了解一个区域的地壳发展历史很重要,因古风化壳代表了较长时间的陆上环境,反映了地壳的一次上升运动。

土壤是气候的函数,研究古土壤(主要是第三纪及第四纪的古土壤,更老的古土壤难于辨认)有助于恢复古气候、古地理环境。

由于风化的岩石强度减弱、透水性增加,对工程建筑极为不利,所以在修建大型工程时要了解风化壳的分布和厚度以及被风化岩石的强度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此外,风化壳及风化作用研究对于农林业种植及国土利用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