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作文记叙文阅读导入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明确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构成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3. 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记叙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让学生明白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3. 示范:以一篇范文为例,分析其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展示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两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总结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的经验和感悟,与同学交流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记叙文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运用方法和技巧的情况,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其阅读记叙文的分析能力和感悟。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记叙文的奥秘。
2. 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范文为例,分析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展示阅读方法。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阅读的意义3. 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记叙文阅读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记叙文阅读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记叙文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4. 总结:总结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并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的记叙文,锻炼写作能力。
第二章:记叙文的要素与结构1. 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要素与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主体、结尾3.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悬念、起伏、过渡、描写、抒情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分析一篇记叙文,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的要素与结构。
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要素与结构,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构成。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记叙文。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并分析文章的要素与结构。
2. 写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
第三章: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2. 培养学生快速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提高记叙文阅读的效率。
1. 记叙文阅读的方法:略读、精读、猜读2. 记叙文阅读的技巧:抓住文章线索、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把握文章主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篇记叙文,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升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 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分析4. 练习与反馈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对记叙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概括、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4.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写作技巧: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在记叙文写作方面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阅读方法等知识点。
2. 记叙文阅读练习材料:提供一篇记叙文,供学生实践阅读方法。
3.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记叙文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记叙文进行阅读,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2.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阅读成果,包括他们如何分析记叙文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2.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方法。
八、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明确记叙文的主要要素。
2.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2. 记叙文的主要要素: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绘、情感表达。
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概括归纳、细节分析、情感体会、推理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主要要素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记叙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记叙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阐述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的重要性。
3. 分析记叙文的主要要素:通过举例,讲解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绘、情感表达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4. 教授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概括归纳、细节分析、情感体会、推理判断等方法阅读记叙文。
5. 实践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概括文章内容。
2.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记叙文题材,写一篇短文,注意运用记叙文的要素和阅读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记叙文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文来讲解记叙文的要素和阅读方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采用差异化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八、教学资源:1. 选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记叙文文本,用于教学和实践练习。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展示文本结构和关键信息。
记叙文阅读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记叙文阅读教案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记叙文阅读考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把握文章的主旨3、找准文章的线索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6、分析人物形象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11、了解记叙的顺序12、区分写作手法(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常见问法: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答题思路:1、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感情(精神、品质)。
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将标题适当补充一下,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经历。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课文实例:《背影》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小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推荐6篇)

小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推荐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推荐6篇)》。
第一篇:小学生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句子赏析之教案教学目标: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技巧。
学会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分析语言的运用。
教学难点:注重语言的特点,语言的特色。
在小学阶段,阅读题在整张卷子中所占的分数比重是很大的,因此能否做好阅读非常关键。
而在所有的短文类型中,记叙文的阅读又是重中之重。
那到底什么是记叙文呢?记叙文就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常见的小说、童话、散文、寓言、人物传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从内容来看,记叙文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类: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不同类别的记叙文,阅读方法也有所差异:1、写人的记叙文:首先,要了解短文里面所写的事情,因为写人和写事是分不开的,人物的个性、思想等往往都是在事件中体现出来的。
其次,要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通过这些描写,我们更能够了解主人公的特点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最后,还要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行动、思想等,同时环境描写还能对人物够起到重要的衬托作用。
2、记事的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短文中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理清了六要素也就等于理清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也就是题目里经常出现的分段。
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分成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几个部分;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分,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部分。
最后,要抓住文章重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从中领悟作者的意图。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1. 引言1.1 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以叙述事实或虚构情节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记叙文的特点是情节清晰连贯,语言生动形象,主题突出。
记叙文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事件等要素,通过描述故事情节展现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记叙文可以是真实事件的叙述,也可以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虚构故事。
在阅读记叙文时,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故事情节,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增进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体验。
记叙文可以是故事、小说、自传等形式,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阅读方法。
通过阅读记叙文,读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感受力,同时也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启迪。
通过理解和欣赏记叙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增进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1.2 为什么要阅读记叙文为什么要阅读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述事件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记叙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受,拓展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人文情怀。
记叙文中包含丰富的生活细节和人物形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方式,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和哲理。
通过阅读记叙文,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记叙文中的故事情节也常常能带给我们启示和感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激励。
阅读记叙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让我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阅读记叙文,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2. 正文2.1 理解记叙文的特点理解记叙文的特点,首先需要了解记叙文是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记叙文通常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和细致的描写手法,让读者如同亲临现场,身临其境。
记叙文的语言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实,这些都是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阅读的意义3. 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阐述记叙文阅读的意义。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阅读一篇记叙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辨识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的特点进行阅读。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3. 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记叙文的特点。
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特点、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的特点阅读一篇记叙文,并分析其结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文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记叙文结构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与技巧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提高记叙文阅读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阅读的方法2. 记叙文阅读的技巧3. 提高记叙文阅读效果的方法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2. 讲解:讲解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分享提高记叙文阅读效果的方法。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一篇记叙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与技巧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第四章:记叙文中的角色与事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析记叙文中角色与事件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中角色与事件的关注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导入
(一)、介绍记叙文的四种题材: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让学生看文章进行分辨。
(准备八篇小短文)
(二)、简单介绍这四种题材的要点,并让学生当场记住这几个要点。
二、记叙文阅读
(一)讲解关于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
1、粗略认识
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注重观察。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
我们要观察他们外部情态的特征性表现,进而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学习长处,获取启示。
练习:根据不同的人物描写进行职业判断。
(1)环卫工人
夏天,炎热的太阳煎烤着大地,大家纷纷躲进了空调房里避暑。
这时,只有他孤身一人在大街上清扫垃圾。
她一个劲儿地扫起地上的灰尘,大豆般的汗水不住得往下流,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她也顾不得去擦一擦。
头上原本是淡黄色的草帽被太阳晒成了深褐色,她一边扫,一边用袖口擦着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长期的日晒雨淋让她的皮肤失去了从前的光彩,她的额头上也显露出一条条讨厌的皱纹,这一条条皱纹上烙印了多少艰辛,多少疲劳,多少付出呀!
(2)厨师
他认真地切着案板上的土豆,手法娴熟,那刀子一起一落,速度之快让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没几下子,这一颗土豆就被切成了一根根粗细相同的土豆丝。
再看看他刚才做好的被端出去那几道美味佳肴,以及顾客品尝时露出的满意的笑容,我不禁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3)医生
他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一脸严肃地朝病房走去。
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脸色变得苍白,表情有些痛苦,问道:“现在呼吸还顺畅吗?胸口还会痛吗?”跟病人沟通了几句之后,他表情有些凝重,接着就二话没说直接吩咐身边的护士马上准备手术。
(4)教师
他是一个很严谨的人,总是在预备铃声响起之前就来到了教室的门口。
铃声响起时,他来了,穿着还是那件夹克,很干净,手里只捏了二支粉笔。
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坛,将粉笔轻轻地放一支在讲坛上,生怕触折了粉笔。
(5)警察
他身穿警服、昂首挺胸地站在路口,表情很威严,眉宇间透着一股正气,一副刚正不阿的模样。
眼看着一辆车子要闯红灯,他三步并作两步,直接冲到那车子旁边将司机拦下,并让他出示驾驶证。
司机一看不对劲,便态度诚恳地一个劲儿地认错,心想,之前闯红灯都没被抓,今天还没闯成功就这样被抓了,一定完了。
- 1 -
2、详细讲解(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
也称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肖像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3)动作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
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
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人物描写小结: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小说描写的中心环节。
它综合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