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名言100句
史记摘抄精彩语句

1. 不为危易行,行义不辟难。
不因为危难而改变自己的节操,推行正义不避艰难。
2.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3.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下功夫刻苦学习,使自己羽毛丰满,否则绝不可能高飞远行。
4.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修养好的人遇到灾祸不畏惧,遇到好事也不过分兴奋。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都不会讲话,不会炫耀自己,但因为它们能开好看的花,结甜美的果,自然就有人到桃李树下面来,把树下的泥土踏出一条小路,为人真诚忠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6.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如果欲望没有限度,就不会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如果占有东西而不知道满足,那就会失去全部占有的东西。
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8.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会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不会去与众人商议。
9.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得到了并不过分欢喜,丢弃了也不觉得遗憾。
10.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耳朵灵敏可以听清楚远处声音,眼睛明亮可以察觉很细微的东西。
11.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
12.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空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
13. 黄金有疵,白玉有瑕。
黄金也会有黑斑,白玉也会有红色斑痕,事物不会完美无缺。
14. 将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做善事的人,老天会回报给他幸福;做坏事的人,老天会惩罚他遭受灾祸。
15.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待人处事愈得当,因而就愈安全;权势愈大,愈加容易滥用权势,因而就愈危险。
《史记》精华100句

《史记》精华100句1.婚姻者,居屋之大伦也。
——《史记·七十列传·儒林列传》2.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3.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史记·七十列传·司马穰苴列传》4.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史记·七十列传·伯夷列传》5.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6.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七十列传·游侠列传》7.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8.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七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9.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史记·七十列传·乐毅列传》10.鄙语曰“骄子不孝”,非恶言也。
——《史记·三十世家·梁孝王世家》11.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12.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13.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14.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15.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三十世家·晋世家》16.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17.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史记·八书·礼书》18.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史记·七十列传·季布栾布列传》19.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20.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
史记名句100句

史记名句100句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开篇名句2. "旧史修书者,皆吹毛求疵,以为将相之事,人臣之节" - 史记修史之目的3.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司马迁对学术的态度4. "史者,以言事之实,文辞之华,败缺之效也" - 对史记的定义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对人生的思考6. "天下苦秦久矣,唯曰不死之忧,可疗也" - 论秦朝的善终7.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观其政矣" - 对刘邦的评价8. "夫余之忧,非独秦与赵兮,其于天下人也,亦以为然也" - 对战国乱世的思考9. "百世之师,其行弗由也,哀哉!悲夫!" - 对将士命运的感慨10. "列女传能言凡古今中外悲乐离合之事者也" - 对于女性的肯定11. "王者之传,言辞也" - 对帝王记载的侧重1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强调对学术的追求13. "罪当万死,豪杰之所掩" - 赞赏英雄的壮举14. "邑中日饮,夜鼓人三万" - 形容战场惨烈的景象15. "死生无知,唯利是视" - 论时世的奸诈16. "非子孙靡不传者" - 赞扬传承家族的传统17. "功之所加,凡物皆然" - 论功利对人物的影响18. "寡人之兴也,非天子也,出于诸侯也" - 对于国家的兴衰的思考19. "鬼神害人甚矣,而尤害者,谓之贪欲" - 对欲望的警醒20. "权臣尽食其泽而善言其盗,力胜睚眦,道崩腾悴,善为之也" - 对权臣的评价21. "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兴令为首" - 提出立身立学的原则22. "功名富贵,自有定分" - 论人生的因缘23. "节用而爱人,德厚而不矜" - 务实与品行的关系24. "礼义廉耻之轻,则人反悖乱无节矣" - 对道德底线的思考25. "政者,所以定盗贼之法,而禁邪巧者之谋也" - 对政治的目标与意义26. "善必求焉,恶必去焉" - 对善与恶的态度27. "国家如纲,辅车如左右手" - 论国家治理的重要性28. "郇之事吗,言无大小" - 对于对待政敌的宽容29. "未睹者知愚,尝逢而见故也" - 对历史教训的恐惧30. "吏者,人之所重也,故国无吏,焉能成为" - 对官员的要求31. "问古之心,观今之变,以知古今之所事" - 史书对于人们的启示32. "匈奴为天下虏,当与之谋" - 对外交策略的思考33. "夫斗则世治,祥则去疾" - 论战争对于社会的影响34. "辨烈之目,而偏执之政" - 对统治者的提醒35. "祸福之间,转眄忽致" - 论命运的转变36. "上大夫之分,无所厚者,希薄而勿怠" - 对高官的要求37. "道不自四,数之以术" - 论历史的复杂性38. "深思熟虑,始谋其道" - 强调谋略的重要性39.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 论人性的共通40. "靡能自保者,皆有知己" - 对真正友谊的认识41. "人之有父母者,皆以见有不承" - 对孝道的强调42. "唐雎不屑,自守官法" - 论在位官员的责任43. "诛暴秦,实师实儿,非无知己" - 对反秦义士的赞许44. "勉救其世,谋及苍生" - 提倡由国家利益出发的治理45. "礼有先后,贵贱异行" - 强调仪礼的等级性46. "天道好还,其将自败" - 论历史循环的规律47. "有恃无恐,其不唯伪也" - 对谋士的推崇48. "虽有茅土,犹得探索旧闻" - 强调探索古代历史的意义49. "百工劳焉,各有所用" - 对劳动者的肯定50. "故知兵、明法、修政是也" - 对于治国三法的要求51. "秦法非国法也,而非秦人之难守" - 对秦法的评价52.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论对世事的客观态度53. "知疑则虑,虑能见祸福之机" - 强调察言观色的重要性54. "兴而不悔,厥岁必丰" - 对国家兴衰规律的洞察55. "纯臣孝子之国,斩钜老而犹贤" - 对臣子孝子的赞许56.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对决策者的要求57. "犹未亡者,孰能为今之法" - 论历史的再创造58. "故君王不可以不用,而左右无助" - 对君主的忠告59. "天下之愚,必藏于圣人之言" - 对智慧的渴求60. "勇不厌义,义不厌死,贵德而贱哀" - 论英雄的品格61. "确乎前古无斯道,则可动斯政" - 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62. "品义者,听之,而后取之" - 对待劝言的态度63. "人人皆畔之,畔者死无赦" - 对背离统治者的惩罚64. "毋自下以蔽上,毋自污以沾于人" - 行政的自律与廉洁要求65. "慷慨而死者,自外也" - 对志士仁人的赞扬66. "全休!”白公言出御,成侯不悦 - 论得失失衡的教训67. "变乱之事成,谓之可成夺不成,谓之可夺" - 强调时机的敏感性68. "德水流得天下用,德水不得邦国贫" - 对德政的推崇与要求69. "为人臣者,君言是从" - 对身为臣子的忠诚要求70. "先礼乐之教,春秋之义,开海内之民数,归中国之宁" - 对于礼乐教育的赞美71. "君人者,交绝不失,交接如流" - 对交往关系的重视72. "亦东蕃之人,为服务者也" - 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关心与尊重73. "战胜者足,战不胜者不足" - 论战争的重要性74. "法治之始,盖出於诸侯" - 对法治的起源的思考75. "有为而无功,直使贤不肖" - 对官员有功无过的评价76. "知人有贤与不肖" - 对人才的评估77. "穷困之时,得人则而兴盛之" - 论危机时代的重要性78. "此亡秦之机也" - 对刘邦夺取天下的洞察79.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论俘虏对待的策略80. "国家有教化之功,教化之业,唯书阙莫补" - 对教育的重视81. "功之所加事之所费,非盖匹夫之用于人衣食也" - 论功成名就的代价82. "三周为天下,五伯为万世" - 对古代统治者的赞美83. "人而不可言,何以谓之善" - 对行为准则的提问84. "诛杀苦,行兵重耳" - 对战争牺牲的思考85. "锐针之上,可使御玉" - 寓意讲求精确86. "有国无教,民实乱矣" - 指出为人治国教育的必要性87. "若无其事,如鸣琴而不用" - 对正直无所作为的批判88. "无衣冠若之何,是以尊贤无以为也" - 对衣冠的诟病89. "得人犹忧,失人犹忧也" - 对人才重要性的论述90. "不觉,盗跖尽得其位失其俗,群臣在位不知其为耳" - 引述百足之虫歌91. "非亡秦之人,陪庸县吏之殴" - 引述山涛之诗92. "爱其民,则能使之" - 论统治者的责任93. "禽兽何辜焉,一朝而坠陷之" - 对战争苦难的关注94. "能者多劳,劳多者遭祸" - 论能力与命运的关系95. "尔小人曾不欲乎智水" - 对监察体制的反思96. "禽兽何辜焉,一朝而坠陷之" - 对战争苦难的关注97. "贵粟马,视民之丰稠" - 论统治者的品格与服务98. "俗货丰而好辨疑以为言" - 对俗人狭隘的批判99. "御人於上,不踰奢,祸至自衰" - 强调克制扬名心100. "射者中,中有暗,师也" - 对指导的重要性。
司马迁史记名言

司马迁史记名言司马迁史记名言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7、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8、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龟策列传》9、不识其人视其友。
10、一个君子虽然与人绝交,但是却绝不会在第三者面前,恶言中伤对方。
1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刺客列传》1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13、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14、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15、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6、不知其人,视其友。
17、交绝不出恶声。
《乐毅列传》18、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将军列传赞》2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1、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2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3、趋舍有时。
《伯夷列传》24、持方枘欲内圆凿。
《孟子列传》25、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2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2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30、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3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列传》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100句

没时间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读这100句经典佳句就够了《二十四史》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全书共4000万字,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
它记叙的时间,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
读《二十四史》,可阅尽世间兴衰、人情世故。
现将其中经典名句撷取100句分享品读。
史记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8.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汉书》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史记》70条经典名句!如警世良言!

《史记》70条经典名句!如警世良言!1、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6、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史记·项羽本纪》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8、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孝文本纪》9、见微而知清浊。
——《史记·吴太伯世家》10、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11、非人情,不可。
非人情,难近。
非人情,难亲。
——《史记·齐太公世家》12、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晋世家》13、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史记·赵世家》14、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
——《史记·赵世家》15、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郑世家》16、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魏世家》17、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史记·魏世家》18、抱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1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孔子世家》2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2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2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2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2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司马迁史记经典名句

司马迁史记经典名句
1. "天下之事,至大至小,必以书传之" (《史记》序)
2.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史记·货殖列传》)
3. "故曰:以史为鉴,则知兴替;以人为鉴,则知得失"
(《史记·五帝本纪》)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史记·前书》)
5. "古之善为士者,微傅说以言其志" (《史记·白虎通》)
6. "天下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史记·五帝本纪》)
7. "故非无智者,非无勇者,非无政者,不可以治天下"(《史记·夏本纪》)
8.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史记·邹阳倭贼传》)
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史记·陈涉世家》)
10. "史言之而不过,实事之而不饰,道古今之变,本始之情"(《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名言警句100句

史记名言警句100句1.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功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2.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3. 司马迁史记的名句1、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司马迁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史记》 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名言100句
B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到黄泉不相见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C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唇亡则齿寒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F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分我一杯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G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H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J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狡兔死,走狗烹
鸡呜狗盗之辈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L
力拔山兮气盖世
鲁仲连排难解纷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M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N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Q
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骐骥之蹋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人死不能复生
孺子可教也
S
生男无喜,生女无怨
遂成竖子之名
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T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W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卧不安席,食不甘味
位尊而多金,前倨而后恭
X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萧何追韩信
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朽
贤士之处世,譬若锥之处囊中
Y
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睚眦之怨必报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养虎自遗患
以下驷对上驷
以暴易暴,不知其非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Z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在德不在险
沾沾自喜耳,多易
增损一字者予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