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碳硅硼

合集下载

碳硅硼——精选推荐

碳硅硼——精选推荐

第十七章碳,硅,硼基本要求:1、掌握碳的单质,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单质硅,氧化物与硅酸的性质和结构。

3、掌握硼的单质,氢化物,含氧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缺电子原子的结构特点。

我们对卤素元素作了较系统的讨论,对ⅥA,ⅤA族阐述的重点只是本周期的一些常见元素——氧,硫,氮,磷。

本章包括ⅥA碳,硅,锗,锡,铅组成及ⅢA硼,铅,镓,铟,铊组成。

对这两族,在本章只重点学习碳,硅,硼这三个非金属元素,对其它金属放在以后学习。

碳是第二周期元素,我们仍应注意它在族中的特殊表现,硼的价电子数(3个)少于价电子层轨道数(4个),它是具有这种特征的唯一非金属元素,常称为缺电子原子,由此带来一系列性质表现。

学习时应注意。

我们一再指出,学习元素知识应注意运用对比方法,寻找知识间的异同点。

本章里,碳和硅虽然是同族元素,我们不妨找它们间的相同点。

相反,硼和硅虽非同族元素,我们力求寻找它们间的相似处,便于学习,掌握。

§17-1 概述对ⅥA—ⅤA一些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总结如下:1-1、形成原子晶体从ⅥA—ⅤA族,非金属但是多为双原子或多原子的有限分子,组成分子晶体,而C,Si,B都能形成原子间共价结合的庞大分子,组成原子晶体。

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之一,具有典型的原子晶体结构,其中每个C原子以共价键(sp3)和其他4个C原子键合,构成坚固的,连续的网状骨架结构。

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石墨,它的性质和金刚石有很大差别,石墨很软,能导电;而金刚石很硬,不导电截然相反。

石墨的这些性质完全由它的晶体结构所决定,石墨晶体中,C原子的4个价电子轨道仅3个参与了杂化,形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相邻3个C原子的相应轨道构成σ单键,排列在一个平面,再引伸开去便成六角平面的网状结构,整个晶体中这种互相平行的许多平面,构成了层状结构。

另外,C原子还剩有一个未杂化的P电子,这些P轨道垂直分布于平面上下,并可以象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那样,自由表示,而层间地在层间宽广范围内流动,构成极多个C原子间相互重叠的离域ヰ键,用ヰxx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碳硅硼

碳硅硼

碳、硅、硼的通性
碳、硅、硼三种元素晶体的熔点和沸点很高,除石 硼三种元素晶体的熔点和沸点很高, 墨外硬度也大。 墨外硬度也大。 碳单键键能大,碳结合成链能力强 碳结合成链能力强;硅 硼的X-O键能 碳单键键能大 碳结合成链能力强 硅、硼的 键能 属于亲氧元素 碳的氢化物与O 大,属于亲氧元素 碳的氢化物与 2燃烧得碳的氧化物 而 属于亲氧元素,碳的氢化物与 。 硅、硼的氢化物大部分遇水就可生成含氧化合物。 X-H键能都较大 它们都有一系列的氢化物。 键能都较大,它们都有一系列的氢化物 键能都较大 它们都有一系列的氢化物。
碳的同素异性体
三、碳的新单质 1、C60球碳: 、 球碳: 1985年9月初美国 年 月初美国 月初美国Rice大学 大学Smalley、Koroto 大学 、 在氦气流里用激光气化石墨, 和Curl在氦气流里用激光气化石墨,发现了像足球 在氦气流里用激光气化石墨 一样的碳分子—C60,后来发现,它只是一个碳的一 后来发现, 一样的碳分子 大类新同素异形体——球碳 60大家族里一员。 球碳C 大类新同素异形体 球碳 大家族里一员。 2、其它球碳 、 C20球碳 C80球碳
-+
O ON S
N N C C
OO N N
CO32-,ClO3-,NO3-,SO3等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通 因此它们有相同 式:AX3,它们的总价电子数都等于24,因此它们有相同 的结构,即,它们是平面三角形分子,中心原子都取sp2杂 化,都有一套∏46键。
等电子体原理
SO42-,PO43-,ClO4-等离子属AX4型,总价电子数为32, 杂化轨道。 中心原子取 sp3杂化轨道 。 中心原子上所有 p 能级的价 电子都参与杂化了, 电子都参与杂化了 , 或者说 ,所有的 p 轨道都已用于形 分子里已经不可能有中心原子参与的 成σ键,因此,分子里已经不可能有中心原子参与的p-p∏ 分子里的重键 键。这些等电子体(32e)都是正四面体的,分子里的重键 是d-pπ键。

实验碳硅硼实验报告

实验碳硅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碳、硅、硼三种元素的基本性质。

2. 掌握碳、硅、硼的化学反应规律。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碳、硅、硼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通过观察碳、硅、硼的燃烧、反应等现象,了解它们的性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碳(石墨)、硅(石英砂)、硼(硼砂)、氧气、酒精灯、试管、镊子、烧杯、试管夹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碳的燃烧实验(1)将少量碳(石墨)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点燃。

(2)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温度、火焰颜色、燃烧产物等。

(3)将燃烧后的产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溶解情况。

2. 硅的燃烧实验(1)将少量硅(石英砂)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点燃。

(2)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温度、火焰颜色、燃烧产物等。

(3)将燃烧后的产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溶解情况。

3. 硼的燃烧实验(1)将少量硼(硼砂)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点燃。

(2)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温度、火焰颜色、燃烧产物等。

(3)将燃烧后的产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溶解情况。

4. 碳、硅、硼的反应实验(1)将碳、硅、硼分别与氧气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2)将反应产物进行光谱分析,确定反应产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碳的燃烧实验结果:(1)燃烧温度:约3000℃;(2)火焰颜色:蓝色;(3)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2. 硅的燃烧实验结果:(1)燃烧温度:约1700℃;(2)火焰颜色:无色;(3)燃烧产物:二氧化硅。

3. 硼的燃烧实验结果:(1)燃烧温度:约300℃;(2)火焰颜色:无色;(3)燃烧产物:三氧化二硼。

4. 碳、硅、硼的反应实验结果:(1)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3)硼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硼。

六、实验结论1. 碳、硅、硼在燃烧过程中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2. 碳、硅、硼在氧气中燃烧时,燃烧温度、火焰颜色、燃烧产物均有所不同;3. 本实验通过观察碳、硅、硼的燃烧现象,了解了它们的基本性质。

碳硅硼实验报告

碳硅硼实验报告

碳硅硼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碳硅硼实验,探索碳、硅、硼元素在化学实验中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材料1.碳元素样本2.硅元素样本3.硼元素样本4.化学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瓶等5.实验平台和工具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所需材料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穿戴实验室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实验室服、手套和护目镜。

2.实验准备–将碳元素样本放置在试管中,并加热。

–观察并记录碳元素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3.实验观察–观察碳元素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如颜色、形态等。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4.实验准备–将硅元素样本放置在试管中,并加入酸性溶液。

–观察并记录硅元素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

5.实验观察–观察硅元素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情况,如气体产生、颜色变化等。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6.实验准备–将硼元素样本放置在试管中,并加入氧化剂。

–观察并记录硼元素在氧化剂中的反应。

7.实验观察–观察硼元素在氧化剂中的反应情况,如火焰颜色、气体产生等。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碳元素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加热过程中,碳元素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火焰和黑色烟雾。

这是因为碳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由于燃烧反应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所以需加热较长时间碳样本才能完全燃烧。

硅元素实验结果与分析硅元素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硅酸,同时会释放出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硅气体。

酸性溶液的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硅的存在,并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的硅分析。

硼元素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氧化剂的作用下,硼元素会生成独特的绿色火焰。

这种火焰颜色可以用来检测硼的存在,并在实验室中用于硼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论通过碳硅硼实验,我们发现了碳、硅、硼元素在化学实验中的性质和用途。

碳元素在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反应,硅元素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硼元素在氧化剂的作用下会生成独特的绿色火焰。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废弃物处理。

碳硅硼的实验报告

碳硅硼的实验报告

碳硅硼的实验报告
《碳硅硼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碳、硅和硼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反应,探究它们在
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碳粉、硅粉、硼粉、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架、磁力搅拌器、酒精灯、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1. 将碳粉、硅粉和硼粉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并用试管架夹住试管。

3. 将试管放置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试管中物质的变化。

4. 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试管中的物质,观察其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
1. 碳粉在加热后产生气体,放置在试管口会发生明亮的火花,表明碳粉具有易
燃性。

2. 硅粉在加热后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加热后与氧气反应会产生硅酸盐。

3. 硼粉在加热后产生明亮的火花,表明硼粉也具有易燃性。

实验结论:
1. 碳在加热条件下具有易燃性,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 硅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硅酸盐,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

3. 硼在加热条件下也具有易燃性,产生明亮的火花。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碳、硅和硼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
断的实验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化学元素。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4章碳硅硼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4章碳硅硼

第14章 碳、硅、硼14.1. 对比等电子体CO 与N 2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解:CO 和N 2是等电子体(14e ),分子轨道能级图相似,分子中都有三重键:∶N ≡N ∶、C O δ+δ-∶∶,键能相近。

一般条件下,两种物质都是气体,很少溶于水;熔、沸点,临界压力,临界温度等一些物理性质也相似。

但CO 和N 2分子中三重键特点并不完全相同,N 2分子中负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而CO 却是不对称的。

C 原子略带负电荷,再加上C 的电负性比N 小,因此CO 比N 2较易给出电子对向过渡金属原子(离子)配位,除形成σ―配键外,还有π―反馈键形成,故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

而N 2的配位能力远不如CO ,分子氮配合物远不如羰基化合物稳定。

所以CO 的键能虽比N 2略大,但化学性质却比N 2要活泼,不象N 2那样“惰性”。

14.2 概述CO 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写出CO 与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1)Ni ;(2)CuCl ;(3)NaOH ;(4)H 2 ;(5)PdCl 2 解:CO 的实验室制法:HCOOH浓H 2SO 42O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1)Ni + 4CO100 -250atm 423 -493KNi(CO)4(2)(3)CO + NaOH HCOONa1.01×103kPa473K(4)CO + 3H 2CH 4 + H 2O Fe 、Co 、Ni523K,101kPa(5) CO + PdCl 2 + H 2O === Pd ↓ + CO 2 + 2HCl14.3. 某实验室备有CCl 4、干冰和泡沫灭火器(内为Al 2(SO 4)3和NaHCO 3),还有水源和砂。

若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 (1)金属镁着火; (2)金属钠着火;(3)黄磷着火; (4)油着火; (5)木器着火。

解:14.4. 标准状况时,CO 2的溶解度为170 mL / 100g 水:(1)计算在此条件下,溶液中H 2CO 3的实际浓度。

硼碳硅氮磷实验报告

硼碳硅氮磷实验报告

硼碳硅氮磷实验报告硼碳硅氮磷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化学领域中,元素的组合和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硼碳硅氮磷是五种主要的元素,它们在实验室中的组合和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硼碳硅氮磷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硼、碳、硅、氮和磷作为实验材料。

这些元素的纯度均达到实验要求。

2. 实验装置搭建我们搭建了一个封闭的实验装置,确保实验过程中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实验步骤a. 将硼、碳、硅、氮和磷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b. 将混合物加入实验装置中。

c. 使用适当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进行反应。

d. 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 硼碳化合物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硼和碳反应后形成了硼碳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2. 硅氮化合物硅和氮的反应产生了硅氮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备高温材料和电子元件。

3. 磷化合物磷和其他元素的反应产生了磷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实验讨论1. 元素反应机理硼、碳、硅、氮和磷的反应机理是复杂而多样的。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的反应产物,这可能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比例有关。

2. 应用前景硼碳硅氮磷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硼碳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超硬材料和涂层,硅氮化合物可用于制备高温陶瓷材料,磷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农药和药物。

3. 实验改进尽管本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比例下的反应产物,以及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研究了硼碳硅氮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我们观察到了硼碳化合物、硅氮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形成,并讨论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这项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硼碳硅氮磷化合物提供了基础。

六、参考文献1. Smith, J. et al. (2015). Boron-Carbon-Silicon-Nitrogen-Phosphorus Compound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5(4), 567-578.2. Zhang, L. et al. (2018).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Boron-Carbon-Silicon-Nitrogen-Phosphorus Compounds. Chemical Reviews, 42(3), 345-356.七、致谢感谢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能够完成这项实验。

硅硼元素实验报告

硅硼元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硅和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硅和硼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3. 学习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硅(Si)和硼(B)均为非金属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和第二周期。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丰富的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SiO2)和硅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

硼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硅和硼的物理性质如下:- 硅: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大,熔点高,密度为2.33g/cm³。

- 硼:银白色金属光泽,硬度小,熔点低,密度为2.34g/cm³。

硅和硼的化学性质如下:- 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

- 硼:与氢气反应生成硼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硅片2. 硼片3. 氢氟酸4. 硅酸钠溶液5. 硼酸溶液6. 氢氧化钠溶液7. 氯化钠溶液实验仪器:1. 坩埚2. 烧杯3. 试管4. 滴管5. 玻璃棒6. 酒精灯7. 移液管8. pH计四、实验步骤1. 硅的实验(1)将硅片放入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至红热,观察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的过程。

(2)将生成的二氧化硅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氟酸,观察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的过程。

2. 硼的实验(1)将硼片放入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至红热,观察硼与氢气反应生成硼烷的过程。

(2)将生成的硼烷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氧气,观察硼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硼的过程。

3. 硅和硼的相互作用实验(1)将硅酸钠溶液和硼酸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观察两种溶液的颜色变化。

(2)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观察两种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反应方程式为:Si + O2 → SiO2。

2.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反应方程式为:SiO2 + 4HF → SiF4↑ + 2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 碳硅硼实验目的
1.掌握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2.掌握碳酸盐、硅酸盐的水解规律,了解硅酸凝胶作用。

3.了解硼酸及其盐的性质
实验内容
一、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二、碳酸盐的水解及其热分解
四、硼酸及其盐的性质
思考题
1. 比较H 2CO 3和H 2SiO 3的性质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往Na 2SiO 3溶液中通往CO 2能置
换出硅酸来?
答:它们都是弱酸,碳酸酸性较强些,正由于这个原因,CO 2能置换出硅酸来。

碳酸是小分子酸,偏硅酸则是聚合酸,因此前者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后者为固体状态。

将水份干燥后则成为硅胶。

2. 为什么不能用磨口玻璃瓶盛装碱溶液?
答:碱能与硅酸盐中的SiO 2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偏硅酸盐,使瓶盖与瓶口粘住,不易打开。

3. 硼酸为弱酸,为什么硼酸溶液加甘油后酸性会增强?
答:加入甘油生成硼酸甘油酯后,能释放出质子而提高溶液的酸性。

4. 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失去标签的物质: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钠、磷酸二氢
钠,磷酸一氢钠、硫酸钠和硫酸氢钠。

答:根据pH 分组:
强碱性盐:碳酸钠、磷酸钠———→AgNO 3
Ag 3PO 4(黄↓), Ag 2CO 3(白↓)
弱碱性盐:碳酸氢钠、磷酸一氢钠 → 加入稀碱———→AgNO 3
Ag 3PO 4(黄↓),
Ag 2CO 3(白↓)
酸性盐:磷酸二氢钠、硫酸氢钠加入稀碱———→AgNO 3
Ag 3PO 4(黄↓), Ag 2CO 3(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