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习题_企业经营统计学
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题

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题
企业经营统计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企业数据
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的科学。
以下是关于企业经营统计
学的试题。
1.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定义是什么?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2.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实施的?
3. 如何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4. 企业经营统计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5. 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决策?
6. 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数据挖掘,如何预测结果?
7. 如何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哪些方法可以选择呢?
8. 现代企业经营中,大数据分析在经营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9. 如何建立一个具有数据驱动文化的企业?
10. 企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之,企业经营统计学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依
靠科学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
而且,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更加助推
企业实现增长和盈利。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企业经
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方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一.思考题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怎样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答: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从统计学思想上看,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必然结果。
3、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子上的值。
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成4分,其中每部分包含25%的数据。
中间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因此通常所说的四分位数是指处在25%位置上的数值和处在75%位置上的数值。
它是根据为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据就是四分位数。
4、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采用几何平均?答:几何平均数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
当所掌握的变量值本身是比率的形式时,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比率更为合理。
5、简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主要应用于分类数据。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其适用于顺序数据。
平均数也称均值,它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是集中去世的主要测量值,它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6、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的使用场合。
答:异众比率主要适合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对于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也可以计算异众比率。
四分位差主要用于测度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和标准差适用于测度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答:首先是比较不同单位和不同质数据的位置。
其次是和正态分布结合起来,求得概率和标准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还有就是在假设检验和估计中应用。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二版第四章课后答案

企业经营统计学第二版第四章课后答案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女性”是品质标志。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质的方面。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一般来说,以绝对数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单选题]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正确答案)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单选题]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正确答案)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单选题]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正确答案)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单选题]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正确答案)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单选题]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正确答案)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标志6、某班60名学生统计课考试成绩依次是:81分、92分、65分、75分,成绩是()。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B.平均增长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序时平均数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111%
111%
113%
1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 决于( 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 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一.判断题部分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 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 隔成反比。( × )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 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
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 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 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 算的结果相同。( √ ) 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 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26、第一批产品废品率1%,第二批产品 废品率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 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 为(C)。
A、1.5% C、1.6% B、4% D、4.5%
27、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 %,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76% B、95.45% C、200% D、76%
A . 500 700 600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110 % 500 115 % 700 105 % 600 B .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C . 3 10 % 15 % 5 % D . 3
《统计学概论》第四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四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相对指标有什么作用?P90-912.平均指标有什么作用?P963.为什么说算术平均是最基本平均指标计算方法?P974.强度相对数和平均指标有什么区别?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指标的含义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
(2)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5.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什么区别?P876.为什么说总量指标是基础指标?P877.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
(2009.10)P96二、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2006年产值比上年增加了150万元,这个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2006年中国新增就业人数575万人,这个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3.某地区2006年底常住人口为100万人,医疗机构500个,平均每个医疗结构可以服务200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4.研究2006年中国31省区直辖市经济发展情况,江苏省GDP为21645.8亿元,浙江省GDP为15742.51亿元,江苏省GDP与浙江省GDP相比为1:0.73,这个指标是()。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5.2006年浙江省人均GDP 为31874元/人,全国总的人均GDP 为16084元/人,浙江省是全国的1.98倍,这个指标是( )。
P 94A .比较相对数B .强度相对数C .比例相对数D .结构相对数【解析】全国人均GDP 和浙江省人均GDP 是不同空间下的同类指标数值,不是总体全部数值和总体部分数值的关系,因而“浙江省GDP/全国GDP”是一个比较相对数。
企业经济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word版本

《企业经济统计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下列那个阶段进行()。
A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B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C 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D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2. 我国最早的统计数字资料产生于()。
A 公元前7世纪东周时期B 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期C 公元前2世纪的秦朝时期D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3. 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而产生的(),对宏观统计实践提出了新的重大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A 古典主义B 新古典主义C 凯恩斯主义D 货币主义4. ()被称为有名无实的统计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5. ()被称为有实无名的统计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6. ()强调统计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或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7. ()强调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变动规律的实质性科学。
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统计学派8. 欲了解某班同学的总体身高情况,可以采用()。
A 大量观测法B 统计实验法C 统计调查法D 统计推断法9. 欲了解某节能灯使用寿命情况,可以采用()A 大量观测法B 统计实验法C 统计调查法D 统计推断法10. 用已知的样本信息去推断未知的总体信息的方法是()A 大量观测法B 统计实验法C 统计调查法D 统计推断法11. 被马克思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计学得创始人”的是()。
A 康令B 威廉·配第C 凯特勒D 约翰·格朗特12. 统计的四个要素是()。
A 总体、样本、标志和指标B 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C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D 标志、指标、变量和变异13. 大量观测法的科学依据是()。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第⼀章导论练习题1.单选题(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B、具体性C、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性(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
A、平均价格B、单位成本C、资产负债率D、利润总额(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A、资产总额B、总⼈⼝C、资产报酬率D、⼈⼝增加数(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A)。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C、两者没有关系D、两这互为基础(5)⼀个统计总体(D)A、只能有⼀个标志B、只能有⼀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6)若要了解某市⼯业⽣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A每⼀个⼯业企业B每⼀台设备C每⼀台⽣产设备D每⼀台⼯业⽣产设备(7)某班学⽣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D)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A⼯⼈年龄B⼯⼈性别C⼯⼈体重D⼯⼈⼯资(9)现要了解某机床⼚的⽣产经营情况,该⼚的产量和利润是(D)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0)劳动⽣产率是(B)A动态指标B质量指标C流量指标D强度指标(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下述⽅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B)A统计分组法B⼤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12)(C)是统计的基础功能A管理功能B咨询功能C信息功能D监督功能(13)(A)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命线A真实性B及时性C总体性D连续性(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B)A抽象的量B具体的量C连续不断的量D可直接相加的量(15)数量指标⼀般表现为(C)A平均数B相对数C绝对数D众数(1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A)A指标和标志之间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B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数值表⽰的C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2.多选题(1)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ABC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2
C 3
4
9次试验的收率结果Y(%)依次为: 51 71 58 82 69 59 77 85 84 (1)对数据作直观分析,画出各因子不同水平对收率影响的极差图; (2)假定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对试验结果作方差分析。 2.为提高在梳棉机上纺出的粘棉混纺纱的质量,考虑三个二水平因子: 表4-3 因
子
第四章 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 一、思考题
1.什么是质量?如何理解质量的基本要素? 2.比较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目标及实现手段,说明质量管 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3.考察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指标有哪些?举例说明。 4.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应用了大量统计技术,请结合实际谈谈统计技术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5.产品抽样检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抽样检验可以获得产品质量 的真实反映? 6.工厂对批量为50的外购产品作批抽样检验,采用的抽样方案为(5, 1),问批不合格品率p=2%时的接收概率L(p)是多少? 7.已知N=2000的一批产品提交作外观检验,若用(20,1)的抽样方 案,当p=1%时,L(p)=? 8.OC曲线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利用OC曲线判别抽样方案的好坏? 9.休哈特控制图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判定一个控制图是否处于控制状 态? 10.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一般考虑哪些参数?如何根据这些参数确定因 子的显著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有( )。 A.分层法 B.过程控制法 C.抽样调查法 D.测量方法和结果的精度分析 E.可靠性统计方法 2.在有4个水平的单因子方差分析中,若每一水平下进行三次试验,且 求得每一水平下试验 结果的平均值为90、94、95、85、84,则( )。 A.误差平方和为30.75 B.误差平方和为41 C.误差平方和自由度是16 D.误差平方和自由度是2 E.总的自由度为12 3.用正交表安排实验时,下列叙述( )是正确的。 A.有16个不同条件的试验 B.每一个因子可以取两个不同 水平 C.有15个不同条件的试验 D.最多安排15个因子 E.每一个因子可以有15个不同水平 4.常规计数值控制图包括( ) A.np控制图 B.p控制图 C.控制图 D.c控制图 E.u控制图 5.如果控制对象只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两种结果,则可以采用( ) A.X控制图 B.np控制图 C.R控制图 D.p控制图
四、计算题
1.某化工厂生产的一种产品收率比较低,为此希望通过试验提高收率。
在实验中考察三个三水平因子: 表4-1 因 子 A:温度(℃) B:加碱量(公 斤) C:催化剂种类
水平一 80 35 甲
水平二 85 48 乙来自水平三 90 55 丙
用安排试验,表头设计如下: 表4-2 表头设计 列 号
A 1
3.某餐厅送外卖的时间一般要求准点到达,相差时间前后不超过10分 钟。如规定给顾客送餐的时间为中午12点,记录两周的送餐时间如 下: 11:52 11:55 11:45 12:06 12:01 11:58 12:07 12:00 12:04 11:53 11:57 12:05 12:09 11:59 试计算六西格玛水平。
水平一 甲地 6 238
水平二 乙地 10 320
A:金属针布的产 地 B:产量水平(公 斤) C:速度(转/分)
试验指标为棉粒结数,该值越小越好。用安排试验,三个因子分别 置于1、2、4列,同时需考察3个交互作用:A×B、A×C、B×C。实验结 果依次为:0.30,0.35,0.20,0.30,0.15,0.50,0.15,0.40。 (1)指出交互作用所在的列; (2)对数据作方差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单因子试验,因子A取r个水平,做m次重复试验。 (1)因子A的自由度( ) A.r B. r-1 C. m-1 D.m (2)误差的自由度为( ) A.r-1 B.m-1 C.r(m-1) D.rm-1 (3)总的自由度为( ) A.rm B.rm-1 C.(r+m)-1 D.r-m 2.说明正交表中的记号的含义: (1)L表示( );(2)n表示( );(3)p表示 ( );(4)q 表示( ) A.水平数 B.列数 C.组数 D.正交标记号 E.试验次数 3.设A是三水平因子,B是四水平因子,则交互作用A×B的自由度是( ) 。
A.4 B.5 C.6 D.7 4.在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中,根据表头设计避免混杂的原 则,选择正交表时所考察的因子与交互作用自由度的和≤n-1,这是(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必要充分条 件 5.抽样方案的接受概率随( )的变化,形成抽样方案的OC曲线。 A.样本量 B.批量 C.批质量p D.生产方风险 6.控制图的上、下限可以用来( ) A.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B.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C.判断过程能力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D.判断加工中心和公差中心是否发生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