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重点词语默写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指南录后序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指南录后序教学参考资料

5指南录后序◎语林撷英[课内名句]1.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相关名句]文天祥爱国诗句集锦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2.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指南录·赴阙》)3.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正气歌》)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正气歌》)5.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南海》)6.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山中感兴》)7.整顿乾坤非异事,云开万里歌明月。

(《满江红》)8.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绝命辞》)有关文天祥的对联1.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胆若铁石;敢问何为浩然正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花外子规燕市冷,柳边精卫浙江潮。

(浙江温州文信国祠联)2.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北京文天祥祠联)3.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

(海丰县方饭亭联)◎诗海拾贝过零丁洋①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

【注】①此诗作于祥兴二年(1279)。

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后,元将张弘范押之同行,攻打崖山,屡迫文天祥招降崖山守将张世杰,文天祥即以此诗示之。

②汗青:古代用竹简著书,为易于书写和防虫蛀,制作时先用火烤,去掉竹子里的水分,所以叫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赏析】这是一首名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三教学案第二专题第5课指南录后序Word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三教学案第二专题第5课指南录后序Word含答案

第5课指南录后序(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

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

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一)背景链接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

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词,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

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之位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九日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学生)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学生)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1、《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2、《五人墓碑记》中因为五人的壮举,即使在死后也受到了人们的景仰的句子是:3、《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5、《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6、《烛之武退秦师》,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7、《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8、《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9、《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10、《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1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12、《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13、《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14、《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5、《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指南录后序【课文全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

当时(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以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办法。

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

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

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不能回还。

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

(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

元军方面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对我)很愤怒。

(派来)两个高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人,夜里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人作为祈请使要到北方去;元人逼迫我同他们一起走,但又不算作使者。

我照理应该自杀,但还是忍耐着(随他们)出发。

古人说:(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啊!到了京日,得机会跑到了真州,就把北兵的虚实完全报告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定(同他们)联合兵力奋起抗战。

国家复兴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在那里)住了两天,扬州的边帅下了逐客令。

(我)没有办法,(就)改名换姓,隐蔽行踪,在荒野里奔走,在露天里歇宿,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没有遇见)。

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来不及,后来找到一只小船,避开(敌军所占的)江中小洲,从北海出去,然后渡过扬子江,进人苏州,经过四明,转到天台,终于来到永嘉。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一、《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命名得由来就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二、《五人墓碑记》风声雨声念书声,声声动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

1、《五人墓碑记》中由于五人得壮举,即便在死后也遇到了人们得仰慕得句子就是: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动大义,蹈死不管,亦曷故哉?2、《五人墓碑记》中表示作者写作原由与目得得一句话就是: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三、《离骚》路漫漫,1、《离骚》中叹息光阴流逝飞速得名句就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纪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散兮,恐佳人之迟暮”;2、《离骚》中表增强自己涵养得名句就是: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认为佩。

②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离骚》就是一首伟大得抒怀长诗,诗中有很多诗人直抒胸臆、表示心志得句子。

请写出诗人表示自己对美好品德得追求、至死不改得两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结合围攻郑国得原由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可以早被任用得酸辛与不满得话就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目前,内忧外祸,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心自责: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就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告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迫得话就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和,认可郑亡,逢迎对方得骄傲心理得语句就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烛之武劝告秦伯,貌似谦和,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定句否认了秦发兵得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讲话得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地点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得结果。

【语文】2020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2单元指南录后序版含答案

【语文】2020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2单元指南录后序版含答案

【关键字】语文指南录后序本课话题——爱国奉献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元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文天祥为纾国难,挺身而出,出使元营,在元营抗辞慷慨,欲以死报国,以身殉节。

后被元军无理扣押,他本想“引决”,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的,“隐忍以行”;为回归南宋,他百折不回,辗转逃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世纪50年代,师昌绪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全力投身新中国建设,60年来,他艰苦奋斗,屡克难关,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赤子情怀昭日月。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2.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无题》3.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4.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别林斯基5.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何塞·马蒂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邂逅( ) 纾祸( ) 觇北( )献谄( ) 贵酋( ) 羁縻( )愧怍( ) 殆例( ) 巡徼( )檄文( ) 余僇( ) 天高地迥( )【答案】xièhòu shūchān chǎn qiújīmízuòdài jiào xílùjiǒ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层见错出( )(4)臣死有余僇( )【答案】(1)“缙”通“搢”,插(2)“陵”通“凌”,欺侮(3)“见”通“现”,出现(4)“僇”通“戮”,罪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间(2)靡(3)如(4)分(5)数(6)之(7)以【答案】(1)名词,机会/名词,中间/名词,缝隙/名词,一会儿/动词,夹杂/动词,参与/量词/副词,悄悄地,暗中(2)副词,无,不/动词,倒下/动词,退却(3)动词,到……去,往/动词,像/动词,比得上/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为固定句式,“把……怎么样”(4)名词,本分,职责/动词,辨别/动词,分配,分给/名词,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5)动词,列举罪状/副词,屡次/名词,命运(6)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死”(7)介词,凭借……身份/介词,用,相当于“率领”/连词,表修饰/介词,把/连词,表目的,以便/连词,因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北虽貌敬( )(2)予分当引决( )(3)草行露宿(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5)道中手自抄录( )(6)都督诸路军马( )(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8)道海安( )(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10)名曰《指南录》( )(11)即具以北虚实..告诉东西二阃( )(12)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13)诡.踪迹( )【答案】(1)名词作状语,表面上(2)名词作状语,按职分(3)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在露天里(4)名词作状语,每天(5)名词作状语,亲手(6)名词作动词,统率(7)名词作动词,走上前(8)名词作动词,经过,取道(9)名词作动词,为……作序(10)名词作动词,命名(11)形容词作名词,虚实情况(12)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3)形容词作动词,隐蔽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古义: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苏教版必修三 古文 重点字词句 早自习默写

苏教版必修三 古文 重点字词句 早自习默写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1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14.沛公起如厕 15.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16.吾属今为之虏矣 17.(句式)所以遣将守关 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18.(句式)不者,若属皆 且为所虏。
《谏太宗十思疏》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动词,主持;(形作名)重任;(形作名)重大的地位 4.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5.塞源而欲流长也:堵塞 6.能克终者盖寡:副词,表推测,大概 7.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督责;介词,用 8.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名作动)统治 9.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谦虚;约束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都督诸路军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 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5.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上下颇惊动 6.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8.予分当引决 9.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10.草行露宿,日与北骑 相出没于长淮间 1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非攻》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 代词,指别人;指责 2.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连词,因为;使……受损;使……得利 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偷,窃取;睥睨猪;小猪 (豕(shǐ);象形字,猪的统称。豚(tún);小猪。 彘(zhì );大猪。) 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假如;同“滋”,更加 5.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偷取 6.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结构助词,的 7.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动词,是;则:却;誉:名作动,称赞。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句默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句默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句默写1、熟读《指南录后序》第四段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追购又急,,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死生,_______________。

死而死矣,,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五人墓碑记》五、六两段。

嗟乎!大阉之乱,,四海之大,?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视五人之死,?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3、背诵《离骚》全文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又重之以修能;,纫秋兰以为佩;,;,;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何不改乎此度?,来吾导夫先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4、摘录并背诵《谏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的句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积其德义。

不念居安思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君人者,,;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壅蔽,;想谗邪,;恩所加,;罚所及,总此十思,,简能而任之,,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功成而德衰,,?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既得志,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
38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39序其诗,40名曰《指南录》。

参考答案:
1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2都督:名作动,统率 3迫:逼近
4萃:聚集 5纾:解除
6可以:可:可以;以:介词,用、凭
7觇:窥视 8遽:立刻
9羁縻:软禁,扣押 10前:名作动,走上前
11数:列举罪状 12貌:名作状,表面上
13诣:到···去 14分:名作状,按职分
15间:机会 16庶几:差不多
17草:名作状,在草地上 18露:名作状,在露天里
19无聊:没有依靠
20号呼靡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21至于:到达 22诋:辱骂
23“为···所”表被动 24物色:访求,这里是盘查
25殆:接近于 26例:类于,等于
27巡徼:动作名,巡查的军官 28陵:同“凌”,欺侮
29趋:快步走过,奔向 30如:往···去
31道:名作动,取道 32见:同“现”,出现
33间:间或,有时 34僇:同“戮”,罪
35翻译: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而我已经历了许多危险)。

36翻译:像我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我的死地。

37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38是:这 39序:名作动,为···作序
40名:名作动,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