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趋势。

首先,中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例如,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场地和配套服务;还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扶持措施,保障了创意作品的合法权益。

其次,中国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独特的消费品和体验,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在这一趋势下,一些中国本土的文化创意品牌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也开始向国际市场发展。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传播、销售等环节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工具。

通过互联网,创意作品能够更加便捷地传播到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同时也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一些在线文化创意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创意人才储备庞大,但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另外,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渠道相对不畅,许多创意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问题也是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相关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相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将更加繁荣发展。

2012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评述参考课件

2012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评述参考课件

问题:版权
从文化产业的狭义性理解,文学艺术创作,作品 一经完成,即产生版权。从化产 业的广义性理解, 文化制作与传播,实质上是将承载有版权的文化 内容的物质产品进 行复制与传播;从文化产业的 一般性理解,文化意义的人类生产服务和产品, 都存在着或包含着 人(作者)的独创性智力劳动 成果,同时还存在着品牌(商标)、商业秘密、 反不正 当竞争等问题,这些都是与包括版权在内 的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
浙江省(第5位)
2007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95 亿元,占本省GDP的比重3.2%,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阿里巴巴电子商 务网,注册用户1.07亿;每年一届 的“杭州动漫博览会”和“义乌文 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经成为这个 省的文化名片;杭州的“宋城艺术 团”开辟了七个剧场,2008年仅大 型歌舞剧《宋城千古情》就演出 1100多场,观众达210万人次,营 业收入达2.8亿元;被外国影视界 称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 占地5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影视城建有故宫等13个影视拍摄景 区,这些完全是由民间资本投入26 亿元打造的。现在,每年有50多部 电影和电视剧在这里投拍。五年中, 这里已拍摄了300多部电影和电视 剧。连美国一些大片也是在此拍摄。 现在浙江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 多家,年营业收入300亿元。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 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全面形成。 ——摘自《决定》第二部分
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 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 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 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 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 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摘自 《决定》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经济产业。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传统的文化元素到现代的新兴娱乐产业,文化创意的融合使得产业链愈加完整,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文化及娱乐的需求。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当时政府主推“城市第三产业”,借鉴了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提出“文化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撑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奖励等优惠措施,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2006年,全国“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确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指出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向产业集聚型发展过渡。

此后,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应运而生,如猫眼电影、腾讯动漫、北京华谊等。

2015年,国家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文化创新和创作、培育核心文化创意产品、深化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前景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从设计、艺术品创作、文字创作、动漫游戏、影视音乐、数字出版、数字艺术、网络文学到数字娱乐等十多个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

根据2018年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约为 4.0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增加值1.84万亿元,增长9.9%。

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数字娱乐市场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在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政策目标下,文化消费不断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从文化元素到前沿科技的融合,推动了文化创意的不断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论文参考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论文参考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论文参考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运行状况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全年收入9285.83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4.5%;资产合计11999.31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20.2%;利润总额721.8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8.4%。

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彰显出巨大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值增加必然带动就业增加。

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52.9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45.9万人,年均增长8.3%,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3.81%。

这说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实现了产值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实现了就业的稳步增长,就业机会的扩大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就业岗位的创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一致,实现了保增长和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2004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呈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2004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5%,至2013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2.34%。

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以及对GDP的拉动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增长快慢和波动情况,更能反映其较快的增长势头。

其中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产业拉动度指GDP增长率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见表1)。

可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徘徊在10%-14%之间(除2008年达到26.66%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作用凸显。

在2013年北京地区GDP9.06%的增长率中有1.13个百分点是文化创意产业拉动的。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整个宏观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增长。

(二)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大部分,尤其是创意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甚至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对北京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其发展无疑是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第一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3%左右,而欧洲的平均在10%~1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巨大。

2000年,我国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范围从最初的几个国内著名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辐射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文化创意行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

已经建立了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园区、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珠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等。

二、我国部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就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两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充分利用各自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据测算,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

国家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旨在促进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各地政府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保护和促进本地动漫产业的发展,以期来带动本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了至少15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并且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的动漫展。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江苏、杭州等省市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很多大城市都建立了创意产业园聚集区,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

三、我国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情况近年来,各地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最早的中央苏区县之一,红色文化是建宁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宁历史上写下了厚重一笔,为建宁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深厚基础。

近日开园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就是建宁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和有益探索,将成为带动建宁乃至周边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品牌产品。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概况文化创意行业是指以文化产品的创作、设计、生产、传播和销售为主要活动的产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转变,文化创意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投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行业规模大幅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消费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文化创意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文化创意行业的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0%,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二、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艺术创作成果。

在艺术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作品出现,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电影、动漫作品,都呈现出了更多元、更丰富的创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三、文化创意产品多样化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使得文化创意产品日益多样化。

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现代的设计师服装、家居用品,再到数字游戏、手机应用程序等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文化创意产业链逐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完善是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创意行业从单一的创作和设计环节逐渐完善为一个涵盖创作、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这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创新、个性化、文化内涵丰富的产品更受欢迎。

同时,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更愿意在文化创意产品上投入更多金钱。

六、行业面临的挑战尽管文化创意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行业的专业人才短缺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七、政府支持政策的积极推动为了促进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2016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精选文档】

2016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精选文档】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

2004-2008 年,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为22%,比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高出2.6 个百分点。

据《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有法人单位46.08 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达1182 万人。

2009 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 总量的近3%,达到9876 亿元。

2011 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 比重超过3%。

我国电影年产量继美国、印度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09 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456 部,全国城市影院票房收入达到62.06 亿元,同比增长42.96%。

2010 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526 部,同比增长15%;全国城市影院票房101.72 亿元,同比增长63.9%。

2011 年,国产故事片产量已超过500 部,全国城市影院票房已超过120 亿元。

2009 年,国产片海外销售额27.7 亿元,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额8602 万美元。

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和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2009 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0%;2011 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超过1.5 万亿元。

2010 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935.41 亿印张,共有出版社581 家,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74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51家;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387种,期刊9884 种,报纸1939 种,录音制品10639 种,录像制品10913 种;共出版电子出版物11175 种、25911.86 万张。

2009 年,全国出版物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3498.8万美元。

广播电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电子传媒。

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2301.87亿元,比2005 年(931.15 亿)增长147.2%,年均增长19.8%;全国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66 万小时,比2005 年(1030万小时)增长22.92%,年均增长4.21%;全国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636 万小时,比2005年(1259 万小时)增长29.95%,年均增长5.3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创意内容丰富多样。

随着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在文化传媒领域,电影、电视剧、动漫、音乐等内容不断涌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投入、减税降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多。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趋势,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创意人才匮乏、版权保护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

因此,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提高其创新创意能力,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竞争。

二、加强创新能力提升。

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支持力度,鼓励多元化、跨界融合的创新形式,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版权保护。

在互联网时代,版权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保护创意人的权益,提高整个产业的信誉度。

四、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通过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可以培育新兴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将步入更为繁荣的发展阶段。

通过培育创新人才、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版权保护水平以及推进科技创新融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

2004-2008 年,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为22%,比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高出2.6 个百分点。

据《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有法人单位46.08 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达1182 万人。

2009 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 总量的近3%,达到9876 亿元。

2011 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 比重超过3%。

我国电影年产量继美国、印度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09 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456 部,全国城市影院票房收入达到62.06 亿元,同比增长42.96%。

2010 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526 部,同比增长15%;全国城市影院票房101.72 亿元,同比增长63.9%。

2011 年,国产故事片产量已超过500 部,全国城市影院票房已超过120 亿元。

2009 年,国产片海外销售额27.7 亿元,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额8602 万美元。

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和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2009 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0%;2011 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超过1.5 万亿元。

2010 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935.41 亿印张,共有出版社581 家,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74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51家;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387种,期刊9884 种,报纸1939 种,录音制品10639 种,录像制品10913 种;共出版电子出版物11175 种、25911.86 万张。

2009 年,全国出版物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3498.8万美元。

广播电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电子传媒。

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2301.87亿元,比2005 年(931.15 亿)增长147.2%,年均增长19.8%;全国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66 万小时,比2005 年(1030万小时)增长22.92%,年均增长4.21%;全国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636 万小时,比2005
年(1259 万小时)增长29.95%,年均增长5.38%。

2010 年,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78% 和97.62%,比2005 年(94.48%、95.81%)分别增长2.4%和1.9%,年均增长0.48%和0.38%。

2011 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将达到1.1 亿,增长率在21%左右。

日均生产电视剧40 集,已是世界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

我国广告总体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全球第四大市场。

据中国行业咨询网(/)研究部数据统计,2009年,全国广告经营额为1984亿元,2010年为2341亿元,2011年已经突破3000亿元;2009年,全国广告从业人员133万人,2010年达到148万人;2009年,全国广告经营单位20.5万户,2010年达到24.3 万户。

在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中,2010 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99.58亿元,比2005年(50.58亿元)增长96.88%,年均增长14.5%。

2010 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796.59 亿元,比2005 年(406.53 亿元)增长95.95%,年均增长14.4%。

2009年,我国广告宣传服务出口额23亿美元,在53个向IMF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中,列第三位。

许多地区都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当地“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

我国有22 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3 个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 个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或促进会。

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南、辽宁等省都在制定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

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都相继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和促进政策。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从城市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基本格局呈现出:以东部地区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以一、二线城市为主,逐步向三线城市扩展的趋势。

如,工业设计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分别为24%、22%和
20%,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占8%,西北地区为4%。

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无锡、青岛、大连等城市。

2010年,动漫产业产值前10名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分别是广东、上海、湖南、北京、湖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福建。

其中,产值分别为广东168.67 亿元,上海50.9亿元,湖南4 6 . 5 5 亿元。

2009 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长沙、武汉、苏州、重庆、成都等城市的创意产业增速都超过了同期GDP 增速。

从2005-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674.1 亿元增加到1 6 9 7 .7 亿元,占GDP 比重从9.7%提高到12%;年均增速高达20 .3%,成为北京服务业中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目前,北京实施的“首都设计创新提升计划”,将利用3年时间,培育设计产业50 强企业,推动北京成为全国设计核心引领区。

2010 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73.79 亿元,增长15.6%,高于GDP 增幅5.3 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9.7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4%,从业人员108.94 万人,成为支柱产业;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49.9亿美元,贸易顺差44.1 亿美元。

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聚集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

中国行业咨询网(/)研究部预计2015 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 比重将达到12%。

与伦敦、纽约、东京一起,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

2009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531亿元,占全市GDP的6.4%,力争到2015 年比2010 年翻一番;2010 年,武汉文化产业占GDP 的5.9%,从业人员23.94 万;2010 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453.84 亿元,同比增长21.2%,占GDP 的1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