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明确观点突出主题
高考作文“议论文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

⾼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训练⽬的】1.明确议论类⽂章主体语段写作的意义。
2.掌握标准议论语段的特点。
【写作导⾔】得语⽂者得⾼考,得作⽂者得语⽂,所以,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定要热爱语⽂,加强作⽂训练,争取作⽂得⾼分。
鉴于多数同学学习的是议论⽂,那我们就从议论⽂练起。
现在,⼤多数同学的议论⽂基本符合议论⽂的⽂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议论⽂字基本能够占据篇幅的三分之⼆,基本会⽤例⼦证明观点,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之⼀就是很多同学写不好⽐较标准的议论段,以致于⼀篇议论⽂段不成段,结构不匀称,论证单调乏味。
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
主体段训练属于写作中的分解训练,是作⽂复习训练的重要⼀环。
奥运会上,看到平衡⽊上柔曼绝伦的表演,奇怪运动员是怎样做到拿捏得分毫不差的。
其实,秘密就在于教练对每⼀个动作的分解训练。
佛家说:“⼀花⼀世界,⼀叶⼀菩提。
”⼀个⽐较标准的议论段,是议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作者整体议论⽔平的主体部分。
优秀议论⽂最⼤的特⾊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的论证⼒量,⽽形成这种论证⼒量的部件就是议论⽂的主体段。
⼀篇议论⽂如果能有⼏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富有说服⼒。
议论⽂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
作者的议论能⼒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
因此,写好议论⽂的主体段⾄关重要。
先看⼀篇满分作⽂吧。
特别注意⽂后魅⼒评点与分析。
稳中求胜梁⼭智有吴⽤,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
英雄如⾬,却以宋江为⾸。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西⾦,南⽔北⽕,却以戍⼟居中。
何也?宋公明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谦稳厚实,终脱颖⽽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来。
⼀个⼈若没有远⼤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然⽆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高中语文 高考作文递进式分论点拟写方法 附高分作文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递进式分论点拟写方法附高分作文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品析】宽容大度,放眼长远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大度,放眼长远》。
滚滚东逝的波涛,淘尽了无数鲜活的面孔和伟大的功绩,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痕迹。
读罢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掩卷沉思,鲍叔牙唯才是举的赤诚,管仲“九合诸侯”的智慧让人动容,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桓公的宽容大度,放眼长远的雅量与胸襟。
(提出中心论点)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故能放眼光于长远,成霸业与乱世。
在各位其主的争位斗争中,管仲与齐桓公的过节不可谓不深,但在即位之后,面对齐国发展的大势,齐桓公却能放下一箭之仇,给管仲发挥才智的舞台,一生君臣相得,最终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强大齐国。
倘若齐桓公心胸狭窄,眼界狭小,不愿放下私人过节,弃管仲贤才于不顾,固执地委之鲍叔以国政,那么春秋之世,可能就多了一个普通的中等诸侯,却少了一个熠熠闪光的齐国,历任君王中,可能就多了一个平凡的庸人,却少了一个称霸乱世的强者。
回望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蔺相如不记廉颇挑衅,眼光长远,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将相言和,稳住赵国朝政大局;唐太宗李世民不记魏征早年鼓动太子杀掉自己,眼光长远,量才重用,成就了一番“直言进谏,虚怀纳谏”之美名,也成就了贞观之盛世。
与之相反,庞涓心胸狭窄,身居高位后,却连自己的同门也无法容下,设计迫害孙膑,最终自己中计身死马陵,而魏国亦因为孙膑之策屡败于齐而国力大损。
由此可见,把眼光放得长远,把心胸放得宽广,放得下内心的偏私,方可成就大业。
古代如此,揆诸当今,亦是如此。
档次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时期之际,齐桓公宽容大度,不记旧怨,眼光长远的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指导

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指导写好高考议论文十分重要。
如何写好,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努力:审题精心推敲。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牵一发而动全身。
审题不准或不全以至完全失误,势必悖旨走笔,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
应刻意在此重要环节上下功夫。
所谓审题立意,包括对所给题目或所供材料的深入理解,对具体要求细心推敲,对写作角度的最佳选择。
抢时间固然重要,但最初的8—12分钟还是应该舍得花的,一定要集中精力对试题中的一字一句反复品味、捉摸、推敲、吃透,体会材料的层次和角度,揣摩作者蕴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感情的倾向性、目的性,从而选择与自己知识积累、写作能力、思想认识、感情体验有优势的且符合话题范围的角度作为主题或论点去写。
这样,我们才能“看准兔子再撒鹰”。
只有审题细致,立意准确,结构安排才便于合理进行,写作思路才便于打开,语言表达能力才便于充分发挥。
一、开头简洁明了。
的起始段应是靓丽的凤头,应让评卷老师一见钟情,因为人们往往有了好的第一印象,就有了乐意读下去的兴趣,先入为主,这种好的接触印象直接会影响到对的评分。
好的开头,在审题立意和确定话题范围后,可以引用名诗名句,可以运用对比、排比概括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可以概括摘取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的实例,可以概述作文题本身所提供的材料,用“由此我想到……”,“它给我这样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这些事例难道它们不正在向我们诉述……吗?”等等句式,引出中心论点,做到开门见山、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发挥其提起一纲而振起全文的作用。
二、正文分解成段。
作文最忌“三段式”,即:开头――正文――结尾。
结构美的作文正文部分应在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之后再分解成3――5自然段为宜。
近几年高考写议论文得分占有优势,特别是结构美的作文更受青睐。
我们在正文部分一定要根据阐述论点的需要,按主次详略去分段。
每段一个分论点(论述中心论点的一个理由),可安排三四个分论点(分论点少了,论证的层次不够就会导致论证不充分,得分就低),每个分论点尽量用简洁明了、合乎情理的一句话概括。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整理指导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整理指导高考作文提分技巧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贯彻一种构思。
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
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
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
结构方面不能修改。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
熟话说,好*是风头、猪肚、豹尾。
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
用半篇*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词,思考关键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之上去确定文章的立意。
切忌随意替换关键词概念,随意拓展关键词范围,随意抽象关键词含义。
比如材料让你谈论如何实现你的理想,那你就不能只谈什么是你的理想。
材料关键词是实现理想的方式方法,而你理解成了理想,实际上把关键词的范围扩大化了。
二、标题什么样的标题是好标题。
我们一向对好标题没有什么定义,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一窝蜂地流行什么标题,什么就是好标题。
显然,这些年大家对《人民日报》社评情有独钟,于是顺便也就对对仗似乎格外亲昵了。
其实,标题也是有风格的。
标题跟文章的风格相一致。
文章如果生动诙谐,文章就不妨叫《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
前一个题目妙在大词小用,后一个题目妙在巧用比喻。
如果是实实在在的实用类文本,那就叫《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也不见得水平低。
所以说,好标题的标准最好是要和文章的内容风格保持一致,至少是要和文章的内容保持一致。
我们现在很多学生的文章标题是标题,内容是内容,二者可以不沾边,或者只反映文章的某个侧面。
一些标题能够概括文章的内容,当然只是标题的一种类型。
其他标题比如《从×××说开去》,就是文章的一个引子。
但是如果你要把标题定位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那就必须把标题说全面。
否则就是犯了文题不符的毛病。
就像我们说一篇文章好不好,首先看的是你的文通字顺,表达正确,观点,结构,而不是你的文采一样,好的标题当然也不是看你是不是采用了对仗的形式。
三、结构文章贵在有文理。
结构是文章核心骨架,它决定着文章的筋络,血管,皮肤,形体的走向和样貌。
没有结构的文章不叫文章,叫文字。
文字不能叫一篇,应该叫一堆。
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决定文章的形式。
结构当然包括在形式当中。
我们以高考作文为例:如果材料是陈述评价类(意思是说材料已经给了足够的陈述和评价,观点已经定型,你只需要演绎就可以了),比如双奥之城材料,你的探究空间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最好采用并列式分论点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确立中心论点并拟写分论点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确立中心论点并拟写分论点什么是论点呢?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我们在确立论点时要注意这样三个原则:第一,论点要正确。
也就是说作者所提出的论点要符合辩证法不能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论点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
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示其规律。
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文章失败。
第二,论点要鲜明。
就是说在一篇议论文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态度要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论点鲜明还包含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确立的论点要有明确的目的。
议论文所要论证的事情概括起来有三种:一种是解答“是什么”的问题,一种是解答“为什么”的问题,一种是解答“怎么办”的问题。
第三,论点要新颖。
写作议论文,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不同于“旧识”的新观念,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时代在前进,在发展,我们的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做到“与时俱进”。
可以对前人的看法提出补充意见也可以是匡正性论点。
一、确立中心论点01.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切入点①谈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②谈对陈旧观念的不同看法;③谈对历史典故的偏颇评说。
当然,以上三个方面不能孤立起来,很多时候是综合运用的,只有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提炼出好的论点。
还应注意,在提炼论点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抓住事物的本质,选准一个角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从大处着眼,才能高瞻远瞩,体现时代精神;只有从小处着手,才能以小见大,言之有理。
注意事项:①抓主要信息;②角度多元化;③立意要新颖;④语言要简洁。
02.提出中心论点的技巧①开门见山法:这种开头方式,开宗明义,简洁明了,能统摄全文。
②释题入篇法: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释题入篇法。
这种开头方式往往使文章节奏舒缓,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
③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2024届高考高中语文备考:写议论文条理清晰的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写议论文条理清晰的方法议论文写作中,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是议论文表达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思路清晰的策略,以提高议论文表达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写议论文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这一点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还要有一个条理清晰的论证思路,这一点很多考生无法做到。
一、开宗明义,亮出观点写文章犹如抽丝剥茧,找对了头儿,丝会源源而出,长抽不断;找不对头,则会时时梗阻,纠缠错乱。
开头写好了,作文就会顺畅。
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
”它告诉我们议论文开头要精彩亮丽,亮出观点,直接告诉读者我们要说什么,才对读者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让其觉得有可读性,收到夺人耳目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唐代白居易强调“首句标其目”,主张好的开头要开宗明义。
梁启超也规劝我们:“文章最要让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容易动人。
”开门见山是一种节省文字、直入主题的很好的方式。
这种开头,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以统摄全篇,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如:作文《知足常乐》的开头“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
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这篇议论文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知足方能常乐”,收到了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效果。
(二)运用题记,展示主题题记一般语言优美,要么提示论点,要么富有哲理,能充分展示考生的才情。
读者一读题记,便可以有先入为主的功效。
它是一种靓丽文章、使思路清晰的很好的方式。
如:作文《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运用题记“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生与道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道义;利与诚信不可得兼,舍利而取诚信”开头。
这个题记化用诗文,既展示了考生的才情,又提出了文章观点“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明白文章的观点。
PPT《观点要明确》中考高考语文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系列指导

一、写前明意。 对提炼出来的论点,要不断加深认识,
并力求使它在自己头脑中扎根。 做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具备了动笔写作
的条件。
一、写前明意。
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 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 观点,并用一个判断句将观点表述出 来。
判断句,可 以是对实际情 况的判断,也 可以是按事理 做出的推断。
二、写时宗意。 2.观点贯穿始终。 观点的明确,还在于行文过程中将观点当
作一条主线,贯穿文章的始终,可以用分论点 展开观点、论据紧扣观点等方法。
二、写时宗意。 3.行文过程处处照应观点。 可以是结尾照应开头提出的观点,形成首尾
呼应,升华中心的严谨结构;可以是边叙边议, 反复照应观点,把文章的观点融于叙事议论之中。
……是……
……要 应当/必须……
……能够/将会……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
◎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
◎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给爸妈献一次爱心,将会———。
二、写时宗意。 1.开头点明观点。 初写议论文最好采取开宗明义的手法,
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 少偏离中心的现象。
【对比论证】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 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让我们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切生命雀跃的跳动。在黑 夜中,我们去感受生命的歌唱,感受生命的光芒;在细雨中,感受万 物生长的喜悦,感受万物生命那强健有力的跳动。在这样的感受中, 来重新审视生命,感悟生命,重新领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不需要自私和懒惰,生命不应该贪婪与麻木;生命需要充满 奋斗和勤奋,生命需要博大和豪迈。珍重一切生命,感受一切生命的 心跳,自身生命的光彩才会璀璨夺目,自身生命的跳动方会如战鼓轰 鸣、长盛不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确观点突出主题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观点应该把重心集中在一点上,做到指向明确;叙述事例或阐述道理时,应该顺着既定指向,逐层展开。
但在作文阅卷中,我们却看到了很多观点不明确或主题不突出的文章。
导致议论文观点不明确或主题不突出的原因大致有这些:一是论点表述不够准确、精炼,含糊其辞;二是作者对观点评判的态度不鲜明,给人模棱两可之感;三是观点表达摇摆不定,或横生枝节,或逐渐偏离中心;四是采用分论点支撑、证明中心论点时,分论点表述未紧扣论点的关键词;五是未紧扣观点叙例、论证;六是观点未在全文中得到应有的突显和强化。
病例分析【作文题目】(2012年四月调考作文)请以“在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或“生命需要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写作要求】“一盏灯”的理解可以比较宽泛,将“一盏灯”的喻意理解为人、物、理都可以。
议论文:要谈出“一盏灯”对于生命的意义之所在,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而有说服力,论证清晰。
【病文呈现】生命需要一盏灯⑴当我们行驶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而此时,生命需要一盏灯。
人是在困难与挫折中成长的,而理想正是这盏灯。
只有每一次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生命的光彩才能以饱满的姿态绽放。
(此句扣住了“人的成长需要理想这盏灯”。
)⑵倘若成功是孤岛上的一箱宝藏,那么理想便是乘风破浪的舟楫。
(此句与第⑶、⑷段的首句构成排比句,句式虽美,但观点不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正是有了理想之灯的指引,我们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认清方向。
因为理想,史铁生在文学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理想,李时珍迈开了尝遍百草的步伐;因为理想,哥伦布扬起了横渡大西洋的风帆;因为理想,贝多芬在失聪的恶劣条件下,勇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以上三个叙例都围绕“因为理想”而展开,显得叙例指向集中);因为理想,顾城用黑色的眼睛,继续寻找着光明。
我们需要理想,它是成功的航向。
(李时珍、史铁生、哥伦布这三个例子都未具体点明“理想之灯”赋予他们生命意义上的价值。
)(此段举例论证理想这盏灯是走向成功的航向)⑶倘若成功是冬日里的凛冽寒风,那么拼搏便是驱散寒冷的暖阳。
生命需要一盏灯,因而为了点燃理想之灯,我们需要拼搏作为火柴(话题转化为理想之灯需要“拼搏”来点燃)。
生命在于拼搏,只有当它们遇到了困难时,用拼搏这一最完整的姿态展现。
世界著名演讲家陈安之,在成名前只是一个毫无演讲经验的华裔男孩,但因为他有敢于拼搏的精神(若以“拼搏”为关键词展开叙例,此处点明“因为拼搏的精神”是恰当的),才使得他如今能在数以万双目光前,展现他自信的一面。
而正是这盏灯的光芒,引导他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此段,即便观点是“理想之灯需要点燃”,那也要论证为什么需要点燃,怎样点燃等等,这样观点才能被支撑起来。
另外,中心句与下文没什么关系,读者不知道有比喻义的“寒风”、“暖阳”与“自信”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⑷倘若成功正是一把沉重的锁,那么乐观便是打开锁的金钥匙。
你努力了或许不一定能成功,但你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但是你能否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却是你在人群中碌碌无为还是在舞台上展现光芒的决定性因素。
《老人与海》中有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直接说这句话表现了老人的“乐观”很突兀,此处因缺乏分析,致使观点苍白)霍金对众人来说肯定并不陌生,全身瘫痪的他思维却可以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飞翔。
正是因为他乐观(文中没有阐述霍金怎样乐观,这种表达无异于因为乐观所以乐观,此处因无逻辑而使观点无力),在确定了理想之灯后,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不曾为生理缺陷而失望的种种态度(从不失望的角度,扣住乐观),才成就了他在如今物理学上的一代权威的地位。
(此段,试图在谈乐观对于成功的意义。
但怎样用乐观的心境去走向成功也未涉及;从第⑶、⑷两段可看出,作者围绕观点叙例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⑸因为这盏灯,生命才灿烂。
⑹生命需要一盏灯,那就是一种勇于追寻理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只有当我们以理想作为航向,拼搏作为动力,乐观作为态度,生命之舟才会扬帆起航。
(第⑸、⑹段再次强调了“这盏灯”给予生命的意义。
)【总体诊断】这篇文章初看结构条理较清晰,学生有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文章也点明了“灯”是“一种勇于追寻理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可是文章主体部分不是写“灯”对于人生的激励和影响,而是写成功需要“拼搏”、“乐观”去点燃“理想之灯”。
因此,本文虽然开始“破题”较准确、简洁,但在行文过程中“渐行渐远”,逐渐偏移主题。
如第⑴段“破题”——“生命需要一盏灯”之后,后面的分论点却依次为:理想之灯需要点燃,乐观对于成功的价值等等。
这样的文章,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两点,一是思维有偏差,二是学生刻意模仿典型句式来拟写分论点。
重形式的模仿,轻思想的表达,这已是当前九年级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
就这篇文章而言,该生很可能受到了“倘若……那么……”这一典型句式的制约,囿于“形”伤其“意”,使思维陷入了误区。
解决办法确定基点,展开思路写作考查的是思维与表达能力,议论文的思维尤其需要缜密,即周密,细致。
比如此文第⑴和⑵段将中心论点确定为“理想之灯给予生命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要以“理想之灯”为圆点展开思维:理想之灯有哪些作用?那些人在何种情况之下,凭借“理想之灯”,升华了生命价值等等。
思维为先,摆脱束缚三段论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范式,如果再在这一基本范式上强加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束缚,写好文章就越发艰难了。
在议论文写作中,思维的层次性、逻辑性、深刻性是衡量写作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所以认真确立几个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重要,要让它们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上交流,这样才能给人观点明确之感。
在此基础上,一个分论点内部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议论结构(由一个段落或几个相关段落构成),主要包括观点、例子(道理)、分析、结论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就会给人残缺之感。
再其次,这些要素应形成合力,始终紧扣分论点展开,使观点与材料,叙例与分析、观点与总结之间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如果我们总是以头脑中固有的几个闪亮的排比句式来拟写分论点,再将观点与材料生硬地拽在一起,那必然会本末倒置。
选好角度,适当叙例每一个人物素材都是一座精神富矿,只要你选择了恰当的角度,都会有丰厚的收获。
写作议论文时,在观点确定后,挖掘素材与观点的契合点很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全过程地占有素材(而不是略知一二),全方位地审视素材,深挖一点开发素材。
在叙例中,要扣住与分论点切合的关键词概括内容;在分析中,要扣住关键词作纵向分析,或横线延展。
修改示例生命需要一盏灯⑴当我们行驶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而此时,生命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来指引汪洋中的孤舟。
人生漫漫,挫折失败在所难免,有了理想之灯的指引,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一切,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让生命绽放灿烂的光彩。
(此段的修改:自然地点明了生命与“灯”的内在联系,强化了灯对于生命的意义。
)⑵理想之灯,彰显生命价值(三个分论点都围绕“理想之灯”而展开,以突出中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正是有了理想之灯的指引,我们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认清方向、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因为理想,史铁生在文学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他超越了伤残者对自身厄运的哀怜和自叹,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纵向适当分析其价值)。
因为理想,哥伦布扬起了横渡大西洋的风帆。
尽管他的资助请求曾遭多国拒绝,但是,哥伦布没有放弃,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自己,历经四次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新航线,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传奇人物(横向适当分析其价值)。
也因为理想,顾城用黑色的眼睛,永远追寻着光明。
那么,我们呢?我们更需要理想,因为它指引着生命成长的方向。
(此段的修改:删掉了有关“成功”的表述,以突出观点,将重心调回到“理想对于生命的意义”。
强化了举例的典型性,由伤残人到正常人,由中到外,以更集中、深刻地证明观点;每个事例中增加了“理想对于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分析,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⑶理想之灯,引你走出低谷。
华裔演讲家陈安之年轻时也曾迷路过,他从17岁到21岁,做过餐厅服务生、卖过净水器、电话卡等18项工作,21岁时,银行存款金额为零。
在如此窘况之下(扣住“低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安东尼·罗宾的一本书,一堂课,再次点燃了心灯,从此树立了成为演讲家的理想,他坚信:“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他一路追随着安东尼·罗宾,最终成为了世界华人最优秀的成功学演讲家(扣住怎样走出“低谷”)。
⑷倘若没有安东尼·罗宾带着他一路走完这条理想之路,恐怕陈安之也会在黑暗中“泯然众人矣”。
(此段的修改:删掉了有关“拼搏”的内容,使观点集中在:面对生活窘况之时,“理想之灯,引你走出低谷”。
)⑸理想之灯,助你超越自我。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能否以超越自我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你升华人生抑或碌碌一生的决定因素。
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中,老人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他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令人钦佩,他的一句“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豪言(扣住“超越”叙例、分析),让我们体会到了超越自我的悲壮力量。
这股力量来自老人“船头上悬挂着的那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来自心中的理想之灯(具体分析超越的力量之源)。
(此段的修改:海明威的例子更能让人体会到“超越自我”或“悲壮”的力量,而不是乐观,通过转换角度,使观点与材料一致)⑹生命需要理想之灯,因为有了这盏灯,生命才会越发璀璨。
⑺生命需要一盏灯,那就是一股坚定方向、引导实践,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
(回扣三个分论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我们心中有了这盏灯,就会去追逐阳光、追逐梦想,就会豪情满怀、永不言败,就会演绎精彩的人生,锻造卓越的自我(扣住“这盏灯”的价值,用感召式的结尾,再次强调理想之灯对于生命的意义)。
对应训练1.以下是《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中的一个片段,请依据提示续写。
“人”教会了我简单(简明地亮出观点)。
人这个字只有两画,造型也十分简单,我想先人造出这个字的前夕一定想了很久,什么能代表人呢?金银吗?权力吗?都不是,就是一颗充满智慧的脑袋、会制造工具的灵巧的双手和行天下的双脚以及强健的身体;无需别的东西绊住我们的手脚,没有累赘在身(扣住“简单”,分析“人”的内涵)。
做一个人就是应该简单,不去追名逐利,无需铅华画皮,不用佩刀彰显威严,只需一颗纯真简单的心(阐释人如何做到“简单”)。
(用一个例子证明做人“只需一颗纯真简单的心”)【续写示例】屈原时刻心系楚国的命运,却屡遭楚襄王猜忌,他为了从绝望的漩涡中解脱自己,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他“不求生前名,只求死前安”的壮举,践行了他简单做人,忠心报国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