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优秀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1 经典原文 《坛经》两则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1 经典原文 《坛经》两则

人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禅正是一种心的训练课程,让每一个人更清醒、更有效地面对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心灵的生活变得紊乱、烦躁不安和茫然无措,佛理禅趣应是当代人诊治上述病疴的最好方剂。

佛理是一种生命的哲理,它是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对人类情绪的理智控制,对社会矛盾的理想化解;禅趣是一种高境界的情趣,一种生命的智慧、生活的指南、心灵的艺术。

佛理禅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的价值,提高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幸福指数。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有儒、释、道三家。

释即佛教,它虽然是从域外传入的,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

佛教有很强的文学性,有不少佛经主要就是通过故事宣传佛教思想的,这些故事往往情节生动、形象鲜明,除了带有宗教的意味外,还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思考其对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走近先贤大鉴禅师——慧能1.生平简介慧能(638~713),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

他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学佛。

2.主要成就慧能的言行被其弟子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坛经》。

3.地位影响慧能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到极盛。

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背景呈现慧能被授为第六代祖师后,在南华寺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

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中国佛书至尊——《坛经》《坛经》,又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南宋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坛经》两则

《坛经》两则

5 《坛经》两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三更(ɡēnɡ) 信禀.(bǐnɡ)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即⎩⎨⎧汝即.须速去(副词,即刻,立即)法即.一宗(连词,虽然)见迟即.渐(副词,就)昭宗即.位(《资治通鉴》)(动词,就任) (2)本⎩⎪⎪⎪⎨⎪⎪⎪⎧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 (名词,根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动词,推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副词,本来)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 (《论积贮疏》)(名词,本业、农业)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草木的根)(3)间⎩⎪⎪⎪⎨⎪⎪⎪⎧ 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名词,处所)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并序》) (名词,时间)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量词, 房屋的最小单位)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名词,一会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动词,参与) (4)见⎩⎪⎪⎪⎨⎪⎪⎪⎧ 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名词,见性, 佛教用语,意思是悟彻清净的佛性)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并序》) (动词,看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介词,表被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代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相当于“我”)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动词,出现)(5)于⎩⎪⎪⎨⎪⎪⎧ 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介词,在)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介词,由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于)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被动)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介词,比)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何以渐顿?(宾语前置句) 译文:为什么会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2)唤慧能堂内。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8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8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生命的药方》
——星云大师
《生命的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
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 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 不要燥,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 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 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果能如此, 百病消除。”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坛经》两则 课件(28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坛经》两则 课件(28张PPT)

《坛经》,一名《六 祖法宝坛经》,是中国 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 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 教,故称。是中国唯一 被尊为经的佛书。由禅 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 法海集录。
创新 一、禅宗是中国 特色的佛教
二、《坛经》是 中国人自己创作 的佛经
三、请用“鱼骨图” 简单说说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坛经》两则
明确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有趣的禅宗故事和生 动的佛理禅趣,初步了解佛教对我国有怎样的影响。 2、能准确断句、翻译、释词 3、能准确概括提炼每则故事的内容要点 4、对如何看待佛教文化及佛教传承,能简明阐述自己的 观点和见解。 5、能联系现实或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一些禅理,领 悟其中包含的一般人生哲理,解决现实问题。 6、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承经 典,增强文化自信。
谢谢
《慧能受法》这 段文字说的是慧
《 能受衣法时的情 坛 景和弘忍的教诲 经 》 两 则 《南能北秀》这
段文字是对“南 能北秀”一说提 出自己的看法。
行事谨慎 办事稳妥
语重心长 寄寓厚望
关心弟子 谋事周全
慧能:顿悟 直指人心
神秀:渐悟 循序渐进
二、简单了解佛 教在中国的传播
禅宗 1、如来拈花示众,众人不解,唯其弟子迦叶破颊微笑, 由此付法,迦叶成印度禅宗初祖。 2、秘传27代后,菩提达摩到中国,称中国禅宗初祖。后 传慧可,传僧璨,传道信,传弘忍,传慧能,慧能接受衣 法,与其同门神秀南北两宗。后慧能弟子神会扬南宗为中 国佛教主流。
…… 不仅小说创作,诗、词、曲、赋、书法、绘画, 所有的文学艺术,无一不受佛教思想影响 ……
四、分享“禅宗小故事”
五、如何正确对待佛教文化?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坛经》两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坛经》两则

大明年间五台山玉花池的老和尚,在山西盂县化缘得 一堆废铁,便请当地工匠铸成五百罗汉,苦于无法搬 运。这和尚唉声叹气自语道:“这些罗汉要是能自己 走上五台,该多好啊!”,众罗汉闻的此言居然真的 走动起来,老和尚高兴地领着这五百罗汉浩浩荡荡地 回到了五台玉花池。庙里的小和尚见师傅领一群罗汉 进门,惊喜万分,连忙把罗汉请进罗汉殿,进一个数 一个,共有四百九十九个,偏偏少了一个罗汉,大家 分头寻找,原来那罗汉傍晚掉队,自己走到一个叫下 柳院寺沟村的地方去了,罗汉迷路见一村妇在井边洗 衣,赶忙问道“请问大嫂,这里距五台山玉花池有多 远?”。村妇答曰:“六十里”,罗汉又问:“我是 五台山玉花池的罗汉,请问大嫂我今天还能不能赶到 山上?”那村妇笑道:“太阳已经落山,别说是人, 就是铁罗汉也上不去了!”罗汉闻得一个“铁”字, 被点破了真相,现了原形,立刻僵坐在井边,后人把 井填平,建庙宇供奉这一罗汉,所以五台山上的五百 罗汉只有四百九十九个。
这段文字是对“南能 慧能:顿悟 二是善于 直指人心 北秀”一说提出自己 运用比喻 神秀:渐悟 的看法。
循序渐进
看“相关读物”中所选的《百 喻经》故事,谈谈对故事寓意 的认识。
说说我们身边的宗教
对联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纸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菩萨自叹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传说康熙皇帝有次来五台山显通寺朝拜,途中看上一 姑娘名叫梅枝,随赋诗明意:“骑骏马,过皇庄,遇 一女子,碾黄粱。轻起笤,慢簸扬,回首辄步整容妆, 汗流粉面花含露,坐拂蛾眉柳带霜。可惜这般风流女, 嫁与谁家田舍郎?”当他来到寺院主持率众僧身披袈 裟、头顶檀香迎接,来到大雄宝殿正值殿内举办受戒 仪式,康熙好奇执意要参加,方丈怕有怕疼者奇异怪 状吓到龙体,赶忙阻拦。康熙愠色问之原因,方丈应 变答之,皇上天庭发亮,地阁有光,是桃花运之兆, 如若参加仪式会冲退此运。康熙想起梅枝姑娘龙颜大 悦,当场脱掉龙袍赠给寺院,并吩咐方丈每年正月初 一和七月十五穿龙袍代替康熙皇上进香拜佛。 过了大雄宝殿就是“无量殿”了。

《坛经》两则优秀课件

《坛经》两则优秀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五 佛理禅趣
• 人生是一场修行,不修寸步难行。 •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上下铺。 • 题海无边,不做是岸。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 到。
佛教产生于公 元前6-5世纪的古 代印度。由当时的 迦毗罗卫国(今尼 泊尔境内)王子释 迦牟尼所创,因而 又称“释教”。佛 教与基督教、伊斯 兰教并称为世界三 大宗教。
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
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翻译 解析
渴见水
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 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 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 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 怜可笑!
寓意
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 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
翻译 解析
寓意
诈言马死
这个故事原本比喻:现在的人们也是如此, 自称善良好心,不吃酒肉,却杀害各种生 灵,制造各种痛苦毒害,还虚假地自称善 良,实际上暗地里无恶不作,这就像那位 谎称马死的愚人。
《百喻经》简介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采用寓 言譬喻的方式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是古天 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 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 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 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 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 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 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 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 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 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 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佛理禅趣

佛理禅趣


• •

• •

《慧能受法》内容分析 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 慧能所作的偈,显示出他对于佛理的精湛领悟,由此 得到了弘忍大师的欣赏。 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所以 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 慧能天资聪颖,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他顿时就领悟了。 于是,弘忍把衣法传给了慧能,并作了训诲。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传法给慧能,宣布他为自己 的传人,以自己的袈裟作为信物,将佛法一代一代发扬光 大,二是传授本门的“独门秘笈”,即“以心传心”,不 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者自己顿悟的修行 方法。 法传完以后,弘忍说,自古以来,传授衣法常常引起 禅门内部的倾轧,受衣法的人,往往气如悬丝。并告诫他 不要在此久留,要速速离开此地。这表现了他的谨慎。

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 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照着去 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结尾。 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 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 神通广大: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 “神通力”。“神通广大”用来形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 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之 一,是“自心出火烧身”。 鹦鹉学舌:出自《景德传灯录》。本义是说,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思,不理解佛 的意思只是诵读经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指月录》。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惹出来的麻烦,仍 须由谁解决。
慧能受法
•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读 出那些重要信息?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夜晚三更时候,慧能悄悄来到弘忍处。弘忍用袈 裟把窗户遮围住,为慧能解说《金刚经》,弘忍 看到他已经真正领悟,便把禅法和衣钵秘授给慧 能,说:“你为第六代祖。”还嘱他立即下山回 南方隐居,待弘忍死后再继承与发展禅宗的事 业。
▪ 此后,慧能一直坚守师嘱,混于众人,不露声色。 16年后,弘忍去世,他才出示隐藏多年的法衣, 亮明自己的身份,正式落发出家,成为禅宗的首 领,在曹溪宝林寺讲法二十余年,影响遍及海内。
8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弘忍问他:“你是何人,来此见我欲求何 事?”
▪ 慧能答道:“弟子岭南人,今远道求见, 无他也,乃求成佛之理。”
▪ 弘忍训斥道:“你为岭南穷乡僻壤的蛮人, 有何资格成佛?”
▪ 慧能从容回答:“人有南方北方之别,而 佛性则不分南北;我虽岭南蛮人,同你尊 贵的法师身份不同,但你我佛性何别?”
▪ 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 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 《金刚经》。
▪ 慧能天资聪颖,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他顿时就领 悟了。
23.03.2022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5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坛经两则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
▪ 于是,弘忍把衣法传给了慧能,并作了训诲。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坛经》两则
23.03.2022
1
一、文化背景
23.03.2022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
1.关于禅宗
▪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 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 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 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 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
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精品课件
翻译 解析
渴见水
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 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 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索性舍 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怜可笑!
寓意
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
• 该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 成佛。主要经典包括《楞伽经》,《金刚 经》,《六祖坛经》。
精品课件
佛理禅趣
《百喻经》六则
精品课件
《百喻经》简介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采用寓 言譬喻的方式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是古天 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 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 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 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 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 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 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 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 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 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 传,就受到精阅品课读件 者的欢迎。
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不能参加 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种掩饰自己内心懦 弱,保护自身的行为,有时候是难以避免,也是 可以理解的,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 就不应该了。 抨击了欺诈的人心,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 手持佛珠,却心存精伪品课诈件 之人。
翻译 解析
寓意
驼瓮俱失
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 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 丧失了。
我们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 于处理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
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
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
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
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
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
呢?
精品课件
金庸和佛禅
金庸与佛禅的关系一直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 是,金庸与佛有缘,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为了能够 直接读懂佛经,他还潜心学习全世界最复杂的文字梵 文。 金庸先生在与日本著名宗教学者池田大作的对 话中,讲述了自己皈依佛教的心路。事实上他并非由 于接受了哪位大德的接引,而是亲历了非常痛苦的过 程。 •
精品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五
佛理禅趣
精品课件
• 人生是一场修行,不修寸步难行。 •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上下铺。 • 题海无边,不做是岸。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
到。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佛教产生于公 元前6-5世纪的古 代印度。由当时的 迦毗罗卫国(今尼 泊尔境内)王子释 迦牟尼所创,因而 又称“释教”。佛 教与基督教、伊斯 兰教并称为世界三 精品大课件 宗教。
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下深思默想
,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这一
年他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
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
,称为佛教。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80岁

精品课件
禅宗
• 禅,梵文音译“禅那”的简称,意为安静 安详地沉思。
• 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又称佛心宗。 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 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 秀。
“佛”指什么
1、佛陀。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觉者、智者) 2、大千世界中所有觉者的共称。
精品课件
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0岁时,
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又对当
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寻
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开始时,他在摩
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在尼连禅河畔
金庸和佛禅

1976年10月,金庸19岁的长子查传侠突然在美
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这对他真如晴天霹雳,伤
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有一个强烈的疑问
:“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 此后一
年中,金庸先生阅读了大量书籍,探究“生与死”的 奥秘,详详细细地研究了一本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 关怀》,但并不能解答他心中对“人之生死”的大疑
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 “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心地等待, 全面地审时度势。
精品课件
翻译 解析
寓意
尝庵婆罗果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 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致 “一切都弃”的结果。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对待佛家的教理,不 知道类推,认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 才能相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各 则寓言 2、分组解析、探讨各则寓 言内容及寓意
精品课件
翻译
愚人食盐
这故事原来说的是: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
解析 少欲知足,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
但 “外道” 矫枉过正,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 益处。那种做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 蠢的举动。
寓意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 面。比如: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
常的心理。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 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要求 你全部喝完。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 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精品课件
翻译 解析
寓意
入海取沉水
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辛苦打捞得到的 珍贵香料,烧成木炭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 成了廉价普通的东西。 原因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从而失去 了理性的价值判断。 这故事原来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 之心。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 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 主义不仅时时碰精品壁课件,而且不可能做到。
翻译 解析
寓意
诈言马死
这个故事原本比喻:现在的人们也是如此, 自称善良好心,不吃酒肉,却杀害各种生 灵,制造各种痛苦毒害,还虚假地自称善 良,实际上暗地里无恶不作,这就像那位 谎称马死的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