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镇乡规划导则试行

合集下载

镇(乡)域划导则(试行)

镇(乡)域划导则(试行)

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1 总则1.1为适应我国农村发展需要,促进镇(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镇(乡)规划指导镇(乡)发展的作用,加强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所指的镇、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基层行政区域。

镇(乡)域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镇规划和乡规划的一种形式,其规划区范围覆盖镇(乡)行政辖区的全部。

有条件的镇和乡,应依据本导则编制镇(乡)域规划。

1.3镇(乡)域规划编制应坚持全域统筹、注重发展、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对镇(乡)全域发展的指导,协调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统筹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合理布局。

体现地域特色、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农村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1.4镇(乡)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1.5 镇(乡)域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应当分别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镇规划和乡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的要求执行。

1.6 编制镇(乡)域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2 编制内容2.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产业布局2.1.1 经济社会发展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镇(乡)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镇(乡)域发展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分析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镇(乡)域人口规模;明确镇(乡)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三次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措施。

2.1.2 产业布局统筹规划镇(乡)域三次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产业园区、物流市场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集中区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2.2 空间利用布局与管制2.2.1空间利用布局划定镇(乡)域山区、水面、林地、农地、草地、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等用地空间的范围,结合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形状况、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提出各类用地空间的开发利用、设施建设和生态保育措施。

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

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

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1总则1.1为适应我国农村发展需要,促进镇(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镇(乡)规划指导镇(乡)发展的作用,加强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所指的镇、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基层行政区域。

镇(乡)域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镇规划和乡规划的一种形式,其规划区范围覆盖镇(乡)行政辖区的全部。

有条件的镇和乡,应依据本导则编制镇(乡)域规划。

1.3镇(乡)域规划编制应坚持全域统筹、注重发展、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对镇(乡)全域发展的指导,协调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统筹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合理布局。

体现地域特色、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农村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1.4镇(乡)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1.5 镇(乡)域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应当分别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镇规划和乡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的要求执行。

1.6编制镇(乡)域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2编制内容2.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产业布局2.1.1经济社会发展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镇(乡)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镇(乡)域发展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分析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预测镇(乡)域人口规模;明确镇(乡)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三次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措施。

2.1.2产业布局统筹规划镇(乡)域三次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产业园区、物流市场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集中区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2.2空间利用布局与管制2.2.1空间利用布局划定镇(乡)域山区、水面、林地、农地、草地、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等用地空间的范围,结合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形状况、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提出各类用地空间的开发利用、设施建设和生态保育措施。

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
第三节 地下空间使用功能控制 .........................................37 第四节 地下空间竖向分层规定 .........................................37 第八章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 ........................................ 39 第九章 附 则 .......................................................... 42 附录 A 标准用词说明 .....................................................42 附录 B 名词解释 .........................................................42 附录 C 计算规则 .........................................................44 附图 A 建筑布置形式示意图 ...............................................49 附图 B 建筑间距示意图 ...................................................50 附图 C 建筑后退城市道路交叉口示意图 .....................................52 附图 D 建筑高度计算示意图 ...............................................52 附图 E 坡地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界定示意图 ...............................53
第七条 最小建设用地面积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解读《福建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解读《福建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设施 配套
市政 设施 配套

公共

设施

配套





交通
活动
控制
行为 活动
环境 保护 规定
给水设施 排水设施 供电设施 交通设施
其他 教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商业服务设施 行政办公设施 文娱体育设施 附属设施
其他 交通组织 出入口方位及数量 装卸场地规定 噪音震动等允许标准值
水污染允许排放量 水污染允许排放浓度 废气污染允许排放量
多功能用地
数种互无干扰的设施的混合用地。
混合用地,居住用地的建筑面积必须大于总建
筑量的50%,并保证不多于80%,超过80%的 话,则应当算住宅用地兼容公建及其他用地。
CM:以公建为主,兼容居住及其他用地,
居住兼容 F1 公建及其
他用地
以居住、公建及其他为主的用地, 公建及其他建筑面积低于总建筑 面积的40%
分区与标准分区的划定与衔接,统一的用地编码系 统。
覆盖程度与编制深度的对应,重视与近期规划衔接。 覆盖深度的区分与转换。
现行控规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层次与深度
存在问题: 上位规划有年限,而控规无年限。上位规划越来越注重宏观调控与公
共政策属性,真正落实需要具体指导。 前期研究普遍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控规编制的依据不足。专
采取分层控制、层层深入的方式。 采取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划定特定区有针对性地提出编制深度要求。 将不同的控制要求上升到分区规划层次、或划定标准分 区时给予明确。 刚性与弹性的控制要求、相互之间的转化。
现行控规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控规的灵魂
存在问题: 指标千篇一律,不能体现城市特色与控制内涵。 指标选取缺乏针对性研究,规定性与指导性指标需要针对性界定。 指标赋值缺乏科学依据,有主观臆断现象。 不同的编制单位和区片导致不公平和衔接困难。

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2020版)

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2020版)

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7目录第1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编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规划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村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编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规划指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村域规划和村主要居民点规划的主要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村庄分类及相应的规划对策 (4)2.2.3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送审稿)2007-03-19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主要技术内容 (2)第三章其它技术内容 (10)附录一:现状调研的主要内容 (14)附录二: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 (16)附录三:发展目标的主要量化指标 (17)附录四:宜深化的规划实施对策内容 (18)附录五:文本编写的主要内容 (19)附录六:主要规划图件目录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开展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完善地方规划体系,促进地方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特制定《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第二条乡镇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对乡镇整体地域进行发展定位、综合布局、规划协调与空间管制,引导乡镇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本《导则》适用于乡镇行政管辖范围。

第四条乡镇总体规划分近期和远期规划两个阶段,一般近期期限5年左右,远期期限20年左右。

基础数据一般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为准。

第五条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乡镇总体规划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文本: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图则:用图纸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并标注出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制单位名称和绘制时间。

图则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文本一致。

3、附件:包括综合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综合报告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

第二章主要技术内容第七条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1、遵循宏观指导思想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与上位层次政策与规划相衔接原则:在国家、省、市有关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针、政策、纲要指导下,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交通、国土资源、水利、环保、农业等专项规划,并与上位层次的城镇群体空间组织相协调,在乡镇范围内具体深化落实。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发布机构:城乡规划局来源:城乡规划局点击:2714 时间:2011-12-01 16:1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及用地要求第三章建房审批第四章建设管理第五章技术标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村民(以下简称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提高农村住宅建设水平,促进集约合理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镇乡、村庄(不含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土地上村民新建、扩建、改建个人住宅(以下统称村民建房)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村民建房按照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的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村民建房应当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应符合规划、节约用地、注重防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体现农村地域特色,并妥善处理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第四条村民建房包括集中建房和个人建房。

个人建房是指单户村民自行建造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在原宅基地上改建或扩建、异地新建;集中建房是指镇乡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集中建设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一旧村改造等方式。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集镇或小城镇集聚,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一)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集中建设住宅的;(二)农村土地整理涉及村民新建住宅的;(三)灾后集中统一建设的;(四)实施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搬迁统一建设的。

第五条村民建房规划管理要方便群众,高效管理。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职权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管理具体事务委托镇乡人民政府实施。

第二章规划及用地要求第六条村民建房应当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

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附件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1 总则1.1 编制⽬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居环境,加强对村庄建设及村容整治的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福建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特制定《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范围本《导则》⽤于指导我省⾏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的编制。

1.3 编制主体村庄规划由乡镇⼈民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编制。

1.4 编制框架村庄规划包括村庄的建设规划和整治规划。

村庄规划宜以⾏政村(中⼼村)为单元进⾏。

对具有⼀定规模或近期建设量较⼤的⾃然村,也可单独编制村庄整治和建设规划。

1.5 规划期限及审批村庄建设规划的期限为15年。

对规划期限已过或已明显不适应建设的村庄建设规划应进⾏调整和续编。

村庄整治规划的期限为3⾄5年。

村庄规划⽅案完成后,须向村民公⽰,并由县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由乡(镇)⼈民政府报县级⼈民政府批准。

2 村庄建设规划2.1 村庄建设规划基本任务及规划原则2.1.1 基本任务依据乡镇总体规划和⼟地利⽤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村庄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界限,统筹安排村民建房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平相适应的⼈居环境。

2.1.2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量⼒⽽⾏。

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的村庄实际问题,分类指导。

(2)节约⽤地,合理布局。

要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地的原则,充分利⽤丘陵、缓坡和其它⾮耕地进⾏建设。

(3)⽴⾜现状,配套设施。

合理地安排村庄各类⽤地,⽴⾜现有基础,重点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4)延续特⾊,⽣态优先。

充分利⽤丘陵、平原、⽔⽹等不同⾃然地理条件,保护整体景观,挖掘地⽅⽂化内涵,延续⽂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镇乡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六年五月编制说明2008年1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将“乡规划”、“村庄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统一体系,意味着镇、乡、村庄应各有为其量身定做的、区别于城市的技术标准和编制方法。

目前镇、乡规划多参照国标《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执行,但该标准发布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前,尚未体现镇、乡规划的差异,之后发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在用地类别尤其是公共设施类有较大的调整,《镇规划标准》中用地分类亦需做相应调整。

现在《乡规划标准》CECS366:2014已出台,《镇规划标准》尚在修订中,当前的规划标准、规范尚难以满足镇规划、乡规划作为独立规划的要求。

为落实《城乡规划法》,及时为福建省乡镇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结合福建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编制《福建省镇乡规划导则》。

导则前三章节主要解决镇、乡规划要“做什么”的问题,明确镇、乡规划层次、编制原则、编制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深度及强制性内容、成果要求等,主要供规划管理部门在委托和审查镇、乡规划项目时使用;第四章节主要解决镇、乡规划“怎么做”的问题,明确技术通用性要求及技术指标,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规划指引,主要供规划设计单位在编制镇、乡规划项目时使用。

鉴于镇、乡层级相同但又分属“城镇”、“乡村”范畴,其规划编制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其规划要求、方法、标准应有所区别;但省内有一些镇、乡差异并不大,如有些乡位于城镇密集区,或在规划期内有条件成为建制镇,在编制时也可选择按镇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

导则编写时对共性部分用通则表达,对差异性部分则补充说明。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试行。

由于镇、乡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尚处于多种探索、尝试中,本导则将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吸纳各地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各使用单位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建议,请及时函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以便修订时参考。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目录第1章总则 .............................................................................................. - 6 -1.1 编制目的............................................................................................ - 6 -1.2 适用范围............................................................................................ - 6 -1.3 规划层次............................................................................................ - 6 -1.4 编制主体............................................................................................ - 6 -1.5 编制原则............................................................................................ - 6 -1.6 规划依据............................................................................................ - 7 -1.7 规划期限............................................................................................ - 7 - 第2章镇规划要求 ...................................................................................... - 8 -2.1 基本要求............................................................................................ - 8 -2.2 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 10 -2.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 - 16 -2.4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 - 18 - 第3章乡规划要求 .................................................................................... - 20 -3.1 基本要求.......................................................................................... - 20 -3.2 乡规划编制内容.............................................................................. - 21 -3.3 规划成果要求.................................................................................. - 23 - 第4章规划指引 ........................................................................................ - 26 -4.1 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26 -4.2 空间管制.......................................................................................... - 30 -4.3 人口预测.......................................................................................... - 32 -4.4 村庄迁并及农宅建设...................................................................... - 33 -4.5 公共设施.......................................................................................... - 35 -4.6 道路交通.......................................................................................... - 40 -4.7 给水排水.......................................................................................... - 42 -4.8 电力通信.......................................................................................... - 43 -4.9 燃气工程.......................................................................................... - 47 -4.10 管线综合........................................................................................ - 47 -4.11 用地竖向........................................................................................ - 48 -4.12 防灾减灾........................................................................................ - 48 -4.13 环保和环卫.................................................................................... - 50 -4.14 绿地规划........................................................................................ - 51 -4.15 景观风貌........................................................................................ - 52 -4.16 历史文化保护................................................................................ - 54 -4.17 规划制图........................................................................................ - 55 - 第5章附则 ............................................................................................ - 58 - 附录 ................................................................................................................ - 59 -第1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指导福建省镇、乡规划建设,规范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制定本规划导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