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格心理学

现代人格心理学
现代人格心理学

现代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人格心理学以人格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的结构、发展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人格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1、总和式定义

始于古罗马时代,他们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比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方面,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

这种定义有助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有一定启发作用。这种定义是肤浅的人格特质并不是简单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合。

2、整合式定义

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

比如卡米查尔认为人格室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麦克柯迪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3、层次性定义

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看做是又组织的,并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统一性。

比如詹姆斯把自我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室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室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即对自己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

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

比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

5、区别性定义

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

比如思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

上述定义虽指出了人格的某些特征,但是不全面。奥尔波特指出人格室人体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二、当代大百科全书和主要教科书中人格定义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

3、《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人格与一个人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

4、《人格科学》中的定义

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

三、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孤立的人格特质的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方面许多特质的有机整合。

2、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

奥克兰德成长研究,结果表明,从少儿到青年以后,人格特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智力一致性最高,其次是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对冲动的控制等,最后是政治态度、自我价值观和生活满意度。

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具有可塑性。人格在主观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国发展起来的,又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人格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

3、人格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由于人格结构多样,因此每个人的人格都又自己的特点。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毫无共同之处。人格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方面。

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研究表明,人格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而且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四、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

1、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

2、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

3、狭义的人格不包括智力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默瑞《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

西奥菲拉斯塔的《性格》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人性伦

中国第一个讲性的是孔子。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伦大致有六种说法:

(1)性善论。孟子和董仲舒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

(2)性恶论。荀子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

(3)性无善无不善伦。告子等人认为,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人性是中性的。

(4)性可以善可以为不善伦。世硕、宓子贱等人认为,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

(5)有性善有性不善伦。有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些人的本性是不善良的。

(6)善恶混论。扬雄等人认为,人性既有善性,又又恶性,是善恶二者的混合。

2、人格类型

《黄帝内经》认为气质有先天和后天的。其中的《灵枢*通天篇》都是气质理论,它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比例,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

《尚书》中提了“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三国十七的刘劭为适应当时的需要,受《尚书》中“九德”的启发,对人类性格作了系统分析,将人的性格划分为12种类型。

3、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是人格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将《周易》中对理想人格的论述进行了概括,得出18个心理特征。

4、人格评估

尧采用多种方法对舜进行多年考察评价很高。他指出这分明是一个迷津测验——一个以人做被试之打规模迷津测验。它是一切测验的鼻祖。

三国时期刘劭提出“八观”“五视”,来评估人的人格体征。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出了知人的七种方法《将苑*知人性》。

5、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四种人格学说

(1)“阴阳五行”气质类型个性说。

内经中人的气质划分推演出25种。

(2)“习与性成”个性说。

认为个性是在环境习染中逐渐形成的。

(3)性品德个性说。

古人将人格品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4)“物情不齐”个性说。

明代的李贽提出,意思室,天下这样打,人民这么多,事物各不一样,所以人的个性也应各不相同。

6、现代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格心理学研究成果甚少,仅有的1944年出版的阮镜清的《性格类型学概论》,1947年朱道俊的《人格心理学》。林传鼎分析历史人物进行研究。

文革时期被认为是伪科学的。现在已广泛应用到教育、医学、咨询、文艺、管理和体育等领域中。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人性论

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人本善的传统。

柏拉图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灵魂,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灵魂本身具有善性。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认为一个人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认为人的本性室中性的,无所谓性善或性恶。

2、人格结构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

早期提出两部人格结构模型;一个事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系统。后来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结构模型。

(2)勒温的人格结构模型

强调动机作用,把物理学中的场论创造性的运用于心理学,倾向于在整个物理和社会关系中研究人的行为。(3)人格的分层理论

哈特曼认为世界上一切食物都是分层次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夫曼、罗特哈克和列尔希等人。

霍夫曼认为人格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可以由下而上分为欲求、心灵和精神三个层次。人格的所有层次都起自我保存和种族延续的作用。

罗特哈克认为,人格结构可分为自我,人层和深部人格三个层次。

列尔希认为,人格可以分为内部情感技术和上部构造两个层次。在内部情感基础下还有一个没有意识,作为体验的层次——生命基础。

3、气质理论

(1)古希腊和罗马的气质学说

顾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勤提出“四根说”,认为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是万物之根。

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发展为四液说,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

盖伦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将人体内的体液混合比例。这就是近代气质概念的来源。

(2)康德和冯特的气质学说

康德把气质分为感情的和行为的;

多血质的人是开朗的;

抑郁质的人是沉稳的;

胆汁质的人是热血的;

粘液质的人是冷血的。

冯特以感情反应的强度和变化的快慢为基础,把气质划分为四类;

感情反应强而变化快的为胆汁质;

感情反应弱而变化快的为多血质;

感情干瘾强而变化慢的为抑郁质;

感情反应弱而变化慢的为粘液质。

(3)气质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爱克雷奇摩把人的体格分为三种;

矮胖型——外向而容易动感情(躁欲气质:善交际、活泼、乐观、感情丰富)

瘦长型——内向而孤僻(分裂气质:不善交际、沉静、孤僻、神经过敏)

强壮型——介于两者之间(粘着气质:固执、认真、理解迟钝、情绪爆发性)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把人的体型分为三种;

內胚叶型——柔软、丰满、肥胖(内脏紧张型:动作缓慢、爱好社交、情感丰富、情感舒畅、随和、有耐性)中胚叶型——肌肉骨骼发达、坚实、体态呈长方型(身体紧张型:动作粗放、精力旺盛、喜爱运动、自信、富有进取性和冒险精神)

外胚叶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头脑紧张型:动作生硬、善思考、不爱交际、情绪抑制、谨慎、神经过敏)(4)气质的血型说

日本学者能见正比古等指出,血型的真正含义指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

A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于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志

B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寡信好管闲事

O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

AB兼有AB特征

(5)气质激素说

伯曼认为气质忒但是由内分泌活动决定的。

甲状腺型

多:精神饱满、不易疲劳、知觉敏锐、意志坚强、处事和观察迅速、任性、主观、自信心过强、容易感动、甚至感情迸发

少:迟钝、缓慢、可能发生痴呆

脑垂体型

多:性情强硬、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喜欢思考、骨骼粗大、皮肤甚厚

少:身材短小、脂肪多、皮肤干燥、思想尺度、行为怯弱、缺乏自制力

肾上腺型

多:雄伟有力、精神健旺、皮肤深黑而干燥、毛发浓密、专横、好斗

少:体力衰弱、反应迟钝

副甲状腺型

多:易激动,缺乏控制力

少:精力不足、缺乏生活兴趣

胸腺型

幼年发育青春期后期停止生长,逐年萎缩。成年时胸腺不退化者有之、单纯、软弱、不善处理工作

性腺型

多:强烈的攻击性

少:攻击行为减少,容易对文字、艺术和音乐等产生兴趣

(6)活动特性的气质理论

巴斯和普洛明反应四种活动特性

活动型:倾向于活动,总是抢先接受新任务,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婴儿期表现为手脚不停活动;儿童期在教师里坐不住;成年时有强烈的事业心。

交际型:倾向于社交,渴望与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婴儿期要求父母在身旁,爱抚他,孤单时会大哭大闹;儿童期容易接受教育受环境影响;成年与他人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情绪型: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都打。婴儿期经常哭闹;儿童期容易激动;成年喜怒无常,难以合作相处。

冲动型:容易兴奋,缺乏控制能力。婴儿期等不得成人喂饭、换尿布等;儿童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坐立不安;成年行动带有冲动性。

(七)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把婴儿分为三类

易教养型:面对新环境比较主动而不退缩。适应性强,通常会有积极情绪。活泼、愉快、爱玩、通常受到大人的注意。

困难型:面对新环境,退缩而不是主动。典型的是适应环境比较慢,并且经常处于紧张的消极情绪中。生理活动没有规律进食时烦躁不安,经常哭闹,睡眠不规则。

行动缓慢型:在陌生环境中表现退缩,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较慢。通过抚爱和教育,可逐渐培养他们对新刺激的兴趣,使他们慢慢活跃起来。

(8)巴斯和普洛明的研究

减少到三种:

情绪型:指一个人情绪反应强度。

高:容易心烦意乱和性子急。

活动性:指一个人能量释放的水平。

高:喜欢运动,不喜欢安静,大部分时间忙碌。

交际性:指一个人的人缘及与人相互的特点。

三、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1、人格形成理论

(1)人格的社会起源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人格是与高级心理机能同步发展起来的,与高级心理机能一样,起源于社会;离开社会的影响,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和人格就不能形成。

(2)活动——人格理论

列昂节夫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像室心理反映的产生、作用和结构,包括活动、意识和人格三个范畴。活动不仅仅是发端,不是反应的总和,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内部转变和转化,还有自己的发展系统。

(3)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彼得洛夫斯基认为对人格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活动,而是活动中形成的人际法系,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要经历适应、个性化和整合阶段。

2、人格结构

(1)希尔巴克夫的人格结构论

第一个系统是感觉——知觉组织动力系统。

第二个系统包括知识、技能、智力、气质和态度几种比较稳定的心理构成物。

第三个系统包括能力、性格、独立性和倾向性。

第四个系统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包括集体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爱劳动等。

(2)波果斯洛夫斯基的人格结构观

人格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志向、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体系。

能力系统,是保证人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

性格系统,复杂的构成物,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

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机制。

苏联心理学家倾向于人格倾向性。包诺维奇指出人格的完整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倾向性,因为正是人格倾向性构成了人格的核心。

3、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这两种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神经活动过程的平衡性;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强而不平衡(兴奋型);强、平衡而灵活(活泼型);强、平衡而不灵活(安静型);弱(抑制型)。

苏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研究有三个学派

(1)莫斯科学派

强调研究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对这些特性的结合即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不要过早下结论。

论述了兴奋过程的两极特性:耐受性和感受性。

雅可夫列娃对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做了许多方面的研究,从中分出两个独立的特性;狭义的灵活性和易变性。分出神经活动过程的第四种特性——动力性。动力性指条件反射过程中神经活动的速度和容易程度,是广义的学习能力。

平衡性是神经活动过程中的二级特性,包括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灵活性、易变性和动力性。

列举楚一些新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把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区分为一般特性和局部特性。一般特性指整个神经系统的共同特性。局部特性指大鸟皮层内不同分析器的特性。

指出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和类型无好、无坏之分。

(2)乌拉尔学派的研究

主要研究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学意义,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对个体活动特别室工作或职业的影响。

梅尔林把气质的概念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概念联系起来。指出气质特性的第一基本特征室神经系统特性对他的制约性。他把气质分为焦虑、外内向、冲动、行动僵化、情绪稳定性和情绪机动性。

贝洛斯等人用因素分析法分离楚气质的两种因素:内外向和情绪性。

希莉娜和贝洛斯以儿童和人为被试,划分出两种气质类型:A和B型。

克帕托娃研究了神经过程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克里莫夫研究了神经过程灵活性与纺织工人活动方式的关系,在几十名纺织女工中划分“灵活型”和“迟缓型”。(3)圣彼得堡学派的研究

对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研究人格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证据,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正确了解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有助于论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建立。

二、实践意义

在教育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在管理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知人善用。

在职业选择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选择与自己人格类型相复合的工作,激发起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文艺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抓住人物的人格特征,形象的塑造楚典型人物,将一个栩栩如生、灵活生动的人物展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

第二章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及其直接门人(阿德勒、荣格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指欧洲的一批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代表人物又霍尼、沙利文、卡丁纳、安娜*弗洛伊德、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等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文明及其缺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弗洛伊德全集。

一、人格动力

1、生的本能

在于追求个体生存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包括饥、渴、性等本能

2、死的本能

人的生命是从无机物演化而来的,一开始就有一种返回无机物状态的欲望。

二、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包含正意识到的那部分人格,前意识包含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潜意识包含不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系统。

1、本我

是与直接需要的满足有关的人格部分,主要由潜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

2、自我

是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同时考虑外部现实性的人格部分。

自我的主要功能:

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生存。

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环境条件。

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调节和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3、超我

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和理想自我。

具有的功能

抑制本我不为社会要求所容的行为,特别是性欲和攻击性。

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低级现实目标。

使个人向理想努力,以完善人格。

三、人格发展

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

是心理性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大约持续到儿童18个月。这个时期,以口、唇、舌未主要性敏感区,这些区域需要没有满足,就可能形成一种紧张和不信任的人格特征,满足过度会形成一种依赖和纠缠别人的人格特征。2、肛门期

大约在18个月到36个月之间。关键是便秘规则训练。如训练过严会在情绪上受到威胁,感到恐惧,可能表现楚冷酷无情顽固刚愎好破坏等人格特征。

3、性器期

大约在3岁到6岁,最重要的心理性欲阶段,以外生殖器未主要性敏感区。恋母情节称狄浦斯情节,恋父情结称伊莱克拉情节。

4、潜伏期

大约持续到12岁左右青春期开始。他们的力比多冲动出于暂时的潜伏状态,性感处于低潮,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取代。

5、生殖器

在12岁到20岁。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他们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

弗洛伊德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心里治疗体系,被称为精神分析法。潜意识是他人格心理学中核心的概念。对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理解行为的深层提供了条件。他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把人类人格发挥在那的动力归结于性本能或称力比多,认为性本能是是否满足,直接影响到人格发展。

第二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著作有精神症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实践和理生活的科学、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社会兴趣:对人类的挑战

一、追求优越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存在着身心缺陷,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而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要求,而且不长往往是超额的,即不仅不长缺陷,还发展为优点,追求卓越。阿德勒的有力“追求卓越”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优越感包含完美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人生的主导动机就是追求卓越,而自卑是推动个人获取成就的主要动力。

二、自卑和补偿

个体追求优越的欲望来自人的自卑。阿德勒早期强调自卑感源自胜利缺陷或功能不足。自卑感的主要表现就是对缺陷的补偿,人有时甚至会得到过分的补偿。他把补偿作用从生理学推广到心理学,认为幼儿就有自卑感。自卑

感室人所共有的,没有自卑感,就不会有补偿。自卑感室个体的激励因素,对个人、社会都有利,能导致人格的改善。

三、生活风格

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这成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早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室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工具。

生活风格分为健全和错误两种。健全的生活风格使人趋向完美,有利于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使个人与他人和谐共处。错误的生活风格与社会目标相违背,是建立自私自利基础之上的。

形成错误生活风格的条件:

1、忽视

2、溺爱

3、生理自卑

阿德勒认为,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他的生活风格。理解个体的生活风格,就是理解了他的独特自我。

四、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阿德勒室精神分析学派中第一位社会心理学家,他的工作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他强调指出,社会兴趣是个人对自卑感的一种最根本的补偿。一个人能否获得充分发展的社会兴趣,主要取决于母亲,母子相互作用的性质决定儿童社会兴趣发展的情况。

阿德勒根据个人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将人分为四种类型:

1统治-支配型

这种人缺乏正确的社会兴趣,倾向于统治别人。

2索取-依赖型

这种人缺乏正确的社会兴趣,倾向于竭力从他人那里索取一切所能索取的东西。

3逃避型

这种人缺乏正确的社会兴趣,试图通过回避问题而取胜,通常只能以碌碌无为的方式来避免失败。

4社会利益型

这种人有正确的社会兴趣,试图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五、创造性自我

创造性自我使人按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人的主观系统,是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阿德勒是第一个提出人类行为不完全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人格心理学家。霍尔等人把他的创造性自我成为“人格理论家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

认为个体并不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的消极接受者,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活的自由,都能对自己的发展作出选择,遗传和环境仅仅是创造自我、塑造人格的材料。

六、出生顺序

第一个强调提出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个体由于出生先后不同,在急停中的地位也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阿德勒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确立了个体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强调社会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在弗洛姆看来阿德勒是着重“人的基本社会性”的最早的精神分析学家,追求卓越,完美的社会作为人类的基本动机,纠正了弗洛伊德过强调重视性本能的倾向。重视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动物,是自我意识的个体。最早提出对心理学界影响很大的创造性自我的概念,认为创造性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塑造人格的主动力量。个体心理学也有其局限性,而且阿德勒的人格理论来自变态心理学,用于常态人格尚需要补充和修正。他对追求优越、自卑和补偿的作用看法偏激,作为人类的根本动机,这就具有唯意志论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1阿强调意识的作用,弗强调潜意识的作用。

2阿未来目标是形成的哦你攻击的本原,弗未来目标无关紧要。

3阿社会性动机重要,弗生物性动机重要。

4阿对人类乐观,弗对人类悲观。

5阿盟誓解决问题的手段,弗梦是探求潜意识的工具。

6阿人类至少能部分决定自己的人格,弗人格万物按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

7阿轻视性的作用,弗夸大性的作用。

8阿治疗目的在于促进形成一种具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弗治疗目的在于发现被压抑的早期记忆。

第三节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914荣格创立分析心理学

著作有潜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学、分析心理学的贡献、寻求林混的现代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记忆梦思考、人及其象征。

一、人格结构

荣格认为,人格既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结构,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作用的机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1、意识

意识是人格中唯一能被个体觉知的那部分。

意识出现较早。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随着感觉、思维、情感、直觉这四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意识与个性同步。意识的开端就是个性化的开端;意识发展了,个性化也发展了;意识逐渐变得不同于他人,个体就富有个性。

自我是意识的核心,由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等组成。

自我对心理材料进行选择有以下条件:

(1)个体占主导地位的心理机能。

(2)个体焦虑状态。

(3)个体的个性化程度。

(4)刺激物引起个体体验的强度。

2、个人潜意识室潜意识的表层,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直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荣格的个人潜意识和弗洛伊德早期的潜意识概念相似,但不认为这部分人格具有性和罪恶的色彩。

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节。情节被认为是一组具有情绪色彩的观念。它不断在生活中出现,个体对它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表明,情节是自主的,有自己的驱力,占用了大量的心理能,可以强有力地支持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干扰个体正常活动的作用,妨碍心理的正常发展。

3、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遗传的,为集体共有,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物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最大的发现,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一部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总是要向外显现的。

所谓往事,它不仅包括作为单独物种的人的种族的历史,而且包括前人类或动物祖先在内。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荣格认为,这些意象是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性,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

(1)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位于人格的最外层,指人在公共场所的外在表现。人格面具对人的生存来说是必须的。它能使我们搞好人际关系,与人和睦相处,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荣格认为不能将人格和人格面具等同起来,人格面具仅仅显示人格的小部分,某种意义上说,人格面具具有欺骗性。

(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玛是男子人格中的女性成分,阿尼姆斯室女子人格中的男性成分。它们是远祖遗传下来的原型,是自己和别人都不易察觉的人格特征。,保证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理解和协调交往,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基本功能就是引导人们区选择合适的伙伴。

(3)阴影

阴影室人格中最隐蔽最黑暗的部分,即黑暗自我与弗洛伊德的本我相似。荣格认为,阴影可能室一切原型中最强大也是最危险的,是人身上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

(4)自性

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荣格区分了自我和自性,认为自我仅仅是意识领域的核心,自性则是整个身心的主体,自性是一个包括自我的心理因素。自性是生命的目标,是人格组成最完整的表现。具有稳定性,使个人处于自我实现的状态。

二、人格发展阶段

荣格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1、童年

童年从出生到青春期。力比多主要用在学习生存的必要技能上,5岁以后逐渐转向性活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

2、青年

青年从青春期卡是到40岁左右,力比多主要在职业学习、社交、建立家庭等活动上,以生理变化为标志。

3、中年

中年从40岁左右开始,是生命中最关键的时期。荣格认为,中年时常常会出现问题主要是根据新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生活。当力比多促进个体成长,促进其人格稳步发展时,个体就前进。当力比多倾向于潜意识时,个体就倒退。

4、老年

老年类似于童年,人经常沉溺在潜意识中,不断考虑有关"来世"的事。老年人越来越沉溺于潜意识,最后就消逝在潜意识中。

三、人格类型

1、一般态度类型

他根据力比多流动的方向划分人格类型:认为力比多流动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的人,是外向性的;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内部环境的人是内向性的,表现了一种对客体的否定关系。

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格特点

内向型

孤独型沉默寡言、谨慎、消极、孤独。

思考型善于思考、沉入专研。

丧失自信型自卑、自责,罪恶感强。

不安型规矩、清高、小心。

冷静型小心谨慎、沉着、稳重。

外向型

社交型爽朗、积极、能言善辩、顺应。

行动型现实、说干就干、易变化、好动。

过于自信型瞧不起别人,过于高估自己。

乐天型胆量大、大方、不拘小节。

感情型敏感、喜怒哀乐变化无常。

2、机能类型

荣格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

两种态度和四种机能可以组成八种人格类型

(1)外向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向的,又是偏向于思维的。他们的思维以客观资料为依据,思维过程由外界信息激发。外向思维的人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出冷淡、傲慢等人格特点。

(2)外向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向的,又是偏向于情感的。他们的情感符合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外向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

情感外露,爱好交际,寻求与外界的和谐。

(3)外向感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向的,又是偏向于感觉的。他们头脑清醒,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对事物并不过分追究到底。他们寻求享乐,追求刺激,一般情感浅薄,直觉压抑的。

(4)外向直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向的,又是偏向于直觉的。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外向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物的发起人,但经常不能坚持到底。

(5)内向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向的,又是偏向于思维的。他们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己内在精神世界。这种类型的人具有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玄想、固执、刚愎、骄傲等人格特征。

(6)内向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向的,又是偏向于感觉的。他们的情感由内在主观因素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在内心,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气质常常是忧郁的。

(7)内向感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向的,又是偏向于感觉的。他们远离外部客观世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之中。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8)内向直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向的,又是偏向于直觉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于幻想,观点新颖,但优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这种类型。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该测量把人划分为四个维度

即内向——外向、感觉——直觉,思维——情绪和判断——直觉,得出8中人格类型。

不同人格类型的人的理想职业

外向型要求群体交往、与人谈话,社交聚会较多,有大量的旅行,讲话和变化多。

内向型要求安静、独立进行文案工作,很少被打扰,要集中注意,认真思考。

思维型要求解决大量问题,尤其是需要逻辑推理,与数字相关,有明确的解决方法。

情感型具有服务性,特别是未平民服务,满足个人需要。

感觉型要求注意细节,短期、有形,与目标直接相关。

直觉型任务新,具有挑战性,依靠洞察力和沉思爱解决抽象问题。

判断型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与结构性,在新任务开始前能完成原有工作。

直觉型要求适应新的环境,具有创造性。

第四节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埃里克森的主要作品有儿童期与社会,同一性与生命周期,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新的同一性维度,生命李氏与历史时刻,游戏与理由,生命周期的完成。

一、自我概念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1、本我

与弗洛伊德一样,认为本我是包含力比多的各种强烈欲望的综合,代表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剩余沉淀物,只能使人沦为动物,必须加以克服,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超我

埃里克森认为,超我是体现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心理过程,由个人经验和对他最有影响的人的观念和态度共同组成。

3、自我

埃里克森受哈特曼的影响。哈特曼是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埃里克森发展了哈特曼重视环境对自我适应作用的思想,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理论,并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去考察自我的发展。

埃克森可对自我提出了机电具体看法:

(1)自我并不受本我制约,在个体出生后就开始迅速地独立发展;

(2)自我是一个自主、有力量的实体,有自己的重要功能;

(3)自我与本能的冲突无关,朝向认识和适应环境的目标;

(4)自我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既有适应功能,也有防御功能。

把自我看做一种心理过程,认为它包括人类的意识动作,并能加以控制。强调自我具有独立性,认为自我不再是本我和超我压力的产物。自我除了遗传,生理解剖上的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二、人生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共经历八个阶段,后三个阶段是他的独创,其他五个阶段是和弗洛伊德划分一致。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这个阶段从出生到1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软弱,非常需要成人的照顾,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大。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婴儿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如果儿童得不到满足,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会使儿童产生希望的品质。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这个阶段指1-3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养育儿童,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有一定的导向和限制,又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主性,必须理智耐心。这一阶段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能形成意志品质。

3、主动对内疚

这个阶段4-6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性器期。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任务室主动性,这是他们形成主动性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肯定和孤立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儿童主动性就会得到发展;父母经常否定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儿童会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这一阶段的危机积极解决形成目的的品质。

4、勤奋对自卑

这个阶段指6-11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儿童大多在上小学,不仅接受父母的影响,还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影响,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儿童如果体验到成功,就会产生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失败的

体验会使如同产生自卑感,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个阶段的危机如果得到解决,就能形成平、能力品质。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指12-20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器。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必须思考他已经掌握的所有信息。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这一阶段的危机如果能够解决,儿童就会得到自我同一性。

角色混乱是指个体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消极同一性指个体形成的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

马西亚发展了埃里克森认为有四种可能性

(1)同一性实现。

(2)同一性延迟。

(3)同一性混乱。

(4)同一性拒斥。

这个阶段危机得到解决可以形成忠诚的品质。

6、亲密对孤独

这个阶段大约在20-24岁,属于成年早期。埃里克森支持,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热烈追求他人并与他人建立亲密的爱的关系。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担心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丧失自我,离群索居,从而感到孤独。这一阶段的危机如果得够得到解决可以形成爱的品质。

7、繁殖对停滞

这个阶段大约在25-65岁属成年期。成年人已经建立家庭和自己的事业,成人会通过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到生活的乐趣。有些很少从教育孩子中获得快乐。这个阶段的危机得到解决,可形成关心品质。

8、自我整合对绝望

这个阶段从65岁开始,直到生命的结束,属于成年晚期。这个阶段相当于老年期,前面七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具有充实感和完善感,会怀着充实的感情向人间告别。不惧怕死亡。这个阶段的危机得到解决能够形成明智的品质。

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把重点从本能驱力的潜意识方面转向自我与社会之间相互之间互相作用的意识方面。提出了自我的新概念。埃里克森提出了相当完整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第五节霍尼的基本焦虑学说

1941创办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任所长,直至去世。她把自我分成三种基本形态: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主要代表作现代人的神经症人格,精神分析的新道路,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女性心理学等。

一、基本焦虑

霍尼把人的神经症分为情境性和人格性的两种。是前者仅仅是人对特定的困难环境暂时缺乏适应能力,海没有表现出病态人格,可以很快治愈;后者是由于人格结构变态引起的,属于病态。

焦虑有两类:显性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基本焦虑,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前者引起情境性神经症,后者

引起人格性神经症。

霍尼认为,神经症行为的萌芽可以在儿童和父母的关系中找到。

她认为,人在儿童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和满足需要。儿童寻求安全需要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他们无能力,要满足这些需要,完全依靠父母。儿童的无能状态不一定就导致心理障碍。产生神经症,儿童的无能和自卑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在于父母对儿童的态度。

霍尼把父母破坏儿童安全需要的行为称为“基本祸害”。

霍尼认为,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而神经症起源于父母的关系。

二、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

减轻基本焦虑,个体会形成一些防御策略并列举了10种:

(1)友爱和赞许的需要

(2)求助于人生伴侣的需要

(3)狭窄生活范围的需要

(4)权利的需要

(5)利用他人的需要

(6)社会认可的需要

(7)赞美的需要

(8)志向和成就的需要

(9)自我满足和独立的需要

(10)完美无瑕的需要

三、神经症人格类型

1、依从型

这种类型的人主要用接近人群来降低焦虑,对人采取跟随的态度。

这种方式包括三种需要,即友爱和赞许的需要、求助于人生伴侣的需要和狭窄生活范围的需要,以基本敌意为依据。

2、反抗型

这种类型的人主要用反对人群来降低焦虑,对人采取攻击的态度。这种适应方式包括五种需要,权力的需要,利用他人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赞美的需要,志向和成就的需要。这种人比表面上彬彬有礼,但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3、退避型

这种类型的人主要以脱离人的活动来降低焦虑,对人采取避开的态度。包括三种需要,狭窄生活范围的需要,自我满足与独立的需要,完美无瑕的需要。

四、女性心理学

霍尼芮乃伟,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他说的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她不赞同弗洛伊德蔑视妇女的观点。弗洛伊德坚持女性发展的本质可以在“阴茎嫉妒”中找到,每一

个女孩都希望成为男孩,她则用“子宫嫉妒”来反驳,但男人并不因此对自己不满。霍尼认为,是社会文化为妇女带来限制,而不是女人天生出于劣势。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中,没有理由认为妇女想变成男人,或男人向变成女人。

霍尼在人格理论中摒弃了弗洛伊德的本能伦,泛性伦和对治疗的悲观主义色彩,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家庭教育,强调亲子关系,把安全需要作为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治疗神经症持乐观主义态度。提出了富有特色和新意的人格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基本焦虑为核心概念展开的。霍尼被认为室女性心理学的创始人。霍尼并没有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理论的负面影响。

第六节弗洛姆的社会人格论

主要作品为自己的人,逃避自由,爱的艺术

一、人格的概念

弗洛姆认为,人格由气质和性格共同组成,包含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全部心理特征,使人具有独特的个体特征。弗洛姆把性格分为两个部分:社会性格和个人性格。社会性格是性格结构的核心,是同一文化群体中一切成员共有的心理。个人性格是同一文化群体中各成员个体的性格,彼此之间有差异。

二、积极自由和逃避自由

1、积极自由

弗洛姆把喜欢自己并按自己的本性去行动的过程称为积极自由,认为自发性是达到积极自由,从而使自己的智力和情感得到表达的关键。

2、逃避自由

人们战胜焦虑和无能有三种策略。

(1)通过认同有力量的人物,攻击力量较弱的人来逃避焦虑。

(2)破坏。

(3)“自动舒适装置”。

三、人格类型

弗洛姆把西方社会中的人分为两大类:生产倾向性和非生产倾向性。

1、生产倾向性

具有生产倾向性的人与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相似。

他们首先创造了自我。他们的另外四个方面:

(1)创造性的爱

创造性的爱除了给予外,还包括四个基本因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由对客体的强烈兴趣和关心促成的。其特点是客观性。

(3)幸福感

具有生产倾向性的人是愉快的。

(4)道德心

具有生产倾向性的人的道德心是自我的呼声,而不是外部代理人的声音。

2、非生产倾向性

(1)接受倾向性

没有生产或提供爱的能力,他们需要的东西完全要依赖别人。

(2)剥削倾向性

具有剥削倾向的人依靠暴力,诡计等。

(3)贮藏倾向性

通过贮藏东西而获得安全感,表现为极端吝啬,坚持不与别人分享财富,与他人疏远。

(4)市场倾向性

表现为随雇主的需要而改变性格,很难获得安全感。

弗洛姆是当代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权威,精神分析社会化学派的主要代表。强调社会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个体的性格分为社会性格和个人性格。

弗洛姆从现实生活中归纳出了人格的类型。他的人格理论不够完善,对人格和人类的行为只作了部分的分析和说明。

第三章人格特质论

人格特质论者提出三个共同观点:

(1)人格由个体的一组特质组成。

(2)人格特质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3)了解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个体行为。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心理学

奥尔波特著作:A-S反应研究,价值研究,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动机的机能自主,人格的本质,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人格的模式和成长

一、人格概念

人格是人所想的和做的,存在于行动的后面、个体的内部。他强调人格的确存在,并指出了人格的独特性和整合性,认为人格是一个心身系统,引导和推动个体行为的能力。

二、人格特质

1、特质的概念

特质是概括的,不只是与少数的刺激或反应相互联系,而是连结着许许多多的刺激和反应,使个体行为产生的广泛的一致性,具有跨情境性和持久性。他又指出特质具有焦点性,即它与现实的某些特殊场合相联系,只有在特

殊的场合和人群中才会表现出来。

2、特质的特点

(1)实际存在于个体内部,是个体内部的神经心理结构。

(2)是对习惯整合的结果。

(3)具有动力性,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支撑、指引着人的行为。

(4)它的存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进行科学验证,从观察一个多次重复的行为中证实。

(5)彼此间并非完全独立,两者之间的区分没有严格界限。

(6)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

(7)即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也可以室群体所具有,是独立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8)行为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能证明该特质不存在。

3、特质的分类

(1)共同特质

共同特质是指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都具有的特质。

奥尔波特将人格的共同特质划分为表现特质和态度特质。

表现特质在支配适应行为的动机系统中使行动具有一定的特征,包括支配性-顺从性、扩张性-退缩性、坚持性-动摇性。

态度特质指对特定情境的适应行为中具有的对己、对人对价值的态度。

(2)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

奥尔波特将他们划分为三个重叠和交叉的层次。

首要特质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代表整个人格,在人格中其支配作用。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襂透性。

核心特质指最能说明一个人人格的特质,是人格的“构件”。

次要特质指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

三、机能自主

机能自主全称是动机的机能自主。

理想的动机理论必须具备下列要求:

1、动机必须是现实的。

2、几种动机同时存在。

3、认知过程重要。

4、个人动机模式独特。

奥尔波特认为人有两种动机自主系统:一是持续性;二是自我统一的。前者指个体盲目从事的重复活动。后者指个人的目标、价值观、兴趣、态度、情操等。

四、统我

统我即自我统一体,意思是人格的不同部分具有延续性和组织性。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解答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许燕《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 第1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编人格心理学导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与其他心理学科有哪些区别? 答: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①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②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③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研究风格可分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细节的分析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宏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整体的综合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 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的是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人性哲学一人格理论一咨询理论一咨询与治疗技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为配合研究真实情境中的真实反应,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景中的方法。

(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①关注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 ②重视内部稳定成分以及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③认为仅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复杂行为是不够的,还要寻找内部稳定的机制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才能更恰当、准确。 ④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2.简要论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体系。 答: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含了理论、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 (1)人格研究模式 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中,依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差异,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即人格的一般模式和人格的差异模式。 ①人格的一般模式 人格的一般模式主要研究的是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格的一般性规律。如,人性哲学、人格界定、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等一般性理论问题和相应的规律性探讨。 ②人格的差异模式 人格的差异模式主要是描述、解释、测量和预测人们的个体心理差异。例如,人格心理学通过人格类型、人格维度、人格特质、人格风格等描述来确定人们心理差异的表现特征与规律。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定义: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1)发生在个体身上。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行为 (2)稳定的行为方式 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点。 (3)内部过程: 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行为、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内部整体性 2、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限定了发展的界限,环境只能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发生作用,决定发展的结果。 不排除共同性,群体人格: (2)稳定性: 跨时间持续性;跨情境一致性;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改变不同于行为改变,是更为深层次的改变。(3)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个体身上他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综合成为一个有机体。 (4)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剥夺 人格的社会性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人格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5)功能性 3、个性:个别差异,相对于共性而言,万事万物都具有 人格: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既有独特性又有整体性。 4、气质: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先天性 (2)无好坏之分 (3)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 (4)是一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5)气质是先天禀赋(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性格: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1)后天形成 (2)具有道德评价含义 (3)可塑性

6、人格的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 特质学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 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行为流派—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7、人格与文化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倾向于把自己看作独立的、独特的人; 集体主义: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如家庭、宗族或国家,喜欢合作,从群体成就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着人格发展,而且人格是存在于文化背景之中的。 9、研究方法 (1)假设-检验法 理论:关于建构或事件之间关系的一般陈述。(简约性;有用性:能提出可检验的假设。假设: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 事前预测&事后检验:假设应先于检验 重复研究:“文件柜”现象:研究者只在发现了显著效应的情况下才愿意报告其文章 (2)个案研究法 局限:1个案推他人:而且个案研究的被试大多是来进行心理治疗的,不同于常人; 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3.研究者主观判断不客观性。 优点:很多人格概念不容易用其他方法来检验(潜意识;个体生活丰富性) 1.罕见的个例; 2.与正常人没有差异; 3.说明治疗方法 4.证明一些可能性 10、信度:在多次测量中具有的一致性程度 重测信度: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一项测验中的所有项目所测的是否是相同的心理结构 11、效度:测验所测量出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量的东西。 表面效度:看测验的项目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东西 相容(聚合)效度:一项测验测得的分数与另一项具有相同建构的测验之间的相关程度。区别效度:一项测验的分数与另一项理论上没有关系的测量之间不相关的程度 行为效度:测验分数能够预测人的行为 12、人格的评价:(1)自陈量表 (2)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A

………………………………装………………………………订………………………………线……………………………… 第 1 页 共 5 页 商丘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教育系 教育学专业 本科(05班)《人格心理学》试卷(A ) 说明:本试卷共5页、六道大题,答卷一律在试卷规定处进行,答在其它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试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 案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 1.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_______活动。 ( ) A.快乐原则 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 2.人格流派不包括 _______ 。 (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3. 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 ) A. 卡特尔 B. 埃森克 C. 奥尔波特 D. 马斯洛 4. 埃森克研究发现,_____特质与皮质唤醒几率有关。 ( )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5. 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_____。 ( )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罗杰斯 D. 米勒 6. 下列属于阿德勒提出的概念是 _______。 ( ) A. 人格意象 B. 追求优越 C. 神经症需要 D. 社会人格 7. 在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最为关注的时期是______。 ( ) A. 童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老年时期 8.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成年早期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 。 ( ) 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 9.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______。 ( ) A. 认知风格 B. 认知类型 C. 认知过程 D. 认知活动 10. 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__。 ( ) A. 弗洛姆 B. 斯金纳 C. 沙利文 D.霍尼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01第一章 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一章导论: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二)、人格的非心理学定义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西方学者的定义 2、中国学者的定义 3、工具书的定义 4、人格定义的方法论差异 5、人格界定的文化差异 (四)、人格的综合规定性 (五)、人格的意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一)、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社会性 2、人格的整体性 3、人格的稳定性 4、人格的独特性 5、人格的可塑性 6、人格的倾向性 7、人格的层次性 (二)、人格特征间的关系性 1、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2、人格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4、人格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5、人格的“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心理测量运动 (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 (三)、其他来源 (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二、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人格结构 2、人格动力

3、人格发展 4、人格适应 5、人格评鉴和研究 (二)、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中的争议问题 1、如何看待人性 2、行为由内部决定还是由外部决定 3、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概念 4、如何看待潜意识 5、时间对行为的影响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价值 (四)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范型 1、精神分析论范型 2、特质论范型 3、学习论范型 4、人本主义范型 第一节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一词,但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 中文的“人格”这一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的;而日文的“人格”一词则是对英文“personality”一词的意译。 “人格”一词的英文表达是“Personality”,它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指“假面具”(Mask),相传此意始于古罗马一个演员为了掩饰他不幸伤残的左眼而在戏剧演出中开始使用面具,尔后,罗马的其他演员也广泛使用面具表演。从此,面具成为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道具,也相应地代表着戏中角色的特定身份。这种面具类似于中国的京剧脸谱,每一个都对应于一个特殊的性格角色。当时的一些注重人的心理研究的学者,对人的个体身心及相关行为表现的观察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每个人稳定的行为表现及一定特质的模式显露具有相关的倾向性和特定性,它往往反映某一类人由表及里、身与心一致性的真实品格——正像戏台上不同类型角色所佩戴的面具一样,向观众显露着这个角色—部分的自我本质。于是,“面具”一词被喻义,并被借用而成为“人格”。把面具转义为人格,等于把人格视作人的社会自我,这样定义隐含着这样的意思:由于种种原因,人在社会行为之外还掩饰着某些个体特点。 公元前一世纪,在古罗马政论家西塞罗的著作中最早出现人格的引申意义,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2)人的社会身份或角色;(3)特指有优异品质的人;(4)人的尊严和声望。第一个意义至今还在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这一概念中保留着;第二个意义在德语中还使用着;第三个意义对以后各种心理学的定义有着积极作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讲义解读

人格心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柴民权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1.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基础性学科,这种基础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1理论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资源,如心理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例如:人格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中的人格障碍理论 又如: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内向—外向性理论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实践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实践的基础性表现在: (1)是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人格的理论决定了这些心理咨询和治疗如何看待患者,使用何种方法治疗患者。 如:精神分析流派往往将心理看做是无意识冲动和自我的约束之间的战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我们压抑无意识导致的心理资源耗竭和错误的防御机制,因此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往往强调释放无意识冲动,解放心理资源,所用方法也围绕如何探明无意识冲动的内容 (2)在教育、组织管理、传播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3)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1.3 人格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人格心理学的专业期刊JPSP等,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著名心理学期刊中也有大量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主要分会之一 2.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1 人格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由拉丁文persona引申而来 Persona是古希腊演员所带的面具,面具(mark)反映的是不同的戏剧角色,以及不同角色所具有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沿用了人格的原始概念,其中包含着两层内涵:(1)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的种种言行,即外在的人格品质;(2)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人格的内在特征 人格: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 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2 人格心理学关注什么? (1)人性论:善vs 恶 (2)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存在一些基本单元,构成了人格的结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结构说,例如三因素说、五因素说、16因素说等 (3)人格动力 即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是行为的动力来源,不同的人格理论家试图说明什么在驱动和影响行为,如何影响并如何表现在行为中,如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罗杰斯认为是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向,而传统行为主义认为是环境刺激(4)人格发展与变化 主要研究人格发展的历程和发展机制的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阶段如何划分、人格量变与质变的特点、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优发展期等。我们在不同的人格理论流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如弗洛伊德的五阶段论、埃里克森的期阶段论等 (5)人格成因 指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人格形成和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16章 人 格)【圣才出品】

第16章人格 一、概念题 1.人格 答: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影响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建构。人格的基本特性包括:①人格的整体性,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②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③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④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气质 答: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差异,即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并以何种体液占优势而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实验探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三个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的、安静的、不可抑制的、弱的,分别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四种气质类型即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表现。除这四种典

型的类型外,还有许多中间类型。 3.性格 答: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人社会行为的特征,主要包含:性格的意志特征,如目的性、主动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个人对社会、对集体、以他人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善交际、孤僻、正义感、正直、诚实、狡诈、虚伪、同情心等;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自信、自强、自尊、自负、自卑等;个人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中所表现来的性格特征,如勤奋、懒惰、认真细致、马虎、粗心大意、首创精神、诚实、墨守成规、勤俭节约、挥霍浪费等。性格特性取决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环境。 4.自我 答:译自西方心理学中的两个术语:self,ego。二者涵义不同。①self,指一个独特、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个体意识到的自身存在的实体。包括意识到“我”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各种特征,以及“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各种特征的总和。亦即作为被认识对象的“我”。可追溯至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经验的我”。詹姆斯认为,“经验的我”包括四部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自我。作为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自我意识的形式,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还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②ego,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中指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亦即行为主宰者的“我”。在本我(i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受超我的观察、评判和监督,若违背超我,便会受到惩罚,产生自卑感或罪恶感。其功能是保持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协调人格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关系。贯穿于心理地域的三个水平—潜意识、前意识和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划重点】考研心理学导论要点整理

【划重点】考研心理学导论要点整理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包括 (1)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应。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两大关系 (1)心理过程中三者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同样,只有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人才能自觉地进行意志行动;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2)心理过程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与人彼此密切联系而构成整体。没有心理过程,人格无法形成。反之,人格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过程。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其次,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认知,产生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心理特征就不可能形成,更无从表现;已经形

成的心理特性又会影响和制约人的心理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缺点:难以进行重复验证。没有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结果难以精确。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较大 2、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包括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优点: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3、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调查法 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5、个案法 对某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探索性强,可以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的深层资料。 缺点:花费时间多,结论难以推广。几乎非实验法的缺点都可以加上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心理学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