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但 是 ,贸易逆差或 者顺差 过低也 会影响我 国经济发展。从国内来 看 , 居
( ) 国产业结构 的调整促 进了 民储蓄虽然已突破 l 三 我 4万亿元 ,但 消费
定挑 战。如何正确看 待巨额 贸易顺 我 国贸 易顺 差 的 形成
率持续下 降 , 连续五年递减 , 求严 重 需
差, 促进外 贸可持 续发展 , 当前 一个 是
与多数“ 飞” 的发展 中 国家 一 总值的 9 7 但 由于出 口大大超过进 易摩擦增 多。 起 中 . %, 4
样, 中国外 贸经历 了“ 由逆转顺 ” 的过 口,使得 全年纺织品服装 实现 贸易顺
0 4 6亿美元 , 3 基本相 当于全部外 2 0 年末 ,我国经常项 目和资本 05 程。 O 2 世纪 9 年代前 以逆差为主 , 差 10 . O 9 o 年代后转 为持续顺差 。中 国的贸易顺 贸 的顺 差 水 平 。 项 目持续 呈现双顺 差格局 ,外 汇储备 差 ,是在 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承 接国际
美元 ,增 长 1 . 27 %,增 幅 比上 年 回落 方 和 主要市 场 的全球 产业 分 工格 局 。 般 贸易在 连续两年 的逆差后 ,出现 了 变为 中国对美欧的顺 差。 337亿美元 的顺差 。 5. 三、 外贸顺差对我 国经济 的影响 加工 贸易 在我 国对外 贸易 中占据
6 0 . 亿美元 , 长 2 . 9 51 增 56 %。其 中出口
24 .亿 美元 , 7 03 增长 2 .%。加工 贸易 3 6
4 6 . 美 元 ,增 长 2 .% ;进 口 148亿 7O 发 展
国内增值率达 到 5 %, 2 比上年 提高 41 球 化的快速发 展 ,国际分 工进一 步深 国 内需求 上多做文章 ,改善 居民消 费 .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指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导致贸易收支出现盈余的情况。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一、原因1. 产业结构优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大量出口商品使得贸易顺差形成。
2. 低成本生产:中国拥有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使得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这导致了大量外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中国,进一步促进了出口。
3. 外资投资:外资对于促进贸易顺差起到了重要作用。
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建厂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这些外资企业多数以出口为主,进一步拉动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4. 领导:中国领导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出口的,例如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措施等。
这些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支持和便利,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二、影响1. 经济增长: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国内投资、消费等方面,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2. 就业机会:贸易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出口订单和生产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 国际地位提升:贸易顺差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这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4. 货币问题: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受着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于控制通胀、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趋势1. 出口结构升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中国的出口结构将逐渐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转变。
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但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2. 进口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增长。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
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贸易顺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然后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The Cause,effects and trend of trade surplus inChinaAbstractI n recent yea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China's trade surplus scale also expands continuously. In 2005,China’s trade surplus exceeded 100 billion U。
S. dollars, 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focus.In this paper, the trade surplus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alysis;then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then the huge trade surplu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for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trend analysis.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urplus; cause; effect; trend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4)2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4)2.1 相关概念介绍 (4)2.2 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 (5)3 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 (6)3.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6)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7)3。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影响自1990年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除了1993年为逆差外,一直保持着顺差。
近几年,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2 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顺差由上年32 1亿美元猛增至1019亿美元。
在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人民币小幅升值已经近一年以后,2006年上半年外贸顺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比2005年同期有所增加。
对于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今后的走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各方面参考。
一、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2005年我国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外贸顺差,有短期因素的作用。
但是多年来一直保持顺差,则主要是由一些长期因素决定的。
所谓短期因素,主要是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开始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投资增长受到一定抑制。
同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其他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也都有相当大的涨幅。
这些都抑制了国内进口需求。
但是,国际市场需求近两年却一直十分强劲。
所以,尽管自2005年7月下旬起人民币开始向上小幅浮动,我国的出口在外需拉动下却仍然以大大高于进口的增长速度增长,使得全年贸易顺差一下子突破了1000亿美元。
所谓长期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间产业转移因素。
分析近10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可知,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产生的顺差。
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的统计,就会发现,在中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成比例缩小的。
浅谈我国外贸顺差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

浅谈我国外贸顺差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截止2012年年底,我国已持续贸易顺差19年。
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国内市场的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效率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我国进口需求产品的扩大。
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快速但不平衡发展使得各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更突出,人们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以及较高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费用,都制约着人们的消费。
这就使得国内的出口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国外市场,由此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
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加大顺差。
加工贸易本身就是一种顺差贸易。
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形成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格局。
自1994年以来,货物贸易顺差呈现递增趋势,与此相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却始终处于小幅度的逆差状态,即说明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外贸顺差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推动外贸长久持续顺差的主导因素。
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措施,鼓励我国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也即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产品数量迅速增加,货物贸易顺差加大,因此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扩大造成我国外贸顺差总额的加大。
产业转移扩大我国出口。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得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更快接轨,使得外商和外国政府向我国投资和进行产业转移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恰好正逢我国招商引资政策的出台,从而大大加快了全球制造业转向我国的进程。
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有韩国、日本、东盟、中国台湾等,这些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的产业转移十分突出。
这些逐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的地位,使得我国贸易顺差加速虚增。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其贸易顺差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原因、影响和趋势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1. 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从而使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 人民币汇率:显然,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被低估了,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外市场上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
3. 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国家,其产品总量自然较大。
而外国在购买大量中国商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贸易顺差。
二、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1. 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于中国贸易顺差,外汇收入超过外汇支出,因此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2.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经济增长。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单一型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发生波动。
3. 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导致很多其他国家的出口受到压制,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
三、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1. 逐渐转型到消费主导型经济模式: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会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逐渐缩小。
2. 美国的贸易:美国一些贸易可能会对中国贸易顺差造成影响。
例如,美国可能加征关税或对中国经济实施其他限制措施,从而抑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3. 其他国家出台贸易:其他国家可能出台一些贸易以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其市场。
例如,欧盟可能对中国制造业实施税收或其他限制措施。
总之,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需要审慎对待这种现象,逐渐转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以免遭受经济危机。
同时,国际社会也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通过合理的措施来缓解中国贸易顺差带来的影响。
我国贸易顺差走势

我国贸易顺差走势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
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年至1977年)。
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
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二)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78年至1993年)。
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
这一阶段,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三)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7年)。
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
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
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大国相比,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时间不算长。
从历史上看,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均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且持续较长时间。
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784年至1913年,贸易顺差持续129年,其后顺差也时有出现;美国自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中,有93年顺差;德国自1952 年以来,连续55年顺差,近5年来顺差规模一直位于世界第一,2006年顺差达20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2%;日本自1981年以来连续26年顺差,连续18年高居世界第一。
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

自1990年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除了1993年为逆差外,一直保持着顺差。
近几年,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顺差由上年321亿美元猛增至1019亿美元。
在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人民币小幅升值已经近一年以后,2006年上半年外贸顺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比2005年同期有所增加。
对于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今后的走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供各方面参考。
一、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2005年我国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外贸顺差,有短期因素的作用。
但是多年来一直保持顺差,则主要是由一些长期因素决定的。
所谓短期因素,主要是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开始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投资增长受到一定抑制。
同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其他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也都有相当大的涨幅。
这些都抑制了国内进口需求。
但是,国际市场需求近两年却一直十分强劲。
所以,尽管自2005年7月下旬起人民币开始向上小幅浮动,我国的出口在外需拉动下却仍然以大大高于进口的增长速度增长,使得全年贸易顺差一下子突破了1000亿美元。
所谓长期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间产业转移因素。
分析近10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可知,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产生的顺差。
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的统计,就会发现,在中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成比例缩小的。
也就是说,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尤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这样也就把他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了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
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贸易顺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然后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The Cause, effects and trend of trade surplus inChinaAbstractI n recent yea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China's trade surplus scale also expands continuously. In 2005, China's trade surplus exceeded 100 billion U.S. dollars, 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focus.In this paper, the trade surplus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alysis; then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huge trade surplu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for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trend analysis.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urplus; cause; effect; trend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4)2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4)2.1 相关概念介绍 (4)2.2 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 (5)3 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 (6)3.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6)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7)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7)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8)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9)3.6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9)4 巨额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影响 (9)4.1 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正面影响 (9)4.1.1 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9)4.1.2 贸易顺差能够加强中国经济的号召力和安全性 (10)4.1.3 贸易顺差有利于维持我国的经济总量平衡 (10)4.1.4 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10)4.1.5 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11)4.1.6 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11)4.2 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负面影响 (12)4.2.1 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损害出口竞争力 (12)4.2.2 加剧央行稳定货币供给压力,引发通货膨胀 (12)4.2.3导致贸易摩擦升级,恶化我国出口贸易环境 (13)4.2.4 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13)4.2.5 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3)4.2.6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难度 (14)4 我国贸易顺差的发展趋势 (15)6 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1 绪论自二十世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经济一改往日面貌,连续出现了对外贸易方面的顺差。
近几年来,这一趋势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引起国际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海关总署于2011年1月10日公布了关于中国2010年全年进出口贸易的情况。
据海关统计资料所示,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二万九千七百二十七点六亿美元,比往年同期(下同)增长了三十四点七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贸易额达一万五千七百七十九点三亿美元,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三十一点三个百分点;进口贸易达到一万三千九百四十八点三亿美元,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三十八点七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额顺差达到一千八百三十一亿美元,减少6.4%。
综观全球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这一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占GDP 比率远远高于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远远高于东亚的韩国、印尼、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顺差成为了引起了全世界瞩目的问题1。
这般规模巨大的、连续的、绝对的贸易顺差,引发了国际各方面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国外人士持指责态度,他们认为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迅速的澎胀,给外国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指责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保护主义和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制度;还有部分国内言论却过于显得乐观,只是简单地将目前大额的贸易顺差当作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和成就来看待。
2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2.1 相关概念介绍贸易顺差,我们也叫它“出超”,就是特指在特定的年份里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的情况。
贸易顺差了则说明当年该国的进出口贸易正好处于国际贸易的有利的地位。
在特定年份里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进出口贸易的顺差的大小来反映的贸易差额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或半年,或一季,或一月等特定的时间段内进出口总值之间的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系数,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程度,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用顺差或逆差所占贸易总额比重来表示,一般说来进出口贸易的差额系数比重如果小于10%的话,这种情就当属于基本平衡。
加工贸易,从我国对加工贸易的相关定义的规定出发,本文所述加工贸易专指从国外保税进口部分或全部的原辅材料、包装所用物料、元器件、零部件等,再经国内企业进行加工装配以后,最后制成成品,重新出口国外的经营活动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结构。
2.2 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对外贸也曾经历过从“逆差”到“顺差”的缓慢的转化过程。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一年出现了平衡,两年出现了顺差,其余的七年里全是逆差,逆差总额合计达四十二点九亿美元。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除1993年外,中国进出口贸易总是处于顺差地位,并逐年呈现出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九九六年到二0一0年的15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顺差额达一万一千一百九十一点一一亿美元。
从以下一九九六年至二0一0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长和贸易差额情况综计表可以看到,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从一九九六年起不断增高,而且数额不断增大,特别是2005年中国进出品贸易顺差额更是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一直到2009年起才有所回落,但分析其顺差额数值同样在超过千亿美元2。
表1 2000—2011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长和贸易差额情况(单位:亿美元)3 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始终保持对外进出口贸易的顺差,常常是作为该国的商品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一直以来,中国都拥有很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最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中国积极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以外商投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对外贸易主体的有中国特色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在经济上积极融入外资的政策方针和独有的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力拓展出口,使中国从一九九六年以来一直坚持着对外贸易顺差态势。
二00五年,中国贸易顺差额第一次冲破了千亿美元大关,中国对外贸易顿时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二00六至二00八年,短短的三年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依然持续增长,到2008年对外贸易顺差额已达到二千九百五十四点六亿美元3。
目前,是否能科学地分析和认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增的主要因素,早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3.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当前,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等跨国界流动性加强,跨国企业蓬勃发展,为了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产业分工演变为产业链条、产业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非流动性生产要素成为决定国际产业转移方向的重要因素。
继上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际产业转以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发达国际开展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中国经济恰好形成基本开放的态势,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加之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中国成为制造业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的主力军。
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全球产业链条低端加工环节的重要地位,被世界各国称为“世界工厂”。
反应在贸易结构上,就是中国与东南亚临近国,尤其是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呈现大额贸易逆差,而与美国、欧盟等呈现巨额贸易顺差,中国从临近东亚国新兴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再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经过简单加工组装,再出口的美国、欧洲等地区,形成巨额贸易顺差,而日本、韩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欧美的贸易顺差则逐年减小。
在现如今国际分工背景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可以说是必然,而且,中国由于贸易顺差所受的指责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代人受过”,中国并没有从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得到相应的贸易收益。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而且由于发展民族经济的决心,中国迫切需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
可以说,中国对于高新技术既有旺盛的需求,又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却以国家安全等理由,迟迟未对中国敞开技术市场的大门。
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中国的进口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自然加大了双方的贸易不平衡。
以美国为例,美国虽然宣称已逐步放宽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但在政策规定和执行中,歧视性条款仍大行其道,比如不仅划分了严格的“受控商品”范围,还要求进口“受控商品”需作出额外承诺,如对最终用户实施许可检查及到货后核实的要求,对出口许可证也附带各种苛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