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贸易顺差也在不断扩大,这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增加了外汇储备中国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这导致了外汇收入的增加。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这为国家的经济安全提供了保障。

2. 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的贸易顺差为国内经济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这些外汇收入为国家提供了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科技创新等,从而带动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

3. 加剧了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中国的贸易顺差导致了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这引发了一些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战。

这些贸易摩擦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经济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可能导致本国产业结构失衡中国的贸易顺差导致了大量的外贸订单,这为中国的出口制造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中国的出口制造业过度依赖外贸订单,这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使得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影响国内企业的发展。

二、应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对策1. 加强进口促进国内消费中国可以通过加强进口,特别是引进一些高端技术和设备,来促进国内消费和产业升级。

这有助于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推进贸易结构调整中国可以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从而降低对进口资源产品的依赖,减少贸易顺差。

中国可以加大出口技术成熟产品的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3. 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中国可以通过提高人民币的汇率弹性,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这有助于减少对外贸订单的依赖,避免贸易顺差过度扩大。

4.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环境。

通过多边贸易合作和谈判,共同解决贸易摩擦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推动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1. 引言1.1 中国贸易顺差的概念中国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的价值,从而产生的贸易盈余。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贸易顺差的概念并不复杂,但其影响却十分重要。

中国贸易顺差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外汇储备,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机会,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贸易顺差还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帮助它们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可以通过增加出口刺激国内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贸易顺差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过大的贸易顺差导致了国内生产结构失衡,过度依赖外需;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中国的贸易顺差,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这些问题,以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中国的贸易顺差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因为它意味着中国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这种额外收入可以用来支持国内的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生活水平。

贸易顺差也可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贸易顺差可能导致汇率的升值,这会影响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贸易顺差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给经济稳定带来一定的挑战。

虽然中国的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贸易顺差带来的影响,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影响一:对外国投资的影响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country. The surplus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exporting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than it is importing, which can result in a build-up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is can lead to a stronger currency, making Chinese exports more expensive for foreign buyers and potentially redu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good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2.2 影响二: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中国的贸易顺差使得国际市场上人民币供应过剩,这会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影响汇率波动。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指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即中国出口超过进口。

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持续存在多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浅析。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人口,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并选择中国作为生产和制造基地,进而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一现象使得中国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生产和出口商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中国的出口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和产业链完整性的优势。

中国的出口企业往往是大型的制造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中国的产业链非常完整,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出口,每个环节都相对完备,能够提供完整的生产服务。

这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能够满足全球市场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中国实施的外贸政策也是导致对外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支持和鼓励出口,包括减免关税、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税率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和负担。

此外,中国还通过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举措,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的出口,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增长。

出口的增加带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提高了就业率和人民收入水平。

同时,对外贸易的盈余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外汇储备,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信用度。

其次,对外贸易顺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使得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依赖于外需市场,对全球经济格局造成了扭曲。

中国大量出口商品导致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引发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和贸易争端。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对经济的影响贸易是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其中最核心的一环就是贸易差额的问题。

贸易顺差表示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两者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一下。

一、贸易顺差带来的好处1. 经济增长:贸易顺差的存在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商品、服务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强,其进口货物少于出口货物,进而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

2.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贸易顺差也可以引导外部资本进入一个国家,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贸易结构。

二、贸易逆差的影响1. 经济增长受到阻碍:贸易逆差意味着过多的进口从而导致出口增长不足,进而会抑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2. 竞争力下降:贸易逆差的出现意味着本国制造商的竞争力相对于其他国家制造商的竞争力将会下降。

这将让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3. 外汇紧缺:占有贸易逆差的国家的其他国际交易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其他国家的制造商,如要支付该国制造商的债务和贷款,就需要用到该国的外汇,从而导致外汇不足,压力增大。

三、两种情况的应对策略1. 贸易顺差:适度利用贸易顺差,加强生产能力的更新换代,巩固竞争优势,调整贸易方向,实现持续健康的贸易顺差。

2. 贸易逆差:一些国家会通过进行汇率调整以改变经济的状况。

而有的国家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如提高关税和配额限制进口等;还有的会通过经济改革、开放市场、优化贸易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手段来应对贸易逆差。

四、结论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核心位置,一个健康的经济供给链必须适当保持正常的贸易顺差水平。

如果出现贸易逆差的状况,政府必须经过科学规划的经济改革调整和措施抑制贸易逆差,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

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与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贸易顺差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然而,这种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庞大,相对来说,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使得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大量商品。

这也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产业结构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发展了一系列完善的产业体系,各个产业之间相互支持,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中国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且具备出口的能力。

3. 外国投资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外国投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还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形成。

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市场,然后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4. 汇率政策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人民币的汇率,保持相对低水平的汇率。

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品相对更具价格竞争力,从而提高了贸易顺差。

二、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中国的贸易顺差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通过对外贸易,中国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为国内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贸易顺差还带动了就业增长和国内消费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进口依赖性贸易顺差也意味着中国对进口并不是很依赖。

虽然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外汇储备,但过度依赖贸易顺差也意味着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一些自主性。

如果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3. 国际关系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之一。

贸易逆差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提出批评,并呼吁中国采取措施减少贸易顺差。

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挑战。

4. 环境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为了满足大量出口需求,中国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1. 引言1.1 中国贸易顺差的概念中国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的价值,从而造成贸易顺差的情况。

在中国的情况下,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能够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进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制造业的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服装和家具等领域。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加上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了贸易顺差的局面。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经济增长。

贸易顺差也为中国提供了外汇储备,增强了国际支付能力,为国家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的贸易顺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成为国际经济秩序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1.2 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家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贸易顺差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过出口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国内收入和消费,推动国内投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贸易顺差对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声誉。

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面。

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能够带动国内产业技术改进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贸易顺差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朝着更加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其积极影响,同时有效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持续稳定增长。

2. 正文2.1 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第二,贸易顺差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指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导致贸易收支出现盈余的情况。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一、原因1. 产业结构优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大量出口商品使得贸易顺差形成。

2. 低成本生产:中国拥有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使得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这导致了大量外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中国,进一步促进了出口。

3. 外资投资:外资对于促进贸易顺差起到了重要作用。

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建厂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这些外资企业多数以出口为主,进一步拉动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4. 领导:中国领导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出口的,例如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措施等。

这些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支持和便利,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二、影响1. 经济增长: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国内投资、消费等方面,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2. 就业机会:贸易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出口订单和生产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 国际地位提升:贸易顺差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这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4. 货币问题: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受着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于控制通胀、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趋势1. 出口结构升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中国的出口结构将逐渐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转变。

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但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2. 进口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增长。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思考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对策【摘要】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是国民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进口、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贸易顺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中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中国贸易顺差、国民经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策略、进口、产业结构升级、综合影响、建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关注和讨论。

背景介绍: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指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所形成的差额。

中国长期以来的高贸易顺差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

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中国以其制造业优势成为了世界工厂,大量产品出口到各个国家,但同时也导致了贸易顺差的积累。

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仅影响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中国的市场规模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等因素。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了持续的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加剧全球贸易不平衡等问题。

探讨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深入分析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贸易顺差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应对贸易顺差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参考文献 (15)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

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持续贸易顺差16年。

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本文就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和产生根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首次突破一千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增长迅猛,分别增长74%和48%;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增速放缓,2009年出现自2003年后的首次负增长,比2008年减少1020.6亿美元。

表1-1 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差额情况单位:亿美元注:09年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其它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0年,国内外市场需求回暖,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回复;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实现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比2008年同期增长9.6%,其中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出口70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对外贸易恢复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

由于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7.5个百分点,导致贸易顺差明显缩小,累计顺差5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09.1亿美元,降幅达42.5%,对外贸易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从运行态势看,2010年第一季度进口增速远高于出口,贸易顺差急剧下降,2010年3月更出现自2004年5月的首次逆差;从四月份开始,出口迅速增长,贸易顺差再度出现并逐月增大,第二季度顺差为4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

2010年7月和8月,贸易顺差分别为287.3亿美元和200.3亿美元,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统计结果看,现阶段我国进出口迅速增长,其中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对外贸易顺差有下降趋势,但顺差规模仍然较大。

从近年来统计数据看,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2009年,我国一般贸易项下再次出现逆差40.9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为2626.4亿美元;其实早在次贷金融危机之前,2001年、2003年、2004年我国一般贸易项目在本年巨额贸易顺差下均出现逆差。

而2005年到2008年间,一般贸易项下呈现顺差,但在贸易顺差中所占比重在34%到47%之间,加工贸易项下顺差仍占大部分比重。

进入2010年,截止到8月份,一般项目下逆差呈现逆差为316.3亿美元,加工贸易项目顺差为1949.5亿美元。

由此看见,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顺差占绝大比重,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对外贸易整体呈现顺差,但一般项目下表现为逆差;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顺差。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2004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在商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均在93%以上,其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最高。

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8个月,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5814.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8.7%,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372.5亿美元,机械设备出口1953.4亿美元。

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服装出口802.9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值8.1%;家具出口212.0亿美元,占出口总值2.1%;鞋类出口230.9亿美元,占出口总值2.3%;塑料制品出口118.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1.2%;箱包出口108.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1.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95.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5.0%。

2010年前8个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口4194.4亿美元,顺差1620.2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为1039亿美元,低于机电产品顺差,可见现阶段,工业产品中机电产品顺差对我国贸易顺差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根据表1-2,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欧盟、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根据海关统计,自1993年起,中美贸易就一直持续顺差,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达1710.2亿美元,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降低,为1433.8亿美元。

2007年,欧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约为1600亿美元,2009年为1084.8亿美元。

香港是我国转口贸易的主要地区,我国大量货物通过香港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我国对日本、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呈现贸易逆差。

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将其加工出口产业大量转移到中国境内,中国从这些经济体大量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等,形成中国对其贸易为逆差;而它们则把对欧美国家的一部分贸易顺差“转嫁”给了中国。

表1-2 2010年上半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有企业出口额为1085.7亿美元,进口额为1848.6亿美元,逆差762.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3853.1亿美元,进口额为3428.4亿美元,顺差424.7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额为2112.1亿美元,进口额为1220.9亿美元,顺差891亿美元。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出口顺差较大,而国有企业更注重机械设备等资料的进口,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4.6%,为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还多,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潜在风险,我们应在利用外资的同时,注意防范外资所带来的风险。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一般而言,贸易顺差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但从贸易顺差的具体影响来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增加外汇储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也会加剧贸易摩擦、增加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贸易顺差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投资、净出口被普遍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在中国,国内消费绝对数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占GDP的比重却逐年下滑,这说明消费的增长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

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无疑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认为规模经济已经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许多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Economics of Scale),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商品多样化,提高竞争能力。

中国由于现阶段国内需求不足,无法仅靠国内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通过大量出口,拓展国外市场,增加产业规模,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另外,大量的出口促进了技术引进,出口产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使得非出口产业发生连锁反应,大幅度提高了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数量。

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技术的引进和大量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国内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市场机制和市场观念深入人心,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4年起开始快速增长,到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6年10月,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底首次突破1.5万亿美元,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将达到2.818万亿美元。

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

外汇储备的增加,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和中国香港的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后盾支持,从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快速增加,然而投资增长快速,国内消费能力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

导致我国供给能力远远大于国内需求,产能过剩问题正逐步凸显。

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中国国内消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的出口对于消化国内产能的相对过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国土面积有限,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并不具有优势,国内,特别是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出口贸易的大量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上投资的增加,使得劳动力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因此,巨额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对外贸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曾是换取外汇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