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记录天气变化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 《变化的天气》教参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 《变化的天气》教参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现在的生也有“出门看天气〞的习惯,他们从生活中已获得了很多零散的有关天气现象的知识。

将生的这些零散知识理顺并串接起来,使他们的认识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根底上产生一个新的飞跃,这是本单元的立足点。

知道天气能够用一些可测的量来描述并能自己动手制作观测仪器来观测某些描述天气的量,是生乐不可支的事,也是生力所能及的事,既符合其心理特点也符合其年龄特点。

为此,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架设教材,按“了解、描述天气现象——观测天气现象——预报天气现象〞的顺序来组织教材,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和“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

通过“欣赏天气现象〞、“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收集天气谚语〞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培养、训练学生进行简单制作的能力;会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相应的量进行观测,并搜集有关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某些结论。

通过对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过程的了解,感觉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神韵、体验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合作的乐趣。

单元页画面结合教材内容呈现了生自己观测天气的活动和气象观测台,表达了学习科学须经历科学过程的教学的理念。

单元页上引用了竺可桢的话,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与爱国主义的教育。

本单元教学时间可安排5~6课时。

第1课多姿多彩的天气本课是单元的总起,课文用一段科技史做为引入并设计了“欣赏天气现象〞、“我们与天气〞等两个活动。

试图通过观察常见天气现象的插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对天气现象进行描述,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同时培养、训练学生用语言概括、表述典型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我们与天气〞的游戏,在设计与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与人合作的成功与喜悦,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记录天气变化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记录天气变化人教版

二、记录规定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薄:
二、记录规定
(1) 天气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列天气 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雨、 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 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淞 、 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 浮尘、雷暴、极光、大风。
二、记录规定
如正好终止在08时,则记在“夜间”栏;
要记天顶符号“Z”; 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180°或以 例如:某日大风实际出现时间是:1302-1304 1306-1307 1322-1325 1341-1342 1344-1345 则观测簿应记为:1302-1325
1341-1345 ⑴ 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内的全部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间为终止时间。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 0km,时而等于、大于1. 应连续记载;如两次间隔时间超过15分钟,须另记起 如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 若 ⑶雷如暴雾经的过浓天止度顶变,化时要快记,间天能顶见。符度号时如“而Z小”仅于;1. 闻雷一声,只记开始时间。方向的记法: 按八方位记载。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开 (3) 下列天气现象不记起止时间:冰针、轻雾、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电。
上时,须按雷暴的行径,在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 (5)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栏划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时)”两栏。 方向;当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别系统时, 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180°或以上时,须按雷暴的行径,在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方向; 则不记方向。 最小能见度是指视程障碍或降水现象在一次出现过程中的小有效能见度,以米为单位,取整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 观察春天的植物2 天气气象3 观测天气4 记录天气变化1 植物的种子2 栽种植物4 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4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植物和我们的生活2 种植技术的发展3 学一点种植技术4我为植物做什么1. 观察春天的植物教学目标:1. 能持续、细致地观察某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尝试为自己的观察活动制定计划.并及时、准确地把观到的现象用文字、画图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2. 具有热爱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以及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 了解一种或多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更深入地认识几种身边的植物:学习绘制植物分布图.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

内容设计: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植物分布不同。

大部分地区的植物其生长变化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但是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

教材从关注身边的植物出发.引领学生持续、细致地观察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当然还包括观察、记录等技能的训练。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阿静一家在桃树林中的发现与思考.引出对春天植物的观察及对其未来生长的预测。

接下来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一株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变化。

作为本主题的彳重点活动.特别强调观察的持续性和记录的准确性。

由此导入第二个活动——画植物分布图.将对植物的认识与绘制方位图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教材在编排上“观察春天的植物”的活动只出现了一次.但这绝不意味着该活动只是一、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后边的科学学习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活动.保证大多数学生全程参与并且较好地完成观察、记录等各项任务。

教学准备:活动(1):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本地区自然历。

活动(2):彩笔.考察校园及学校周边的植物种类、分布和生长情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天气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天气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天气变化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穿衣、出行和活动等方方面面。

作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科学知识,并学会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什么是天气变化?天气变化是指地球大气中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现象。

天气变化是由大气层中的气候系统、气温和气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季节、地域和时间里,天气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二、天气变化的原因1. 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面临着不同的天气条件。

例如,夏季阳光直射赤道附近,导致炎热的天气;而冬季太阳的角度较低,导致天气变得寒冷。

2. 气候系统:大气层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气候系统,如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等,它们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的天气现象,如风、雨、雪等。

3. 大气中的水循环:大气层中的水蒸汽通过蒸发、降水和融化等过程形成水循环。

当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云、雨、雪或冰霜,从而导致天气变化。

三、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 穿衣:天气变化会影响我们穿衣的选择,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要选择穿轻薄透气的衣服,而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则需要穿上厚重保暖的外套。

2. 出行:天气变化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出行安排。

比如,在下雨天我们要避免淋湿,可以选择乘坐交通工具或使用雨具;而在大风天气,我们要小心避免被风吹倒,选择靠近建筑物或树木的遮挡物。

3. 活动安排:天气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室外活动。

在晴朗的天气里,我们可以进行户外运动和野外游玩;而在天气恶劣时,我们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一些有趣的室内游戏和活动。

4. 农业生产: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干旱的天气里,农作物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导致减产;而暴雨可能会造成洪涝灾害,破坏农田和农作物。

四、如何适应天气变化1. 关注天气预报:我们可以通过收听天气预报来及时了解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从而做好准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观察天气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观察天气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观察天气变化时间:第三学期第五周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观察天气变化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天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不同时间和地点出现的气象现象。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象现象。

3. 能够了解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象现象。

2. 天气图表模板,用于记录每日的天气情况。

3. 天气变化影响调查表,用于记录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气象现象,提问学生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和体验,如晴天时适合做什么活动,雨天时需要做哪些准备等。

二、观察天气变化(20分钟)1. 指导学生使用天气图表模板,在每天的早晨和下午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天气状况、气温、风力等。

2. 学生每天在课前观察并记录天气情况,课后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图表中,通过持续观察的方式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3.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和风力会有所不同,促进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天气变化的影响(15分钟)1. 让学生填写天气变化影响调查表,记录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观察,提出其他天气条件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的影响,并与同学们分享。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天气变化来合理安排生活和农业活动,如防晒、防寒、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体验。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结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其他有趣的天气现象,如彩虹、雷雨、台风等,让他们对天气的观察更加细致和全面。

(三下)科学PPT课件天气气象 人教版 (24张)

(三下)科学PPT课件天气气象 人教版 (24张)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展 的,如果 课堂活 动与学 生动脑 脱节,活 动与学 生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的培 养脱节 ,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么 这种课 堂活动 只能说 是一种 教学资 源的浪 费.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3.散文阅读中,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 树立几 种意识 :首先 是整体 意识, 要尽可 能地细 读全文 ,充分 感知全 文,了 解文本 的内容 和情感 基调, 把握文 章主旨 ;其次 是题干 意识, 要明确 题目问 的是什 么,是 怎么问 的,也 即命题 指向哪 里
看不清
不能上体育课 雨

带雨衣、雨伞 缓解高温
风 要多穿衣服
走路困难
缓解高温 雪
小心路滑

Page 10
如何应对不同天气
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下雨:带雨衣或者雨伞,不在树下躲雨。 雾霾:尽量减少外出,要戴口罩,多喝水,
保护好眼睛。 下雪天:做好防冻措施,下雪时打伞等。
Page 11
Page 22
练一练
二、判断
1.阴雨天我们可以看到燕子在高空自由飞行。(×
)
2.观察天气变化,要尽量每天同一时刻进行。( √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录天气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记录和描述天气。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不会用专业的词语来描述天气,对于天气变化的规律也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并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同时,还需要向他们解释天气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2.难点: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并用专业的词语来描述天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和描述天气。

3.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天气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

2.准备天气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天气情况。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例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天气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天气记录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并互相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观测天气)天气与植物新课件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观测天气)天气与植物新课件教育

30
25
20
最高
温度
15
10
5
最低
温度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日期
达标检测,巩固延伸。
• 1、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 ___ 、______ 、 _____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 的。
• 2、根据教材制作风向仪、雨量器。 • 3、根据9月1号15 度、2号17度、3号20度、4号
21度、5号23度的气温变化,绘制气温变化图。
三年级科学下册
观察春天的植物
春天来了… …
花儿张开了笑脸…… 小动物们也睁开眼睛开始 出外活动了…… 百花争艳、百鸟争鸣、春 光明睸……
梨花 杏花
Hale Waihona Puke 桃花苹 果 花最低温度 5 3 4 6 8
最高温度 10 12 13 18 20
绘制幻灯片 7图
风向仪的作用
• 检测风向,当风向仪指向哪方时就是哪方 风向。
• 如:风向仪指向北方时就是北风。
返回
风向
•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天气现象变化形成的三要素:由水、 来自太阳的热、风。
返回
温度
观测天气
观测天气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制定小组的观测计划。 2、风向仪用来干什么?怎样制作风向仪, 需要什么材料? 3、什么是风向?
4、雨量器怎样制作? 5、天气现象形成的三要素是什么?
探究问题,合作交流。
• 根据气温的变化绘制气温曲线图,结合教材12页。
日期 9月9 9月10 9月11 9月12 9月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 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 起止时间的记法: 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闻雷 时间为终止时间。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 应连续记载;如两次间隔时间超过15分钟,须另记起 止时间。如仅闻雷一声,只记开始时间。方向的记法: 按八方位记载。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开 始方向,最后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终止方向。若雷 暴始终在一个方位,只记开始方向;若雷暴经过天顶, 要记天顶符号“Z”; 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180°或以 上时,须按雷暴的行径,在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 方向;当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别系统时, 则不记方向。
二、记录规定
(5)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 栏划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时)” 两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入“夜间”栏, 只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白天出现的天 气现象则按上述规定在“白天”栏内记录。如 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 均应记入“白天”栏;如正好终止在08时, 则记在“夜间”栏;如现象由夜间持续至08 时以后,则按规定分别记入两栏。
(2) 只记开始时间。凡规定记起止时间的现象, 当其出现时间不足一分钟即已终止时,则只记 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
二、记录规定
(3) 下列天气现象不记起止时间:冰针、轻雾、 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 电。
二、记录规定
(4) 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 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正好终止 在20时,则应记在当日天气现象栏。
二、记录规定
(8) 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烟幕、霾、降 水等现象出现,除按规定记录外;当能见度小 于1.0km时应加记最小能见度,并加方括号 “[ ]”。最小能见度是指视程障碍或降水现象 在一次出现过程中的小有效能见度,以米为单 位,取整数。三个等级的雾或沙尘暴连续变化 时应连记。
二、记录规定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⑴ 记雾时,不记最小能见度。 ⑵ 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0km时,应作为雾记录。 ⑶ 如雾的浓度变化快,能见度时而小于1.0km,时而等
于、大于1.0km时,仍可记为雾,但以点线连接。 ⑷ 当孤立的云块迅速掠过测站,使能见度变化很快,
可不作雾记录。 ⑸ 当积雨云在测站上空时,可能同时出现雷暴、阵雨
二、记录规定
(6) 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第 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 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符号。
二、记录规定
(7)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 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 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例如:某日大风实际出现时间是:1302-1304 1306-1307 1322-1325 1341-1342 1344- 1345 则观测簿应记为:302-1325 1341- 1345
(阵雪)、毛毛雨、雾、冰雹等多种现象,应照实记录。
4.记录天气变化
一、观测注意事项 二、记录规定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一、观测注意事项
⑴ 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 内的全部天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 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 ⑵为正确判断某一现象,有的时候还要参照气 象要素的变化和其它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 ⑶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均以有效水 平能见度为准,并在能见度观测地点观测判断 天气现象。
二、记录规定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薄:
二、记录规定
(1) 天气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列天气 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雨、 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 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淞 、 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 浮尘、雷暴、极光、大风。
二、记录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