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理
马哲的三大规律原理

马哲的三大规律原理马哲的三大规律原理如下:一、质量互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凝固不变和单一形式的。
事物总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因此,就有必要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状态,即质变和量变。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方面的规定性。
物体的大小、运动的快慢、排列顺序、发展水平和速度等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及其表现。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直接规定性,是一个实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度是事物质和量辩证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界限、范围或幅度。
事物发展过程中度的界限叫临界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事物发展的“度”,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能主观随意地超越和破坏事物的度。
也就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
“过度”和“不及”都是没有掌握好度的表现,切勿“过犹不及”。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够引起质变的发生。
二者相互关系主要变现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中“否定”的含义,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辩证的继承、扬弃,其实质就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马哲原理的认识和应用

马哲原理的认识和应用1. 什么是马哲原理马哲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哲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1.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存在和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1.3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双方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具体的分析,通过观察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冲突,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2. 马哲原理的应用马哲原理不仅是理论,还可以应用于实践中。
以下是马哲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1 政治领域马哲原理为政治领域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马哲原理可以指导分析矛盾的矛盾主要方面,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2.2 社会领域马哲原理可以应用于社会的分析和变革。
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深入分析社会矛盾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3 经济领域马哲原理对经济领域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并通过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3. 马哲原理的意义和价值马哲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1 指导思想和实践马哲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正确看待和分析问题。
在实践中,马哲原理可以指引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事物和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3.2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马哲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社会变革的方向。
24条马哲原理

24条马哲原理
1、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
3、质量互变规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物质的存在方式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不能把它教条化、绝对化。
10、意识的革命性能动性
11、物质决定意识
1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13、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
历史的统一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6、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
本矛盾。
19、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2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2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
精神活动
24、想问题、办事情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马哲

马哲:34个原理辩证唯物论:五观,5个原理(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时间观)1.物质观的内涵: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人的意识,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观的内容:客观性可知性2.运动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相互区别:从内涵上来说,运动标志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
从特点上来说,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静止具有相对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是无条件和有条件,绝对和相对的相互关系。
相互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物质的存在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强调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如: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观点。
只强调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3.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基本属性。
时间反映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具有一维性和不可逆性。
空间反映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具有三维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凡是时间和空间的量度都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运动来量度。
凡是物质运动都要经历时间并且占据一定空间。
时空的四大特性:时空的绝对性——无条件性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为物质所固有的。
时空的相对性——有条件性时空的相对性是指具体时空的可变性,它会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时空的无限性就整体的时空而言,一维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三维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时空的有限性时空的有限性是指具体时空的有限性。
4.意识观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着决定作用)意识的本质(高级在什么地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在内容上是可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内涵:人特有的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认识世界是由外到内,改造世界是由自然到人工)表现形式: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024年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2024年,马哲原理及方法论在哲学领域依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对2024年马哲原理及方法论的总结,涵盖了其基本原理、方法论以及在社会、科学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一、马哲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哲原理的基础,它承认客观世界的辩证性和物质的客观存在,强调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2024年,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引入了系统论、复杂性理论等新的思想,以更好地解释和认识世界的本质。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在2024年,唯物史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社会进步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社会发展策略。
3. 实践论: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认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才能真正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024年,实践论的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重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融合发展。
4.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矛盾的运动和解决,强调社会形态的转变和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在2024年,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马哲方法论1.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哲方法论的核心,它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论证方式,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把握。
2024年,辩证法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辩证思维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捕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逻辑学:逻辑学是马哲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思维过程的规律和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
2024年,逻辑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不仅关注逻辑的形式和规则,更注重发展逻辑的内容和应用,以更好地服从实践和服务于人类需求。
3.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马哲方法论的具体应用,它强调以实证和数据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法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哲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辩证逻辑是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实践论还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 ※原理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
意识的能动性……影响生理2生活要往前看,不要回头看过去。
我们如果不知道探索前方,一味地回顾往事,只有悲伤,人也会无精打采、昏沉度日。
因为,我们不知今日该如何做,从而会为明日烦恼。
所以,人不要活在回忆中,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要学会让自己从自己悲伤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中,排解心中的不快。
时间的一维性。
意识影响心理。
意识……实践……意识、3有一次,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他老婆希拉里去一加油站,加油站一小工是希拉里的初恋。
克林顿自我得意的跟老婆吹嘘说:“你要是不嫁给我,你老公可能还是一加油站小工。
”希拉里看了眼初恋小工对克林顿答说:“我要是嫁给他,当总统的可能是他,哪里会轮得到你?”矛盾的特殊性。
因果联系。
现象和本质3弱者从来不懂得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
矛盾的特殊性。
因果联系。
现象和本质4. 【人生处处是天堂】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快乐便是天堂。
人生天堂其实并不遥远,欲望满足了就是天堂,满足不了便是地狱;管好自己欲望,人生处处都是天堂。
价值评价是主体性。
主观唯心主义5初生的路,跟着父母走;学生的路,跟着老师走;社会的路,跟着名人走;这已成了人们成长的模式。
其实,跟着是要学会独立,而不是随从,更不是模仿。
让心灵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与众不同的果,虽然可能要付出代价,经历风雨,但也会让你自豪,让别人羡慕。
——运用相关哲理加以论述内因和外因的作用6 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但却终究看不懂人心感性认识的局限7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
幸与不幸,总须坚持到最后才能知道。
有时候,明明很幸运的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而有时明明很倒霉的人,只因平静地面对不幸,反而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所以,人生的好坏都取决于心态。
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你的心态不好,好事也变成坏事。
第一句:实践决定认识;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量变可以导致质变;平静地面对不幸——意识的能动性;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主观唯心主义8 读经典,练翻译:“宗教是受压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失魂社会的灵魂。
宗教是人们的鸦片”(卡尔.马克思)--Religion is the sigh of the oppressed creature, the heart of a heartless world, and the soul of soulless condition. It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Karl Marx)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9 【易中天语典】:“人都是逼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死于忧患,生于安乐。
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
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活着就要去旅游外因的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
矛盾的转化10 生活中有很多不经常联系的人却一直在默默的关心着你真的很感动现象和本质11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之所不能成。
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川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忍的最高境界是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
能忍住痛苦,才能分享痛苦带来的成长;能容忍他人的短处,才有机会用到他的长处。
不屑于什么,你必将与什么无缘。
一,非理性因素。
二,意识的能动性……指导实践12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
每个人都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
成熟的人,不为得而狂喜,不为失而痛悲,竭心尽力之后,坦然接受而已;成熟的人,不因功成名就而目中无人,也不因籍籍无名而卑躬屈膝,持一颗平淡的心,不卑不亢地生活。
成熟的人,能够担当,懂得感恩,心静气和,淡定从容。
一,实践决定认识。
经历阅历……实践,成长成熟……认识。
二,量变质变规律。
成长……量变,成熟……质变13习近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
一,唯物史观。
二,意识能动性……指导实践。
三,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14 People do a lot of thinking, and sometimes, that's what kills us.——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太多才让自己如此难受。
一,意识的能动性……意识影响生理。
二,因果关系15 1.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3.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4.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第二句是时间的一维性。
其余是矛盾转化16心地安详,眼里的世界皆是美好的;心有喜悦,身边的一切都是快乐的。
一,意识的创造性。
二,有夸大意识作用的倾向,主观唯心主义17 1、人到底能走多远?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谁知道呢?心知道,脚知道。
2、人之所以受限制,是因为内心太小,行走、阅读、交往…能增长内心,内心大了,才能坦然、通泰、豁达。
3、人的差别不在于他经历不经历很多事情,关键在于坚强和意志力,伟大从来都是熬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意志力18Getting angry is punishing oneself for mistakes of others.Forgive others,relieve yourself.——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是放过自己。
一,联系。
二,矛盾的转化……同一性和斗争性19【柳传志的鸵鸟理论】当两只鸡一样大时,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鸵鸟时,小鸡才会承认你大。
千万别把自己估计过高,一定要站在人家角度去想。
你想占据高位,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所以,当我们还不是鸵鸟时,说话口气不要太大。
前四句……意识的相对性。
第五句为换位思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最后两句是凡事以物质为依据……唯物主义世界观20 Weaving dream by heart makes life splendid since you have numerous aspirations.(既然你有太多太多未完成的梦、用心编织才最美丽。
梦……意识,编织……实践。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21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就算是Friend,还是免不了end;就算是Lover,还可能会over;就算是Wife,心里也夹杂着if;欣慰的是:即便是Forget,也曾经get,就算impossible,但还藏着possible,如果现在Unhappy,谁又保证不会happy?坦然面对悲欢得失,才能无悔人生。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事物是对立面的统一体22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2、智者记住别人的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记住。
3、智者了解别人的心思,愚者表示自己的需要。
4、智者善于倾听,愚者没有耐心。
5.智者先赞同,愚者先否定。
6、智者让别人逐步说“是”,愚者会引起更多争论。
7、智者知过就改,愚者固执己见。
一,矛盾的特殊性。
二,现象和本质23当你的人生处于最低位,不要悲伤,不要气馁,因为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
一,矛盾的转化。
二,意识的能动性24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
智慧……本质,不言……现象25 古老的东印度格言说:"如果你种下一个念头,你收获一个行为。
如果你种下一个行为,你收获一个习惯。
如果你种下一个习惯,你收获一个性格。
而如果你种下一个性格,你收获一个命运。
"种下善的念头,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命运;种下恶的念头,一定会收获痛苦的命运。
种下善念还是种下恶念取决于你自己。
一,联系。
二,因果联系。
三,意识的能动性……指导实践26Thinking something over a thousand times is not as effective as actually doing it just once. Taking a beautiful fall is better than wandering aimlessly. -----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
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
一,唯物主义。
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27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
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
启示: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
意识的能动性……影响生理28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意识的能动性……指导实践29上午去健身房跑步,隔壁跑步机上有一个我仰慕已久的美女,和她寒暄几句后开始跑步,竟然一口气跑了将近五公里,打破我个人跑步机记录。
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事实面前我也无可抵赖——是美女的在场,点燃了我的青春热血……但愿明天去她还在。
1,外因的作用;2,意识的能动性——意识影响生理30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1、联系。
2、因果关系31 梁漱溟:人一辈子就像斗鸡那样需要漫长的修炼: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叫嚣的街头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
一,发展。
二,量变引起质变。
三,现象和本质32时间是治愈创伤的良药,但需要淡然的心态做引子。
有成长,就有创伤,或多或少。
有些伤,只有在静静的流年里慢慢淡化。
淡化,先是心的淡然,然后才是时间的淡漠。
常把伤口展示给别人看,永远不会痊愈。
心淡然了,一切变得不那么重,便再也不会受伤。
把心放平,在宁静的空气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一,时间……外因,心……内因。
二,意识的能动性33其实忘记一个人挺简单:不要见,不要贱见……物质决定意识。
贱……意识的能动性34 Being hurt is something you can’t stop from happening but being miserable is always your choice. -----受到伤害是你无法阻止发生的事,但觉得痛苦总是你自己的选择。
唯物主义。
意识的能动性35【三个人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嘛?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砌墙,你没看到吗?”第二个人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