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专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

说明文阅读专题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京剧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它是由徽调(安徽的地方曲调)、汉调(武汉一带的曲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陕西的地方曲调)和其他民间曲调特点发展而成的。
京剧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所以京剧过去也称为“皮黄”。
②京剧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还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
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了不同感情。
一般来说,西皮适宜表现活泼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半用来表现少女柔情。
③京剧伴奏的乐器很多,主要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管弦乐和打击乐器。
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
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
④京剧脚色(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又称须生,一般为较年长的男子,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小生”(青年男子,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和“武生”(男性武将,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又分“正旦”(又叫青衣,一般为大家闺秀,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花旦”(一般为小家碧玉,如《红娘》中的红娘)、“老旦”(老年妇女,如《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武旦”(有武功的妇女,如《穆桂英》中的杨排风)、“彩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如媒婆之类);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武净如张飞、李逵、黄盖等,文净如包公、曹操等;丑角(又称小花脸)是诙谐或邪恶的男子,也有文丑、武丑之别,文丑如《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
说明文复习专题

自学:
1、说明文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2 、说明文开头讲故事/引用大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常见的说明文有哪些?有什么作来自?互学:1.请简要分析选文标题的作用。(3分) 点明选文的说明对象“天河一号”,运用比 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应用范围广 、计算能力强的特点,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
征。
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第④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第⑤段写极光 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第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③段内容
一一照思应考,结题构严: 谨,所以不能调换。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 言特点的?(3分)
2.阅读选文③~⑦段,简要概括“天河一 号”被称为“全能算将”的原因。(3分) 它可以让大飞机、航天器在模拟的虚拟空间 飞行,让气象,雾霾在它的数值时空里预测 未来变化,也可以处理油气地震勘探数据, 还可以探索人类大脑的秘密,破解人类基因 密码。
3 实现目前雾霾预报最高网格精度2~3公里, 而过去的精度为50公里左右。 “目前”两字能 否删去?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 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 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 路是永无止境的。
D.作为“超算红人”,“天河一号”未来会以超强的运行 速度和计算存储能力,继续领跑世界超级计算机队伍。
导学: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描写了地球北极神奇而绚丽的极光现象,引出
说明思对考象“题极:光“语言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
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
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
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
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
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
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
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阅读理解之说明文专题讲解

阅读理解之说明文专题讲解一、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简明的说明,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说明文具有以下特点:1. 客观性:说明文的写作需要遵循客观事实,不能夸大或歪曲事实,要从实际出发,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
2. 准确性:说明文的写作需要准确无误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功能等方面,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出现错误。
3. 条理性:说明文的写作需要条理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
4. 简明性:说明文的写作要简洁明了,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完整的意思,避免冗长繁琐的描述。
二、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
事物说明文是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体,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是对事物的原理、发展规律、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三、说明文的写作方法1. 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3.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在写作说明文时,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定义法、分类法、比较法、比喻法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4.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用客观、准确、简明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说明,避免主观臆断和冗长繁琐的描述。
四、说明文的阅读技巧1.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了解其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
2. 梳理文章结构: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和逻辑顺序。
3. 理解说明方法:在阅读说明文时,要理解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最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分类训练15篇

最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分类训练15篇生活科普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鞋带为什么旧就是抬起崖子①平时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鞋带跟著腿脚不停摇晃,时间一短就可以渐渐抬起。
或许你从未在乎,这就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看看。
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②鞋带伸长,只是生产生活中“结”的其中一种形式。
除了系鞋带之外,手术后在伤口上缝线会用结,建筑工地上采用的钢缆也就是结,电线里面数根铜线也Tiepolo的形式延展,甚至我们的生命密码――dna本身就是一条织成的结……③在大自然、人类社会里,结到处都有,它把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东西缠绕在一起,而且紧紧连接起来。
如果不解开它,就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于是,最常见的鞋带打结就成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存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伸长十分疑惑,并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他辨认出鞋带伸长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结实,另一种较差。
较差的伸长法又称为“奶奶结”(又称Chapman),一手谓一端,拎起至鞋带两端,先把两端交叉成十字,右端在上左端在下,再把右端沿左鞋带绕一圈,并拉上来;然后双手再次各执一端,成十字交叉,左端在上右端在下;最后把左端往下折,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住。
⑤较结实的伸长方法被称作“平方结”(又称困局),差别是当鞋带两端第二次成十字交叉时,不再扎居住左端从交叉点至末端的中间,而是扎居住末端,从右鞋带下面拿起去,并系紧。
⑥生活中,这两种方法也很常见,但是它们所隐含的力学原理却没那么简单。
撞击力与推挤力的相互作用⑦研究人员好奇为什么鞋带的活结很容易松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解结的过程上入手。
研究人员找到志愿者,将传感器绑到他的鞋上,并附着在鞋带结上。
这样,每当志愿者走路、跑步时,鞋带结所承受的力就会被检测并记录下来。
同时,研究人员还把同样的结和传感器绑在胳膊上,并使胳膊不停地摆动(相当于腿的摆动),从而分析结的受力情况。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附答案)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一、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4分)(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二、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三、“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4分)四、第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五、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一些”的表达效果。
(2分)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
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六、“仅需20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七、第③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
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
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
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八、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
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说明文专题练习(解析版)

专题:说明文一.【四川自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
”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堞,蝴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
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
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都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
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
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
”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
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
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言:“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的专题一、把握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二、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如:《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三、理清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四、掌握说明方法。
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等。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五、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删掉这个词语后①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②在程度/ 状态/ 性质/ 范围上加以限制/ 强调/ 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 原意不符/,③由此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 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
(删去或许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或许表示一种猜测。
/ 说明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的发展速度比现在慢很多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并不肯定。
/ 如果删去,就表示这种说法是肯定的,与原意不符。
/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 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等起修饰作用的词语的准确性。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
副词还用来修饰形容词充沛,/ 表示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说得过去:同我国西北地区相比是比较充足的,但和沿海地区相比则少得多。
/ 它准确地反映了雨量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副词多少表程度,用来修饰风沙,/ 说明数量不多,但仍有一定数量。
/ 它准确地反映了风沙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被妖魔化的沙尘暴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 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 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 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
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
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
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 本文有删改)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 分)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 分)七、祸从天降,谁为真凶①2010 年8 月7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 许多同胞不幸罹难。
罪魁祸首, 就是泥石流。
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 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
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
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
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
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 毫米。
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 次,分别是1973 年7 月12 日的毫米暴雨和1994 年8 月8 日的毫米暴雨。
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 分钟内突降97 毫米的大暴雨。
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
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 世纪50 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
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
另外,近10 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 座。
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
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
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
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3.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3 分)(1) (2)(3)14.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5.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 分)16.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 分)17.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2 分)【答案】六11. 不能去掉。
(1 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 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
(1 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 . 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
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
(每个要点1 分)【答案】七13.(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评分:共3 分。
每个要点1 分。
14.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共2 分。
列数字1 分,作用1 分,意思对即可。
15.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共2 分。
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
16.过渡或承上启下生动评分:共2分。
每空1分,第2 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