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PPT教学课件图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 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 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 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 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二、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的
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说明科学原理的
是事理说明文。
时间顺序 三、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常识; 2、知道说明文阅读的考题类型; 3、掌握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技巧; 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说明文常识
• 一、什么是说明文? • 二、说明文的类型 • 三、说明顺序 •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五、说明文语言特征 • 六、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什么是说明文?
逻辑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近→远、前→后、左→右、 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 变化等词语)
由整体到局部、 由因到果、 由主到次、 由概括到具体、 由特征到作用、 由现象到本质等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列数字
特征
有具体的数字
作用(结合原文作答)
具体准确地
作比较 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 突出强调地
近年来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内容:
2008 《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1、题目作用 2、说明思路和信息概括 3、说明方法及其 作用 4、知识拓展运用:材料探究 2009 《速冻食品也新鲜》 1、拟题 (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语言准确性 4、知识拓展运用:生活中运用 2012 《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1、段落作用(首段) 2、说明思路和概括内容 3、说明 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文语言特色: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 2013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1、概括内容 2、分析说明顺序 3、段落作用(尾段) 4、知识拓展运用:生活运用和口语交际 2016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1、概括内容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说明顺序和思路 4、段落内容还原
中考说明文阅读和答题技巧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产生不同旳大气密度及高下
气压所造成旳空下气定流义 动旳大
(4).阐明措施辨析
阐明措施之——引资料作用旳辨析:
1、引用详细旳事例;(作用同举例 子) 2、引用详细旳数据;(作用同列数 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 使阐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 、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阐明旳趣 味性。 5、引用阐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 出阐明对象旳作用。
3. 事理阐明文旳阐明对象一般为抽 象事物,找准开头和结尾旳总结 句。
1. 措施一:看题目。如《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2. 措施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落 日旳幻觉》旳阐明对象是落日时轻 易引起人们幻觉旳几种现象。
3. 措施三:挑关键词句。《大自然旳 语言》阐明对象是物候及物候现象 。 注意:假如要求为阐明文加一 种题目,也能够用阐明对象作为题 目。
提出阐明对象
↓
详细阐明事理
(形状、性质、构造、构造、成因、原理、功
用、特征、危害等)
↓
递进式构造
简介原理利用
(有时结合原理简介谈利用)
↓ 展示发展前景(有时省略)
阐明文阅读设题
阐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3种题型
1、本文旳阐明对象是什么?
1. 阐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要阐明旳 那个事物或事理。
2. 事物阐明文旳阐明对象一般为详 细事物, 一般标题就是阐明对象。
解。
③ 你以为文章旳标题好在哪里?
④ 假如将本文旳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 ⑤标题旳含义:分析详细含义,有旳还要答出
体现情感,尤其是形象生动旳阐明文
⑥给文章拟标题。
阐明文旳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①、内容上,点明阐明对象是..,阐明 对象旳..特征(有些题目只有阐明对象 ),揭示阐明内容。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对应文段】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 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 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 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
因为……所以、并且、但是、不仅……而且、无 论……都、不是……而是、如果……那么
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器 发 生 强 烈 的 反 应 。
×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 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壬醛。
×
原文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 徙 之 后 , 它 们 就 开 始 叮 咬 人 类 了 。
中考科学类说明文阅读选择题,有时似是测查“ 脑筋急转弯”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并 不 难
C.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 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 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对应文段]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 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 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答案:错 小结:注意比照表述对象是否一致。
(2011山东卷)下列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
答案:错。
总结:注意关联词
解答科技类说明文选择题有关“选 项是否符合文意”类题目的注意事 项:
1、审读选项时,要注意表述对象。 2、审读选项时,要注意时间性、绝 对性词语和关联词语等。
切记
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 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 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 思。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 置,前瞻后顾,认真比对,多用排 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例、 2011南宁市卷 ·12
中考说明文阅读ppt课件(30页)

通常用什么是什么的推断句式。
例如: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其中的“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是食物这一概 念的“种差〞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 征,“物质〞是食物的属。这样,我们对食物 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准确的熟悉。
作诠释
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 明,显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 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 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 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 事物,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相比,用得 更多一些。 例如: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 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等词 格式: “XX〞表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中心 句〕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 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 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 马……〔比喻、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述得非 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它们有时 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 森。刚刚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 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对比〕云就像是天气 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 天气。〔比喻〕
讨论+发言
NO2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 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NO4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 下雨或者下雪。 为什么不能删去“往往〞 “常常〞?
“往往〞 “常常〞表示可能,不是绝对的,符 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新课标、新教材 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要求:
说 明 文 阅 读
例如: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其中的“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是食物这一概 念的“种差〞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 征,“物质〞是食物的属。这样,我们对食物 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准确的熟悉。
作诠释
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 明,显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 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 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 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 事物,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相比,用得 更多一些。 例如: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 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等词 格式: “XX〞表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中心 句〕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 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 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 马……〔比喻、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述得非 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它们有时 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 森。刚刚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 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对比〕云就像是天气 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 天气。〔比喻〕
讨论+发言
NO2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 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NO4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 下雨或者下雪。 为什么不能删去“往往〞 “常常〞?
“往往〞 “常常〞表示可能,不是绝对的,符 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新课标、新教材 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要求:
说 明 文 阅 读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PPT优秀课件

五、说明顺序
•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 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 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 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 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 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 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 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 象等。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 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 使读 者
”
答题技巧: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 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 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 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 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 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 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 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 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3、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 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 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 遥遥相对。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共45张PPT)

项目都属于技巧类雪上项目,裁判员会根据运动员的踢空高度、动作难度、动作的流畅性和美观
性来打分。其中,在技术构成中,滑雪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动作腾空的高度,动作的腾空高度又决
定了动作旋转的难度值。
●
④也就是说,想要在U型场地技巧项目中拿到高分,就要保证一连串的动作都高质量完成。
这时,滑行技术就是基础、腾空高度是关键,动作难度练就绝技,动作策略的组合体现智慧。研
●5、段落能否调换:(1、3常见) (1)、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他 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所以不能调换。 (2)、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照 应上文中“.某句话.”他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 符合实际,所以不能调换。
《中国墨》
●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 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 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 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 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 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 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④起初,进入制作团队视野的是鸭绒、鹅绒等传统材料,但团队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开始多方征集方
案。这时,国内一家企业提供的聚酰亚胺纤维材料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聚酰亚胺纤维技术起源于航空航 天对新材料的需求,此前主要用作宇航服、防护服等,但用于礼仪服装尚无先例。权威机构对比测试表明, 采用聚酰亚胺抓绒面料,相比相同克重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能使受试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最终, 北奥集团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作为外套填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 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且比传统材料更轻薄。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技巧及其训练》ppt课件

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 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 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特点(地位、影响等)。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 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 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 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 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 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 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 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 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 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中 间。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 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 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 表估计,“多”“有余” 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 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 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 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 一部分。
说明文阅读专题 ppt课件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3.若删去,原来……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表 意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常见修饰限制性词语有:
•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最、更……
•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
•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ppt课件
10
➢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 一片片常绿红树林。”“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不能。(2)“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 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3)删去 后就变成全部都能生长,不符合实际,(4)“部分”一词表现 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 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大约”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1)不能。(2)“大约”一词表估计,(3)删去后意思就从 大概有城里一座楼那么大变成了刚好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 表意太绝对,不符合实际,(4)“大约”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 的准确性。
③荆州民歌的曲种繁多。有田歌、号子、山歌、情歌、灯
歌、风俗歌等数十种,荆州民歌曲调也十分丰富,仅江陵
民歌五大调即喇叭调、伙计调、“荆嘚州调民、歌叮”当的调特。点有是些:曲牌
后来发展为荆州花鼓戏的主要唱腔,脍炙人口,流传全
国。
1、 历史悠久
④荆楚民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2反、映曲农种业繁生多产,的曲,调有丰反富映 爱情生活的,还有把生产劳动与男女爱情结合起来的,也 有劳动之余打趣逗乐的。 ppt课件3、(2内01容7黄广冈泛市中考卷)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 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
15
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限制:当时…… ➢表范围:部分……
.
12
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 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
千立方米。
作 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
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 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
一目了然。
.
1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科学性 2.准确性 3.严密性
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 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 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打比方)
3、星云分为亮星云和暗星云。
(分类别)
5、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
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
丹等。
(举例子)
6、“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
程的数学方法。
析作用不忘关键词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下定义 分类别 作诠释
具体形象 准确具体 条理清晰 形象生动 突出强调 科学准确 通俗易懂
说 明
+事
物 特 征
记模式特征多注意
【记模式】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说明对 象特征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 /具体/生动/清楚/突出 )地说明了(说 明对象)的 …… 特征。”
(下定义)
7、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作诠释)
下定义 VS 作诠释
▪
▪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 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 用多种句式表述。
▪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 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
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以交换位置,
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 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
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作 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
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 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
了解考点
1、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 特征。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说明顺序。 3、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作用。 4、学会比较分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和生动性。
复习内容
辨析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
文体知识回顾
1.说明文是以(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事物
和阐释事理的一种文体。
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 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 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 一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
18
实战演练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几乎”一词是从程度上加以限制, “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 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 对了,不够准确,不符合实际。“几乎”一词
例如、比如、据说……
举例子
数词(与年代区别)
列数字
也、而、相对于、较、比、反之…作…比较
像、如、仿佛……
……是……,这就是……,叫…… 打比方
(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判断句) 下定义
介绍事物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 一类(种) ……一类(种) ……, 作诠释
分类别
练习
1.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 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列数字、作比较)
.
16
“体现语言准确性”类题的解题方法归纳
①表态:不能删。 ②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
17
实战演练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 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 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
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
19
“某词能否换为其它词”类题的解题方法 归纳
①不可以; 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③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 ④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
合实际。
.
20
“××词好在哪里 ”类题的解题方法归 纳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
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
其答题的基本套路往往是:观点--联系原文或
实际分析--总结。
.
23
辨方法记得找标志 析作用不忘关键词 记模式特征多注意
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21
能否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直接关系到对材料整体的理解和分析。
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 中心句,分析过渡句,认清指代成
分。
.
22
这类开放性试题是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这一类型的试题有列举型的,更多的是谈认识和 体会。
对于后者,往往要么是结合原文谈,要么是结合 实际说,这些要注意审题。
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 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 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
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
举例: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 方法。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 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a是判断句,b句是一般的陈述句。 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说明 了“统筹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揭示出统筹方法的本 质特征,可以变为: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 统筹方法。 b句用了作诠释的方法通俗易懂地解释“物候”,如 变为“物候就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那 就偏颇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可以称为物候。
2.说明文的类型: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一般
分为(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口诀
4.常见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下定义 作比较 作诠释
举例子 分类别 打比方
列举 下分 作打
诠
5.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 生动性
辨方法记得找标志
语言标志
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