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专项(共23张PPT)

类型
定义
时间顺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说明。
标志
作用
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古-今
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 明确有序。
空间顺序
按照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 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 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呈辐射式顺次 对事物进行介绍。
”。
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有
和
。
题型
模板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B.×× 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
模板1:事理说明文:说明了……的现象/原因等。事 物说明文:介绍了…(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
C.××的特征(主要特点)是什么?
模板2:××的特征(主要特点)是……(或分条罗列) 。
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看总括句或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用这些句子 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 及其特征。
例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 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 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 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 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 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 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 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 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 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 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 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 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语言ppt

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中国石拱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
八上
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苏州园林》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
号里的问题。
《大自然语言》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八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
》
句中划线词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确数的使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画卷的纵横,让我们 对画作的尺幅有了清晰的印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 画卷疏散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阅读《时间的脚印》中的第6段,回答问题。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 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 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某些”表范围,一部分的意思,说明并非地球上全部岩 石被破坏,只是个别地方被破坏,删去的话就变成地球上所有的岩石 在被破坏,不符合实际。“某些”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阅读《蝉》中的第12段,回答问题。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 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括号里的文字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 “二氧化硅”。如果删掉,就变成含有杂质的普通沙子也可以称得上 “二氧化硅”,不符合实际。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要点 ①表态:不能删 ②结合语境解释词,说明词的作用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④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中国石拱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
八上
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苏州园林》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
号里的问题。
《大自然语言》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八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
》
句中划线词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确数的使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画卷的纵横,让我们 对画作的尺幅有了清晰的印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 画卷疏散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阅读《时间的脚印》中的第6段,回答问题。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 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 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某些”表范围,一部分的意思,说明并非地球上全部岩 石被破坏,只是个别地方被破坏,删去的话就变成地球上所有的岩石 在被破坏,不符合实际。“某些”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阅读《蝉》中的第12段,回答问题。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 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括号里的文字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 “二氧化硅”。如果删掉,就变成含有杂质的普通沙子也可以称得上 “二氧化硅”,不符合实际。括号里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要点 ①表态:不能删 ②结合语境解释词,说明词的作用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④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中考复习说明文复习专题课件PPT全文

作比较 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 准确,增强说服力
下定义 科学、准确
作诠释 解释说明
画图表 直观、形象摹状貌 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总览表
23
练一练: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2、(中国石拱桥)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作用: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20
6、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21
8、摹状貌
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36
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苏州园林》第四段的说明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37
指代词指代对象的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答:不能。“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 但不是到处都有。如去掉意思就太绝对了. “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实战演练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4
作引用 准确,增强说服力
下定义 科学、准确
作诠释 解释说明
画图表 直观、形象摹状貌 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总览表
23
练一练: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2、(中国石拱桥)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作用: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20
6、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21
8、摹状貌
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36
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苏州园林》第四段的说明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37
指代词指代对象的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答:不能。“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 但不是到处都有。如去掉意思就太绝对了. “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实战演练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4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PPT优秀课件

五、说明顺序
•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 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 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 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 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 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 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 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 象等。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 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 使读 者
”
答题技巧: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 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 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 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 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 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 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 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 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3、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 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 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 遥遥相对。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复习

要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术语如下: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
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作比较:突出了事物的……(寻找比较点) (地位、 影响、成因、结构等)。
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增强 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
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说明方法及作用
下定义 ①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② 燃料工业可分为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太阳能利用 工业、原子能工业以及天然气加工工业等。 分类别 ③ 纯数据文件不会被病毒感染,如:声音、图像、动 画、文本等文件。 举例子 ④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 台。 打比方 ⑤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二万五千亿个二氧 化碳分子。 列数字 作比较 ⑥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我总结,我提升
本节课你掌握了说明文阅读的哪些知 识?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 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 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 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 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真切而又准 确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 鲜明、深刻印象。
1 哈勃望远镜 2. 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的说明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 列数 字,通过列举1弧秒,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 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3.体现了材料的权威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突出 了哈勃望远镜的意义和价值。 4. 不能。“以外”是在....之外的意思。原文的意思 是 不能辨别在140亿光年之外的物体。表明哈勃望远镜 观测的距离是不确定的数字,去掉后成为准确数字, 句意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名了说明的对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哈勃望远镜的独特,新颖,引起读 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共45张PPT)

项目都属于技巧类雪上项目,裁判员会根据运动员的踢空高度、动作难度、动作的流畅性和美观
性来打分。其中,在技术构成中,滑雪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动作腾空的高度,动作的腾空高度又决
定了动作旋转的难度值。
●
④也就是说,想要在U型场地技巧项目中拿到高分,就要保证一连串的动作都高质量完成。
这时,滑行技术就是基础、腾空高度是关键,动作难度练就绝技,动作策略的组合体现智慧。研
●5、段落能否调换:(1、3常见) (1)、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他 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 律,所以不能调换。 (2)、不能,某段说明了.....。,某段说明了......,照 应上文中“.某句话.”他们之间是_____顺序,若调换不 符合实际,所以不能调换。
《中国墨》
●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 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 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 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 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 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 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④起初,进入制作团队视野的是鸭绒、鹅绒等传统材料,但团队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开始多方征集方
案。这时,国内一家企业提供的聚酰亚胺纤维材料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聚酰亚胺纤维技术起源于航空航 天对新材料的需求,此前主要用作宇航服、防护服等,但用于礼仪服装尚无先例。权威机构对比测试表明, 采用聚酰亚胺抓绒面料,相比相同克重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能使受试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最终, 北奥集团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作为外套填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 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且比传统材料更轻薄。
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之说明语言答题技巧课件

最后一种估计更具有戏剧性:在 40 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 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 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 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 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 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 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视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 逻辑的估计。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 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 3.34 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 3/5, 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 亿年前, 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 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本来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环绕太阳运行 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 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 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 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例:
问: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 亿年前,月 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 质形成。中“很可能”能不能换成“肯定”一 词?为什么? 答:不能,“很可能”表示猜测,说明后面所 写的“情况”只是有很大可能性,与第一段中 所说的“三个可能”相呼应,如果换成“肯定” 太绝对,与原意不符,“很可能”一词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 解析:按照答题技能步骤来答即可。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 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 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视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 逻辑的估计。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 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 3.34 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 3/5, 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 亿年前, 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 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本来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环绕太阳运行 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 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 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 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例:
问: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 亿年前,月 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 质形成。中“很可能”能不能换成“肯定”一 词?为什么? 答:不能,“很可能”表示猜测,说明后面所 写的“情况”只是有很大可能性,与第一段中 所说的“三个可能”相呼应,如果换成“肯定” 太绝对,与原意不符,“很可能”一词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 解析:按照答题技能步骤来答即可。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张)

(2)分析文章结构
“首先、然后、最后”等表连贯式;
一般的判断方法如下:
“由此可知” “综上所述” “ 因 为……,所以 ……”
①看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等表总分式或连贯式。
a.总分式:b.并列式:c.递进式:d.连贯式:
理解文段的作用
例 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答题技巧 (1)内容上: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 强调什么意思,等等。 (2)结构上:①开头:a.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交代说明对象的××特点);b.结构上总领 全文,引起下文。 ②中间: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小结前文。 ③结尾:总结上文;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3)效果上: ① 有具体的说明方法,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 ② 分析文段作用时,还要看它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其作用。 ③ 注意段落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1. 图表解读 2. 材料探究 3. 观点论述
考点突破
下课!
说明文文阅阅读读
说明文
➢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 成因、功能等进行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
➢ 说明文 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与目的:事物性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 。 按语言特色: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
➢ 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 ➢ 说明对象的特征:这一事物(或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或事理)的标志。 ➢ 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比喻、拟人)
不能。 删掉了“ ××”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 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 × ×” 一词,可以 准确地说 明……,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也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6
说明语言
A
37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限制性词语:更、大约、估计、常常、大 约、也许等
限制性词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⑦ 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使××确凿有力。引用说明在文 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明了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⑨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对象)更通 俗易懂。
⑩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对象)更具体
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25
与2007年相比,事故起
数减少62005起,下降19%; 20
死亡人数减少8165人,下降
10%;受伤人数减少75523人, 15
下降20%;直接财产损失减少
1.9亿元,下降15.8%。
10
作用:直观明了地说明 了……
A
5 0
2007
交通事故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财产损失
外,辅以叙述、描写、抒情,并借助修辞,语言生
动形象。如知识小品,科A学小品等。
6
说明类型
A
7
辨析说明文类型
1、《中国的石拱桥》 2、《故宫博物院》 3、《苏州园林》 4· 《绿色蝈蝈》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A
8
辨析说明文类型
5、《大自然的语言》 6、《奇妙的克隆》 7、《生物入侵者》 8、《看云是天气》
作用:通俗易懂地解释了
……的……特征,使得说明
更加直观。
A
24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
(1)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
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 述。
(2)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 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3)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A
5
说明文知识点
• 说明文分类:
• 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 物说明文(着眼于客观解说事物的)、事 理说明文(着眼于阐明抽象的事理)。
• 从语言表达角度: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 文。
1、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
实简明。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
告,说明书等。
2、生动说明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除采用说明
动物 。
A
27
引用的作用
A、引用具体的数据
(作用同列数字)
B、引用名言、格言、警句等
(作用:增强了 说明的说服力)
C、引用古诗句、神话传说、逸 闻趣事等
(作用: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A
28
画图表
40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公安部网
站消息,2008年,全国共发 35
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 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 30
作用?(4分)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 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 (病毒)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 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答案: ①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病毒没有完整的生命结 构. (或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病毒没有赖以生存的配套 设施.)
•答案: 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病毒不会因反复变异而 使杀伤力越来越大.
作用:使得……更加形A象可感、具体生动
21
打比方与摹状貌的区别
摹状貌与打比方的区别:从本质上来区 分,打比方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本质 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 一般来讲,单一的比喻句在说明文中就 算是打比方。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 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 具有什么特征等,相当于描写。(摹状 貌就是描绘事物的特征)
可感、具体生动。
A
33
答题技巧:说明方法及作
用 例:找出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
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 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 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外形美观的特点。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
运用
•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的高等动物。
• 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
A
26
仔细辨别下列句子使用了下定义和做诠释两 种说明方法中的哪一种?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铀是银白色的金属 。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
【注意准确、完整】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石拱桥的特点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A
13
说明方法
A
14
说明文中常用说明方法
六种常用方法——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 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四种补充方法—— 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A
15
校园里有一棵很高 很高树。
军
分类别
用 飞
机
作用:条理清晰
地说明了……
A
18
我国造纸术历史悠久。比 如早在几千年前的《后汉 书》中就已经有了造纸术 的详细记载。
举例子
《后汉书》中有造纸术的记载
我国造纸术历史悠久
作用:具体直观地说明了……
A
19
它的速度 非常快。
它就快得 像一支离 弦的箭, 飞向前方。
打比方
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1) 从标题着眼:
例如:《生物入侵者》、《万紫千红的花》、《自给 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2) 从材料入手: A、找关键句、中心句。 例如:《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了苏州园 林的“图画美”。
B、逐段分析,抓中心词、关键句加以提炼。
例如:《中国石拱桥》
(4)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
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
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
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
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
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A
25
下定义 VS 作诠释
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
列数据 引资料 打比方 分类别 作诠释
A
30
➢方法 :注意语言标志
★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 ★ 列数字:数词(与年代区别) ★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 作比较:也、相对于、较…… ★ 下定义:是、叫…… (判断句) ★ 打比方: 像、如、仿佛…… ★ 作诠释:是,就是……
A
31
➢归纳答题方法
体现关键词(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
•举例子:具体直观
•列数字:具体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生动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 •作诠释:通俗易懂
特征 成因 说明了说明对象+变化
发展
•列图表:直观明了
•引用:确凿有力、增强趣味性
•摹状貌:形象可感、具体生动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A
9
说明对象
A
10
说明对象
•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 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
• 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 象 。如《中国石拱桥》
• 2、看首尾段 :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 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 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A
11
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 不具有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事物的构造(内、外)、形态 (大、小)、功用(广、狭、反、正)、性质 (冷、热、软、硬)、变化(动、静、快、慢)、 成因(简、单、复、杂)、……
A
12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A
38
说明文的语言
• 平实(限定词、修饰词) • 生动 (修辞)
A
39
答题技巧:用词准确
例如: 1、“我 国的石拱 桥几乎到 处都有”
分析:“几乎”是接 近的意思,说明我国 石拱桥分布很广,但 不是到处都有。去掉 后,意思就太绝对了, 不够准确。
说明方法、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所用竹简.木片之重和东方 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直观地说明 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答题方法: 所举的例子的内容
﹢ 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
A
35
答题技巧:说明方法及作
• 用下列语句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别具有什么
2008
29
注意: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 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 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 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 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 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 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 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