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行为主义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学》华生和行为主义学派

《儿童心理学》华生和行为主义学派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用内省方法,主张用实验方法。

他提出S—R 公式,认为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知道用什么反应,就可以推想出是由于什么刺激所引起。

他的主要实验方法是条件反射法。

他的重要著作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19)和《儿童心理教养法》(1928)等。

华生的儿童心理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美国一个医院中进行的。

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观察了婴儿的各种反射活动、情绪表现等,并且布置情境,进行实验。

在儿童心理学中应用实验的方法,并不从华生开始,但由于行为主义者注意行为的客观研究,因而推动了儿童心理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大量应用。

例如,他应用条件反射法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

儿童本来是不怕兔子的,但如每次都和引起惧怕的刺激(如大声)同时出现,因而二者形成了条件反射关系,以后见了兔子也害怕起来。

他和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不同,他反对内部的心理活动,如思维、意识、动机等等。

他认为思维不过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活动。

众所周知,行为主义者对心理、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是应当肯定的。

但他们这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的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完全错误的。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华生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刺激和反应所形成的。

本文将从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实验研究以及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刺激-反应”,即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华生强调了环境对于行为的塑造作用,他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经验所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具备的。

在华生看来,人类天生是一张白纸,我们的行为是逐渐通过学习和经验来形成的。

华生的实验研究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对小白鼠和小白兔的实验观察,揭示了条件反射的机制。

他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即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反应相结合,再将一个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最终使得条件刺激能够单独引发条件反应。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学习和行为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华生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控制的。

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即通过对行为的操作和控制,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这一观点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中。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行为疗法强调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思维和情绪,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基于行为主义观点的治疗方法在许多心理障碍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刺激和反应所形成的。

他的实验研究以及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影响使得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学派。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华生行为主义

华生行为主义

华生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和塑造。

华生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并发展。

背景理论华生主张,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所影响的,而这些刺激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塑造。

他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量,通过这些研究来建立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华生的理论中,行为的形成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他认为,行为会受到奖励加强或惩罚减弱,这种反馈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

学习方法根据华生的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响应-反馈的过程来实现的。

个体对于特定刺激做出反应,如果这种反应受到奖励,那么这种行为会被加强,反之受到惩罚,那么这种行为会被减弱。

在华生的研究中,他提出了各种学习方法,例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通过关联两种刺激来学习;而在操作条件反射中,个体通过试图达到目标而学习适当行为。

应用领域华生行为主义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尤其在教育和心理治疗方面。

在教育中,华生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行为管理,通过奖励来增强积极行为,通过惩罚来减弱消极行为。

在心理治疗方面,华生的行为主义也被引入,如条件反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通过改变行为模式来治疗各种心理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华生行为主义是一种强调学习和训练对行为塑造的心理学理论。

它提出了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原则,并在教育和心理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华生行为主义,可以更好地认识个体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实践和改变。

希望通过对华生行为主义的介绍,能够更加了解这一理论的意义和应用,为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


他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不管多么复 杂的习惯也是由一系列反应连结而成。其连 结的关键,是先行反应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成 了后继反应的条件刺激。如果说一系列反应 中的每一个反应原来都是由一定的外部刺激 引起的,那么后一反应的刺激总是紧接前一 反应而出现,恰好符合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 刺激的时序关系。于是,前一反应就成了后 一反应的条件刺激。以后这个反应系列一经 发动,即可自动进行。这样一来,不论多么 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而 建立起来。
外显的习惯反应:后天习得,表露于外的反应系统
内隐的习惯反应:后天习,不表露于外,不用仪器或实验的帮助就 不易观察到的反应系统
外显的遗传反应:不学而能,表露于外的反应系统,包括人的各种可 观察的本能和情绪的反应
内隐的遗传反应:不学而能,又难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反应系统
研究方法 对象决定方法。行为主义即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自然要采取客观的方法 而反对内省的方法。
实验开始时,研究者向艾尔伯特同时呈现白鼠和令人恐 惧的声音。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并试图触摸它。 在他正要伸手时,突然敲响铁棒,突如其来的响声使艾尔伯 特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了 3 次。一周以后,重复同样的 过程。在白鼠与声音的配对呈现 7 次后,不出现声音,单独 向艾尔伯特呈现白鼠时,你可能已经猜到,艾尔伯特对白鼠 产生了极度恐惧。他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 它的方向移动,他爬的飞快,以致研究者不得不冲过去抓住 他,以免他从桌子的边缘掉下来。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 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述
贡献
首先,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要以行为作 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上要以客观 的观察代替主观意识的内省,主张要从 多方面去收集资料,这样就加强了心理 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心理学跻身于 科学的行列。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

梅耶其的生他理行为早主义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梅耶(1873-1967)先师从艾宾浩斯学习心理学,后又在斯顿夫和著名物理 学家普朗克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
梅耶认为,惟一科学的心理学应是远离内省而集中理解他人行为的心理学。 心理学只有采用与物理学相似的客观方法研究他人的行为,才能成为一门 科学。
梅耶的心理学奇妙地熔行为观察和思辨性神
华生的言语报告法曾在心理学界引起丁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华生采 01 用言语报告法是对内省法的妥协与让步,足以表明其行为主义是不彻
底的客观心理学。
实际上,不少心理学家在评论华生的言语报告法时,混淆了内省和自 02 我观察的言语报告。其实,华生所说的言语报告法所报告的只是自己
体内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意识活动,因而并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内省。
毕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对心 理学对象和方法客观化基础上的,以客观的 “刺激——反应”行为公式说明各种心理学 问题,使心理行为化、客观化,最终使心理 学成为一门能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真正 的自然科学。
五、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首先,华生坚持心理学运用客观的方法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使心理 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 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二、心理学的对象
为使心理学成为真正的自然科学,华生明确宣称,心理学必须放弃研究主观的意识和心理而代之以可 观察的客观行为。在他看来,行为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其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刺激一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为便于更好地研究机体的行为反应,华生对反应作了非常具体的描述和分类。首先,根据反应能否直 接观察列将它划分为外显反应和内隐反应。其次,根据反应的发生是否为习得的,把它分为习惯反应 和遗传反应。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华生行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创立。

华生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认为通过改变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

本文将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详细阐述。

一、研究对象1.1 感知与认知感知与认知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华生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感知和认知所决定的。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个体如何感知和认知外部世界,以及这些感知和认知如何影响其行为。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观察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感知和认知反应,以揭示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1.2 情感与动机情感与动机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华生认为,情感和动机是驱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个体的情感状态和动机水平,以及这些情感和动机如何影响其行为。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观察个体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行为反应,以揭示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2.1 条件反射实验条件反射实验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这种实验方法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观察个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环境对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例如,研究者可以让实验参与者在听到某种声音时给予奖励,然后逐渐减弱奖励的声音,直至完全取消奖励。

通过观察实验参与者在这种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可以推断出环境条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何种影响。

2.2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设计和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感知、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研究者可以使用情绪量表来评估个体的情感状态,使用智力测验来评估个体的认知能力等。

通过心理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华生行为主义PPT

华生行为主义PPT
2.行为主义心理学推动了学习理论的研究。
局限性
1.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大缺陷是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 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使人的心理过程成为 不可知的“黑箱”。
2.华生对行为的研究采用了元素主义的分析 方法,将复杂的行为分解为若干"刺激-反应"单 元,从而丢掉了行为的整体性特征。
近因(recency)律
• 华生认为,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 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的反应总 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练习中必定更容 易出现。由此,他把反应离成功的远近,作为解释一些反 应被保留、另一些反应被淘汰的原则。在他看来,习惯反 应必然是离成功时机最近出现的反应。
频因律即就是在其他条件相等的 情况下,次数越多,习惯形成地越迅 速。
近因律即就是离成功越近,习惯 形成地越迅速。
心对 理华 学生 的行 评为 价主

• 进步意义 • 局限性
进步意义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 化进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尽管实验的方法已经应 用于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但是,对心理学研究全面客观化 和自然科学化的要求和实施还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
华生的行为主义
• 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为“S-R”心理学, 即“刺激-反应”心理学。Fra bibliotek华生的生平
• 约翰.华生(John B.Watson, 1878-1958)于1878 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 1894年 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后 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 标。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 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 1903年他得到了哲学博 士学位,并结了婚。直到1908年,他都在芝加哥 大学当讲师。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 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 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 向的信念。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

局限 •(一)生物学化倾向严重
行为主义否认了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存在,都归结 为刺激—反应的联结,又还原为肌肉收缩和腺体 分泌等生理活动。
•(二)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行为主义过分强调人和动物的同一性,否定人的 中枢神经系统在行为中重要作用。认为它仅仅起 到联络和传导作用。
•(三)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行为主义认为只要有适宜环境刺激就可以塑造人 的相应行为,只要知道人的反应就可以推知他所 受的环境刺激。
四、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四、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四、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① 以聋哑人、婴儿以及某些病态者为被试; ② 以动物为被试; ③ 检验口头报告法的效果
评价:
条件反射法给华生提供了一种完全客观的分析行为 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就可把行为分解为最基本的 单元,从而为在实验室内研究人的复杂行为提供了方 便。
(三)、言语报告法
它是通过被试报告其体内的变化来研究正常 人行为的方法。 华生认为,在正常人身上有一种在动物身上 甚至在病态者身上也不完善的能力,即觉察 自己体内所发生的变化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 进行报告的能力。而且,人对各种情境的顺 应更经常的是以语言方式实现的,甚至在有 些情况下,这是唯一能够观察到的反应。这 就决定了对正常人进行研究不仅有可能,而 且必须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
行为主义以客观的行为代替了主观意识,以实 验法代替了内省法,心理学获得比较客观的研 究成果。
•(二)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进一步发展了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促进了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出现。
•(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行为主义产生之后,目标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 为,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应用 到教育领域出现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