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要的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其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俗话说得好“治病要治根”,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必须搞清楚地下水的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来源。【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防治

1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是质量下降的现象。由于污染物的种类众多,数量较大,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成本非常高,并且效果也不是太好。因此,治理地下水的关键是从污染源头出发,减少地下水污染源的排放,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的治理和降解工作。

2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部分,但最有破坏力的还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地下水成分改变和质量下降。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下水大都存在于岩石孔隙中,随着地震等大型地质活动的发生,使得土壤、岩石成分渗漏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②人类对地下水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导致海水入侵和倒灌,造成淡水层变咸及其受到其他海水物质的污染;

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直接排放或者未经过严格处理排放至水体,受污染的地表水渗透入侵到地下含水层中;

④受生活垃圾、工业残渣、人类粪便、农药等污染物污染的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⑤大气污染物、酸雨等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酸化。

3 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由于水体循环过程的复杂性和污染途径的多样性,地下水污染源的类型也及其复杂多样。地下水按照污染源的行业类型及其排放物的种类,可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以下几类:

3.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工业“三废”,即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它们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1)工业废水:工业电镀、冶炼、石油化工及其轻工业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而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海湖泊等,经地表径流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2)工业废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随雨水降落至地表,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循环,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3)工业废渣:矿渣、煤渣、硫铁渣等通过堆放、埋藏,经风吹、雨淋后,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性物质等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地下水污染。

3.2 生活污染源

长期以来,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大都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仅仅靠河流和土壤的自净能力来消除污染物,但因其自净能力的有限性,使其成为当今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1)生活污水:其中含有悬浮固体、氨氮、细菌、含磷化合物等,多数排入河道、沟渠等,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较为常见的便是河流的富营养化现象。

(2)生活垃圾:不管是城市垃圾还是农村垃圾,一般都采用填埋法处理,随着日晒雨淋以及地表径流的影响,污染物质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淡水层。此外,居民区的粪便池因防渗措施不当也成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渠道。

3.3农业污染源

一方面过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残留在土壤中,经雨水淋渗、地表径流等造成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畜牧业粪便、污水灌溉以及不合理的灌溉用水量等,都会通过土壤污染或者渗透压的影响,导致地下水污染。

4 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地下水一旦污染,对人体健康、工农业生产、农畜产品质量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1 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地下水是人类和牲畜的主要饮用水来源,长期饮用含有氟氯化物、硫酸盐、

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地下水,会诱发人类器官病变,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牲畜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富集作用危害人体健康。4.2 影响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长期用污染的地下水(PH过高)灌溉农田,会使土壤结块变硬,无法耕作;农作物会因吸收氯离子、硫酸盐等减产、死亡,甚至影响人体健康;饮用污染水源的牲畜,其肉质和安全无法保证;由于地下水会在旱季补给地表水,含污染物的地下水也会威胁水生物的生存。

4.3 影响工业生产

地下水因受到污染使其硬度增加,会使工业锅炉和管道结水垢,影响锅炉使用寿命甚至引起爆炸,同时消化大量的燃料,浪费资源;对于一些特殊工业,比如酿酒、制药、造纸等,由于需要对受污染的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加大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5 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议

(1)落实完善地下水污染排放和治理方面的法规条例,将污水中各种物质含量所应达到的标准作出详细的规定;

(2)各工厂负责人应自觉担起保护地下水的责任,升级厂子中污水处理设备,严格对排放污水进行达标检测;

(3)健全和完善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体系: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垃圾无害处理的监管,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或者社区进行严厉处罚;

(4)对正确施用化肥农药进行定期培训和宣讲,规范其使用方式方法;

(5)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应树立地下水保护意识,养成垃圾分类、污水慎倒的习惯;

(6)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对地下水超采的地区进行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

(7)加大城市、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包括引进专业的污水净化人员、安装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等;

(8)建立地下水污染监管和预警系统,对地下水的变化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进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地下水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郑才庆,支国强,李田富,郭宏龙.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对策措施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8,37(S1):49-52.

[2]陈小武.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研究[J].西部资源,2018(01):95-96.

[3]幸良淑.在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中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J].节能,2018,37(08):78-79

地下水水质分析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848-9 1、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4.2、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一) 表一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色(度)≤5 ≤5 ≤15 ≤25 >25 嗅和味无无无无有 浑浊度(度)≤3 ≤3 ≤3 ≤10 >10 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有 PH 06.5~8.5 5.5~6.5 8.5~9 <5.5,>9 总硬度(以CaCO3计)(mg/l)≤150 ≤300 ≤450 ≤550 >550 溶解性总固体(mg/l)≤300 ≤500 ≤1000 ≤2000 >2000 硫酸盐(mg/l)≤50 ≤150 ≤250 ≤350 >350 氯化物(mg/l)≤50 ≤150 ≤250 ≤350 >350 铁(Fe)(mg/l)≤0.1 ≤0.2 ≤0.3 ≤1.5 >1.5 锰(Mn)(mg/l)≤0.05 ≤0.05 ≤0.1 ≤1.0 >1.0 铜(Cu)(mg/l)≤0.01 ≤0.05 ≤1.0 ≤1.5 >1.5 锌(Zn)(mg/l)≤0.05 ≤0.5 ≤1.0 ≤5.0 >5.0 钼(Mo)(mg/l)≤0.001 ≤0.01 ≤0.1 ≤0.5 >0.5 钴(Co)(mg/l)≤0.005 ≤0.05 ≤0.05 ≤1.0 >1.0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0.001 ≤0.001 ≤0.002 ≤0.01 >0.01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不得检出≤0.1 ≤0.3 ≤0.3 >0.3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要的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其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俗话说得好“治病要治根”,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必须搞清楚地下水的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来源。【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防治 1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是质量下降的现象。由于污染物的种类众多,数量较大,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成本非常高,并且效果也不是太好。因此,治理地下水的关键是从污染源头出发,减少地下水污染源的排放,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的治理和降解工作。 2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部分,但最有破坏力的还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地下水成分改变和质量下降。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下水大都存在于岩石孔隙中,随着地震等大型地质活动的发生,使得土壤、岩石成分渗漏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②人类对地下水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导致海水入侵和倒灌,造成淡水层变咸及其受到其他海水物质的污染; 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直接排放或者未经过严格处理排放至水体,受污染的地表水渗透入侵到地下含水层中; ④受生活垃圾、工业残渣、人类粪便、农药等污染物污染的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⑤大气污染物、酸雨等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酸化。 3 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由于水体循环过程的复杂性和污染途径的多样性,地下水污染源的类型也及其复杂多样。地下水按照污染源的行业类型及其排放物的种类,可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以下几类:

地下水污染评价报告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XXX灯泡厂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设计 姓名:李庭明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学号:201003080207 报告编写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10级地下水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指导老师:李晓 报告提交单位:成都地质调查局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5) 二、交通位置及历史资料 (5) (一)交通位置 (5) (二)历史资料 (7) 第二章灯泡厂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7) 一、自然地理 (7) (一)地形地貌 (7) (二)气象及水文 (8) 二、地质条件 (9) (一)地层岩性 (9) (二)地质构造 (10) (三)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1) 三、水文地质条件 (12) (一)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 (12) (二)地下水类型 (12)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特征 (13) (四)地下水埋深 (13) 第三章调查评价工作的内容及布置 (13) 一、钻探工程 (13) 二、物探工程 (15) 三、现场观察测试 (16) (一)主要目的 (16) (二)观察内容 (17) 四、取样 (17) (一)水样的采集 (17) (二)岩土的采集 (19) 五、水土分析 (19) (一)地下水常规检测项目 (19)

(二)现场分析与监测 (21) 第四章工作内容与安排计划表 (23) 第五章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的预算 (23) 一、资料收集 (23) 二、现场调查 (24) 三、钻探工程 (24) 四、物探工程 (25) 五、水样与土样分析 (25) 六、报告印刷费及管理费 (25)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业务范围分以下5项内容。同时,结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特点和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的单项业务范围: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分级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单位资历和能力 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

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 b、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低于200万元。 c、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d、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不少于10人。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高于技术人员总数的10%,以上人员不得同时在其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从业。 e、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个以上单项业务工作。 f、近5年内完成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项以上,其中不少于3项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者不少于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参加过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及定额的编制工作。 2、单项资质要求 ⑴水文水资源监测 ①地表水水量监测 a、技术力量: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下同)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知识分享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1.1.前言 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法则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并且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熟悉其污染途径和污染成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让我过的水体结构更加科学,地下水更加安全,能够长远的造福人类。 1.2.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m。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m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地进入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以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外,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2006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一、总体成果与进展概述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2006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成果。 北方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在经过第一阶段四年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综合研究,完成了各平原(盆地)成果报告的编写和图件的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阶段进展: 基本完成了我国北方八个平原(盆地)大约77万平方公里1/25万区域水文地质修测;完成了八个平原(盆地)地下水系统结构、补径排条件及其变化特征调查,取得了一大批新的地下水动态调查资料和阶段成果; 开展了上述重点区域地下水功能评价试验研究,拓展了地下水评价范畴,更好地体现了地下水调查评价的社会服务功能; 以国际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理念,建立了统一构架的地下水与环境数据库、流域(含重点区)数值模拟模型,初步形成了八个平原(盆地)地下水与环境动态评价能力; 建立了规范的地下水与环境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开展了若干重大专题问题研究,地下水调查评价的科技支撑能力有明显提高; 稳定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全的骨干水工环队伍。 正在实施的六个地调项目按计划完成了设计的各项实施工作量,年度进展明显。 二、各工作项目进展与成果 1.完成了五个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报告,建立了调查评价空间数据库和初步构建了调查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 本计划项目所属的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疏勒河)、银川平原、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写,通过了承担单位的初审;建立了野外调查和成果数据库,通过了实施单位组织的预审。 (1)采用钻孔资料收集、补充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平原(盆地)

浅谈地下水污染的调查方法及防治的几点措施

-16 - 一、地下水的污染源 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以及一些工农业废水、被污染的地表水。一些地区癌症高发,与包围城市的大量垃圾填埋场的渗漏和储油罐管的渗漏有关。 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方法 浅谈地下水污染的 调查方法及防治的几点措施 程生平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地下水污染调查,是环境水文地质 工作的一个中心内容。调查的主要目的 是:以保护地下水供水水源为前提,查明 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有害物质污染类别, 污染过程和污染规律,确定地下水的污 染源,判断地下水污染发展的趋势;为控制和消除污染,保护水源提出治理规划 和防治措施。 1、水文地质调查 根据以往所做的工作及本次工作 目的,对于本区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 质仅作一般性的调查和了解。水文地质 调查工作侧重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查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 泄条件。包括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补给 来源,排泄出路及水动力条件; 2)进一步查明调查区内的含水层 条件及包气带岩性特征。包括含水层岩 性、结构、富水性、导水性,包气带岩性、厚度、包气带中粘性土层厚度等;3)查明调查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开采利用情况及历史背景;4)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判断污染来源及危害程度。2、污染现状调查仅靠我们本身是无法取得比较系统的污染现状资料的,必须在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下才有可能取得。根据这一点,主要依靠地方卫生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配合,从而保证了污染现状资料,主要是工业“三废”资料的取得。1)生活及农业污染调查内容:生活及农业污染需要调查的内容很多,限于条件,侧重调查了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排放、厕所结构等,农业污染的调查主人依靠农科部门所掌握的资料,对农药施用情况进行一般性调查。2)工业“三废”调查内容:工业“三废”调查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的调查,着重调查工业废水来源、排放量、废水中的有害成份等;废气的排放量、排放物质;废渣的排放量、排放来源、堆入地点和堆放时间等。3)地表水污染调查内容:地表水本区主要指泉沟河,主要调查沿泉沟企业分布情况,企业对泉沟污水排放情况,包括排放量,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排放方式(集中、连续、间断)。泉沟本身的地质、地貌特征,泉水去向等。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地下水的污染预防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它的治理和恢复是非常 困难的,治理费用巨大,所需的时间很长。这是因为污染物不仅会污染地 下水体,还会被含水介质(砂、黏土)吸附。如美国的超级基金(Super Fund) 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环境污染修复计划,在20世纪的最后近20年里,美国在土壤和含水层污染治理方面的费用达到7500亿美元,仅清理油渗漏造成的土壤和2004年,一位日本专家估计,全日本污染重点场地达40万处之多,如果全部进行处理,需要10 兆日元以上,从经济角度考虑,这样做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001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肖晓宇贵州森堡生态实业有限公司550081 摘要:水资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概念;特点;污染途径;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而地下水是全国近1/3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通过了解地下水污染定义及特点,分析污染途径,从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望能给相关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所谓的地下水污染是指,基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超过背景值的基础上,地下水的可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可利用范围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见,地下水的污染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比之前有所改变,而且是向着负面方向的改变。 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区别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有着自身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隐蔽性。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很难被人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地表水被污染之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水的气味或者颜色有所发现,或者是通过观察水生物的状况来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就不同,很难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这种隐蔽性很容易使得人们误饮到受污染的地下水。(2)难以逆转性。由于地下水的流速较慢,自净能力有限,当发现水质被污染时已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这就大大增加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难度,所以,更加应该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只有减少了污染的情况,才能减少后期的治理工作。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策略,也是节约我国发展成本的有效渠道,更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 1间歇入渗型。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冲刷,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一过程是周期性的。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途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污染对象主要是潜水。 2连续入渗型。存在于污水或污水溶液中的污染物随之不间断的渗入地下含水层。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诸如污水池、污水快速渗滤场及污水管道等的污水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姓名:王学良学号:110924 专业:自动化成绩;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自动化系,北京10261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制造的垃圾也急剧提升,从最原始的灰尘到白色污染的塑料和生活中的废弃物,都是越来越多。在我国主要城市,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占有率更是越来越多,那么对这些有机物污染的处理问题与技术也是越来越迫在眉睫,在当今社会,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到底处于何种间断,这是我们这里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采用一些技术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方法评价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这样才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途径。本文主要论述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状况,和对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和因素、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和主动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技术评估 一、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来源与状况 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有机物的不合理排放及不适当处理,导致其进入地质环境,造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急剧扩张,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由于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管网漏损导致污水外渗,部分进入地下水体;雨污分流不彻底,汛期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 部分行业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2009 年全国5亿多吨生活与工业有机废物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或处置,生活有机废气液体渗漏污染地下水事件时有发生;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地下水工程设施及活动止水措施不完善,导致地表污水直接污染含水层,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交叉污染。 在国内,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影响日益加重,特别是在黄河、辽河、海河及太湖等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区,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连通,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部分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破坏了海岸带含水层中淡水和咸水的平衡,引起了沿海地区地下水的海水入侵。 在国外,据已有调查资料,美国的50个州均有微量有机物的报道,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远远大于无机污染物的种类。1987年美国地下水中已发现了175种有机化合。从统计数据来看,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是地下水中检出率很高的有机污染物。日本东京的地下水中于1974年首次发现有"ICE存在。随后的调查表

地下水污染类型

地下水污染 ground water pollution 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由于矿体、矿化地层及其他自然因素引起地下水某些组分富集或贫化的现象,称为“矿化”或“异常”,不应视为污染。 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污染物来源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有来自人类活动的,有来自自然过程的。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会造成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和氯化物含量的升高,有时也会造成病原体污染。工业废水和工业废物可使地下水中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增加。农业施用的化肥和粪肥,会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高。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较轻,且仅限于浅层。农业耕作活动可促进土壤有机物的氧化,如有机氮氧化为无机氮(主要是硝态氮),随渗水进入地下水。天然的咸水会使地下天然淡水受咸水污染等。 污染方式地下水污染方式可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在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性质不变。这是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间接污染的特点是,地下水污染并非由于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引起的,而是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 例如,由于污染引起的地下水硬度的增加、溶解氧的减少等。间接污染过程复杂,污染原因易被掩盖,要查清污染来源和途径较为困难。 污染途径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 ①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是污染潜水。淋滤固体废物堆引起的污染,即属此类。

哈尔滨市地下水污染途径探讨

哈尔滨市地下水污染途径探讨1 房浩1, 何庆成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 E-mail:fh52011@https://www.360docs.net/doc/017831896.html, 摘要:哈尔滨市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污染途径主要有五种类型:连续入渗型、断续入渗型、河流侧向渗入型、通道注入型以及层间越流型。不同的污染途径其污染源不同。我们要根据污染的形成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地下水污染。 关键词: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污染源;污染状况;污染途径 1. 引言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位于北纬45°31′~45°55′,东经126°17′~127°00′。作为我国北方的工业重镇,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誉的哈尔滨,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都占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一提到哈尔滨,人们不禁会想起那晶莹剔透的冰王国,不禁想尝一尝那具有百年声誉的清爽可口的“哈尔滨”啤酒。这一切与水都是密不可分的,是水造就了这一切。然而,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松花江哈尔滨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城区大面积高强度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承压水转为层间无压水、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村农药化肥的施用使得地下水水质日趋变差。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的漏斗面积380km2,目前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06.718m,漏斗中心有向南移动的趋势。区内亚硝酸盐污染面积为43.52km2,氨氮污染面积为21.27km2,硝酸盐污染面积为34.24km2,氯化物污染面积为97.73km2,总硬度污染面积为26.15km2,一般化学组分除铁、锰受原生环境影响,全区含量普遍较高[1]。这不仅减缓了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也达不到国家提倡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2. 哈尔滨市地下水质量状况现状 根据哈尔滨市地下水水质的好坏,可将其分为四个区[1]: 2.1 地下水质量极差区 主要分布在兆麟公园——化工七厂——市水泥制品厂一带,污染面积20km2,占市区面积的1.22%。其污染质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含量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Ⅳ类或Ⅴ类水标准。 2.2 地下水质量较差区 主要分布在江北后汲家——李家——水产养殖厂、省厅家属楼——化工四厂、东安机械厂——正黄三屯一带,总面积达100km2,占市区面积的6.11%,其污染质主要为亚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 2.3 地下水质量良好区 1本课题得到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

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 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开展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方案的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过程的环境监测。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3.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放射性及致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2-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4-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GB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94《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三、定义和术语 1.场地:某一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 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 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中国地下水污染概况

中国地下水污染概况 THE SURVEY OF CHINESE GROUND WATER POLLUTION 胡俊松 08822016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 摘要:地下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然而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人为的污染,使得地下水资源的质量不断下降。地下水污染正日益受到关注,如生活和工业污水入渗,过度开采等都回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我们只有认清地下水的污染原因以及方式,才能找到根本方法解决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关键词:地下水(ground water)污染(pollution) 原因(reason) 概况(survey) 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维持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下水资源不仅储存量大,还具有水质好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利用等优点。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概况 目前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量为8837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其中山区为6561亿立方米,约占总量的74%;平原为2276亿立方米,约占总量的26%。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多年平均量为3527亿立方米,其中山区为1966亿立方米,平原为1561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因素的控制。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地下水资源比北方丰富。南方地区:地下淡水天然资源每年为6094亿立方米,占全国

地下淡水天然资源的69%,北方地区:地下淡水天然资源每年为2743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的31%2.山区地下水资源多于平原区。平原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567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28%,山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6668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72%, 地下水污染情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不仅在数量上,对其他方面亦有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人类对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固体、气体和液体、废物处置不当,从不同途径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越来越严重,有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对人类的正常生存,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关于地下水污染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仍无比较统一的说法,似乎有点众说纷纭。但正确的定义是凡是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不管此种现象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影响使用的程度,只要这种现象一发生,就应视为污染。 地下水污染途径、

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

调查显示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农村人受害最直 接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08日09:48 我来说两句(3802)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提要]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由于地下水占到水资源总量1/3,全国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污染正加剧中国地下水危机,专家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化肥、农药大量使用污染了农村地下水源,农村已成地下水污染直接受害者。环保人士警告:现在污染关乎的已不是我们下一代人强壮不强壮的问题, 而是能不能保住下一代的问题”…[谈谈身边水污染] 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却没有管理地下水环境的 法律,只有管理地表水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实习生罗丹阳发自北京68岁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牧民更登甲是一名大骨节病患者,长年忍受着病痛折磨。在当地,还有很多与像更登甲一样的大骨节病患者,大骨节病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病,一般认为是与饮用水中富含较多腐蚀酸有关。 中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种多,主要有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这些病在“老少边贫”地区以及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普遍。 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686人,大骨节病患者81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99万人,慢型克山病患者1.09万人。地方病与环境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地下水,如高氟、砷水是地氟、地砷 病最主要、最直接的致病原因。 2008年,“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启动后,像更登甲这类的患者享受到了免费治疗。中央每年都会支付大量的资金对地方病进行防治,并在各地疾控中心成立地方病的防治科,地方病的防治 在近几十年得到明显改善。 要根治地方病,就必须治地下水,但随着中国地下水面临越来越多的地表污染的威胁——“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污染,影响的人群更广泛,更难治理。”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60%地下水污染严重 2009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资助的《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 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今年7月,北京举办的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另外,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与会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发言中提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马军说,目前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浅层的地下水,由于地表水的污染比较普遍,自然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也比较普通。“在北方,地下水的超采比较严重,造成大面积地下水的漏掉。由于地下水比周边地区明显低,形成漏斗区,在压力作用下,周边的地表水进入这块区域,这使得地下水更容易受到污染。”

地下水污染概念、特点及危害

地下水污染概念、特点及危害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要的作用。在我国,约有2/3的人口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地下水资源对于维持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模日益增大,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污染也不断发生,不仅影响了城乡供水质量,危及人体健康,而且还诱发出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问题,并给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 地下水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三个方面内容。要做好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首先得弄清楚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污染的含义 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物理性质、化学组分、生物性状)朝着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不管此种现象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影响使用的程度,只要这种现象一发生,就应视为污染。而在天然环境中,含矿体地层或某种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影响下,所产生的地下水某些组分相对富集及贫化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不应视为污染,而应称为“天然异常”。 判定地下水是否污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水质朝着恶化的方面发展;第二,这种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第三,地下水是否污染的判别标准是地区背景值(或称本底值,即未受人类影响的地下水各组分的天然含量),超过此值者,即可称之为污染。但这个值很难获得,所以,有时也用历史水质数据,或无明显污染来源的水质对照值来判别地下水是否污染。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某些组分浓度的变化是由小到大的量变过程,在其浓度未超标之前,实际污染已经产生。因此,把浓度变化超标以后才视为污染,是不科学的,而且失去了预防的意义。当然,在判定地下水是否污染时,也应该参考水质标准,但其目的并不是把它作为地下水污染的标准,而是根据它判别地下水是否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地下水污染是水圈污染的一部分,但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明显不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隐蔽性。由于地下水污染是发生在地表以下的多孔介质中,即使地下水受某些组分严重污染,也往往是无色、无味的,不易被发现,不能像地表水那样,从颜色、气味、感观或鱼类等生物的死亡、灭绝鉴别出来。即使人类饮用了受有害或有毒组分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也只是慢性的长期效应,不易被觉察。 2.延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由于污染物在含水层上部的包气带,污水渗入过程中经过土壤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则会在时间上和垂向上延缓潜水含水层的污染,对于承压含水层,由于上部的隔水顶板存在,污染物向下的运移速度会更加缓慢;(2)因地下水流缓慢和地下水在含水层中产生的各种作用,地下水污染的扩散过程亦是相当缓慢的。 3.难以逆转性。地下水一旦受污染,便很难治理及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其流速极其缓慢,不像地表水那样流速快,靠稀释作用即可很快恢复;切断了污染来源后,靠含水层本身的自然净化,所需的时间长达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三、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与人体健康

北京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

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评价 初步完成成果的编制。通过本次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获得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蓄的规划方案,建立了反映客观实际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同时开发了技术含量高、功能全面的空间分析系统(GIS),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项目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各项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及规程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北京奥运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及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解决首都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工作成果具有实用性、公益性和可操作性。现将主要工作成果总结如下: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000年北京市开发利用水资源40.48亿m3,工业、城市生活和农村各项用水共37.48亿m3,地表水输水损失和自来水供水损失共3.00亿m3。 (2)全市2000年共有各类水井5.17万眼,其中地下水源厂开采井537眼,城镇工业生活自备井7290眼,农业井4.39万眼。地下水总开采量为27.08亿m3,地下水开采占全市用水量2/3以上。北京平原区2000年地下水开采量25.51亿m3,不同地区开采强度不同,全市平原区平均开采模数39.08万m3/ km3。城近郊和密怀顺(永定河和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是北京城市供水水源地,开采较为集中,地下水开采量占全市地下水总开采量的近50%。 (3)首都邻区平原区范围内2000年水资源利用总量为12.2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10.4亿m3,占总用水量85.2%;地表水1.8亿m3,占总用水量14.8%。 2)地下水质量状况 (1)监测结果表明,第四系地下水主要开采层中主要超标指标是总硬度、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其它超标指标项目还有总铁、锰;个别监测点有检出超标的项目有氨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类、砷、六价铬、氟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呈点状分布。其中检出超标项目较多、含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在城市中心区、近郊区和房山区的部分地区。 (2)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主要开采层水质量优良、良好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淀区、朝阳区北部、昌平的西部地区、大兴的东南部、通州的东部、顺义东北部以及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面积约4512 km2;第四系地下水主要开采层水质量较差、极差区,北京地区主要分布于城近郊区,以及大兴、房山和顺义、昌平、通州部分地区,面积约2016 km2。首都邻区水质量较差、极差区主要分布 在永定河、潮白河冲洪积平原廊坊各县市、天津、武清的大部分地区,面积3991km2。 3)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1)北京市多年平均补给资源量(1980年-2000年)为36.05亿m3,包括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27.73亿m3,山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15.17亿m3,山区与平源的重复计算量,总计6.85亿m3。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多年平均自然消耗量3.90亿m3。首都邻区平原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9.94亿m3。

国外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井技术

收稿日期:2007-03-02 作者简介:叶成明(1963-),男(汉族),重庆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在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工程技 术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探矿工程专业,从事钻探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305号,li xiaojie212@163.co m 。 国外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井技术 叶成明1,2 ,李小杰2 ,郑继天2 ,冉德发 2 (1.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河北保定 071051) 摘 要:介绍了国外地下水污染调查用监测井技术,分析了丛式监测井、巢式监测井、连续多通道监测井、W ate rl oo 监测井和W estbay 监测井的特点,为国内相关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井 中图分类号:TU 99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28(2007)10-0057-04 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包括了解污染场地的特性与自然条件、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范围及其在地下环境中的传输状况与变化趋势,以及地下水污染对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危害。监测井技术是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通过它可以确定地下水污染物的成分、分布范围以及迁移路径等许多重要参数。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技术,对监测井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开发了多种监测井。我们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奉献给读者,以促进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的发展。1 丛式监测井1.1 特点 丛式监测井是在监测场地内按不同监测层的取样和监测要求分别钻进许多不同深度的单独监测井。图1为丛式监测井示意图。丛式监测井的主要优点为安装工艺简单,但钻孔数量多,监测井建造成本和监测成本较高。 图1 丛式监测井示意图 1.2 成井 丛式监测井的成井工艺与常规地下水监测井基本相同。每个钻孔按要求钻进结束后,将钻孔及孔底清理干净,先在孔底放置0 2m 左右厚度的干净砂子或砾石,然后在孔内垂直居中安装监测井井管,过滤管安装在下部。井管安装完成后,在过滤管的周围围填滤料,围填滤料宜延伸至过滤管顶部以上约0 5m,其上用粘土球止水,止水厚度应大于5m 。止水结束后用粘土将钻孔与井管间的环状间隙回填。 1.3 监测与采样 丛式监测井建成后,可利用水位计对地下水水位进行监测,同时,可用小直径潜水泵或其它采样设备采集地下水水样,或者在井内安装自动水位计和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仪进行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长期监测。2 巢式监测井 2.1 特点 巢式监测井是在一个钻孔中分别将多根不同长度的监测管下至选定的监测层位,通过分层填砾和止水,使几个监测井在一个钻孔中完成,从而达到分层采样和分层监测的目的。巢式监测井示意图见图2,实物图见图3。 巢式监测井可以减少钻孔数量,节省成本,但围绕多根监测管的封闭止水较困难,不同地层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导致监测数据失真。2.2 监测井安装 钻孔结束后,根据监测目的层埋深,由深至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