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考研大纲

合集下载

808森林生态学

808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森林生态学是森林培育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作为生态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它生物之间、以及与所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要求考生掌握森林与环境(生态因子)、种群基本特征与动态、群落结构特征与演替、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观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与类型分布、生物多样性原理与保护、景观生态学原理、全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对森林生态学重要发展前沿和动态以及主要应用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应用生态学理论分析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江西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测试考生对森林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测考生对森林生态学知识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研究对象、发展趋势、森林生态学研究内容、森林生态作用及其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森林与环境森林的概念与内涵;环境的概念与类型;生态因子的概念以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光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光的生态作用;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水的生态作用、森林对水分的调节作用、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态适应;大气成分的生态作用、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风与植物的生态关系;土壤对林木的影响以及森林对土壤的影响;地形因子的生态影响;林火的生态影响。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增长模型与数量动态、种群调节与生态对策。

第四章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及种间协同进化第五章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的概念、性质与基本特征;群落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群落种类的数量特征;群落结构与干扰、群落外貌与季相;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第六章森林群落演替森林群落演替发生、发育的一般过程;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演替顶级学说、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过程。

【VIP专享】大学《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VIP专享】大学《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1、生态学:指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生态因子的分类:(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气压等(2)土壤因子——土壤的理化性质等(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4)生物因子--捕食,共生,寄生,竞争等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人为因子--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发展、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作用。

另有分类: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有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4、阶段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往往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5、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

许多地形因子如地形起伏、坡向、坡位、海拔以及纬度对植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性质等,对植物产生间接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生态关系发生变化。

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光(光谱成分,光强,日照时长,影响因素),温度(极端温度的伤害),水分(植物对水的适应,森林水分平衡),地形(如坡向、坡位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与森林)4、适应:有机作物具有的任何有助于其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应为,形态或生理上的可遗传的特征。

5、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和大气圈下层。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同种生物个体集合。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一)生物与环境掌握太阳辐射、温度、水分、土壤、地形、风、林火等的相关概念、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其的适应,理解太阳辐射光谱和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光周期现象以及光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与植物分布的关系;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的适应、森林的水分平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水分和森林生态的关系;林木根系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和土壤的生态意义;以及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风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种群生态学掌握种群、种群密度、生命表、种群调节和生态对策等基本概念,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林分种群调节理论、种群的各种生态对策以及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性。

(三)群落生态学掌握生物群落、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种间竞争、生态位、丰富度、均匀度、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等基本概念,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掌握有关群落的两个不同观点;群落的发生过程、发生途径;演替的原因;演替顶极学说;生态系统功能在演替中的变化;森林演替模型;森林群落演替实例。

(四)生态系统掌握生态系统、群丛、群系、林型、优势种、建群种、生态平衡等基本概念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功能、生态系统结构、平衡失调原因、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恢复等。

(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掌握能量的基本概念及生物能量的来源;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能量流动的研究方法、以能量为依据的生态系统分类等。

(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掌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生产、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循环的三种基本形态;碳、氮、磷三种主要元素的循环过程;生物生产力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902森林生态学

902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森林生态学
编号
902
一、考察性质
《森林生态学》是我校林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森林生态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森林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3.种群基本概念、基本特征;种群数量动态规律、调节及其相关概念
4.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
5.森林群落概念、组成特征、结构和外貌特征及其相关概念
6.群落演替概念、过程;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演替顶极学说
7.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特征;
8.森林生态系统养分.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概念、过程与理论。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或名词辨析30分(共10题,每题3分)
简答题40分(共5题,每题8分)
论述题80分(共4题,每题20分)
四、考察内容
1.生态因子概念、作用特征
2.主要生态因子(光、温、水、大气、土壤、地形、火)的生态作用及其相关概念、原理
二、考查目标
森林生态学考试旨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
1.正确掌握和理解森林生态学的相关基本概念;
2.掌握各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规律
3.掌握种群、群落特征及其动态规律
4.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相关理论
4.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14.生态学与发展动态及其在应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f14森林生态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f14森林生态学
一、森林与环境
掌握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光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光的生态作用、树种的耐荫性;掌握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树种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温度与树种分布;掌握水分因子、大气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及火因子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森林的生态关系。
十二、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十三、森林生态环境检测与效益评价
二、参考书目
不指定参考书目,考试范围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大纲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f14森林生态学
一、考试内容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组成森林的不同生物种类之间及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生态——研究构成森林的各种林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种群生态——研究森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种内与种间关系;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演替与环境条件的动态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转化规律;景观生态——研究景观要素、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
二、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掌握种群密度、空间结构;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生命表
三、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
四、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五、森林群落演替
六、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
七、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八、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九、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十、森林景观生态原理
十一、生物多样性原理与保护

沈阳农业大学851森林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沈阳农业大学851森林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沈阳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沈阳农业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51考试科目:森林生态学
本考试大纲由林学院(单位)于2016年6月20日通过。

一、考试性质
本科目考试大纲主要针对本校学术型硕士(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及其相关专业)初试时的专业基础课——森林生态学,总分值为150分。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森林生态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其基础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
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林学学科的基本素质,并有利于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
本科目主要考核报考本校学术型硕士(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本科毕业生是否掌握了本科期间学习的专业基础课——森林生态学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关键知识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继续进行硕士学历教育和培养的潜质。

包括掌握森林与环境、森林种群、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适用范围
精都考研。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大纲本课程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非生物因子,如光、水、温、土等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森林种群及森林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变化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森林的地理分布等。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和综合实习两个环节。

本课程是林学、森林保护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农林院校课程中自成体系,需要具备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环境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综合性强,在教学中应重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综合理论分析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一章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本章要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二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本章要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储存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产率。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第一节: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第二节: 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化学循环第三节: 主要化学元素的循环第四节: 森林经营对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本章要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森林经营对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地力维持的生态学基础和必要的人为干预措施。

第四章太阳辐射第一节: 光照的时空变化规律第二节: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植物的生态适应第三节:树种的耐荫性第四节: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的理论基础和途径本章要点:树种的耐荫性及其影响因素;森林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的理论基础和途径;光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温度因子第一节: 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第二节: 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第三节: 温度的空间变化与树种分布第四节: 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对树木的影响第五节: 温度的非节律性变化对树木的影响本章要点:温度的空间变化与树种分布;气候相似性原则在树木引种中的应用;温度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819森林生态学

819森林生态学
(五)大气因子
1.二氧化碳的生态意义
2.温室效应
3.森林对环境污染的净化效应
4.风对树木形态和解剖构造的影响
(六)土壤因子
1.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等)与树木生长
2.土壤化学性质与树木生长
3.土壤微生物与树木生长
4.森林死地被物类型
(七)森林种群
1.种群及其数量变化
2.种群数量增长方程,指数式增长、逻辑斯蒂增长
(一)植物的环境
1.生态因子类别
2.生态因子作用于植物的一般规律
(二)光因子
1.光的性质与变化,林内光照特点
2.光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3.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4.光对树木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5.光周期现象
6.树木适应光照的生态类型
(三)温度因子
1.温度的时空变化及树种分布
2.森林群落内温度的特点
3.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8.森林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9.演替顶级学说,单元顶极学说、多元顶级群落分类的主要学派
2.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
(十一)森林群落分布
1.世界森林分布,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区
2.中国森林植被分区
3.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垂直带谱
2.李俊清.森林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杨持.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将涉及森林生态学的如下内容:(1)植物的环境,主要的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对树木生长、分布的影响及树木的生态适应(2)森林种群特征、数量动态变化及种间关系;(3)森林群落组成及结构的一般特征;(4)森林群落的发生与演替;(5)森林群落的分类和分布;(6)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特征等基本理论。并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的综合和分析能力。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学》考研大纲
绪论
了解森林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和内容、任务。

了解森林生态学与各专业的关系,如何学好森林生态学?
第一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
第一章生态系统的概念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基本概念:自养生物、异样生物、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生物量。

重点掌握内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动态变化、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一般了解内容:生态系统中能量动态和储存的变化、生态系统能量来源分类。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基本概念: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化学循环。

重点掌握内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碳循环、氮循环过程。

一般了解内容:生态系统循环的复杂性和植物体内的养分元素、生物化学
循环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分类以及森林经营对
其影响。

第二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结构
第四章太阳辐射
基本概念: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耐荫树种、喜光树种、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
重点掌握内容:太阳辐射光谱和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和光周期现象以及光
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

一般了解内容:太阳辐射特性及时空变化。

第五章温度因子
基本概念:最适温度、积温、寒害、冻害、冻拔、生理干旱、根颈灼伤。

重点掌握内容: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一般了解内容:温度的时间和地理变化、温度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水分因子
基本概念:水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重点掌握内容: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的适应、森林的水分平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水分和森林生态的关系。

一般了解内容:不同形态水及其生态意义、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第七章土壤因子
基本概念:凋落物层、半腐层、腐殖层、细根周转。

重点掌握内容:林木根系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土壤的生态意义以及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

一般了解内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肥力。

第八章风因子
重点掌握内容:掌握风对植物的影响和植被对风的作用。

一般了解内容:风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风对森林生态的重要性。

第九章火因子
重点掌握内容:火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适应。

一般了解内容: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火对土壤影响、森林火灾的等级划分。

第三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第十章森林种群
基本概念:种群、种群密度、生命表、种群调节、种群的生态对策。

重点掌握内容: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林分种群调节理论、种群的各种生态对策以及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性。

一般了解内容:动物种群调节学说范例、林分密度动态的数学模型、动物捕食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森林群落
基本概念:生物群落、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对抗、寄生、异株克生、种间竞争、生态位、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种的多样性。

重点掌握内容: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森林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空间格局、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竞争排斥原理和生态位的概念、群落中种的多样性。

一般了解内容:森林与非森林的群落交错区、群落生态学和森林经营的关系。

第四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
第十二章生态演替
基本概念:森林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逆行演替、演替顶级。

重点掌握内容:各个演替模式的过程、单元演替顶级学说和多元演替顶级学说、物种特性和生境在演替中的作用、影响演替速度的因素和举例、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演替的相互关系、森林演替举例、森林经营与演替的关系。

一般了解内容:顶级概念的讨论、演替速度分类、生态系统功能在演替中的变化、动物在群落演替中的变化。

第五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应用
第十三章森林生态系统分类
基本概念:群丛、群系、林型、优势种、优势度。

重点掌握内容:植被群系类型、《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森林立地分类、按环境条件划分的立地类型。

一般了解内容:各个学派的分类组成、植物群落分类的数量方法、植被的直接梯度分析和排序、各国森林立地类型、生态系统分类、森林分类与森林生态的关系。

第十四章森林生态系统模型及应用
一般了解建立模型的目的和模型的分类、建立模型的方法、模型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出题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