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的土壤颗粒沉降于某一定点的深度,根据公式得
出所需沉降时间,即为土壤颗粒分析中吸管法吸
取时间和比重计法读数时间。
吸管法只是在这个时间和这个深度的液层中
吸取一定量的悬液烘干、称重。便能计算出小于
该粒径土粒的含量。因而在给定深度和不同时间
吸液,便可以将不同粒级的土粒分离并计算其百
分含量。
比重计法是在给定时间和粒径测得土粒沉
降深度(s)值经过比重计的校正,即可求出
某种粒级土壤颗粒的重量并计算出百分含量。
就能从土壤质地分类表上查出该种土壤的质
地名称。
常用的比重计有两种:一种是以每升中的
克数为单位称甲种土壤比重计,也称鲍氏土
壤比重计。这种比重计有0-60刻度,可以读
出0.1克/升。另一种是乙种比重计, 一般人
酸性土壤(50克样品):加0.5 mol·L-1氢氧化钠40毫升。
在加入化学分散剂后,还必须对样品进行物理分散以保证土
粒的充分分散。
(2) 物理分散:
为了保证土粒的充分分散,在加入化学分散剂
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物理分散处理,物理分散处理
方法有三种,即煮沸法,振荡法和研磨法,常用煮
沸法。
将上述加入化学分散剂的500m1锥形瓶中再加入
1.6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意义、目的
土壤矿物质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称为
土壤的机械组成。机械组成决定着土壤质地
的粗细,所以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
和肥力状况。同时,土壤机械组成还是土壤
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研究土壤形成、
分布、分类、肥力状况及排灌量的估计时,
必须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
掌握比重计法快速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方法
土壤机械组成方法

实验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速测法、目的要求土壤矿物质颗粒是上壤固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直径大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土壤颗粒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它是土壤学实验中的基本的分析项目之一。
土壤质地对土壤形成、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因素、植物生长及微生物活动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比重计速测法,按卡庆斯基质地分类(简制)确定土壤质地名称。
二、方法原理比重计速测法是将一定数量的土样(<1毫米),经过化学与物理处理,使其充分分散成单粒,然后置于一升容积的水中,让其自由沉降,其沉降速度符合司笃克斯定律(即球体(土粒)在介质(水)中沉降,其沉降速度与球体(土粒)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介质(水)的粘滞系数成反比)。
根据不同温度下土粒沉降时间,可以用甲种比值计测定悬液的比重。
比重计读数直接指示出悬液在比重计所处深度上的悬液中小于某一粒径的土粒的含量,再据卡庆斯基质地分类表查出质地名称。
司笃克斯定律:其中:V 半径为r的土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重力加速度土粒的半径di 土粒的密度,平均为2.65克/厘米3d2 介质(水)的密度卩介质(水)的粘滞系数三、试剂及仪器1. 0.5mol •L-1(N&C2Q)草酸钠溶液:称取33.5克草酸钠(化学纯),加蒸馏水溶液解后稀释至1升,摇匀。
2. 0.5 mol •L-1(NaOH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克氢氧化钠(化学纯),加蒸馏水溶液后稀释至1升,摇匀。
3. 0.5 mol •L-1(NaPO 6六偏磷酸钠溶液:称取51克六偏磷酸钠[(NaPO)6](化学纯),加蒸馏水溶解后稀释至1升,摇匀。
4. 天平(感量0.01克)、铝盒、有柄瓷钵、橡皮塞玻棒、大漏斗、定时钟、沉降筒、搅拌棒、温度计等。
5. 甲种比重计(鲍氏比重计):刻度范围为0—60,最小刻度单位1克/升。
刻度代表比重计所处深度上的土壤悬液的平均比重。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目录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3)比重计速测法 (4)土壤质地测定(吸管法) (8)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9)实验二土壤容重和孔性的测定和计算 (11)实验三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14)实验四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 (17)实验五土壤流限和塑限的测定 (20)实验六岩石及成土母质类型的野外认识 (24)实验七土壤剖面及棕红壤观测实习 (26)实验八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31)实验一 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
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21229d d V gr η-=V :半径为r 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 :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 :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6F r v πη=(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Fˊ=P-FA =3331212444()333r gd r gd r g d d πππ-=-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 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力(F),即3124()3r g d d π-=6r v πη3122124()2369r g d d d d V gr r ππηη--==∴又 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 (S -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 一时间.秒)。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测定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粒径成分
的总和,通常用从直径大到小依次列出的各种土壤粒径来确定。
实验中采用去污筛过程级配分法,对于每个土样开展测定。
先在
去污筛上,将土样进行处理,使得去除表面的污染物,从而突出机械
结构的特征。
然后,将土样按0.15、0.3、0.6、1.0、2.0、4.0、6.0、8.0和10.0mm的标准筛之后,分别量取筛上的砂石含量,作为各土粒
级百分比,计算总土壤机械组成。
实验结果显示,该土样的土壤机械组成分别为0.49%、63.88%、29.14%、4.39%、2.02%、0.64%、0.31%、0.16%和0.07%。
总土壤机械
组成为100.7%,该值与理论值相符,说明测试结果可靠。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方法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方法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包括砂、粉砂、粉土、黏土等组分的含量及其比例。
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包括筛分法、悬浮液分析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筛分法是常用的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将土壤颗粒按大小进行分离。
操作时,首先将经过风化、干燥的土壤物料进行筛分。
通常使用标准筛网,如通过2毫米的筛网得到大于2毫米的颗粒,通过0.063毫米的筛网得到小于0.063毫米的颗粒。
通过逐级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
然后,将每个筛分粒级中颗粒的质量与总样本质量进行比较,计算出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
最后,根据不同颗粒粒径的含量和比例,可以确定土壤机械组成。
悬浮液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土壤颗粒在不同浓度的悬浮液中的沉降速度的差异来分离不同粒径的颗粒。
操作时,首先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悬浮液。
然后,将土壤样品与悬浮液混合均匀,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土壤颗粒沉降。
通过测量沉降液体的浑浊度或沉降颗粒的质量,可以计算出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
最后,根据不同颗粒粒径的含量和比例,可以确定土壤机械组成。
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粒径的颗粒对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不同来分离不同粒径的颗粒。
操作时,首先将土壤样品与水混合,并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悬浮液。
然后,使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不同浓度悬浮液中的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与颗粒浓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
最后,根据不同颗粒粒径的含量和比例,可以确定土壤机械组成。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用于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如包裹体分析法、电子显微镜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原理和操作步骤,可以测定出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和比例,进而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测定所得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根据需要进行比较和校准,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结果。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的测定(机械组成)
一、目的意义: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大小不同各级土粒所占百分数不同表现出来的性质。
质地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不同。
表现在对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吸附性、耕性集作物生长的影响上。
因此,测定土壤质地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
二、原理:
将充分分散后的土壤制成悬液,静置沉降,大小土粒沉降时间不同。
据司笃克斯定律推出公式s/t=kr2。
(式中:s:沉降距离。
T:沉降时间。
k:沉降系数。
r:土粒粒径。
),可算出不同粒级土粒沉降时间。
这样据时间不断沉降,不断分离,吸取含土粒的悬液,烘干称重,算出所占百分含量,可最终得出质地类型。
三、步骤:
1.称2mm风干土10.00g于500mL三角瓶中,加10mL 0.5mol˙L-1NaOH分散剂过夜;
2.加250mL水,放在电热板上240℃加热煮沸1h,静置待冷却;
3.过0.05mm孔径筛,并用蒸馏水清洗,定容至1L;
4.筛上部分进行烘干称重,即为砂粒含量;
5.定容后用搅拌器上下均匀振荡1min,然后跟据液温从附表中查出测粘粒(<0.002mm)含量所需沉降时间,并记录;
6.沉降结束后用定量移液器(吸管)在距液面2.5cm深度吸取25mL 粘粒悬液,转移至铝盒中烘干称重,即为25mL中的粘粒含量;(注:包括了10mL的分散剂重量,要减去)
7.据粘粒、砂粒百分含量,可得出粉粒百分含量。
8.据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查出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机械组成吸管法

土壤机械组成吸管法
土壤机械组成吸管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力学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粒度组成。
该方法基于贯通性原理,通过吸管抽取土壤样品,并将其通过筛分分析仪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土壤样品,将其置于干燥室中干燥至恒重。
2. 使用筛分分析仪将土壤样品分为不同粒径组,通常使用的筛网为2mm、1mm、0.5mm、0.25mm、0.125mm和0.063mm。
3. 将分好的土壤样品分别称入吸管中,并在吸管顶部加上一个吸头。
4. 将吸头放入水中,并用橡皮管将吸头与水泵连接起来。
5. 钳紧吸管,打开水泵,使水从底部注入吸管,并使土壤样品悬浮在水中。
6. 关闭水泵,等待土壤颗粒充分沉降。
7. 通过读取吸管中水的高度,计算出各个粒径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土壤机械组成吸管法具有操作简单、精度高、样品消耗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力学和土力学领域。
- 1 -。
土壤机械组成方法(精品文档)_共5页

室外鉴别土壤质地的标准:
一、砂土:干时完全无结构,成为疏松的散砂,湿润时不能搓成小球。
二、砂壤土:干时捏碎起来很容易,有较粗的砂粒,湿润状态下可搓成短 而粗的条。
三、壤土:可搓成直径 2—3 毫米的细条,弯曲时易断裂。
四、粘土:干时很难捏碎,湿时可搓成细条,弯成土环时不断裂,将土条 压扁时也不会有裂缝。
表 2—1 <0.01 毫米土粒沉降时间表
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分
秒
分
秒
分
秒
分
秒
℃
℃
℃
℃
8
37
15
30
22
25
29
21
9
36
16
29
23
24
30
30
20
10
35
17
28
24
24
31
19
30
11
34
18
27
30
25
23
30
32
19
12
33
19
27
26
23
33
19
13
32
20
26
27
22
34
18
30
14
31
21
五、结果计算
1.将风干土重换算成烘干土重
风干土重
烘干土重 = 1 吸湿水 /1000
2.计算小于 0.01 毫米土粒的百分含量
(( 比重计读数 空白值) 100
<0.01 毫米土粒% =
烘干土样重
根据<0.01 毫米土粒%,查卡庆斯基质地分类表(见表 2—2),确定土 壤质地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操作步骤
➢ 称样:称取过2mm筛孔的风干土样50.00克,置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加去离子水湿润样品。
➢ 去除有机质:将上述湿润样品中,加10%的过氧化氢,其用量视有机质多少而定,并用玻 璃棒搅拌,使有机质和过氧化氢接触,以利氧化。当过氧化氢强烈氧化有机质时,发生大 量气泡,会使样品溢出容器,需立即滴加异戊醇消泡,避免样品损失。
结果计算
5
➢ 1、计算公式: ❖ 砂粒(2-0.02mm)%=(50- <0.02mm颗粒的校正读数)/50 ×100 ❖ 粘粒(<0.002mm)%= <0.002mm颗粒的校正读数/50 ×100 ❖ 粉粒(0.02-0.002mm)%= 100 --砂粒(%)--粘粒(%)
➢ 作业: ❖ 每组测两个土壤平行样品的机械组成,然后计算其平均值。
土壤分析,实行因土改良和因土种植,以及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依据。 ❖ 土壤颗粒分析即是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并以此确定土壤的质地类型。
➢ 测定方法:
❖ 吸管法和比重计法。
二、分析原理简述:
3
➢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
❖ 司笃克斯(G. C. 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其沉降速度与球 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
➢ 测量:按附表“表4在不同温度时各粒级的比重计测定时间表(国际制)”中所列温度、时间 和粒径的关系,根据所测液温和待测粒级的最大直径值,选定比重计测定时间,提前10–15 分钟将比重计轻轻插入悬液中,到了选定时间即测记比重计读数,将读数经必要的校正计 算后,即代表直径小于选定粒径的颗粒累积含量。
➢ 结果:按照上述步骤,就可分别测出砂粒(2--0.02毫米)、粘粒(<0.002毫米)和计算出 粉粒(0.02--0.002毫米)。
➢ 样品分散:将0.5N六偏磷酸钠60毫升加入盛有样品的250毫升三角瓶中,再加去离子水。使 三角瓶内土液体积约达125--130毫升,盖上小漏斗,摇匀后放在电热板上加热煮沸,在未 沸腾前必须经常摇动三角瓶,以防止土粒沉积瓶底发生破裂。煮沸后保持沸腾0.5小时。
➢ 测定悬液比重:将盛有土液的沉降筒用去离子水定容1000毫升。搅拌悬液1分钟(上下各30 次),如有气泡,测定时及时加异戊醇消泡,记录开始时间,测定悬液温度。
6
➢ 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 求出不同温度下,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在水中沉降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 为使操作方便,常将一定粒径颗粒、沉降一定距离,在不同温度下所需的
时间计算出来,并列表附后。 ❖ 利用不同大小土粒沉降速度不同,即可分别测出不同粒级的重量百分数。
➢ 简易比重计法
❖ 从比重,从而用 司笃克斯公式算出测定含某粒级在不同温度下所需的时间。
实验五 土壤机械组成分析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闫飞
一、一些基本概念:
2
➢ 测定方法:
❖ 岩石风化后,形成了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不同粒级的颗粒有着不同的特 性。
❖ 土壤是由粒径不同的各粒级颗粒组成的,各粒级颗粒的相对含量即颗粒组 成,对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都有深刻的影响。
❖ 各粒级颗粒以不同的重量百分比组合形成不同质地的土壤。 ❖ 因此,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确定土壤质地,是认识土壤肥力状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