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土壤学》是农林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分类、利用和保护等内容,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少传统的土壤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经滞后,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对《土壤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土壤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目前,《土壤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滞后:一些《土壤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一些课程主要着重于传统的土壤分类、土壤性质的描述等内容,忽视了当今社会对土壤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视。
2.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土壤学》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和互动环节。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3. 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如教材陈旧、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室条件落后等。
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上问题都制约了《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土壤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究,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土壤学人才。
1. 教学内容更新:更新《土壤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有关土壤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内容,使其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 教学手段现代化:更新教材,提高教学设备,充实实验室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会对教学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1. 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能够提高《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壤学知识。
2. 培养创新能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更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土壤农业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分析论文

土壤农业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分析论文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是资源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历来以实验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同时,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往往是在教师的管理下,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和步骤被动进行实验操作。
上述教学模式显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权,面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寻求教师的解答和帮助,而不是通过独立探究和思考来加以解决。
因此,上述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必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改革。
一、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作用首先,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属于分析化学的范畴,是研究物质的鉴定、分离以及相关成分测定原理与操作的科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遇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实验,需要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的知识和结论。
因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理论性课程,能够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相关原理,而必须采用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巩固,并形成谨慎严密的科学精神。
总之,做好实验教学对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学习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很多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很简单,只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即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因此,加强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实验教学,遵循少讲多练的原则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
具体而言,实验教学对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学习具有如下功能:一是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原理的理解,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部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则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二是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而且能够通过实验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三是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具有明显的探究性学习特点,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四是实验现象和结论是不能随意编造和修改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这对于学生将来的职场发展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反思与探讨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反思与探讨一、引言在农林学科中,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实验内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内容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和土壤养分元素的分析。
实验中常用的测试项目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三、实验过程与反思1.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前,应当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确保实验用具的清洁与消毒,以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2.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误差的控制。
此外,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关注操作方法的安全性。
3.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数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鼓励实践与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发现新知的能力。
2. 强调安全意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被要求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
3. 结合理论与实际在教学中,应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可以通过真实案例或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五、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实验报告的评分、学生的自评及互评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实验教学反馈会议,听取他们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的反思与探讨,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浅谈提高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教学质量与效果

期效果 。因此 , 上好 实验 课 , 量体 现 其 较强 的 应用 性 和 尽 实用性 , 加强 学生 的基本 技 i -l , 学 生更 好 地掌 握 实 lJ练 让  ̄ l 验 内容非 常重要 。许多基本 理论必须 通过 实验来 验证 , 来 加深理解 。为 了提 高土 壤农 化 分析 实 验课 的教学 质 量 与
摘
要 : 对 土 壤 农 化 分析 实验 课 特 点 及 实验 教 学 中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 如 何 提 高教 学 质 量 和 效 果 , 合 教 学 工作 实 针 就 结
践 , 结 出几 点 经验 、 法 和 体会 。 总 做
关 键 词 : 壤 农 化 分析 ; 土 实验 课 ; 学 效 果 教
关, 有助 于学生严谨 工作作 风 的培 养 。
1 实验课 前预 习非常重 要
虽然课 前预 习是 众 所周 知 的道 理 , 于 任何 课程 , 对 尤 其是 实验课 , 课前 预习是非 常必要 的。但很 多大学 生还 是 容 易忽略这个 问题 , 为通 过课堂认 真学 习一 样 可以达 到 认 预期效 果 。课前 预习可 以发现 问题 , 着问题 学 习就会 激 带 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常 言道 : 兴趣 是最 好 的 老师 , 有 兴 没
效果, 笔者结合 教学工作 , 结出几点 经验做 法 和体会 , 总 仅 供 同行参 考 。
作, 而按 自己觉得舒 服 的姿 势 操作 , 这样 容 易带 来 很大 的 人 为实验误 差 , 还往往 造成污 染和浪 费 。如 果养成 不 良的 操 作习惯后 , 在未来 的科 研工 作 中将 很 难改 正 。 因此 , 实 验课 一开始 , 要强 调本 次 实 验 中所 用仪 器 的操 作 要求 , 就 分 光光度计 、 火焰 光度计 、 荡器 和消煮炉 等仪 器 的使用 , 震 必须严 格遵守 该仪器 的操作 规程 , 比色 杯 、 液 管 、 移 滴定 管 等玻璃 仪器也 必须正确 使用 。事实证 明 , 基本操 作从 严 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土壤肥料学是农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的对象是土壤中的养分和肥料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
土壤肥料学的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在内容、方法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在内容上,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实习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可以将实习教学内容更新为实际问题的调查和解决。
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果园、蔬菜大棚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不同土壤类型和肥料配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和问题解决,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方法上,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传统的实习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示范和学生跟随操作,缺乏学生自主实践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地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如遥感技术、无人机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应用,提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农业生产活动,如肥料配方施用、土壤改良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评价上,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教学应注重综合评价和实际应用效果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考试和实习报告,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
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方法,如实地评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与实际农业生产单位合作,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T a hn eom f h o reo a y i o ol e c igrfr o ec u s f t An lss f S i
P N Zh n - i E G e gpn ME n -i,LAO e -u , LU H iig,LU We — g, N Migxn I W nh a I u-n l I nj u
第 1 卷 第 4期 1 20 0 9年 1 2月
J u n lo rc l rlUnv riyo b iAg iut r & F rsr u ain o r a fAg iut a ie st fHe e( r l e u c u o e ty Ed c t ) o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林教育版) 农
te . I S sg fc ntf rs u nt o e ha e t a i d a i n f l— o d d v l p e ta i s ti i niia o t de s t n nc he b sc e uc to ora lr un e e o m n nd
验 室 设 施 、 强 实践 基 地 建 设 和 增 加 开 放 性 实 验 等 解 决 方 法 。 加 关 键 词 : 壤 农 化分 析 ;内容 ;资源 ;方 法 ;模 式 ;教 师 ;教材 ;实 践 土
中图 分 类 号 : 4 G 6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0 8 9 7 2 0 ) 4 4 4一 4 1 0 —6 2 ( 0 9 0 —0 7 O
p r p c i e n e c n e o m ,t a t r n l z he e i tng r l ms, s h s t d e s e tv si t a hi g r f r he u ho s a a y e t x s i p ob e uc a he ol
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181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创新教育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是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
实验教学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往往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具体实验步骤独立操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把实验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们仍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框被动地完成实验,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更多依靠教师去解决,这样不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这门课程特点,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1 将实验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实验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培养,通过反复训练,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能,而且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定势,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是以掌握实验技能为目的,通过分析土壤标样等手段来加强这方面训练。
但当遇到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时,很难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与农户联系,到田间采集土样,利用开设的实验课,让学生对所要调查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获得一块农田土壤肥力状况的基本数据,就能对这块农田的肥力水平有总体认识。
学生通过到农田观察以及对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调查,就能把枯燥的实验数据和作物施肥、生长和产量直接联系起来。
学生还可以根据农户土壤营养状况和粮食产量状况,为农民提供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施肥方案,这样会更加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经 常出现的, 借机与学生讨论碰 到这 种情况该怎 么办 , 就有
学 生提出了用 剪刀剪成 小段 , 后用研钵研磨 的替 代办 法。 然 这样在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的同时 也锻 炼了学生 的
性 , 一次对科 学研究的初步尝试 , 是 使他们有 一种学习的充 实感与满足感 , 使他 们获益匪浅, 刻体会到 “ 深 综合设计 ” 的
样品 , 有小 麦秸秆 、 面粉 、 玉米秸秆 、 玉米籽粒 、 烟草等 。这种 办法 刚开始实施 的时候 , 很多 同学不适应 , 原来几 个人做一
个 样 品很 轻 松 , 在 人 均 要 全 过 程 测 定 至 少 一 个 样 品 , 且 现 而 样 品 的浓 度 还 是 未 知 的 ,通 过 强 调 增 强 个 人 操 作 技 能 可 以
误差 。又 比如有 的同学在液体 的转移过程 中, 用左手拿住移
液管 , 用拇指按住 管 口, 用右 手拿洗耳 球 , 这样 虽能完 成液 体吸取任务 , 但速度慢且不规范 , 需要彻底纠正。另外 , 在标 准工作 曲线配制前必须标 定容量瓶 ,尽 可能选用 容量一致 性较好的容 量瓶 ,可 以在 提高实验 结果准确度基 础上潜移 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 的科 研、 工作作风。 严格 实验过程也需要 用实验 的结果 来控制 。根据 以往 的实验教学经验 ,当 自己实验做得不够 理想时总有部 分同
法 的比较 , 在实验实施 的过程 中涉及多种仪器 的使 用, 如紫 外 可见分光光度 计 、 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 计 、 微量移 液器 、 离
学不 自觉地抄袭或参考 同学 的数据 ,造成 一些 同学实 验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土壤农业化学分析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讨提高学生创新性训练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要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独立设计实验,破除对教材迷信和改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实验课教学创新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是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
实验教学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往往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具体实验步骤独立操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把实验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们仍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框被动地完成实验,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更多依靠教师去解决,这样不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这门课程特点,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1 将实验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实验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
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培养,通过反复训练,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能,而且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定势,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是以掌握实验技能为目的,通过分析土壤标样等手段来加强这方面训练。
但当遇到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时,很难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与农户联系,到田间采集土样,利用开设的实验课,让学生对所要调查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获得一块农田土壤肥力状况的基本数据,就能对这块农田的肥力水平有总体认识。
学生通过到农田观察以及对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调查,就能把枯燥的实验数据和作物施肥、生长和产量直接联系起来。
学生还可以根据农户土壤营养状况和粮食产量状况,为农民提供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施肥方案,这样会更加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农田肥力数据和粮食产量,还会促使学生查资料,去调查,去分析,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长期积累一些农田土壤营养状况数据,对这些农田土壤肥力水平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为指导农民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和保持土壤肥力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
可见,通过这种方式将实验教学与农业生产直接联系,可以达到服务农业生产的目的。
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挖掘实验内容潜藏的信息,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培养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教育对中国大学生更为重要。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在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说:“如果中国不进行创新教育,二十年后将重蹈日本经济衰退的覆辙”。
在实验教学中,挖掘实验内容潜藏的信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是培养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例如土壤农化分析教材上讲到利用开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的方法,原理是利用浓硫酸消煮土壤样品,借催化剂和增温剂加速有机质分解。
但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催化剂和增温剂到底起到多大效果。
这个潜藏的信息就可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挖掘。
根据教材中提到的“常用的增温剂是硫酸钾或硫酸钠,温度的高低受加入硫酸钾量的多少控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组硫酸钾用量实验,找到消化完全所需的最佳硫酸钾用量。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可以达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当然要有选择地安排学生设计实验,避免随意性和简单化。
3 引导学生尝试改进教材中具体操作方法,破除迷信教材的思想
选用高质量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但是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认为教材上的内容就是正确,很少用怀疑、批判的眼光去学习。
实际上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也就很难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应当是一个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型人才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教材
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实验方法都是成熟方法,但有些方法还可以改进。
例如书中提到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要用油浴加热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铝锅、铁丝网架,操作起来不太方便,还须小心被油烫伤,而利用消煮炉加热,就显得简单易行。
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尝试改进教材中一些过时的操作方法,同时在思想上达到逐渐破除对教材迷信的目的。
4 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适度改革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
通常是在课堂上教师先抽出较短时间给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学生往往是按照教师要求,几个人一组完成一个实验,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报告,等待老师批改。
实验试剂也全部由实验员负责配制。
所有实验采用几乎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内容单一,没有难度、梯度,缺乏挑战性。
学生被束缚在制定好的框架中,只能按教材设计好的模式去实验,难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沿用已久,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存在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开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等课程,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学生希望按照教材实验方法独立操作,更希望单人单组,在集中时间内完成。
有些学生建议实验要完全由他们自己动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实验课程也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开放式,实验前通过与实验员预约,自由安排时间,独立完成
实验。
教师应当尊重和理性地看待学生提出的要求,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实验室管理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实验教学改革不是孤立的,它要和实验室教学管理和改革配套进行。
通过在改革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努力发现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努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