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发表时间:2012-07-12T16:29:58.3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赵燕[导读] 血小板计数对血栓、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燕(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锦州 121017)血小板计数对血栓、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今各医疗单位均采用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其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对于血小板减少和/或红细胞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这里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检测前因素1.1抗凝剂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仪器血液检查都已改用EDTA抗凝静脉血,它是一种钙螯合剂,常用的有二钠盐、二钾盐,钾盐溶解度大,与血混合后,抗凝效果较好,结果较可靠。

但如有红细胞碎片则易与血小板混淆,有时也可引起非特异性血小板凝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另外,抗凝剂(稀释液)一定要经常保持新鲜,随时配置,防止酸、碱及脏物污染,以致使血小板破坏,影响计数。

关于EDTA抗凝剂的使用,刘健等研究认为静脉血4ml分别加入EDTA-K2和EDTA-K3抗凝试管中各2ml,其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还有研究表明若将丁胺卡那霉素在抽血前或抽血后15min内以浓度为5mg/ml血加入,其血小板数在室温4h内可保持相对稳定,既可保持血细胞形态稳定又利于血小板准确计数。

1.2采血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血小板计数结果静脉采血必须一针见血,顺利采到标本后与抗凝剂迅速混匀。

末梢血采集时要深扎2mm 左右,使血液自然流出,不要挤得太甚。

而且必须先采血小板,后采其它检验项目,避免由于血小板破碎致计数减少。

1.3取血后混匀程度影响计数结果汪兆亮等对末梢采血后不振荡立即检测和充分振荡混匀静置5min后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未振荡的计数值与充分振荡混匀静置5min后的计数值差别甚大,前者比后者平均低30×109/L左右。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影响策略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影响策略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影响策略在当前医疗技术的与促进作用之下,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检验科室当中。

经验显示:血细胞分析仪作用于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响应迅速、重复性好、以及数据精确度高在内的多方面确切优势[1-2].但受到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性影响,导致在临床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大量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对血小板的检测而言,计数结果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成为了临床中反应较多的问题之一。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何明确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落实相应的纠正与控制方法,这一问题备受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选取2021年1—3月,健康体检对象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XX1 资料与方法XX1.1一般资料XXXX 选取自2021年1-3月,健康体检对象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27例,女23例,年龄1~72岁,平均(34.5±2。

6)岁。

XX1.2 方法XXXX使用希森美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工作。

由希森美提供溶血剂以及稀释液.在空腹状态下,分别实施静脉抽血(血样剂量为2ml)以及末梢采血(血样剂量为120μl),使用0.15mg单位EDTA抗凝管储存分析。

分别实施仪器法以及手工法两种检测方案。

计数作业分别进行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计数结果。

XX1.3观察指标XX对仪器法以及手工法下,不同时间状态下所对应的血小板计数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对静脉血以及末梢血下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XXXX 1.4统计学处理XX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XXX 2 结果XXXX在分别应用仪器法以及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过程当中,即刻测定状态下,仪器法检出数据明显低于手工法检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置10p=0。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方法使用抗凝全血充分混匀,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血液标本100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采用显微镜进行手工计数;另外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血液标本100例作为对照,使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结果,做好详细记录。

结果血小板小于100×109/L血液标本80例,血小板大于300×109/L血液标本50例,血小板在100×109/L至300×109/L之间的血液标本70例。

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试剂质量、药物等因素均可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精度产生影响,故需排除检测过程中干扰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可靠的参考数据。

标签:血细胞;血小板;计数分析;影响因素引言血细胞分析仪具有使用方便、操作快捷、重复性较强、工作质量可靠、工作效率高等优势,同时血细胞分析仪还具有客观等优势,当前在我国的各个大中型医院的临床检验中均有着广泛的使用。

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血细胞分析仪的工艺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鞘流技术、散光检测技术、激光技术等,均与传统技术向融合,使得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大大提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此问题是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之一。

为了进一步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现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血液标本100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采用显微镜进行手工计数;另外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血液标本100例作为对照,使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结果,且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仪器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2试剂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清洗液、稀释液以及溶血剂等均由原设备生产公司所提供。

显微镜计数使用的血小板稀释溶液按照我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及标准进行配置,并且放置于冰箱进行保存。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39期111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检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田前进 (大同市新荣复康医院 检验科,山西 大同 037000)0 引言血小板的形成是由于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而导致的,其属于所有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并且还能够维护人体的健康。

此外,血小板还具有极好的聚集、黏附功能,对于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生理和病理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其还能够有效参与机体的自行止血、凝血的过程。

但是,由于血小板的自身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在进行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服药、试剂质量、采血质量等),最终致使血红细胞仪分析诊断失败,因此,为使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在进行检测时一定要注意好质量的控制[2]。

我院选取了62例普通患者进行观察,以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通患者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有女性30例,男性32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40岁,平均年龄(53.15±3.18)岁。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全部进行静脉采血2ml,放置于抗凝管中,而后送去检测。

首先,将叶酸铵与血液按照比例1:20进行稀释,然后,对于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计数采用SYSMEX 2000i 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对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并记录。

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1.2.2 影响因素: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对于检测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等。

该调查由主治医师执行,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当场发放当场收回,从而使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得以确保。

1.3 统计学处理。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3.方法学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仪大多数是利用 电阻抗法进行计数,红细胞和血 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 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 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 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大 体积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分析仪将大体积血小板误计入 红细胞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4.抗凝剂因素
血小板检测异常的 影响因素分析
杨小亮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 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 高效率、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 越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小 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血小板 具有黏附、聚集、释放、收缩等特性,因此很容易受外 界因素的影响。
1.采血因素
老人、儿童、严重营养不 良及体质较差患者由于静脉 血管不明显常常发生采血困 难、出血不畅,易引起血小 板聚集;
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常规标本宜在8小时内 检测。若放置较长时间,细 胞的溶解所产生的渗透压对 血小板具有破坏作用,血小 板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发 生变化,血小板的数量随时 间的延长而降低。
ICSH推荐使用EDTA-K2抗凝, 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K2的能抗 凝2ml全血的真空采血管,这就 要求采血尽量准确到2ml。采血 过多则抗凝剂相对不足导致标本 出现微凝块;采血不足、抗凝剂 比例相对偏高,导致血小板肿胀 破坏,产生碎片无法正确计数。
5.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
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尤 其是以体积<70fl的小红细胞 居多时,部分极小红细胞被计 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 增高;巨大血小板增多时,也在临床工作
中常遇到的,了解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 有问题的结果时,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 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能够反映客观实际。这需要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但在计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计数血小板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1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因素1.1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果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2 试剂质量原因: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分析时,由于稀释液或溶血素过滤不严或被污染导致本底偏高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多,故在每天开机做本底检测时发现本底偏高,应进行清洗使本底降至规定范围。

1.3 标本溶血:溶血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破坏,其计数值减少,而破坏的红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分析仪将其识别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升高,故血细胞分析前应避免溶血。

1.4 小细胞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赵勇等[1]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小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大,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越大,这与血小板间接计数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及其量的改变一致。

避免方法是注意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起点及血小板降波是否达到基底,否则,应及时做血涂片观察或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计数。

钱敏等[2]报道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血小板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血小板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血小板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血小板最好在5~6h以后,如出现血小板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这是由于病人血管内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所造成的正向干扰引起的。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9-09-09T16:33:30.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张婉婧[导读] 若2次计数误差小于10%,取其均值报告;若计数误差大于10%,应做第3次计数,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

黑龙江省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150010摘要:目的:临床检验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对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手工计数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立刻检测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2、4小时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P<0.05)。

应用手工法测定血小板,血小板数在立刻检测和放置 10分钟、1、2、4小时时血小板数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低于其它时间的血小板数(P<0.05)。

MCV大于7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

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同标本放置时间、红细胞体积相关,必要需要重新采血,或者是采取手工计数。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血小板来自骨髓的巨核细胞,体积较小,直径2~4微米,寿命约~11天。

正常人血小板约有2/3在外周血循环,1/3滞留在脾脏;衰老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脏清除,也有少量在肝脏清除。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血小板磷脂参与多种凝血因子的活化等。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1]。

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反应迅速,首先粘附于损伤之处,继而聚集,形成凝块并释放多种促凝或血管活性物质使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随机抽取的血常规标本500份的检验资料,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进行血小板计数。

结果: 410份正常血标本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而90份脂血、溶血、小红细胞血、冷凝素、ETDA依赖性聚集标本、均可引起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偏差(P 0.05)。

而90份脂血、溶血、小红细胞血、冷凝素、ETDA依赖性聚集标本、均可引起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偏差(P 0.05)。

而90份脂血、溶血、ETDA依赖性聚集标本均可引起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偏差(P <0.05)。

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法原理计数血小板时脂血、溶血高于目视显微镜法计数。

表明电阻抗法将红细胞碎片和脂血中与血小板大小相似的乳糜微粒等,很难避免白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乳糜微粒和蛋白聚集体等物质的干扰。

这些物质在血液分析仪计数时会被划分到血小板的各个区域里,从而干扰了血小板的计数,导致仪器出现了误差,导致血小板计数偏离。

冷凝集素在受冷后很快出现凝集,不但能凝集红细胞,而且能凝集有核细胞和血小板,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

除此以外,选择不同的抗凝剂也可以引起血小板计数偏差,EDTA-K2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而使用柠檬酸钠抗凝能一定程度降低EDTA-K2對血小板计数的影响[3]。

另外,血标本放置时间太长,血小板易吸附在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膜周围,形成巨大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偏低,所以全血标本需不断混匀,并且在2h内完成测定[4]。

还有实验室的环境因素,如温度的高低,湿度的控制以及采血过程是否顺利都会对测量的结果与真实结果的接近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寻找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因素,尽而减少分析异常,而得到准确结果,就必须对分析仪器进行监测、纠正系统误差、严把标本接收关,对治疗前后标本做好时间与用药的备注,及时与临床进行联系,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的影响因
素及其处理方法
作者:陈晖
作者单位:519000,广东省珠海市,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
刊名:
临床医学
英文刊名:CLINICAL MEDICINE
年,卷(期):2005,25(10)
被引用次数:1次
1.丛玉隆血液学体液学检验与临床释疑 2004
1.李文华血小板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1)
2.关艳丽.陈胜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参数的分析[期刊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2(2)
3.陈园频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
4.陈中新.徐云侠.田玲莉.钟政荣.张凡.王月华三种抗凝剂抗凝血测定红细胞比积结果的比较[期刊论文]-实用全科医学2007,5(1)
5.吴家明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其直方图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4)
6.刘坤.闫卫利抗凝血常规采集后检测时间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
7.陈治德改良抗凝剂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评价[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3)
8.朱延红.由世春.霍红抗凝剂选择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2)
9.吴凯.熊建辉.赵健不同抗凝剂浓度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
10.窦心灵.何贵山.朱建敏.陈亚萍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报道[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1)
1.邹毅.谢圣高.宁勇SYSMEX-SF3000血球计数仪在血小板计数中的漏检现象探讨及处理[期刊论文]-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9(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cyx20051003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