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七参数计算
(TGO)关于七参数求法

输入中央子午线
再输入长半轴与扁率
基准转换
选七参数
分别将TGO求出的七个参数输入即可
点接受
水平平差和垂直平差选无平差,然后接受即可
再接受,参数设置完毕
方法
七参数
绕X轴旋转
-0°00'01.047243"
绕Y轴旋转
0°00'00.018181"
绕Z轴旋转
0°00'00.387181"
沿x轴转换
90.623m
沿Y轴转换
73.722m
沿Z轴转换
-14.381m
比例因子(ppm)
281.953ຫໍສະໝຸດ 回到顶部将七参数输入到手簿里面就可以了
新任务,点坐标系统
点键入参数
点改变选择当地坐标系
确认
插入点
将三个点的WGS84和当地坐标分别输入,注意点名不能一样
输入后点插入
点“测量”-“GPS点校正”
选7参数,水平平差,垂直平差空着,然后点“点列表”
分别选取两套坐标
点确认
点计算
会出来残差,如果残差过大,可能是点输入错误或者精度不够造成的
再点报告就可以看到七参数了
数据传送参数
中海达GPS数据处理软件包使用手册-9

第九章项目管理HDS2003 数据处理软件是面向项目进行管理的。
因此,不管是进行单点定位,还是进行静态基线处理、动态路线处理,或者是进行网平差。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项目,或者打开一个已建立的项目。
建立一个新的项目可分如下几步:1、首先建立测区的坐标系统,在坐标系管理里输入坐标参数;2、建立一个项目工作所在的路径,将观测数据下载或复制到该路径下,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3、将数据导入到项目中。
完成上述三步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9.1 建立坐标系及坐标系管理§9.1.1项目属性设置点击“项目菜单”下的“项目属性”子菜单,设置项目属性,如图9-1项目细节图9-1 项目属性项目细节的类容都会显示在网平差报告中,控制网的等级很重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许多检验都是根据不同的网的精度有不同的设置。
详细精度指标请参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坐标系统如图:图9-2 坐标系统如果用户需要添加新的坐标系统,点击“自定义坐标系统”按钮,进入原始参数中的“坐标系统”中,用户可以自己设置。
七参数如图:图9-3 七参数转换关于七参数的求解,请参考“坐标转换”软件相应的说明。
原始参数设置点击“项目”菜单下的“原始参数”子菜单,设置原始参数:天线图9-4 天线参数在设置好天线名称、天线参数后,用户点击增加,就可以添加一个新的天线,用户也可以选择列表中的已有天线,点击“删除“按钮就可以删除当前选中的天线,所有天线的设置参数保存为Bin目录下的HitAnt.ini文件。
坐标系统图9-5坐标系统1.在设置好名称、椭球参数后,用户点击增加,就可以添加一个新的坐标系统,用户也可以选择列表中的已有坐标系统,点击“删除“按钮就可以删除当前选中的坐标系统,所有系统的设置参数保存为Bin目录下的HitDatum.ini文件。
一个项目在工作时,中间会生成一些文件,这些文件会保存在项目路径及其子目录中。
我们查看Rinex子目录,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在Rinex目录下,共生成了一个项目文件Rinex.hit,以及三个子目录,Mov子目录用来保存动态路线处理的结果,Res用来保存静态基线处理的结果,Rinex用来保存由观测文件转换成的Rinex文件。
利用七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公式

利用七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公式
坐标转换是指将一种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为另一种坐标系中的
坐标。
在测量、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中,常常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常用的坐标转换方法有七参数法、四参数法和三参数法等。
七参数法是较为精确的坐标转换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大量数据的坐标转换。
七参数法基于地球的旋转和形状变化,通过旋转角、旋转轴、比例因子和三个方向的平移量来描述坐标系之间的差异。
假设已知两种坐标系的某一点的坐标(X,Y,Z),且已知它们之间的七参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坐标转换:
X1 = s*(X - Z*y + Y*z) + Tx
Y1 = s*(Y + Z*x - X*z) + Ty
Z1 = s*(Z - Y*x + X*y) + Tz
其中,s为比例因子,Tx、Ty、Tz分别为三个方向的平移量,x、y、z为旋转轴的方向余弦值。
需要注意的是,七参数法所描述的坐标系之间的差异是三维的,因此在进行坐标转换时,需要考虑高程的变化。
如果只需要进行水平坐标的转换,可以采用四参数法或三参数法。
总之,选择合适的坐标转换方法和参数,可以提高坐标转换的精度和效率,为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提供基础支撑。
- 1 -。
施工测量坐标转换中的七参数详谈

施工测量坐标转换中的七参数详谈施工测量中的坐标转换是一种用于将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相互转换的方法,七参数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转换方法。
七参数法是一种通过引入七个参数来描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关系的转换方法。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七参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七参数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假设:1.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用平移、旋转和尺度变换来描述。
2.被转换的坐标系是刚性的,即在转换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变。
根据上述假设,七参数法可以通过引入七个参数来描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这七个参数分别是:1.平移参数:分别表示在x、y、z方向上的平移量。
2.旋转参数:分别表示沿x、y、z轴方向的旋转角度。
3.尺度参数:表示坐标系之间的尺度变换。
七参数法的转换计算过程主要分为两步:1.参数估计:通过选择一部分已知的控制点,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七个参数的值。
2.坐标转换:通过估计的参数值,将待转换的坐标点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
在实际应用中,七参数法常常用于大地坐标系和工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在施工测量中,经常需要在不同坐标系下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转换和比较,以确保测量的精度和一致性。
例如,在两个不同测量网络之间进行坐标转换时,可以使用七参数法来完成。
七参数法在施工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变形监测: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往往需要将监测数据转换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下进行分析。
七参数法可以用于将不同测量网络之间的测量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并进行变形分析和监测。
2.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监测中,常常需要将不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七参数法可以用于将不同时期或不同位置的测量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分析和比较。
3.工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往往需要将不同测量网络之间的测量数据进行叠加和分析。
七参数法可以用于将不同测量网络之间的坐标数据进行转换,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七参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测量坐标转换方法,通过引入七个参数来描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关系。
七参数四参数转化

七参数四参数转化七参数和四参数转化是在大地测量中常用的两种经纬度转换方法,用于将不同坐标参考系下的坐标相互转换。
下面将详细介绍七参数和四参数转化的原理和应用。
1.七参数转化七参数转化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测量中的坐标转换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七个参数来描述两个坐标参考系的空间相对关系。
这七个参数包括三个平移参数(dx, dy, dz),三个旋转参数(rx, ry, rz),以及一个尺度因子(s)。
假设我们有一个已知坐标参考系A,以及一个需要转换到的目标坐标参考系B,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式获得A到B之间的七个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将A坐标系下的点转换到B坐标系下的点。
七参数转化的公式如下:Xb = s(Rx * Xa - Ry * Za + Rz * Ya) + dxYb = s(Ry * Xa + Rx * Za - Rz * Xa) + dyZb = s(Rz * Xa + Rx * Ya + Ry * Xa) + dz其中(Xa,Ya,Za)是坐标参考系A中的点的坐标,(Xb,Yb,Zb)是坐标参考系B中的点的坐标。
七参数转化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大地测量、导航等领域。
通过七参数转化,可以将不同坐标系统下的点转换到同一坐标系统下,实现数据融合和统一管理。
四参数转化是七参数转化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在七参数转化中忽略了旋转和尺度因子的影响。
四参数转化只考虑了平移因子,即通过三个平移参数(dx, dy, dz)来描述两个坐标参考系的空间相对关系。
四参数转化的公式如下:Xb = Xa + dxYb = Ya + dyZb = Za + dz其中(Xa,Ya,Za)是坐标参考系A中的点的坐标,(Xb,Yb,Zb)是坐标参考系B中的点的坐标。
四参数转化通常应用于简单的坐标系转换,适用于小区域的坐标变换问题。
总结:七参数和四参数转化是大地测量中常用的坐标转换方法,用于将不同坐标参考系下的点的空间位置相互转换。
中海达七参数坐标数据转换方法

中海达七参数坐标数据转换方法1.引言中海达七参数坐标数据转换方法是用于将一个坐标系统的坐标数据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的方法。
七参数包括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和一个尺度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七参数转换常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测量和导航等领域。
2.数据准备在进行坐标数据转换之前,需要准备两个坐标系的坐标数据。
每个坐标数据包括坐标点的三维坐标(x,y,z)和相应的椭球高(h)。
3.参数计算根据已知的源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的坐标数据,可以计算七个参数的值。
参数计算可采用多种方法,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的计算步骤如下:3.1.根据坐标数据,计算相应的坐标系平移中心。
平移中心的计算可以采用几何平均法、最大似然法等方法。
3.2.将源坐标系中的坐标点平移到平移中心。
3.3.计算源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旋转矩阵的计算可以采用相似性变换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
3.4.计算旋转矩阵的欧拉角。
3.5.根据平移、旋转和尺度的定义,计算平移参数、旋转参数和尺度参数。
3.6.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到七参数的最优解。
4.坐标数据转换得到七参数的值之后,可以将源坐标系的坐标数据转换到目标坐标系。
转换步骤如下:4.1.将源坐标系的坐标点减去平移中心得到坐标差值。
4.2.根据旋转矩阵将坐标差值旋转到目标坐标系中。
4.3.根据尺度参数对坐标差值进行尺度变换。
4.4.将坐标差值加上目标坐标系的平移中心得到目标坐标系的坐标点。
5.转换精度评估完成坐标数据转换后,需要对转换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坐标残差法、平差误差法等方法。
通过比较转换后的坐标数据与目标坐标数据的差异,可以评估转换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6.应用案例中海达七参数坐标数据转换方法已在许多应用案例中得到成功应用。
例如,在陆地测量中,可以将不同基准坐标系的测量数据转换到统一的坐标系统中,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比较。
在导航领域,可以将GPS接收到的坐标数据转换到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坐标系统,以实现位置的准确定位和导航。
中海达七参数坐标数据转换方法

中海达七参数坐标数据转换方法一、使用数据文件进行七参数计算1、数据文件格式如下。
元宝山,4720024.35,655128.78,457.10,4719990.05,655080.46,457.10成善,4745095.01,622946.72,596.30,4745060.48,622897.74,596.30孟家子,4769755.52,646447.14,358.80,4769721.20,646397.94,358.80点名,源坐标X,源坐标Y,源坐标系大地高或水准高,目标坐标系X,目标坐标系Y,目标坐标系大地高或水准高,文件名为*.dat2、打开软件显示如下,点文件→新建3、设置→地图投影输入中央子午线值(注意选择使用的成果是三度带还是六度带)4、设置→计算七参数将编辑好的数据文件导入后,将源坐标系、目标坐标系椭球和坐标类型选中,点击计算,完成七参数计算。
若点击确定则弹出下面对话框。
若导出生成七参数计算文件,则点击文件中的保存在命名栏内输入文件名和所在国家名,点确定,完成七参数文件存储,下次在用时可直接调用该文件。
二、不同椭球间的坐标转换(一)直角坐标转换1、准备数据文件,文件格式如下元宝山,4718856.506339,408872.658209,457.100000,成善,4745051.426992,377603.848545,596.300000,孟家子,4768856.777635,401966.828513,358.800000,老鹰山,4719694.054295,402204.627001,442.820000,点名,源坐标系X坐标,源坐标系Y坐标,源坐标系大地高或水准高;文件名为*.dat2、打开计算好的七参数文件(文件→打开)3、点击设置→换带计算若为从6度带转换到3度带,则投影前中央经线送6度带值若为3度带转换到3度带,则投影前中央经线送3度带值再输入转换后3度带经线值4、设置源坐标系、目标坐标系,选中坐标类型,选中七参数转换。
中海达rtk使用说明

一.开关GPS主机二.GPS工作模式的设置三.电台频道设置四.GPS主机面版灯含义五.Dolphin手簿操作说明六.架设基准站七.手簿与GPS主机的连接(蓝牙无线连接)八.手簿程序的操作流程(转换参数配合高程拟合法)1.新建项目2.设置基准站3.断开手簿与基准站GPS主机4.添加控制点5.连接手簿与移动站GPS主机6.移动站设置7.采集碎部点坐标8.求解转换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9.点放样10.测量成果的导出九.附录1.卫星检验2.接收机复位3.设置高程拟合模式说明4.连接程序的安装5.手簿常用快捷键功能一览表6.求解七参数的操作7.计算两点间距离8.计算校正参数9.直线放样10.HD-POWER操作程序的升级一、开关GPS主机1、按电源键1秒,开机2、按电源键3秒,关机二、控制面板按键图解主机控制面板有按键两个:F键(功能键)和电源键,指示灯3个,分别为电源、卫星、状态。
按键和指示灯的功能和含义分别是:V8 CORS RTK 系统面板控制和指示说明图2 主机控制面板按键图工作方式: ●亮○灭方式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基准站● ○移动站○ ●静态● ●类型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内置UHF ● ○内置GSM ○ ●外挂● ●电台频道:频道电源灯(单红灯) 卫星灯(单绿灯)信号灯(双灯之绿灯)数据灯(双灯之红灯)0 ○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F ● ● ● ●控制面板操作说明:一、功能键操作说明:1、双击F (间隔>0.2S,小于1S),进入“工作方式”设置,有“基站”、“移动站”、“静态”三种工作模式选择。
2、长按F大于3秒进入“数据链设置”,有“UHF”、“GSM”、“外挂”三种数据链模式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RTK道路版简易操作流程
一、架设基准站:
选择视野开阔且地势较高的地方架设基站,基站附近不应有高楼或成片密林(卫星接收不好)、大面积水塘(多路径效应严重)、高压输电线或变压器(有干扰)。
基站一般架设在未知点上,后面的说明均征对这种情况。
(此种情况下基站无需对中整平)
二、新建项目:
打开HI-RTK道路软件,进入“项目”,选定Unnamed,“套用”,输入项目名称后确认,(选择‘套用’而不是‘新建’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立的项目里面不含任何人为参数)
然后:项目信息---坐标系统---(将坐标系统名称改为“中国-‘项目名’ ”)并确认每个选项的原始参数是否正确,需要改动的地方请改正---保存---退出---(弹出“是否更新点库”)是。
三、设置基准站:
1. GPS---接收机信息---连接GPS---连接---搜索(接收机)---(搜索到仪器后)停止---(选择仪器号)连接。
2.接收机信息---基准站设置---平滑---(采集10秒后)确认---(查看并确认另外两个选项内容是否正确)---确定---断开蓝牙连接。
四、移动站设置:
1. GPS---接收机信息---连接GPS---连接---搜索(接收机)---(搜索到仪器后)停止---(选择仪器号)连接。
2.接收机信息---移动站设置---(确认每个选项内容)---确定。
五、采集已知点并求取参数:
1.采集已知点:已知点采集的时候建议采用“平滑采集”,按钮为工具栏倒数第二个按钮。
(最少采集两个已知点,计算七参数时至少需要三个已知点)
2.输入已知点理论坐标到点库:碎步测量---控制点库---添加(工具栏第一个按钮)---(输入点名,X,Y,H后确认)。
3.参数计算:
(主界面)参数---坐标系统---参数计算---(选择计算类型,采集两个已知点时用‘四参数+高程拟合’)---添加---(‘源点’为外业采集的点,‘目标’为输入的已知点,按钮为调用点库信息。
)---保存---(继续添加)---解算---运用---(坐标系统)保存---(是否覆盖)确定---确定---(更新点库)是---退出。
(请确认点对配对正确)
4.进行碎步采集或者放样。
5.数据导出:从项目或者测量界面进入“记录点库”,点击工具栏最后一个按钮,输入导出文件名、选择导出文件类型后确定,然后手簿连接电脑拷贝出对应数据即可。
这个是最全面,最权威的说明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