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24)[31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第十六章

(四)加纳
受英国档案工作传统的影响,加纳采用分散式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 加纳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946年。 ▪ 除国家档案馆以外,加纳还设有7个地区档案馆。 加纳没有全国性的档案工作管理中心,中央政府与地区分权管理档案,各档案馆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五)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国家档案馆是在1935年建立的南罗得西亚公共档案馆基础上建成的。 国家档案馆隶属于内政部,馆内设有档案中心、图书馆、口述历史室、档案研究室、照相室、修复 和装订室、出版室、政府图书服务处和陈列室等部门。 津巴布韦档案机构建设的特点在于图书馆是附设在档案馆内的。国家档案馆内的图书馆负责集中保 管
第十六章
非洲和大洋洲代表性国家 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本章提要】
非洲档案事业的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各国档案事业发展也很不平衡。大洋 洲的澳大利亚目前是档案事业水平较为先进的国家。本章选择的代表性国 家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对非洲诸国则进行整体评述。
目录
CONTENTS
1/非洲国家档案事 业的现实特色
(二)整理
非洲诸国中阿尔及利亚和扎伊尔在档案整理 和保管上均接受了苏联的原则和方法。
尼日利亚国家档案馆中保存的文件按 照来源原则进行整理。每一个文件序列都 有一个包含序列内文件各项特征的索引。 这个索引是利用者查找文件时最有价值的 查找工具,在阅览室中可以利用这份索引。
阿尔及利亚在《国家档案法令》中规定建立 “国家档案全宗”,由政党、国家组织、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私立 机构和个人产生或收到的文件和材料组成,不论这些 文件现存何处、属何年代。国家档案馆对接收文件实
(一)接收
非洲一些国家对档案馆接收文件的范围和要求,在法规中做出了明确规定。 例如:
外国档案事业史PPT 第二章 档案管理活动的萌芽与档案法规、档案教育的起源

二、档案教育的萌芽
与档案立法一样,档案教育的源头也 可以上溯至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不过更 确切地说,应当是古代两河流域。
思考题
1、综述奴隶社会时期外国档案管理活动的主 要特点。
2、简述奴隶社会时期外国法 规、档案教育的起源
第一节 档案管理活动的萌芽
随着档案的产生和档案机构的出现, 奴隶社会时期的人们也开始了档案管理活 动。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科技 的落后,档案管理各环节都只是萌生了一 些简单的方法和手段,尚未形成系统、科 学的制度。
一、档案整理和分类
奴隶社会时期古代东方已经出现了简 单的档案整理和分类。
二、档案保管和编目
(一)保管 (二)编目
三、档案鉴定和利用
(一)鉴定 (二)利用
第二节 档案法规和档案教育的起源
严格地说,奴隶社会尚未出现专门的 档案立法活动和成文的档案法规,也没有 真正意义上的档案教育。它们都产生于近 代时期,只是其源头可追溯至奴隶社会时 期。
一、档案法规的起源
奴隶社会开始出现档案立法的萌芽。 但严格地说,奴隶社会尚未出现专门的档 案立法活动和成文的档案法规。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8)[52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8)[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ecfdde79563c1ec4da712e.png)
二是英国各档案机构提供的在职培训; 三是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提供的定期培训。
英国档案教育的特色也可归结为三点: ①教育形式多元化; ②课程设置科学化; ③教学方式多样化。
(五)企业档案工作的特色
英国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运营模式商业化。例如,英国广播公司档案馆将其图片档案独立保存在位于英国电视中心内部的英国 广播公司摄影资料馆,资料馆以商业模式运行。 2.追求管理效益。在资金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将一些特殊档案(如重要录音、录像档案,文物档案)委托保 存在国家相关保管机构,这样既降低了本企业档案馆的保管成本,也为那些特殊档案提供了更优良的储藏 环境和管理条件。 3.馆藏档案丰富且有特色。英国企业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多种类型的档案。 4.服务对象多元化。英国企业档案馆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同时也逐渐注重对外服务,促进 提高公司服务质量、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5.档案服务信息化。大量的企业将本企业一些重要档案数字化,进而以在线方式提供利用,这样既能扩大 服务范围,缩小用户利用相关档案的受限条件。 6.管理人员专业化。
(2)国家档案馆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档案保 管和服务的全国性机构,有利于协助政府实现办公 现代化和融入社会的目标。
(3)为英国档案界提供了更多接近和了解用 户的机会。
(4)促使英国对数字档案保护及利用的研究 变得更加正规。
(5)国家档案馆与世界各国档案同行可分享 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各种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创新, 最终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
鉴定和利用
按照档案法规定,凡满30年的公共档案 和满100年的私人档案,均向公众开放。 英国各档案馆普遍重视开放档案,采取 接待查询、提供阅览、举办展览、组 织参观和出版档案目录等多种形式积 极为用户服务。 此外,档案馆还同博物馆一起,开设专题 研究或展览,吸引广大民众,激发他们对 档案的兴趣。
精编外国档案管理PPT资料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是为针对当时纸质文件 生命过程而提出的,文件直线式的生命过程, 各阶段都很清晰,易区分;
而电子文件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做逆向运动, 或同时处于不同阶段,难以划分各阶段界限。
其次,中外档案界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阶 段划分提出不同看法。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适用于电 子文件,后者对前者有哪些挑战1
组员:张颖 陈梦娇 王双双 戴其峰
什么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三个特点)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形成到最 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属性 与管理者之间行为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对文件运动 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
概括提炼出三个基本点: 1、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 的运动过程; 2、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运动过程 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3、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 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对应 关系。
收集、整理
电子文件登记、积累
鉴定、著录、标引、编目
电子文件归档
上交档案馆 电子文件信息数据库
备份
索引
安全措施
电子文件信息备份数据库 电子文件保存
拷贝
迁移
再生性保存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
电子文件永久保存
电子文件鉴定
7/18/2019
电子文件销毁
网络
用户
安全措施
电子文件开发利用 安全措施
拷贝
直接利用
ICA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化分为三个阶段 设 计、形成维护
这一划分方法借助 “软件生命周期 ”的分法, 区别与文件生命周期的分法;
着眼点不再是文件本身,而是电子文件管理 信息系统本身;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22)[38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22)[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6643e63968011ca200912e.png)
▪ 日本档案机构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名为“公文书馆 ”的机构。
目录
CONTENTS
1/东亚国家档案事业的 现实特色
2/南亚国家档案事业的 现实特色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亚国家档案事业 的现实特色
第一节
东亚国家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日本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韩国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01
日本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一)档案事业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大国。但长期以来,日本档案事
(2)学界不太重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观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延缓了日本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第二次世界 大战给亚洲各国制造了严重的灾难,同时也使日本自身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档案领域也未 能幸免。
(二)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机构设置的特色
▪ 日本实行分散式管理体制,政府不起统一领导作用,也没有设立全国性档案行政管理 机关。国内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档案馆均各自为政,大多数档案馆既无隶属关系,也无 业务指导关系。
5.全国历史资料保存利用机关联络协议会
简称全史料协,1988年成立,其宗旨是通过会员的相互联系,以研究协议的方式进行档案研究和学术 交流活动,促进档案管理、使用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三)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1)收集
国立公文书馆由公文书科专门负责档案收集。公文书科下又设有三股一室:收集保管股主要负责接收与 收集国家行政档案,并进行妥善保管;编目股负责档案的整理和分类,编制档案目录和索引;借阅股负责档案阅 览、陈列和其他利用工作,并对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档案业务研究室负责制定鉴定、分类等专业标准,编纂和 出版档案资料,以及开展馆际交流。通过这三股一室的明确分工,国立公文书馆井然有序地开展档案管理工 作
外国档案事业史整理

外国档案事业史整理第一章奴隶社会时期(BC3500-AD476)第一节档案的产生一、档案的起源和发现1.档案起源的时间:奴隶社会2.档案的起源地点:古代东方3.理论:文字的产生、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起源的两个必备条件。
二、档案的类型1.从载体角度划分:①石刻档案②泥板档案③纸草档案④棕榈叶档案⑤羊皮纸档案⑥蜡板档案2.从内容角度划分:①宗教档案②皇权王位档案③经济档案④军事和外交档案⑤法典档案⑥科学文化档案三、中外“档案”一词的源起1.时间:明末清初;BC7世纪2.出处:1638年《清太宗皇帝实录》,1707年《柳边纪略》;希腊文APXEIóV3.含义:单义词;多义词4.特点:与装具有关;表示重要5.档案观:重存;重用第二节档案机构的出现一、古代埃及(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1.法老档案库;2.宰相档案库;3.神庙档案库。
二、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38年)1.神庙档案库;2.王宫档案库;3.王国档案图书馆;4.私人档案库。
三、古代希腊(公元前2000-公元前146年)1.王宫档案库;2.城邦档案库;3.王国档案图书馆。
四、古代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476年)1.预言书档案库;2.贵族档案库;3.平民档案库;4.国家档案库;5.皇帝档案库。
第三节档案法规和档案教育的起源一、档案法规1.古代两河流域的档案规章①用印制度:埃勃拉、亚述②泥板保密制度:“信封泥板”③副本制度:古巴比伦④分类和编目规定:亚述2.古代希腊的档案规章①分类制度②用印制度3.古代罗马的档案规章①工作人员的分工规定②档案的防伪规定③档案的集中管理规定二、档案教育的萌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古代东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第二章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工作的初步发展(AD476-1789)第一节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一次变革一、中国造纸技术的发明和传播(原因、标志)1.造纸技术的发明:中国在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造纸技术的外传:分两个方向:向东传至高丽、日本;向西传至新疆、撒马尔罕,由阿拉伯传至埃及、欧洲、美洲、大洋洲二、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的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①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②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①档案工作中开始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环节(鉴定、统计、保护)②档案工作中一些原有的管理环节的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收集、整理、检索)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①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②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③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第二节档案机构的丰富一、封建社会初期的档案机构①庄园档案馆②教会档案馆。
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一章

(三)王国档案图书馆
王国档案图书馆也是在阿卡德王国称霸时期出现的。阿卡德王国的创始 人萨尔贡一世(Sargon Ⅰ)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希拉城附近建立了尼普尔 (Nippur)城和倍洛斯神庙。后来美国考古队在倍洛斯神庙的遗址上发掘了尼 普尔档案图书馆,它的规模相当大,拥有库房80间左右,保存有大量泥板档案 。到公元前10世纪左右亚述王国统治时期,王国档案图书馆的发展达到高峰,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亚述国王阿树尔巴尼帕尔在尼尼微建造的王国档案图书馆 ,这里发掘出了大约30 000块泥板档案和图书,包括行政文件、法律文件、公 务信函、外交文件、经济报表、天文观测记录、建筑报告以及阿树尔巴尼帕 尔派人从全国各地和其他国家收集到的各种图书等。
(二)宰相档案库
宰相是仅次于法老的最高行政长官。宰相档案库设在宰相的府邸内,主 要收藏国家行政管理档案。其中法典是宰相档案库中最重要的收藏品,这是 因为宰相在处理政务或审理案件时需要随时查用法典文件。此外,宰相档案 库的馆藏还包括土地登记簿、土地赏赐记录、收支账簿、地方长官的报告、 纳税人名册、遗嘱副本、居民申请书等。
阿马尔纳信件之一
在古代两河流域比较重要的发现有三处: 一是19世纪中期英国考古队在尼尼微(Nineveh)古城(今伊拉克 摩苏尔市)遗址发现了古代亚述国王阿树尔巴尼帕尔 (Ashurbanipal)的档案图书馆,从中发掘了约25 000块泥板档案, 包括法典、王室经济报表、天文观测记录以及医学、数学和文 学类著作。 二是1877年法国考古队在拉伽什(Lagash)古城(今伊拉克首都巴 格达附近)遗址发现了一个神庙档案库,从中发掘了约50 000块 泥板档案。 三是1975年意大利考古队在埃勃拉(Ebla)古城(今叙利亚阿勒坡 附近)遗址发现了一座王宫档案库,从中发掘了16 500多块泥板 档案。这些泥板档案上的文字多为楔形文字。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4)[31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4)[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51c50e50e2524de4187e26.png)
1/国际档案合作的起步 2/国际档案合作的发展和成熟 3/国际档案合作的主要活动和项目 3/国际档案合作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国际档案合作的起步
一、国际档案合作的萌生 从现有资料来看,早在1905年档案领域就出现了国际合作的萌芽。在意大利首都
罗马举行的国际历史科学会议研讨了借阅和出版国家公文的法律问题,但这次会议并 没有取得实质性收获。
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 档案人员国际大会。大会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
一是第一次确立了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来源原则; 二是促使各国档案人员开始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奏响了持续至今的 和谐之音”。
二、国际档案合作的新纪元——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产生
◆ 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即指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理事会蓬勃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①会员不断增加,各个地区分会相继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 ②以研究档案工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问题为中心的各专门处、专业委员会先后成立,表明理事会的 活动正朝着专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也表明理事会的组织机构更加健全; ③档案学理论探讨更加深入,档案培训、宣传和出版工作也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自理事会成立以来,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会员的迅猛发展,表明国际档案理事会越来越具有更广泛的代 表性,在世界档案人员心目中越来越拥有崇高的威望。
(三)会徽(Bedge)
1994年以前,国际档案理事会一直采用护门神的头像作为会徽(Bedge)图案。 1994年4月,理事会执委会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会议,决定取消护门神会徽,改用新会徽。新会徽的整体图案 是一个没有闭合的圆形,由两张人脸图案组成;图案边缘是人类社会曾经使用过的各种记录符号和记录手段,包 括最初的象形符号,后来的拉丁字母,以及现代高科技社会中出现的集成电路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因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分为若干阶段 这一基本点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
论的研究起点。
阿根廷档案学者曼努埃尔·巴 斯克斯出版的两部专著《文 件的选择》(1982年)和《文 件生命周期研究》(1987年), 可算是全面系统论述文件生
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作。
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这一基本点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这里的文件是一个广义概念。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是一个广
订的《档案术语词典》对文件管理给予了规范定义。 该词典规定,文件管理是指“对文件在其形成、保 存、利用和处置过程中进行的经济而有效的全面管理。
二、文件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
(一)必要性 ①文件数量的急剧增长和类型的大量增加,推 动了文件管理的产生。 ②有效解决文件制作和保存的条件问题,加强 了文件管理产生的迫切性。 ③合理解决文件处置问题,加强了文件管理产 生的必要性。 ④文件全程管理实现经济和高效的要求,推动 了文件管理的产生。
“档案由文件转化而来”指的是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或源头;“档案是文件中的特殊部分”指的是并非所 有的文件都能转化为档案,档案只是文件中的特殊部分;“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 形态变化的体现”指的是文件与档案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
(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紧密联系
文件与档案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必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五点:
目录
CONTENTS
1/文件管理概述
2/文件管理的理论基础——文 件生命周期理论
3/文件管理的机构设置——文 件中心
4/文件管理机构新发展——商 业性文件中心
第一节
文件管理概述
一、文件管理的含义 文件管理(Records Management)主要是指对进馆前的文件进行保管、利用和处
置的全部活动。这一概念的正式启用以及对其含义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专业背景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有着特定的专业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来,文件数量的急剧膨胀,文件管 理活动日趋专门化,导致一种新型的文件管理机构——文件中心得以出现和发展。
A
文件数量的急剧增长是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
的基本因素
B
文件管理的出现及其专 门化是文件生命周期理
论产生的推动因素
①文件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
②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延伸和发展。
③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工程 ④档案部门和人员的参与,是文件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⑤文件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又各自独立的关生命周期理论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的。它从20世纪40—50年代西 方档案学者对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起步,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 程的全面管理,成为西方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最终目的 文件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对现行阶段的文件进行“前端控
制”,确保现行文件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 用; • 另一方面,对半现行阶段的文件进行“最 终处置”,确保半现行文件的安全保管、 有效利用和妥善进馆。
三、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一)文件与档案的密切关系
文件与档案的密切关系表现为:档案由文件转化而来,是文件中的特殊部分,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 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C
文件中心的建立是文件 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直
接因素
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 普·布鲁克斯(Philip Brooks) 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
概念
1950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 艾利斯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 会上提出了文件运动的“三
阶段论”
曾任英国公共档案馆馆长的 马勃斯(Mabbs)在1974年出 版的专著《文件中心的组织》 中吸收了艾利斯的观点,对文 件中心与文件运动阶段的对 应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系统论 述。这种由文件中心的理论 解释而衍生出的文件阶段的 划分,就成为文件生命周期理
(三)阿根廷 阿根廷也是对文件管理有着较深研究的国家之一。它对文件管理含义的认识集中体现在阿根廷档案学
者路易斯·比阿萨利的专著《档案管理技术实用手册》中。 他认为文件管理指的是“那些为使文件能按 一定方法得到系统有序管理,从而正常运转,进行服务与发挥作用的必要人类活动”。
(四)国际档案界 目前,文件管理的含义在国际档案界已形成了一致认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国际档案理事会1995年修
第十一章
文件管理的成熟与完善
【本章提要】
现当代时期文件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机构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文件管理是 指对进馆前的文件进行保管、利用和处置的全部活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 文件管理产生的基本原因是文件数量的急剧膨胀,根本目的是确保文件转化 为档案的总体质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件管理的理论基础,萌芽于20世 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已基本成熟。文件中心是文件管理机构的重要 形式,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遍及全球。
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其次,文件运动过程的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最后,引起文件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文件价值形态的规律 性变化。一般来说,文件的价值就是客体(文件)对主体(利用者,包括形成者和非形成者)需要的满足。
(一)美国 美国是开创文件管理新纪元的国家,它对文件管理含义的认识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是美国历史学界的宏观定义。 第二种是美国联邦文件管理法的法规定义。 第三种是美国档案界通行的详细定义。
(二)英国 英国也是对文件管理研究较多的国家之一。它对文件管理含义的认识集中表现在英国档案学者迈克
尔·库克(Michael Cook)的专著《档案管理》(Archives Management)中。 库克认为文件管理是一 项范围十分广泛的活动,包括文件的产生、整理、销毁以及向文件中心和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