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美国的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外国新闻事业史整理一、名词解释【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把它张贴在公共场所(一说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灰膏的特制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或者“罗马公报”。
【新闻信】在《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手写新闻信,它既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实体,也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的时间最久的手写新闻传递方式。
【新闻书】发源于尼德兰、德国等西欧地区一种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
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通常在书店、集市或街头出售,被称为新闻书。
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
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手抄小报】是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以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灾祸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新闻报纸。
又称格塞塔。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报刊使用纸张税,刊登广告的广告税,三者结合称为知识税。
以1861年纸张税的取消宣告甩掉150沉重的知识税包袱。
【论新闻出版自由】在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约翰·密尔顿与1644年撰写了《论出版自由》一书,反对当权长老派的跋扈,次数最初是1644年,作者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片演说词,也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
【曾格事件】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
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
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
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是美国新闻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
美国新闻史读后感

美国新闻史读后感美国新闻史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历史巨著,通过对美国新闻发展的全面梳理,让我们对美国新闻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闻的力量,以及新闻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美国新闻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新闻行业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美国新闻史的全面回顾,展现了新闻行业的发展变迁。
从早期的报纸、杂志,到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新闻特点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了解到新闻行业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变革的。
在每一个时代,新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传递着信息,引导着社会的发展。
正是因为新闻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除了对新闻行业的发展变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对新闻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闻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
新闻应该是客观、公正、真实的,它应该为民众提供准确的信息,让民众了解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
然而,在新闻史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甚至是假新闻的传播。
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不仅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声誉,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每一个新闻事件。
通过阅读美国新闻史,我对新闻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新闻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新闻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世界,影响社会。
正是因为新闻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每一个新闻事件。
希望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新闻可以成为社会的良师益友,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外新闻事业史部分笔记

第八章人民解放战争的新闻事业史1.拒检运动A、时间:1945年8、9月间B、序幕: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不送检出版《延安归来》(黄炎培)。
C、发展:8月17日重庆杂志界发表“拒检” 联合声明,得到文化界和中共的支持和响应。
D、高潮:“拒检”运动扩展到其他省市,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E、结果:9月22日,国民党宣布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拒检”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F、后续:新闻文化界进一步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2.第三条道路的报刊(1)出现背景:1948年,国共两党激战。
(2)报刊主张:中国应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
(3)创办力量:民主党派人士(4)代表:1947年2月上海《观察》周刊储安平(5)结果:遭中共报刊批判,遭国民党当局封杀。
3.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迁往张家口市,为解放区第一份在城市出版的大型日报。
4.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深刻阐明新闻工作的作用和任务提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条件5.新华社的业务改进强调新闻报道的全局观点强调努力扩大报道范围城市报道城市工人运动经济建设要求新闻报道准确、迅速、简练6.新闻通讯社的转移及新闻工作报道(1)兵分两路:1947年3月——7月从延安向太行(河北涉县)转移。
●A、廖承志:总社大部分人员●B、范长江:称为“四大队”,随中央行动。
(2)加强军事宣传报道A、解放战争初:加强军事评论工作,分析战局,鼓舞军民必胜之心。
●1947年2月27日●《粉碎蒋介石进攻边区的阴谋》●1947年3月11日●《蒋机轰炸是进攻延安的信号》B、1947年反攻后:全力报道宣传反攻,由专人负责撰写军事综合报道与军事评论C、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军事新闻报道与评论。
D、成功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军家属的宣传报道。
1946年7月刘善本《赶快退出内战漩涡》7.反客里空运动(1)晋绥日报(2)关于克里空乱嚷,好吹嘘,饶舌者(3)反“客里空”运动的背景1947年春,土改运动前后的报道失实和右倾错误,使群众对报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心理A、新闻失实的表现a、向壁虚构,凭空编造b、文艺手法,拔高典型c、添枝加叶,虚报成绩。
美国新闻史读书笔记

19世纪30年代是美国大众报刊的萌芽时期,先是纽约四大美分报出现并相互之间竞争,到在约瑟夫·普利策的影响下新式新闻业的兴起。
后来美国报业引发了一场“黄色新闻”浪潮,其影响直到今天还在报界发挥着作用;与上面这条历来争议颇多的新闻业潮流相对的,则是这一时期报纸所发挥的“人民的斗士”的功能,美国新闻界著名的“黑幕揭发时代”随着记者们被称为“扒粪者”而拉开序幕。
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中论述这段历史时非常的热情洋溢。
这一时期的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巨大的新生力量:如火如荼的工业化、机械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全面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变革。
美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在政治领域领导层无法胜任所要完成的使命,在经济重建方面也遭遇到不小的危机,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等许多社会问题,很多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显现出来,这一切使得新闻业有理由开创有关新闻报道和社论表达的新方法,不再像原来那样作为某一政党的喉舌,而是追求独立性。
独立性正是这一时期报刊区别于政党报刊的显著特点。
到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出现时,办报纸已经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事业。
报纸有了不同于以前的性质和外观,它在大众中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式新闻业出现了。
与美国社会一样,这一时期也是美国报纸转型的重要时期。
在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下,新兴的大众化报刊自负盈亏,为了经济利益或者避免成为政党的喉舌而需要吸引大量的受众以扩大发行量。
这便意味着报纸需要更加的通俗化。
埃默里父子在说到这一现象时,采取的是一个辩证的立场,他们认为在当时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众化报纸要生存下来,通俗化是必须的,“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都可能使报纸的面貌焕然一新。
”他承认这些技巧是实用而有效的,但同时这也可能仅仅用来强化煽情主义而对新闻本身造成损害,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黄色新闻”就是证明,这种没有灵魂的新闻思潮席卷了当时大多数报纸,并且现代新闻事业也一直受到其遗风的影响。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初创。
“新闻史的新篇章,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土地改革与划分成分”红五类与黑五类。
三反五反与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新闻史的断裂与转折西方影响——苏联影响以往:以革命斗争为主线构架的新闻史,借用了近代史的框架。
(美国则是“大众传媒解释史”)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文化上火药味十足。
体现了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漠视新闻规律。
、第一节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和管理公营新闻事业网的形成●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公营,国营的,而国民党政府的新闻事业是党营的。
●人民新闻事业中的人民。
构成: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系统。
新闻通讯事业方面。
广播事业方面。
建国初期建设重点:社义性质的公营新闻事业系统。
报纸: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
广播: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中央广播事业局,大区与省台,1950专台对国外广播与有线广播,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
)通讯事业:新华社(国内,对外,国际)。
中新社。
私营新闻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旧有新闻业整顿。
国民党:没收。
民营传媒国有化:最初:公私兼顾,给予经济扶持,对报道活动,言论自由,不事先检查,团结教育。
制裁反动宣传,禁止采用西方通讯社稿件,不得超党派……后来:社会主义改造。
查封。
政府管理的新闻总署的建立—而后—回归党宣部门的管理第二节初期报纸批评运动。
“1953.4,同级报纸不得批评同级党委”1954:批评急剧减少。
学习苏联。
随着领导的出访,问题:●做一张没有错误的报纸●每天一篇社论。
●模仿写作和标题风格,新闻模式化。
●不登广告。
●不客观报道国际新闻。
敌人批评我们的内容一律不让见报。
新闻教育和院系的建设新闻宣传报道经济生产宣传政治外交宣传思想文化宣传武训传,红楼梦,鲁迅与胡适第三节1956年:新闻改革。
“原因:教条主义和党八股。
苏联的照搬照抄。
”双百方针刘少奇的新闻思想。
改革的全面展开,意义和局限。
全国三大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
美国新闻史

其他殖民地报刊
一、波士顿的报纸 《新英格兰周报》、《每周评论》、《晚邮 报》、《邮差报》 二、费城的报纸 《宾夕法尼亚公报》、《美利坚信使周刊》 三、纽约的报纸 《纽约公报》、《邮差周报》、《晚邮报》 四、马里兰等地的报纸 《马里兰公报》、《弗吉尼亚公报》
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办报活动
独立战争前政府对报刊的压制
1776—1783年北美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 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在这场 战争的酝酿,准备和进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1765年殖民地印花税法案的实施,引起各报一 致抗议,随后政府撤销印花税法案,又颁布汤 森法案
爱国派报纸和保皇派报纸
一、邮政局长的官报 坎贝尔的《波士顿新闻信》(1704—1762), 布鲁克的《波士顿公报》(1719—1741), 报名下均印有“政府核准发行”字样 二、民办报刊 1721年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新英格兰报》, 笔锋犀利,直指宗教和政治领袖,詹姆士被当 局判处监禁一个月,并被严禁出版刊物,后詹 姆士以其弟本杰明的名义继续发行,1727年因 故停刊
本杰明•哈里斯和第一张报纸的诞生
1690年,《国内外公共事件》在波士顿诞生, 是美国第一张报纸,由英国出版商本杰明• 哈里斯创办 刊登国内外新闻,以重大事件报道为主, 另附有猎奇性花边新闻,报道注重夹叙夹 议 出版4天后,被殖民当局查禁,成为出版许 可法第一个牺牲品
马萨诸塞殖民地其他早期报刊
“事业的成功、丰富多彩和有益于社会,历史 上从未有过另一位美国人可与他相比。” 本杰明首先是一位印刷商和新闻工作者,同时 是发明家、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国务活 动家、社会学家的先驱、商人、教育家和世界 公民,堪称“全才”。 1729年,接办《宾夕法尼亚公报》,他凭自己 的才干和巧妙的经营,是新闻业变得有利可图, 他还是美国杂志的创始人。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2.自由主义3.新闻事业4.新闻体制二、简答题1.简述集权主义传播事业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2.简要阐明集权主义新闻传播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封建时期的英、法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3.《公报》4.《信使报》5.《学者报》6.黎塞留7.皇家出版法庭二、简答题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2.评析英国封建时期的印刷行业特许独占制度。
三、论述题1.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2.试分析英国都铎时期特许垄断出版管理体系的观念、特征、功能与历史影响。
第二章贵族分封制传播事业体系德意志封建时期的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手抄新闻(新闻信)2.古登堡3.《法兰克福新闻》周报二、论述题1.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
2.为什么说近代德意志新闻传播体系能够成为人们分析新闻事业形成机制的一个“历史标本”?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北美十三州传播事业史(1607-1765)【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2.《波士顿新闻信札》3.《新英格兰报》4.曾格案件二、简答题1.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贡献是什么?2.曾格案件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评析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2.试评析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第二编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17世纪中叶——20世纪末叶)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米尔顿2.托马斯·杰斐逊3.约翰·密尔4.《论出版自由》5.《论自由》二、论述题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贯穿着怎样的基本矛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大致轨迹怎样?2.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米尔顿和杰斐逊分别为此作出了什么贡献?应该给予怎样的历史评价?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英国资本主义传播事业新体系的确立历史(1640-1861)【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2.“知识税”3.《福克斯诽谤法案》4.“朱尼尤斯信件案”5.秘密津贴制度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评价英国新闻史上的“知识税”的产生背景、作用与影响。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当今社会,电脑和网络无所不能,但是却很少人去翻阅过去的报纸和刊物,我对此十分疑惑。
今天就让我为你介绍一下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吧!新闻事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代。
新闻记者用文字、图画、照片、摄影和电子技术来传播新闻,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甲骨文里。
商朝已有了最简单的报道制度。
周朝时,出现了中央政府的“大夫或士”之类的专职采访工作者。
新闻一般由官方或宫廷传授,以史书、诗歌和公文等形式保存。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主持了政府的“听狱”和“断讼”工作,并开始有了记录在案的材料。
战国时,产生了新闻写作的最早雏形。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的各种新思想传入中国,西方报纸开始大量涌入中国。
清末上海创办了第一张报纸《申报》。
辛亥革命胜利后,在政府支持下,几乎每个城市都出版了地方报纸,开始大众化。
1920年8月1日,上海《时报》正式创刊,标志着中国人创办的报纸正式诞生。
它曾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法国政府自50年代初期起在全国推行广播电视政策,使得本国通讯社与外国新闻机构联系,从而改变了国际上原来外国通讯社独占新闻资源的局面。
1958年法国电视台在蒙特卡洛成立,同年美国新闻处也在纽约设立了美洲电视台。
1960年美国在英国伦敦建立了中东电视台, 1963年美国又将这个电视台扩展至整个中东地区。
1964年美国广播公司开办了欧洲电视台, 1967年欧洲电视台在瑞典落地。
70年代初期,美国先后开办了“自由欧洲电视台”、“欧洲电视台”、“西班牙电视台”、“加拿大电视台”、“南非电视台”等国际性通讯社和电视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闻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前后有9000多家报刊创刊,其中包括一些日报、晚报和早报,仅英国就有700余家,平均每4.3万人拥有一份报纸。
其中著名的报刊有:英国的《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太阳报》、《每日电讯报》、《卫报》、《星期日邮报》;法国的《世界报》、《费加罗报》;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意大利的《晚邮报》;俄罗斯的《真理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报业垄断的成因和影响 (1)成因 A、经济上,资本势力对高额利润的贪婪追 求,是基本动因。 B、政治上,资本势力通过控制舆论工具达 到控制政治的目的。 (2)影响 思考:谈谈你对报业垄断的看法,并说说理 由。
报业垄断的不良影响
A、不利于观点、言论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B、有损于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
(4)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
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5)18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给近代报 业带来重大影响。 (6)非政党报刊的商业化程度是随着经济的 发展而发展的。 (7)近代报业发展后期,各国都出现了无产 阶级报刊。 工人报刊 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无产阶 级政党报刊
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5、各阶段西方报业的发展 (1)19世纪末至一战 A、商业性报纸成为报业主体,报业高度商业 化。 B、报纸发行范围扩大,报业高度社会化。 C、报纸逐步兼并集中,报业集团出现,报业 呈现垄断趋势。 (2)一战至二战 A、英、美、法:“一城一报”现象普遍出现。 (市场性垄断形成) B、德、日、意:行政性垄断形成。
B、工业革命后期: 通俗报刊,廉价报纸(Cheap Newspaper),大 众化报纸(Popular Newspaper) 读者对象上:社会中下层平民大众 价钱上:廉价 内容上:软新闻为主 风格上:活泼通俗 经济上:完全商业化,广告化
(二)西方发达国家现、当代报业发展脉络
1、时间:19世纪末至今 2、分期:三个阶段 (1)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一战至二战 (3)二战以后 3、报业构成:资产阶级报纸和无产阶级报刊。 4、报业现状: (1)按发行周期——日报和非日报 (2)按发行范围和影响——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 报纸 (3)按内容和读者对象——上层报纸和大众报纸
C、会导致报纸质量的下降。 D、报团将越来越为垄断资本所操控。
二、相关西方新闻传播思潮
1、客观新闻思潮
2、黄色新闻思潮 3、社会责任新闻思潮
4、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5、大众传播学的兴起
“一城一报”:一个城市中只有一家报纸,或
虽有几家报纸但它们都同属于一个老板的现 象。
(3)二战以后 A、报业垄断进一步加剧,多种垄断组织形 式出现。 a 报业集团:拥有两家以上相对独立的报纸 的公司。 b 传播集团:兼营几种传播产业、拥有几家 不同类别的传播媒介的公司。 c 联合企业或混合企业:既经营传播媒介, 又经营其他产业的公司。 d 跨国集团:跨地区跨国界的国际性的报业 或传播业垄断组织。
总结:资产阶级报刊由政党报刊为主的阶段进入到 政党与非政党报刊并存发展的阶段。
非政党报刊的发展
A、初期:被称为独立报业、高级报纸
(High-quality Newspaper) 政治上:标榜独立 经济上:自主经营 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硬新闻为主 风格上:严肃 价钱上:昂贵 读者对象:上层人士
思考:
资产阶级报刊对资产阶级的贡 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A、总体上:沟通信息、影响舆论的
工具。 B、经济上:谋取利润,为商品经济 发展服务。 C、政治上:反对封建主义,推动资 产阶级革命;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3、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史的基本矛盾 封建统治和保守势力的压制和资产阶级民主 势力的反压制。 4、各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都受 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 (2)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报刊纷纷兴 起,新闻自由口号出现。 (3)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刊成了新 的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
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十章 引论
西方发达国家新闻事业发展脉络
相关新闻传播思潮
一、西方新闻事业史发展脉络
(一)西方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发展脉络
(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脉络
(一)西方发达国家近代新闻事业发展脉络
1、时间、内容、起源地 (1)17世纪初——19世纪末 (2)报业 (3)欧洲和北美(英、美、法、德) 2、近代报业构成 (1)主体:资产阶级报刊 (2)其他报刊: A、初期:封建阶级报刊 B、后期:无产阶级报刊
A、办报宗旨:宣传本组织纲领,追求特定
的社会目标或政治目标。 B、内容:很强的战斗性。 C、活动:很强的群பைடு நூலகம்性。 D、体制:同主办的组织结为一体,成为其 宣传机构。
思考:
想想工业革命会对近代报业带来哪些影 响。
工业革命给近代报业带来的影响
A、提高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国民教育形成新的广大读者群。 C、新技术为报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D、报业成为独立的经济企业。 E、推动各国政治变革,改善办报的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