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内容主要是传递军事捷报。

公开性,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之一。

2.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是经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定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进奏院必须将邸报样本送交枢密院审查,发布的邸报必须以定本为主,不得擅自增减。

3.京报: 1.概况: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和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类报纸通称京报。

因为报纸的出版地为京城。

报纸也是由京城向外发售故称京报。

2.特点1)有固定的报名,刊期和形式。

2)有一个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机构“报房”。

其包含五个环节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

3)一般来说没有自己采访的稿件。

4)公开向社会发售,是一种商品,读者以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也有少量市井。

3.备注:京报传抄稿案是中国第一个报案。

4.香港四大英文报刊:德臣报子子剌报士蔑西南华早报5.时务文体:维新报刊理论家在实践创办的一种新颖的报刊政治文体,这正文体的代表作是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论说,因刊载在时务报上,谈论的又是时务,所以称为时务文体。

6.竖三民:它们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宣传革命,言辞激烈,这三份前赴后继的报纸都以“民”字打头,又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

主要包括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7.癸丑报灾:1.性质:是1913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耳朵北洋军阀迫害记者,查封报纸的事件。

2.过程: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引起国民党的愤慨,于是发生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的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查封来许多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及一些反对专制主义的报纸,同时逮捕了一批新闻记者。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家,比前一年减少3/4.由于旧历1913年是癸丑年,故这一年报界遭受的摧残称为“癸丑报灾”8.四大副刊:是五四时期四家著名报纸副刊的合称:1.晨报副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封建官报出现的时间:唐朝2、明代邸报资料提供者:通政司、六科3、1860年以前香港哪三家报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臣报》4、王韬办报情况:1874年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第一家政论报纸王韬对办刊工作的主要贡献:①鼓吹国人办报;②重视报刊政论;③致力于革新文风(报章体)循环日报:第一版为行情版;第二版为新闻与评论版;第三版为船运消息与广告版(第二版的文字未刊完转至第三版);第四版为广告启事版5、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6、真正对中国近代产生影响的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7、五四时期由学生主编的刊物:《湘江评论》毛泽东;《天津学生联合报》周恩来(本栏不确定,但这个时期比较出名的革命报刊就是这些了)8、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9、1928年后《大公报》的报道方针:爱国、拥蒋、反共10、国名党创办的三大新闻: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P172)11、新青年的改组:一是组织领导的改组;二是编排形式的改组;三是宣传内容的改组改组后:①仍然保持原来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采用他们的来稿;②想广大读者进行了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新一代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2、1931年后在瑞金创办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13、抗战时期的“八匹骡子办报”:即游击办报;缘由:《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

社长、总编辑是邓拓。

(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

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八匹骡子办报”。

14、《解放日报》的创刊: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1)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2)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3)孙樵的《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孙樵的文章证实了唐代确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

“开元杂报”就是抄件。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5)据考证,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即今人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

(6)敦煌进奏院状(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在仅存两份唐代的官报,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申派驻在朝廷的进驻官发回沙洲的,因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即归义军进奏院状。

(7)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8)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进奏院。

(9)定本制度:宋代的官报的审查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办法是: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这种制度始于公元999年只实施到南宋末。

(10)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6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第⼀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15⽇创刊于上海。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化运动的开始。

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

在新⽂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从创刊到1922年7⽉⽌,共9卷。

陈独秀主编。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第4卷第1号开始,实⾏轮值主编制。

主编⼈有陈独秀,钱⽞同,刘半农,胡适,李⼤钊,沈尹默等。

《新青年》在新⽂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哪⼏个⽅⾯? 答:《新青年》⾼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学提倡新⽂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化运动。

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系列政论:《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论“词⽽辟之”。

他以袁世凯称帝的事实理论指出“主张尊孔,势必⽴君,主张⽴君,势必复辟”。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切⿊暗愚昧现象。

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持此观点。

③发起⽂学⾰命,提倡新⽂学反对旧⽂学,提倡⽩话⽂反对⽂⾔⽂。

胡适的《⽂学改良刍议》拉开了⽂学⾰命的序幕。

紧接着陈独秀的《⽂学⾰命论》,提出⽂学⾰命的三⼤主义。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代青年。

2、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主编、主要撰稿⼈。

1918年与李⼤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

⼴⼤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

3、《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化的束缚,提出六⽅⾯要求:①⾃主的⽽⾮奴⾪的;②进步的⽽⾮保守的;③进取的⽽⾮退隐的;④世界的⽽⾮锁国的;⑤实利的⽽⾮虚⽂的;⑥科学的⽽⾮想象的。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事件1.《苏报案》性质:是清王朝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迫害革命报刊和报人的事件。

P97—P99起因: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章太炎为主笔和撰稿人,发表了许多鼓吹反清的言论,其中以关于邹容“革命军”宣传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影响最大。

这些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清政府的仇恨。

经过,结果:1903.7,清政府以《苏报》刊载了反清文章和章太炎、邹容抵毁清政府为由通过上海租界捕房逮捕了苏报的一些负责人,主编章士钊等事先逃走,章太炎等人被捕,邹容自行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经过十个月的审讯,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意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通过传媒的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了中国必须革命的道理,从而大涨了革命者的志气,大灭了清政府的威风。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P106性质:是辛亥革命前夕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大论战。

一次引导革命群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简单地说是革命,还是保皇?这是论战的中心。

2.是实行民主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平均地权。

经过、结果:《论战》在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高潮,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民报》方面参战的主要有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新民丛报》方面披挂上阵的主要是梁启超,梁启超尽管威风不减,无奈大方向错了,终于改变不了被动,失败的局面。

1907年11月,江河日下的《新民丛报》宣告停刊,论战终以革命派取得显赫胜利,改良派惨遭失败而结束。

意义:首先,革命派击退了保皇派的进攻,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其次,培养和锻炼了革命骨干,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再次,革命派通过论战,扩大了舆论阵地。

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P154—P155性质:是“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右翼”思想的论战。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 )A.邸报B.小报C.京报D.宫门抄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于( )A.唐朝B.宋朝C.秦朝D.汉朝3.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A.《特选撮要》B.《天下新闻》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A.《广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5.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付诸实践的中国人是(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王韬6.《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的作者是( )A.郑观应B.王韬C.梁启超D.章太炎7.1903年5月,应陈范邀请担任上海《苏报》主笔的是( )A.蔡元培B.邹容C.章太炎D.章士钊8.在辛亥革命期间,提出“先知先觉”是报纸的天职这一办报观点的是( )A.孙中山B.章太炎1C.于右任D.陈少白9.在中国,第一次载有言论出版自由条款的是( )A.《大清报律》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暂行报律》D.《中华民国约法》10.把新闻采写经验归纳为“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于右任11.1918年12月创刊的《每周评论》的出版地点是( )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12.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最先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页的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周恩来13.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1922年创刊于( )A.上海B.广州C.北京D.武汉14.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报《红星报》创刊于( )A.1931年B.1932年C.1934年D.1937年15.始终坚持发扬为读者报务精神的办报作风的是( )A.邹韬奋B.黄远生C.张季鸾D.胡政之16.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诞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于( )A.1939年B.1940年C.1942年D.1945年17.为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所欢迎的通俗小报是( )A.《边区群众报》B.《新中华报》C.《今日新闻》D.《解放日报》18.1945年,《救亡日报》在上海复刊,改名为( )A.《联合日报》B.《时代日报》2C.《建国日报》D.《和平日报》19.1947年《解放日报》停刊后,担负起中共中央机关报任务的是( )A.《新华日报》B.新华社C.《红旗》D.《解放》20.《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从胡风事件吸取教训》是在(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21.1956年,率先展开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是( )A.《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C.新华社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2.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其作者是( )A.陆定一B.胡乔木C.邓拓D.毛泽东2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的通讯作品是( )A.《随行纪谈》B.《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C.《燕山夜话》D.《长短录》24.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遭到毛泽东严厉批判的文艺作品是( )A.《刘志丹》B.《李慧娘》C.《林家铺子》D.《不夜城》25.最早在报眼位置上刊登毛泽东语录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解放军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6.1972年10月14日,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在第2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文汇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7.1981年首家推出“星期刊”的是(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中国青年报》D.《解放军报》328.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 )A.1987年B.1994年C.1996年D.1997年29.1960年5月20日,在台湾进行电视转播示范表演的是( )A.中国广播公司B.台湾电视公司C.中华电视公司D.有线电视公司30.香港出版的《东方日报》创刊于( )A.1949年1月B.1959年1月C.1969年1月D.1970年1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3、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A.《南华早报》B.《中国邮报》C.《蜜蜂华报》D.《香港钞报》4、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A.《香港船头货价纸》B.《教会新报》C.《北华捷报》D.《圣心报》5、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A.洪仁玕B.王韬C.郑观应D.陈炽6、1891年,《广报》因触犯广东总督李小泉而被查封,其罪名是()A.破坏纲常、犯上作乱B.莠言乱政、淆乱是非C、颠覆政府、背叛祖国D.宣传革命、结党营私7、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 ()A.唐才常B.康广仁C.谭嗣同D.熊希龄8、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的机构是()A.兴中会B.广学会C.新学会D.马礼逊教育会9、1904年,改良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宣称()A.“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B.“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C.“忠告政府,指导国民”D.“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11、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的报纸是()A.《民哀日报》B.《帝国日报》C.《大同报》D.《亚细亚日报》12、1920年底至1921年初,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抱怨()A.《新青年》过多刊登白话文,忽视古代经典B.《新青年》差不多成了《苏俄》的汉译本C.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D.鬼神之势大张,国家之运告终13、1921年到1922年,英国的路透社、日本的东方社、美国的美联社、德国的海通社等相继在华建立分社,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这种现象为()A.黑暗的中国社会的明灯B.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C.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突破口D.新闻的侵略14、中共成立后不久领导出版的《妇女声》半月刊致力于()A.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加入世界人权公约组织B.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C.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女子学校D.帮助妇女解放思想,鼓动知识女性回到家庭15、为加强新闻管制、牵制社会舆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在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了()A.中宣部特别办事处B.新闻检查所C.中宣部新闻代办处D.新闻登记所16、1933年,红色中华社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中央社和塔斯社电讯,选编成油印单页资料,报送()A.共产国际B.陈独秀一人C.中共中央机关负责同志D.毛泽东一人17.1941年9月,《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在重庆病逝,周恩来等中共参政员在唁电中称赞他为()A.“团结抗日,功在国家”的舆论领袖B.“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革命战士C.“文坛巨擘,报界宗师”D.“为人民服务”的典范18、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日报》等新闻机构按照公司法进行改造,逐步发展为()A.报团组织B.民营企业C.公私合营企业D.报业和军工业联合体19.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主编《观察》周刊,本着自由主义理念,倡导()A.“第三条道路”,即英美式的自由民主制度B.以党训政C.法西斯主义D.威权主义20、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明确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A.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B.取缔私营新闻事业C.取缔同人报刊D.保护共产党的报刊,停办其它报刊21.194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学习苏联及我国东北、山东的发行经验,报纸发行工作逐步全部移交给()A.交通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C.各级党组织D.邮政部门22、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有大量关于黄继光牺牲前最后片刻心理活动的描写,这种做法违背了()A.党性原则B.新闻真实性原则C.合理想象原则D.政治第一原则23.1957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费孝通的文章《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该文的要点是()A.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反对意见B.描述了知识分子喜悦与忧虑并存的心境C.表达了作者对“党天下”的强烈不满D.论述了反右派运动的必然性24、1958年,中国传播技术的最重要进展是()A.电视的开播B.有线广播的普及C.有线电视的出现D.计算机应用于报纸编排25、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极力神化毛泽东,要求宣传工具大量登载()A.毛泽东的日常起居活动B.毛泽东的语录C.毛泽东的逸事D.毛泽东和家人的近况26、1968年9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由陈伯达、姚文元等人撰写的文章《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对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新闻界的工作予以()A.全盘否定B.全盘肯定C.部分肯定,部分否定D.客观分析27、1977年2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其要点是()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基本否定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C.全面肯定毛泽东的所有指示和决策D.首次承认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是错误的28、1981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提出()A.点名批评要大量增加B.对官僚主义和干部生活特殊化要敞开报道C.特殊情况下可以批评上级党委D.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29、1991年春天,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评论,这些评论旨在 ()A.提醒人们注意西方和平演变的动向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C.呼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D.呼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0、台湾“报禁”解除后,1949年以前曾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办报的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了()A.《自立晚报》B.《台湾立报》C.《台湾站报》D.《联合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二)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二)

问答题: 1、中国古代报纸产⽣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4、试述邸报的基本特点。

5、简述街桥⼩报在宋代产⽣并盛⾏的原因。

6、简述《万国公报》业务的变化过程。

7、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的分歧? 8、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

(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9、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10、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11、王韬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12、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

13、“夷情备采”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14、《时报》报刊业务改⾰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5、简介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16、对兴中会时期的报刊应该如何评价? 17、“苏报案”是怎么⼀回事? 18、“癸丑报灾”是怎么⼀回事? 19、评述19世纪后半期发⽣在《申报》与《上海新报》、《新闻报》之间的报刊竞争。

20、同样是外商报纸的《上海新报》与《申报》,其主要区别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 21、《申报》创刊伊始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2、简介⾟亥⾰命前《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

(论战双⽅,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论战的意义) 23、简述“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24、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报刊思想的意义。

(邹韬奋主编的《⽣活》周刊的历史与特⾊。

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伟⼤的⼈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创办的三份新闻刊物的名称、创刊时间与地点。

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值得我们学习?) 25、简述中国⼴播事业的出现。

26、概述1922到1949年9⽉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刊的发展。

27、简述1931年11⽉到34年10⽉中央苏区的报刊宣传⼯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

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告贴》是最早的广告;《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外形很像《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

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1、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3、王韬提出:一、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二、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四、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王韬的这些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5、林则徐、洪仁玕江、王韬、郑观应,对为什么要办报和如何办报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他们的报刊观点冲破了历史上民不议政的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现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出版自由和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是近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国人早期自办的报刊: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

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

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

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

但不公开发行。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

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

16、梁启超: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舆论界初露锋芒。

1896年3月主持《时务报》笔政,并参与了《湘报》的筹办和撰稿工作,戊戌政变后逃记亡日本。

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又在檀香山创办了《新中国报》,辛亥革命后回国。

又创办了《庸言》等报刊。

梁启超从1895年办《万国公报》开始,到1922年《解放与改造》停刊脱离报界,一共27年,在这27年中,他亲自创办或主编的报刊有11种,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 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该报创刊于181 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

10、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

我国最早的白活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

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

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由梁启超主持编务。

23、兴中会办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第一任社长是陈少白。

29、中国在清代末年才开始有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和《大清报律》(190 8年,第一部新闻法)30、我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1月在上海建立起来的。

国人自办电台最早的是1926年的哈尔滨电台。

32、五四时期著名刊物《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最初即发表在《新青年》上。

参加该报编辑的三位文化名人是陈独秀、李大钊和周作人。

33、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蔡和森。

第一个党的日报是《热血日报》,主编是瞿秋白。

《热血日报》办有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

34、由周恩来领导组建的延安新闻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 0日开始试验播音,呼号XNCR,1945年9月5日正式播音。

35、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中社”,1937年1月改为现名,1939年初,与《新中华报》分开而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是向仲华。

44、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了《新青年》月刊和《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进行思想和理论准备。

理论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是李达。

46、毛泽东1919年7月曾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篇连载的大文章,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名义主办的《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

毛泽东主编,编辑了前四期,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等文章,以子任的笔名为《政治周报》的“反攻”专栏写了一系列的犀利杂文。

48、《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是潘梓年。

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兼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

1945年11月和1946年4月,《新华日报》曾先后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和《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两篇文章,与《大公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53、1948年,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

56、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个报纸合并,改成大型的《解放日报》。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第一任主编是杨松。

63、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在天津学习时,主编革命报纸《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他组织革命团体,1920年1月创办《觉悟》革命刊物。

64、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著作,于1923年出版。

65、1931年,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红星报》,由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

《红星报》在长征中继续出版。

66、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主编出版《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在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67、解放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发表了大量的旅行游记,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

2、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唐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原因?):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③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3、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2、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是1807年从伦敦布道会马礼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