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导

学案

练 习 题

一、填一填

54表示 个 相乘,底数是 指数是

()

79

2表示 个 相乘,读作

9

2的 次方,也读作

9

2的 次幂,其中

9

2是 7是 。

()103-的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3)的 次方,也读作(-3)的 次幂。

二、练一练

=27 =-3)3(

()=432 ()=-27

1 ()=-23

21 =31.0 三、算一算

=210 =-2)10( =310 =-3)10( =410 =-4)10( =510 =-5)10(

观察例子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先判断幂的符号,再计算

()=-53 ()=-44

1 四、想一想

=21 ()=-2

1 利用你的发现计算

=31 ()=-3

1 ①()

=-1999

1

=41 ()=-41 ()

=-2012

1

()=-5

1 ② n 为正整数 你发现 你发现 ()=-n

21

()

=-+1

21n

随堂检测

一、判断下列计算是否一定正确。

① 35 = 5×5×5 =125

② (-2)4 = (-2)×(-2) ×(-2)×(-2)=16 ③ 23 = 2×3 = 6

二、1..①在(-6)3中,底数是 ,指数是 。

②在(56-)4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2.计算

(-2)3 = (31-

)4

=

(-1)101 =

35.1=

3.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6?什么数的平方等于0?有平方是-16的数吗?

4.算一算,从中你发现什么?

01 ,02 , 03 , 0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学习目标】 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 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 (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

(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 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 【课堂小结反思收获】 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 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 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 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1-的倒数是____;3 2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5、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ο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ο 6、计算:.______)1()1(101100=-+- 7、平方得4 1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8、+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3 (a + b) 3-cd =__________。 1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1+n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a a -= B .33)(a a -=; C .|| 22a a -=- D .|| 33a a = 1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 ) A.0,0a b >> ;B.0,0a b << ;C.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和绝对 值较小 18、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x 2 B.|-x+1| C.(-x)2+2 D.-x 2+1 19、算式(-343)×4可以化为()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 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练习册七年级(上)人教版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近似数与科学计数法 1.4 单元测试 第二章整式加减 2.1 整式的加减 2.2 单元测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3.3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3.4 单元测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2 平面图形 4.3 单元测试 期末模拟试卷(一) 期末模拟试卷(二) 期末模拟试卷(三)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知识结构 2

3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 -y|=|y -x|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上海教育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一

上海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数 学 试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四个大题,共27题; 2.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写出计算的主要步骤; 3.本次考试答题时可使用计算器.试卷中,π取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满分1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整数a 是整数b 的倍数,那么b 是a 的因数; (B )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C )在正整数中,除2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D )在正整数中,除了素数都是合数. 2.下列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 169; (B )38; (C )185 ; (D )50 7. 3.已知三个数为2、4、8,若再添加一个数,使这四个数能组成一个比例,那么这个数可以是…………………………………………………………………………( ) (A )2; (B )4; (C )6; (D )8. 4.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 4 ,那么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A )51; (B )45; (C )9 4 ; (D )95. 5.扇形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圆心角缩小为原来的 2 1 ,那么扇形的面积( )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2倍; (C )缩小为原来的2 1 ; (D )扩大为原来的4倍.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探究 刘金米 随着教学改革向高效课堂的推进,教师如何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通过一年多的探究,谈谈本人的体会。 用好导学案,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预学、课堂导学、互学、测学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使课堂高效。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分工编写、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导学案源于教材而助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容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 课容化原则。在数学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多而杂,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而且每课时的内容要适中,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使课堂高效。如:教材第十二章3.2两数和的平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两课时编写导学案,这样才能使学生能有计划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 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要依据课标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课标化为线索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在编写时应如何设计问题?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要符合课标,不易太多,太难、太杂;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11应写成2 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初中七年级数学详细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于零的数叫正数,正数前面加上负号叫负数. 正负数的实际应用背景: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用正负数表示某个范围的实例 1.2 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两个整数的比值!!!),有理数的分类. 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求绝对值的方法: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就说,当a是正数时,|a|=a;当a是负数时,|a|=-a;当a=0时,|a|=0.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总之,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对,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两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操作顺序: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加减混合运算: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全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a+b+(-c).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小学学过) 连乘时的符号确定: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导《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方案)5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 研究方案 温江区和盛中学校数学组执笔人:范才芬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我校地处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近几年又有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城关学校就读,并且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导致我校现在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家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欠佳。 2、现行新教材内容简练、抽象,我校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适应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的生成过程,致使学生的预习与复习低效。 3、由于学情的迅速变化和教改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研和教学行为。避免以往教研中“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工作中不用”的现象。这种现状让师生苦不堪言,既无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也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改变现状,科学地编制导学案,使之与教材更好的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数学组依托区上提出的“三清”课堂研究,拟提出我校校本教研课题《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本课题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教学;同时最大限度的使“课标——教材——学生活动”有机融合,使“教——学——评”达到一致性。 2、“导学案的有效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向前迈进。“导学案的有效设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明确地进行教学分层,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层次学生指导,因材施“助”、因材施“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策略的改进。 3、在课程标准实施与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为课堂增效: (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数学水平不高的现状,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认识数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索,总结一套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对不同课型导学案的探索,总结出不同课型的导学案结构,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增强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提分数学七年级上知识清单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数;当a 表示0时,-a 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2.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

清华附中真题 + 首师附中真题(尖子班) 第一部分 清华附中历年真题展示 一、填空。 1、 有一块麦地和一块菜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3 1 合起来是13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 3 1 合起来是12亩,那么菜地有 亩。 ﹝分析﹞解:设菜地有χ亩,麦地有y 亩。 2x +3y =13 3x +2 y =12 解得χ=18,y =12 答:菜地有18亩。 2、―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中有 71得优,31得良,2 1 得中,其余的得差,已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不满50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 人。 ﹝分析﹞学生的人数永远是整数。 根据题意可知,学生人数是7、2、3的公倍数,而[7,2,3] =42, 42小于50, 所以参加的学生总数为42人。 42×(1- 71-31-2 1 )=1(人) 答:得差的学生有1人。 3、 有一城镇共5000户居民,每户的子女不超过2人,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此城镇共有孩子 人。 ﹝分析﹞“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余下的家庭中另一半每家有0个孩子,于是,余下的家庭平均每户1个孩子,开始的一部分家庭每户1个孩子,所以整个城镇平均每户有1个孩子,共5000户居民,所以此城镇共有孩子: 1×5000=5000(人) 答:此城镇共有孩子5000人。

4、科学家进行一次实验,每隔5小时作一次记录,他做第12次记录时,时钟正好九点整,问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是点。 ﹝分析﹞⑴第一次作记录和第12次作记录的时间差为5×(12-1)=55小时。 ⑵“做第12次记录时钟正好九点整”,所以第一次作记录在55小时之前, 55÷24=2(昼夜)……7(小时) 即往前推2昼夜再推7小时,所以第一次作记录时是9-7=2点。 答: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显示2点。 5、一名学生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没有余数的除法时,错把被除数百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得商383,余17,这商比正确的商大21,那么这道题的被除数是,除数是。﹝分析﹞⑴错误的商是383,比正确的商大21,正确的商是383-21=362。被除数看错了,而除数没错,也就是除数没有变化。 ⑵设除数为χ。则正确的被除数是362χ,错误的被除数是362χ+500或383χ+17 (383-21)χ+(8-3)×100=383χ+17 χ=23 所以被除数=23×(383-21) =8326 答:这道题的被除数是8326,除数是23 。 6、甲、乙两人背诵英语单词,甲比乙每天多背8个,乙因为生病,中途停止10天。40天后,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甲一共背单词个。 解:设乙每天背诵单词χ个,则甲每天背诵单词(χ+8)个。 1 (40-10)χ=40(χ+8)× 2 30χ=20(χ+8) χ=16 χ+8=24 40(χ+8)=960 答:甲一共背单词960个。 算术解法:⑴甲背40天,乙背40-10=30天,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则乙30天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___ 一、填空(共20分,其中第1题、第2题各2分,其它每空1分) 1、312 吨=( )吨( )千克 70分=( )小时。 2、( )∶( )=40( ) =80%=( )÷40 3、( )吨是30吨的13 ,50米比40米多( )%。 4、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 勤率是( )。 5、0.8:0.2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6、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这个班有男生( )人,女生( )人。 7、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 是( )。 8、王师傅的月工资为2000元。按照国家的新税法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 分应缴5%个人所得税。王师傅每月实际工资收入是( )元。 9、小红15 小时行38 千米,她每小时行( )千米,行1千米要用( )小时。 10、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 面积是( )。

11、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 )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2、请你根据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适当 的图形名称。 圆、( )、( )、长方形。 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7米的18 与8米的17 一样长。 …………………………………………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3、1100 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 ( ) 4、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 5、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三、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若a 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 a × 58 B. a ÷ 58 C. a ÷ 32 D. 32 ÷a 2、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 ,两段相比( )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 点大全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 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3、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 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 号的和的形式. 4、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5、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 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 6、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 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 9、乘方的有关概念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n叫指数,a n读作:a的n 次方(或a的n次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 方幂是正数. 10、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12、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 13、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 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14、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 第3章整式的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 遍意义. 2、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 3、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

初中数学导学案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三) 编写教师: 学生姓名: 导学目标: 1、 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索球赛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 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P106中“某次篮球联赛积分榜”。 学生观察积分榜,并思考下列问题: (1) 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 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在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要解决问题(1)必须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你能从积分榜中得到负一场积 几分吗?你选择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通过观察积分榜,从最下面一行数据可以发现,负一场积1分,那么胜一场积几分呢? 解:设胜一场积x 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求出x 的值。 例如从第三行的方程:23159=?+x ,解得x=2. 用表中其他行可以验证,得出结论: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1) 如果一个队胜m 场,则负(14-m)场,胜场积分为2m ,负场积分为14-m , 总积分为2m+(14-m)=m+14。 (2) 如果设一个队胜了x 场,则负了(14-x )场,若这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 分,那么列方程为:x x -=142,解得3 14=x . 想一想,x 表示什么量?它可以是分数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里x 表示一个队所胜得场数,它是一个整数,所以314= x 不符合实际意义。由此可以判定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 拓展延伸: 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吗? 设胜一场积x 分,则前进队胜场积分为10x ,负场积分为(24 -10x )分,他负了4场,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有理数等知识是生活的需要. 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全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②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数的运算上,诸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律、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等内容的学习,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算上.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对有理数中的有关概念以及有理数法则的理解,绝对值意义和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课时分配 内容课时 1.1 正数和负数 1 1.2 有理数 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5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1.5 有理数的乘方 4 单元复习与验收 2 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引入,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在这过程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2)注意利用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发挥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 2.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更直观形象易理解,并且要着重在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训练,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上海教育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是7的倍数. 2.在数14、20、32、45、230中,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数有 . 3.分解素因数42= . 4.求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 5.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 6.把分数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式子 21 17 = . 7. ()21 143 = 8.写出一个比 21大但比32小的最简分数:<21 3 2<. 9. ()()()()() =+=+5 3 32 . 10. = ?21 1394 . 11. =÷9 8272 . 12.将0.666,5 3 3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13.超市苹果售价每千克7.8元,小丽买了5千克,小杰买的苹果的千克数是小丽所买的 3 2 ,两人各自付钱,小杰付给收银员一张50元的人民币,收银员应找小杰 元. 14.小明8天阅读了一本书的74 ,小杰6天阅读了同一本书的5 3 ,小明平均每天阅读 这本书的 (填几分之几);他比小杰看得 (填“快”或“慢”).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共12分) 15.在 1552551532515,,,中,和31 相等的分数是( ) (A )2515 (B )153 (C )255 (D )15 5 16.下列算式中,与3 2 5相等的是( ) (A ) 325? (B ) 532÷ (C ) 532+ (D ) 53 2 - 17.下列分数中,能化为有限小数的是( )

(A) 94 (B)2011 (C) 127 (D) 30 17 18.一根绳子15米,截去它的31后,再接上3 1 米,这时绳子的长度是( ) (A)15米 (B)315米 (C) 3114米 (D) 3 1 10米 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满分共30分) 19.(1)1635285+ -. (2)124132??? ? ??-. 20.(1)2315252+?? ? ??-?.. (2)533154316?-÷. 21.(1)928187254214÷+?+. . (2)解方程:5 7x 32=. 四、解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22.在数轴上分别画出点A 、B 、C ,并将A 、B 、C 所表示的数用“<”连接.点A 表示数321;点B 表示数43;点C 表示数25 1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特别指出: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因为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我们也把小数看成分数。 (二)数轴 概念: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特点: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向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三)相反数 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特点: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 1、概念: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特点: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0; (3)如果a<0,那么|a|=-a。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3、比较大小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特别指出: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2019年人教五四学制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6.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巩固辅导八十七

2019年人教五四学制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6.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巩固辅导八十七 ?第1题【单选题】 如果5a=3b,那么a和b(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种钢筋,30米重75千克,现在称得一捆这样的钢筋重130千克,这捆钢筋长(用比例方法解答)( ) A、2.5米 B、25米 C、62米 D、52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表示c和a成反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 A、ca=15 B、c=有误a C、c+a=0 D、c-a=0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用比例解. 制本车间装订了50本练习本用纸1800页.要装订同样规格的练习本700本,需要用纸( ) A、2250页 B、2520页 C、52200页

D、25200页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用一批衣料制作成人服装,每套用3米,可以制作200套.如果制作儿童服装,每套少用0.5米.这些衣料能制作儿童服装( ) A、420套 B、240套 C、402套 D、204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用比例解。 松树村的特菜生产基地,5天平整土地1.2公顷.照这样的效率,再工作2天,一共可以平整土地( ) A、0.48公顷 B、8.16公顷 C、1.68公顷 D、16.8公顷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给一个房间铺地砖,所需砖的块数与每块砖的( )成反比例。 A、边长 B、面积 C、体积 【答案】:

?第8题【单选题】 用比例解. 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可以行( ) A、204千米 B、420千米 C、402千米 D、400千米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小明拿一些钱去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严重组成部分,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奇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严重的意义. 下面对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进行探讨.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组成 1.明确的学习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详尽内容.学习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而定,同时内容要详尽,目标数量不要太多. 2.合理的预习导学 设计合理的课前预习导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本节课要讲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学要求的基础问题.指导学生对陌生的问题做好标记,然后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等.通过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将一些简单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内化,对有疑问或狐疑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让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不仅省了不必要的讲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讨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听课,为掌握新知识提前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重点强化,精讲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定理和概念,首先教师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撤的分析,使学生对定理和概念有着清撤确凿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按照教科书要求,把其中的精华部分挑选出来进行精讲.作为教师对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优化,强调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信心.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