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州郡地图含三国全地图
三国九州地图+详介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对此大家异议不多。这里的关键是,这具体的九个州域,文献诸说却很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为研究方便,先将文献诸说分列如下: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逸周书·职方解》与《周礼》全同,考虑到《周礼》较有系统,很可能是《逸周书》抄袭的《周礼》。)
并且,《河图》派九州现在多能在山东境内找到地名来源。具体如下:
弇州,即今兖州。今市西30里有山名嵫山,大概因有奄国在附近,所以嵫山又名崦嵫山、奄山,为神话中日之所入。其上有神称弇兹,《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兹。”西海即古之大野泽,在嵫山之西。弇州之名盖源于此;台州(或讹作括州、柱州),《列子·黄帝》曰:“华胥氏之国在兖州之西,台州之北。”地难考实。或谓源于古臺县,《山东通志》卷三十三疆域志古迹一济南府历城县条云:“臺县古城,在县东八十里,春秋齐邑,汉置县,属济南郡。高帝六年,封东郡尉戴野为臺侯。”在今济南市东北30里,但台、臺二字古异,疑非;玄州,《庄子·在宥》曰:“尧……流共工于幽都。”《尚书·尧典》曰:“流共工于幽州。”玄、幽意同,或即幽州,地难考实。或作济州,泰沂山系之北古有济水流过(今为黄河河道),依此而名济州,亦通。薄州(一作咸州),山东东北部古有薄姑氏,《史记·周本纪》曰:“迁其(奄)君于薄姑”,在博兴县东北15里,薄州之名盖源于此。
从诸侯割据到三家归晋:通过10张地图看三国历史的演变

从诸侯割据到三家归晋:通过10张地图看三国历史的演变狭义的三国时代,是指公元220年到280年西晋统一的这一段时间,而广义的三国则是公元189年东汉名存实亡到280年西晋统一的这个时代,大约有90年的时间。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这个时代,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中国人对三国时代的历史典故也十分感兴趣。
然而,大部分人无法清晰掌握三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本文就以地图为载体,介绍三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要了解三国历史,必须了解汉朝的行政区划。
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分为了13个州,每个州设置一名刺史,负责监察地区内的官员。
到了东汉时期,十三州的格局基本沿袭,但是刺史已经成为了最高的地方长官,州也成为了地方最高的行政区。
在东汉后期,一些刺史的权利膨胀,演变为了州牧,他们就是汉末割据势力的主要来源。
东汉十三州184年,东汉爆发了黄巾起义,中央武力镇压,地方军阀乘机崛起,割据一方。
到189年,董卓控制朝政,东汉政府名存实亡,中国陷入了大分裂时代。
三国初期,各大军阀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但是又各怀鬼胎,最终关东联军瓦解,纷争不已。
此后,关东出现的主要军阀有袁绍、曹操、公孙瓒、刘表、刘璋、士燮、孙策、袁术等。
而刘备则在徐州得到了陶谦的支持。
而董卓退守关中后,被部将所杀,关中出现了马腾、韩遂、李傕、郭汜等势力。
在所有的军阀中,袁绍的实力最强。
196年的割据情况196年,汉献帝从长安逃离到洛阳,曹操抓到这个机会,迎献帝并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在内政上推行了励精图治,开始走向了强大。
此后,曹操先后击败了吕布、张绣、袁术、李傕,控制了兖州、徐州和关中。
至此,北方出现了曹操和袁绍对峙的局面。
在南方方面,袁术在淮南称帝失败,其地并入了孙策版图,完整个地占领了扬州地区。
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大军南征曹操,曹操以一对十的兵力击败了袁绍10万大军。
之后,曹操继续兼并袁绍的残余势力,在207年基本统一了华北地区。
三国地图精确到城池名

三国地图精确到城池名引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时期,也是文化和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和城池,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通过精确绘制三国地图,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背景和地理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国地图,并列举出各个城池的名称和相关信息。
一、东汉末年的地理背景东汉末年是三国时期的起始阶段,政权内外不稳定,战乱频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国地图,首先需要了解当时的地理背景。
东汉末年的中国地域包括北方的中原、南方的江南和西南的巴蜀等地区。
二、中原地区的城池1. 雒县: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三国时期的首都之一。
2. 长安: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是东汉末年的首都,也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 许昌:位于现今河南省许昌市,是曹操的政治基地,也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城池。
4. 洛阳: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东汉末年的首都和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江南地区的城池1. 会稽:位于现今浙江省绍兴市,是东吴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2. 武昌:位于现今湖北省武汉市,是东吴在中原地区的据点之一。
3. 建业:位于现今江苏省南京市,是东吴的政治和军事重镇,也是孙权的都城。
4. 吴郡:位于现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孙策和孙权的家乡。
四、巴蜀地区的城池1. 成都: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是刘备的政治和军事基地,也是蜀汉的都城。
2. 汉中:位于现今陕西省汉中市,是刘备在巴蜀地区的重要据点。
3. 益州:位于现今四川省广元市,是刘备在巴蜀地区的重要州郡。
五、其他重要城池1. 襄阳:位于现今湖北省襄阳市,是荆州的政治和军事基地。
2. 漳河:位于现今湖北省仙桃市,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
六、结语通过了解三国地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各个城池的地位和重要性。
这对于我们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绘制和研究三国地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战争、政治和军事格局,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三国文化。
《三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ppt课件

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 江夏郡,治所武昌,今湖北鄂州。 长沙郡,治所临湘,今湖南长沙。 衡阳郡,治所湘南,今湖南湘潭西南。 武陵郡,治所临沅,今湖南常德。 零陵郡,治所泉陵,今湖南永州。 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东。 桂阳郡,治所郴县,今湖南郴州。 临贺郡,治所临贺,今广西贺州东南。
十七,交州,吴国,治所南海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下辖: 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广州。 苍梧郡,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 郁林郡,治所布山,今广西桂平西南。 合浦郡,治所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 高凉郡,治所恩平,今广东恩平北。 朱崖郡,治所徐闻,今广东徐闻南。 交趾郡,治所龙编,今越南河内东。 九真郡,治所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日南郡,治所朱吾,今越南西卷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安平郡,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 河间郡,治所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 勃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北。 乐陵国,治所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 巨鹿郡,治所廮 (ying) 陶,今河北宁晋西南。 赵国,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西。 常山郡,治所真定,今河北石家庄北。 中山郡,治所卢奴,今河北定漠以北。 鲜卑部主要有河西鲜卑,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另有羌,胡,羯,匈奴等部居 总地域南至黄河河套一带,东至辽东,北至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西至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刘备即位汉中王后,曾令刘封与孟达攻下此地。后来 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 曾为刘表的据点。 208 年起归属曹操。 219 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逃离南阳的袁术以此地为据点。 197 年,袁术 许昌 (今河南省许昌市) 原名许。 196 年 9 月,曹操自洛阳迎献帝迁都 吴(江苏省苏州市) 山越族的严白虎占据之地。 196 年,被孙权攻破, 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 211 年,马超在渭水之战中失利,败逃至此,后 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 连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刘备、 江陵 (今湖北省荆州市) 刘表囤积兵粮物资的军事基地。 208 年,当 江夏(今湖北省云梦县) 刘表麾下将军黄祖曾为太守,镇守此地。黄祖曾 江州(今重庆市) 巴郡的中心都市。 226 年,蜀国的中都护-李严镇守于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冀州最富饶的都市。 191 年,袁绍自韩馥的手中 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金旋曾任当地太守。 208 年,为刘备所陷。 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 位于凉州西部。由于土豪叛乱频繁,张既受曹丕 小沛(今江苏省沛县) 徐州对西方的最前线基地。在徐州争夺战中,吕布 梓潼(今四川省梓潼县) 连接汉中与成都的要冲。刘备入蜀后升格为郡,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黄巾之乱后,就被黑山贼张燕占据。 205 年 新野(河南省新野县) 201 -208 年间,刘备受刘表之邀驻兵在此,并三
历史上三国地图,三国分布全图

历史上三国地图,三国分布全图
历史上的三国三国分为曹魏、蜀汉、孙吴,这三国大致继承东汉的疆域及政区制度,为州、郡、县三级制。
州设刺史或州牧。
郡设太守。
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
三国时代,由于战争的需要,地方官员往往兼领军队,指挥作战,所以他们的权力较前代膨胀了很多。
相对于地方官员的强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并不总是可以保持,尤其是在三国边境和反复争夺的地区。
三国时代,曹魏、蜀汉、东吴均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三足鼎立的格局始终未能改变。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时期年份地图(最全),图文说明

190年讨伐董卓JtT上・洛阳山融IN卅刘垢刘及士燮长沙孔M• »«Sr Iit十八路谓候189年9月/横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E,(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 尼为献帝・I 190年1月I曹操号刊下十八路诸侯起兵反菜卓.三・,五・九・■卅■丈礼・•河內■太守壬BL∙ 条守界9iMM.M.VΛM■八■■卅■上∙HI∙ 丸卅・山阳左W4U8∙Jt■左守扎・•iT∣三■■牛力】4H*∙•"備11・・■■・耳・• fi∣M∙. *au>不unit・ t*l≡∙:It・•广并尢W• I*三・•・•H 五・• ±<A^M≡∙ I十七・• 19MM M.«+r«・飲朋・史■卜冃・• JtΨMa⅜∙.群雄割据t州T■刘虜冀州•绍张畅判内• 一• »»IM卅190年2月交**≠Λ帝迁都长安• •191 q Vb繼卓兵退长安,十八路盟军解Bt191ψ5月•曾操领兗州.191年巧月.袁绍呑并弗板势力•FTlCJ R tzom董卓Z 死冀州• 袁绍张畅列内一一_戶"■ It m•)哙曹操 洛阳/ ∙ Λ一1一JN卅I :192年4月 横卓在K 安被吕布杀死•・ 192年6月•蒂卓部下竽俺、 郭汜等攻下长安,R 布出送 武关. 192年12月•曹操收降音州• 交*192年1月界桥之At 奠定袁绍河北优势。
襄阳之战.刘衣部下«HIa 箭射死孙坚•192年7月・H 布投卑盘术.» 逐厉.先応投靠产■袁绍・U L : L7*∖ ・5月・袁绍金高干领并州. 6月・H 布离袁绍严聲张扬. 10月'公孙瑞破⅛W Λ⅛J^⅛^"193年辽东马洛阳刘 IM卅长沙焉燮5»9络』 It 卅7 ?Ut t一 ∙ M 盹出操翼州•&绍 曹操围徐州1月・克术北攻皆操败透九江• 1月・袁术杀扬州剌史l⅛温,据193*16 月育操父亲BWtf 徐州被杀・ 曹操WRffltfc 州・19 詆I;2月・刘备救徐K,曹操粮尽退兵.4月.龙州张邀叛曹迎R布.12月.徐谏矯逝.刘侖领徐州・1月.马畴长平关败于李催・7月・刘嫦卒.刘埠继领益州・张鲁汉中自立・8月・R布曹操大战于濮阳.β 慄大败. 10月・扬州剌史194年三让徐州------- * 张畅河内•冀州•=袁绍孔融长沙交*195年6月.李俺、郭汜相攻.»tt 戸i?f大战大破R布. f 7月.张济迁帝洛阳.被杨冷劫走・刘备收ffl∏⅜・让其驻小沛.12月.孙筆说眼袁术领兵渡江讨江东•曹操攻下婕丘.复收兗州.5月.袁绍破北⅛AH州.8M, .WT杨木叛・与霸陵t⅛帝.9月.刘豫命竿融夺取加帝・12月.匏丘之战牡鈔大散于袁绍・退守易占次=Z=帝出长安•構州•M刘辟长沙交*E 口巳,t≡ 口m∙j⅜.ffi张杨河内196年迁都许昌俺卅196年 3月.孙策攻下曲阿.刘縣透ft 柔 5月,刘备在淮阴⅛n*术∙ Z 交*6月,R 命找取徐州,刘务投 靠吕布.驻小沛. 公孙长沙2月.豫州刘辟为酉操所灭• 9fl∙ B 布击敢刘第∙ AettW解下.刘备冋驻小沛•8月.孙策収会KL 广陵等郡附7月.献帝到达洛阳・ 8月,曾慄迁帝许吕.孙饭叛袁术・ 孙策.10月.WW∙Λiβ杨奉.杨車奔哀术。
三国时期地图之欧阳学创编

三国时期全图司州兖州、豫州、扬州青州、徐州冀州、并州幽州雍州凉州荆州(魏)西域长史府、乌孙益州北部益州南部(庲降都督)扬州(吴)荆州(吴)交州鲜卑等部三国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四幅,简图一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画出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吴(永安五年)的疆域政区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
魏蜀吴三国境内画出州界、州治、部分郡国治所,和西域长史府的辖境治所以及所辖部分属国的首府。
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并钩出若干条部族的活动范围界。
三、分幅图魏十二州分为八幅,另西域长史府和乌孙为一幅;蜀一州分为二幅;吴三州州各一幅。
魏幽州、雍州、蜀益州北部、吴扬州、交州各附插图一幅。
四、三国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另有王国相当于郡,又有王国、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相当于县。
图中与郡相当的王国以注记相区别,治所符号相同;与县相当的王、公、侯、伯、子、男国用县治符号,注记不分。
五、《三国志》无志,魏蜀吴境内的州郡县建置,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参谢钟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画出。
六、蜀汉设庲降都督,统南中七郡,仍隶属于益州。
分幅图益州分南部、北部二幅,南部幅七郡即庲降都督所辖。
南北部各郡之间仍作郡界,不作州界,都督治所建宁郡仍用郡治符号,加注庲降都督四字。
七、魏吴境内设有各级农官,皆画出其治所,注出全称;多数相当于县,即作县级处理,少数作聚邑处理,惟吴毗陵典农校尉领县比郡,作郡级处理。
八、魏设有匈奴中郎将、护鲜卑校尉、护乌丸校尉、东夷校尉,监护北边内附诸族,即在治所旁加注表示。
九、吴于若干幅员辽阔的郡分设都尉领县而仍隶于郡,以东、西、南、北部为名,即在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十、西域长史府治所用州治符号,其所辖各国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方位,戊已校尉治所高昌城及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王国首府用郡治符号,其他诸国首府用县治符号。
十一、已废或后置郡县尽可能画出,用聚邑级符号表示,注出“郡”、“县”字样。
三国专题最简概览(各州分布+大事表+附表)

三国专题概览(州分布、大事、)董卓死后,各地方军阀割据。
公孙瓒幽州吕布击刘备夺徐州孙氏江东袁绍冀州(ji 4)刘表荆州曹操兖州(yan 3)张鲁汉中刘璋益州袁术河南——>安徽公孙度辽东马腾凉州大事年表195年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火烧乌巢以少胜多)207年诸葛亮,隆中对。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周瑜VS曹操(火烧赤壁)此战后三足鼎立势成。
219年关羽VS吕蒙白衣渡江吕、败走麦城,失守荆州关。
220年曹操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立魏东汉彻底结束开启三国时期220年曹丕建九品中正制建魏政权(都洛阳),221年刘备建蜀汉政权(都四川),222孙权建吴政权(都建业)222年刘备伐吴失败——猇亭之战(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吴),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
225年诸葛亮七擒孟获。
227-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
228年马谡VS张邰魏失街亭挥泪斩马谡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权魏国(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63年刘禅降魏蜀汉亡。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逼迫魏元帝退位,曹魏亡。
280年吴末帝孙皓降晋。
附: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