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认真

合集下载

弘一大师: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弘一大师: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弘⼀⼤师:修⼰以清⼼为要,涉世以慎⾔为先半壶纱来⾃准提净禅学苑 00:00 03:42李叔同是著名⾳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

弘⼀法师精诣诗、词、⽂、画,还能演剧弹琴,书法和⾦⽯也得⼼应⼿。

他从⽇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号弘⼀,晚号晚晴⽼⼈,后被⼈尊称为弘⼀法师。

1、物忌全胜,事忌全美,⼈忌全盛,涵容以待⼈,恬淡以处世。

—— 弘⼀法师⽔⾄清则⽆鱼,⼈⾄察则⽆友。

万事不求全,⾃然也就没有了那么多苛责,⼈也就会宽和起来。

2、德胜者,其⼼平和,见⼈皆可取,故⼝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刻傲,见⼈皆可憎,故⽬中所鄙弃者众。

—— 弘⼀法师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

苏轼说:天下⽆⼀个不好⼈。

⼈⼼是⼀⾯镜⼦,照出的是⾃⼰内⼼的修养。

3、修⼰以清⼼为要,涉世以慎⾔为先。

恶莫⼤于纵⼰之欲,祸莫⼤于⾔⼈之⾮。

—— 弘⼀法师⼈⽣不过两件事,修好⾃⼰的⼼,管好⾃⼰的嘴。

4、⼈⽣最不幸处,是偶⼀失⾔,⽽祸不及;偶⼀失谋,⽽事幸成;偶⼀恣⾏,⽽获⼩利。

后乃视为故常,⽽恬不为意。

则莫⼤之患,由此⽣矣。

—— 弘⼀法师有了错误⽽受到惩罚是必然的,侥幸逃脱的反⽽要谨慎⼀些。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5、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在怯。

—— 弘⼀法师⼤⾳希声,⼤象⽆形,道隐⽆名。

复杂到极致反⽽是简单,聪慧到极致反⽽是⽊讷。

“呆若⽊鸡”也是⼀种境界。

6、于作事,必克⼰谨严,要做到极致。

于⽣活,应戒绝奢华,⼀切从简。

—— 弘⼀法师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

减少奢华的物欲,⼀切从简,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7、⼼术,以光明笃实为第⼀。

容貌,以正⼤⽼成为第⼀。

⾔语,以简重真切为第⼀。

—— 弘⼀法师⼼底坦荡,⽓质正⼤,说话真诚。

这样的⼈踏实靠谱,让⼈安⼼放⼼。

8、律⼰,宜带秋⽓;处世,须带春风。

——弘⼀法师秋⽓萧索,春风暖⼈。

以责⼈之⼼责⼰,以恕⼰之⼼恕⼈。

弘一法师_精品文档

弘一法师_精品文档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原名梁慈静,是中国近现代佛教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为佛教的弘扬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一生中,他致力于佛教的教育事业,为传播佛法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尽心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佛教和社会的影响。

弘一法师于1873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他自幼聪慧过人,对学问和宗教事务都有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够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于是,他决定出家修行,并在190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佛教青年会,致力于年轻人的佛教教育。

弘一法师一直坚持在佛教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深知佛法对于人们精神的滋养和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努力推动佛教教育的发展。

他在中国创建了多所佛教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佛教僧人和学者。

他注重传承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他倡导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将佛教的智慧与现代知识相结合,使佛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弘一法师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以佛教的慈悲为指导,致力于救济贫困和帮助弱者。

他创办了多个慈善机构,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他不仅关注个体的利益,更关注社会的整体福祉。

他发起了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倡导人们的智慧和修养,使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弘一法师在佛教界以及社会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教育工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门徒中包括了许多杰出的佛教学者和禅宗大师,他们继承并传扬着弘一法师的智慧和慈悲。

他的影响力也超越了佛教界,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弘一法师被广大人民尊重为佛教界的伟大导师。

他的教诲和智慧一直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善行。

他的人生道路是充满了困难和艰辛的,但他始终保持着明净的心灵和对人类的深爱。

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的事迹和智慧将继续指引着后人。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话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话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话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天才,不管是书画还是音乐、戏剧等,他都有着不小的成就,他前半生是翩翩公子,后半生是得道高僧。

他这一生的做人秘诀,归结于3句话:1、凡事不认真不收其效,不严肃不成其事,不献身不明其志。

2、责之外无胜人之数。

3、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弘一法师这3句话,说的是成功之道,如何做一个人上人,而想要成功还得靠自己。

第一句讲做事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不可敷衍懈怠;第二句讲做事要严肃行事,按部就班,不可意气用事;第三句讲做事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可嘴上功夫。

这3句话,凝结了弘一法师一生的智慧,一个人想要“时来运转”请悟懂并付诸于实践,如此一来,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宦富商之家。

父亲李世珍,与李鸿章、吴汝纶三人并称为晚清三大才子,后辞官经商,成为津门巨富。

李叔同出生时,父亲71岁,母亲17岁,据说当时有喜鹊口衔松枝送进房内,于是众人相传这是佛赐祥瑞,此子必有不凡。

他长大后也将这枚松枝视若珍宝,直到圆寂后,依然悬挂在修行禅房的墙壁上。

李叔同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在父亲的葬礼上,他见到了李鸿章这位大人物。

当时的他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李鸿章却说,这个孩子以后必成大器。

说者有心,听者更是有意。

从那以后,家人便以栋梁之材培养他,对他的管教很严格,对于他的学习管得也是非常的紧,期待他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可青春时期的李叔同,有了些许叛逆,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开始热衷看戏、唱戏、捧戏子,流连戏园,当铁杆票友,技痒时还喜欢“露一手”客串角色过过瘾。

李叔同出家前,曾家书,告诉妻子雪子,却对远在天津的发妻俞氏只字未提。

俞氏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后,连夜带着两个儿子,赶到杭州定慧寺,为再见李叔同一面,她带着儿子在门外跪了三天三夜。

弘一法师本愿了却俗尘,拂衣而去,两个儿子在门外磕头,磕得头破泪流,弘一法师不忍,最后传话道:“吾心已远却尘世,施主请回。

”他还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弘一法师十大经典名言慎独的句子

弘一法师十大经典名言慎独的句子

弘一法师十大经典名言慎独的句子1. 弘一法师说慎独,那可真是要时刻警醒自己啊!就像走夜路时得提着盏明灯,你说是不是?比如在没人的时候,能不能管住自己不去做不该做的事呢?2. 慎独啊,不就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坚守正道吗?这多像在黑暗中独自绽放的花朵,美丽而坚定,你能做到吗?想想自己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偷懒不学习呢?3. 弘一法师的慎独名言太深刻了!这不就如同在无人监督的舞台上,依然能精彩表演吗?你看有些人,在人前表现得很好,人后却完全变了样,这可不是慎独呀!4. 慎独,简直就是对自己灵魂的考验呀!好比在没有裁判的赛场上,还能严格遵守规则,你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呢?像考试时即使老师不在也不作弊。

5. 弘一法师讲的慎独,真的好难做到啊!就好像在茫茫沙漠中独自前行,能不迷失方向吗?你在面对诱惑时能坚守本心吗?6. 慎独,不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吗?这就像是独自守护一座城堡,要抵御各种侵袭,你有没有这个勇气呢?比如在独处时能不能抵御手机的诱惑去认真做事。

7. 弘一法师的慎独,那可是人生的大智慧呀!像在寂静的山谷中保持清醒,你能做到像这样吗?想想自己一个人时会不会放纵自己的坏脾气。

8. 慎独啊,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当监督者吗?这不就跟在荒岛上也要好好生活一样,你可以吗?像独自在家能不能自觉做家务呢。

9. 弘一法师说的慎独太有道理了!这就好比在黑暗的洞穴中找到出口,全靠自己呀!你在没有他人鼓励的时候还能坚持做好事吗?10. 慎独,简直是对自我的最高要求啊!就像在暴风雨中独自航行的船只,能不偏离航线吗?你会不会在没人管的时候就随意浪费时间呢?11. 弘一法师的慎独名言,那真的要好好琢磨呀!像在迷雾中寻找方向,你说难不难?比如在自己房间里能不能认真整理东西而不是乱堆乱放。

12. 慎独,不就是内心的坚守吗?这跟在喧嚣中保持宁静是一样的呀,你能做到吗?想想自己在没人看见的时候会不会随手扔垃圾。

13. 弘一法师讲的慎独,真的太重要了!好比在没有路标的路上,自己要走对方向,你能吗?像独自学习时能不能自觉完成任务不偷懒。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示例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示例

【导语】李叔同用他纷繁多彩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丰满的人生画卷,更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大智慧、大慈悲的魅力人生。

李叔同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僧俗两界共同的示范,这与他人格魅力中诸多的精神特质是分不开的。

而对这些精神特质的分析和挖掘,有助于我们对李叔同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也更准确的认识。

认真认真是李叔同贯穿一生的不二法门。

一个人,一事认真不难,一时认真也不难,难的是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地去做,用心地去做好。

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事事认真、认真了一辈子的人。

李叔同的认真在他那个时代是出了名的。

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说:“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凡事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民国初,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开设图画手工专业,当时国内学校艺术师资缺乏,经亨颐校长首先想到了刚从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归国的李叔同,便恳请他来校担任该专业的图画及全校的音乐教师。

李叔同的上课风格可以用“认真”二字来概括,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他每次上课总是早早就来到教室,在两块黑板上把授课的内容全部写好,摆放好乐谱,解开琴衣,一切都准备停当,然后端坐着,等着上课铃响,看着学生们进教室。

据说上第一堂课时,他不用看点名册,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座位上学生们的名字。

有次,一位学生上音乐课时把痰吐在地板上。

但李叔同见此并不立刻责备,下课后,他用很轻但却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这位同学等一等出去。

”那位同学只得站着。

等到别的学生都出去了,李叔同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向这位学生指出缺点,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

被批评的同学羞愧无比,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坏习惯。

又有一次,下课后,最后出去的人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

李叔同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把那人叫回教室,然后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

”说完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弘一大师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弘一大师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弘一大师
弘一,(1880一1942)法名演音,别号晚睛老人;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号息霜,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习西洋画,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甚深。

曾创“春柳社”于东京,主演茶花女。

任上海《太平洋画报》编辑,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图画音乐教师,加入过南社,为事有盛名的艺术家。

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其门下。

1918年于杭州虎跪寺出家。

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

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

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及《护生画集》《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

出家后尤多以书法赠人,弘扬佛法。

卒后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简介展开全文弘一法师简介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弘一法师杰出贡献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 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

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

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

大师的懿行在当代清晰可寻,天津、上海、嘉兴平湖、泉州、厦门、成都、温州、漳州、惠安、安海、青岛、台北等全国许多市区、寺庙建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堂、设立大师塑像,成为城市名片、旅游景点,供人们祭奠瞻仰、参观学习。

1918年,弘一法师38岁出家,1942年62岁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依据有关他的大量史料和传记,吾认真地进行了有据可考的总结,弘一法师可成就中国近代历史第一的则有十三个之巨。

谨敬列如下:一、1906年考入日本东京最高美术学府学习西洋绘画,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

二、1906年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即《音乐小杂志》介绍西洋音乐和自己创作的歌曲到国内发行。

三、1907年组织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在日本东京为国内赈灾义演,主演茶花女传为佳话,开中国话剧先河。

材料作文“认真”与“不在意”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认真”与“不在意”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认真”与“不在意”写作指导与示例【文题展示】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世事其实不必太过在意。

也有人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

【写作指导】命题意图生活中,过于执着会迷失人生的意义,懂得看淡、学会放下,不失为一种人生的境界和智慧。

与之相对,我们会因为懒惰懈怠而安于现状,找准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

这个题目从两个相对的方向给予同学们思维引导,让同学们在两相权衡中找寻平衡点,学会适度原则,锻炼理性思维。

审题立意材料中第一句话主要阐述了人在面对外界事物时的一种态度:在意人事但不能拘泥于此。

既然无法左右他人外物,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淡然处之,不必过于在意。

但需注意,不必过于在意不等于无原则的放弃和无条件的妥协。

材料中第二句话表明了专注、执着对成功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古今中外成功的事例都离不开“认真”,着重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写作时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

也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

“认真”与“不在意”构成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把握适度原则,这样才能在世事生活中从容应对。

【素材链接】弘一法师的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最讲认真,凡事皆认真。

叶圣陶之孙叶兆言《陈旧人物》载: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了神。

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

”他说完便向大家深深一鞠躬,认真得让人莞尔。

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

为帮助弟子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

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

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正因为拥有这种常人所不能及的认真精神,所以李叔同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叔同(1880~1942),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师的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最讲认真,凡事皆认真。

叶圣陶之孙叶兆言《陈旧人物》载:
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了神。

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

”他说完便向大家深深一鞠躬,认真得让人莞尔。

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

为帮助弟子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

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

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正因为拥有这种常人所不能及的认真精神,所以李叔同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

他做老师,就是个模范的教师;一旦出家,他就是个彻底的法师。

可以说,认真是李叔同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质,正是这种常人所没有的特质,成就了他丰厚人生的累累硕果。

【名师解读】认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能认真做好
一件事,说明他有认真的态度;当他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件事,便是有了认真的境界,李叔同即是如此。

李叔同认真的习惯成就了他“百世之师”的人生,我们又何尝不需认真呢?保持认真这个好习惯,认真做事,认真为人,终能成就自我。

【适用话题】认真人格魅力成就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