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高中化学备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下午在会议室开展了高中化学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探讨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优化教学设计。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3. 增强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备人:张老师(2)备课内容: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物质的量”的第一节“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3)活动流程:1)张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组内教师针对张老师的备课内容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3)张老师根据讨论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形成最终教案。
4)组内教师对修改后的教案进行再次讨论,确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教学案例分享(1)分享人:李老师(2)分享内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果(3)活动流程:1)李老师介绍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
2)组内教师针对李老师的分享内容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3)李老师根据讨论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分享新的教学案例。
3. 教学问题研讨(1)研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2)活动流程:1)组内教师针对研讨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组内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3)组内教师总结经验,形成共识。
四、活动总结1.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师们在备课、教学案例分享和教学问题研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案例分享和教学问题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难题,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
五、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应注重实效,教师们要积极参与,认真备课,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2. 教研活动要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集体备课总结高中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总结高中化学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
主题: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
备课时间:2021年10月10日
备课人员:化学教师团队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转化过程;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理解方程式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3.实验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
3.实验:观察不同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教师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2.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过程;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准备:
1.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试管、试剂瓶等实验用具
2.教学课件:化学反应的PPT课件
3.实验指导书: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
2.教学:介绍化学反应的特征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
4.讨论交流: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总结学习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和合作,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还能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和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案编写人:化学教师团队
日期:2021年10月10日。
化学集备组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三、参与人员:化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四、活动主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策略探讨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分享教学心得(1)青年教师A分享: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介绍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中年教师B分享: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的目标,并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策略。
(3)资深教师C分享: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3. 小组讨论教研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进行讨论:(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目标的调整与实施(2)化学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应用(3)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在讨论过程中,各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形成了以下共识:(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化学教学策略应多样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3)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加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评价,确保实验过程安全、规范、高效。
4.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并对今后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1)加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目标,调整教学策略。
(2)注重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化学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确保实验过程安全、规范、高效。
六、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化学教研组成员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概念,主要考查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得正误判断、气体摩尔体积得概念。
2015年得高考仍会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设置知识陷阱,同时又隐含对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等知识得考查。
一、重点、难点难点一、阿伏伽德罗常数得应用应用物质得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时得注意事项:1.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给出在标准状况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得量得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粒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18O2等特殊物质.4.一些物质中化学键得数目,如金刚石、石墨、SiO2、CH4、P4、H2O2、CO2、CnH2n+2等.5.较复杂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得计算,如Na2O2与H2O或CO2得反应、Cl2与NaOH溶液得反应、Al与NaOH得溶液反应、电解CuSO4溶液等.难点二、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1.定律:在相同得温度与压强下,相同体积得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得分子.2.推论,还应该注意1.,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1.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质量分数(w)之间的换算c=nV=m/MV=m(aq)wMV=1 000ρwMw=cM1 000ρ(ρ单位为g/cm3)2.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解度(S)的换算c=nV=S/M100+S1 000ρ=1 000ρSM(100+S)(ρ单位为g/cm3)3.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w=S100+S×100%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密度为ρ(ρ单位为g/cm3),则c=nV=V/22.41 000×1+V22.4×M1 000ρ=1 000ρV22 400+MVc1V1+c2V2=c混V混(V混=m混ρ混)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与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得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4时间:4月22日(第八周星期四)下午2:30 —4:30地点: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校区教学楼四楼(学生阅览室)人物:陈恒庆、刘晓芳、傅本贤、赵玉兰、田燕喃议题: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中心发言人:陈恒庆发言内容:一、注意对照新考纲和旧考纲的不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一)、新考纲删除内容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3、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4、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改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的书写也不做要求。
6、燃烧热、中和热”。
其它的提法略有变化。
7、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8、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等反应原理。
(二)、新考观增加的内容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焓变的概念。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能写出电池反应方程式。
6、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7、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8、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9、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10、了解离子积常数,能进行pH值计算。
11、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2、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二、复习要点一、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命题特点1.注重基础:随着高考试题整体难度的调整及理综试卷中化学试题的题量限制,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题目考查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
高三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研讨四、活动参与人员:高三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随着高考临近,高三化学复习任务日益繁重。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确保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高三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复习策略研讨活动。
(二)活动内容1. 教研组长开场致辞教研组长首先对全体教师表示感谢,并强调本次研讨活动的重要性。
他指出,高三化学复习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高效复习策略,为学生的高考冲刺保驾护航。
2. 复习策略分享(1)教师A:针对高三化学知识点繁多、学生掌握程度不一的问题,建议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辅导。
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提高难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教师B:针对化学实验部分,建议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3)教师C:针对化学计算题,建议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讲解典型例题、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3. 教学方法研讨(1)教师D:针对高三化学课堂,建议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E:针对化学实验课,建议采用“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资源分享(1)教师F:分享了一些优秀的化学教学资源,如课件、习题、实验演示视频等,供全体教师参考。
(2)教师G:推荐了一些化学学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便于教师了解最新的化学教学动态和高考信息。
5.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教师要高度重视高三化学复习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总结

精品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时间:2014 年8 月10 日(星期日、上午)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 备课内容:§ 1-1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本节的主要考点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主要考查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015 年的高考仍会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设置知识陷阱,同时又隐含对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等知识的考查。
一、重点、难点难点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应用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时的注意事项:1.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给出在标准状况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粒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 等单原子分子;N2、O2、H2 等双原子分子及O3、18O2 等特殊物质.4.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如金刚石、石墨、SiO2、CH4、P4、H2O2、CO2、C n H2n+2 等.5 •较复杂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如Na2O2与出0或C02的反应、Cb与NaOH溶液的反应、Al与NaOH 的溶液反应、电解CuSO4溶液等.难点二、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1. 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精品公式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n i _ Vin 2 V 2 T 、p 相同、其他拔对于阿相同加德1、 XXX :语言叙述 同如、既压下漏气缺,完的量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体积成正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8罗常数的正误脚需或是摩尔质量式题中的关键词,留心有无“陷阱”。
、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
如何使学生牢 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 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 “结论”和“规律”。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学习记录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学习记录
【教学设计】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一、推断题的题设条件和解题思维过程
推断题的条件一般可分为三类:特征条件、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
能直接得出某种元素或物质的条件叫特征条件,它是问题的突破口。
类别条件能够提供未知元素或物质的范围或
3.直觉思维法(试探法):对于没有特征条件和特征反应的推断题,也没有明显的知识网络题。
但这种题目内容一经阅读后,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建立知识网络完整的学生来说,虽然说不出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觉得所求的元素、离子或物质就很自然地跳到脑海里,然
后用这具体的实例进行试探,看是否符合所给的所有条件,以此验证所想的是否正确。
“无机框图题”题眼归纳
一、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1)⎪⎪
⎩
⎪
⎪⎨⎧↑+=++↑+=++↑−−→−-
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2)铵盐:O H NH NH 234+↑−→−
+碱
AlO
.三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相同条件公式语言叙述T、p相同n1n2=V1V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ρ1ρ2=M1M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是摩尔质量)成正比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时间: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上午)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1-1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本节的主要考点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主要考查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015年的高考仍会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设置知识陷阱,同时又隐含对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等知识的考查。
一、重点、难点难点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应用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时的注意事项:1.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给出在标准状况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粒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18O2等特殊物质.4.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如金刚石、石墨、SiO2、CH4、P4、H2O2、CO2、C n H2n+2等.5.较复杂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如Na2O2与H2O或CO2的反应、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Al 与NaOH的溶液反应、电解CuSO4溶液等.难点二、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1.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推论结论相同条件公式语言叙述T、V相同p1p2=n1n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T、p、V 相同M1M2=m1m2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
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三、其他发言人1、XXX: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需注意:关注试题中的关键词,留心有无“陷阱”。
2、XXX:给出物质的体积,一看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二看状态是否为气体,对于气体还需注意是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还是其他气体。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二)备课时间: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1-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c )与溶质质量分数(w )之间的换算 c =n V =m /M V =m (aq )w MV =1 000ρw M w =cM 1 000ρ(ρ单位为g/cm 3)2.物质的量浓度(c )与溶解度(S )的换算c =n V =S /M 100+S 1 000ρ= 1 000ρS M (100+S )(ρ单位为g/cm 3)3.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w =S100+S×100%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在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L ,所得溶液密度为ρ(ρ单位为g/cm 3),则 c =n V =V /22.41 000×1+V 22.4×M1 000ρ= 1 000ρV 22 400+MV =m (溶质)m (溶液)×100%=V 22.4×M 1 000×1+V 22.4×M×100%=MV22 400+MV×100% 5.两溶液混合的计算(1)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1+V 2) 中心发言人:XXX 发言内容:本节的主要考点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配制,主要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求所需固体量或液体量、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是高中生必备的计算技能,溶液的配制也是必须掌握的定量实验,预测今后高考中还会继续出现该内容的选择题或实验题。
一、重点、难点难点一、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点二、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以配制0.1 mol/L 的NaOH 溶液为例)mVc /(mol/L)称量时,所用天平的砝码有残缺 减小不变 偏小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 减小 不变 偏小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不变 偏小 溶液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并定容 不变 减小 偏大 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 不变增大偏小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不变减小偏大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不变增大偏小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不变不变无影响称量时间过长减小不变偏小用滤纸称NaOH减小不变偏小称量时所用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增大不变偏大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
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三、其他发言人1、XXX: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三者之间的转换时,不要死记公式,要利用密度的桥梁作用进行推理.2、XXX:误差分析时,要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备课时间: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2-2 离子反应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本节主要知识有: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物质判断与鉴别。
离子反应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主要涉及化学式的拆分,电荷的配平,产物是否合理等,离子共存的命题趋势主要为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无色透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把实验问题与离子反应知识融合,在有关物质推断中融入更多有关离子反应知识应是今后高考的新趋势。
一、重点、难点难点一、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一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二查是否守恒(质量、电荷、得失电子)3.三查化学式拆分、化学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四查是否忽略隐含离子反应5.五查阴、阳离子配比是否正确6.六查反应物用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7.七查加入试剂顺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8.八查反应产物与其反应是否一致难点二、离子共存1.一色——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u2+、Fe3+、Fe2+、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1)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2-3、SO2-3、S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2)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3)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1)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2+HCO-3+H2O===Al(OH)3↓+CO2-3;(2)“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2-3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3)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4.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1)复分解反应:如Ba2+与SO2-4、NH+4与OH-、H+与CH3COO-等;(2)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NO-3(H+)与Fe2+、MnO-4(H+)与Br-等;(3)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Al3+与AlO-2等;(4)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
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认为除了对照《考纲》逐一落实知识点外,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与结论:在双基复习中必须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理论掌握的思维过程,切忌单纯、机械地记忆某些“结论”和“规律”。
2.整合与重组:在双基复习中,针对学生疑点和高考热点可进行归纳、整合、重组,使相关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作专题强化训练,如此既可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三、其他发言人1、XXX:书写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可采用定“1”的方法,即将量相对少的物质定为1 mol,另一物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任意取整数值,如往足量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定Ca(OH)2为1 mol],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3===CaCO3↓+CO2-3+H2O.往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逐滴加入NaHCO3溶液(定NaHCO3为1 mol)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
2、XXX:判断离子共存问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条件的应用,如“在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在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倘若只分析选项中给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共存,就会造成错误解答。
高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五)备课时间: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1、2节)备课地点:高三理综办公室备课教师:XXX、XXX、XXX备课内容:§ 2-3 氧化还原反应中心发言人:XXX发言内容:本节主要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以电子转移为中心的有关计算.主要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子转移的数目、简单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主干知识,是高考不可回避的热点,今后还会推出更新的题型,要特别关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高科技成果中的应用.一、重点、难点难点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1.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强.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则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4.依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2)在电解过程中,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越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难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1.守恒规律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总数相等.2.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3.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优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发生反应.5.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其中一种性质.二、复习策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间的联系比较杂,基本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