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2工程设计目标
建筑工程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是指将建筑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建筑方案、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过程。
它涉及到建筑的结构、功能、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是建筑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理论1.1 建筑学原理建筑学原理是指建筑设计所依据的一系列规律和原则。
其中包括建筑的形式与结构、气候与环境、人体活动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原理。
建筑师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理,使建筑既符合美学要求,又满足功能和可行性的需求。
1.2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它研究建筑结构受力、变形与稳定的规律,并为建筑的设计和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结构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杆件受力分析以及结构计算等方面。
1.3 建筑材料与技术建筑材料与技术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结构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并结合相应的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二、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2.1 建筑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是建筑工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最基础的内容。
它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表达、空间组织以及景观设置等方面的设计。
建筑师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自身的创意思维,综合考虑实用性、美观性、环境适应性等因素来制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2.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需要根据建筑的形式和功能要求,结合结构力学的理论,确定合适的结构类型和计算参数。
结构设计的目标是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尽可能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成本。
2.3 给排水与电气设计给排水与电气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另外两个重要的设计内容。
给排水设计包括水源、供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设计。
电气设计则涉及到建筑的照明、电力供应、通信及安防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工程限额设计的说法

工程限额设计的说法工程限额设计是指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项目的工程规模、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条件及安全、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限额,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在工程限额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功能、使用要求、工艺流程、材料性能等因素,以及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工程限额设计需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功能确定工程的设计限额。
工程规模包括工程的总建筑面积、容量等指标,而功能则包括工程的用途、功能需求等。
根据工程规模和功能,可以确定工程的设计限额,如建筑物的层数、容积率、建筑面积等。
工程限额设计需要考虑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的投资额、工期、运行成本等。
在工程限额设计中,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
工程限额设计还需要考虑建设条件及安全、环境等因素。
建设条件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
安全因素包括工程的结构安全、施工安全等。
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保要求等。
在工程限额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设计限额,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工程限额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功能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工程限额设计,可以避免工程设计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工程限额设计时,需要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
这些法规、标准和规范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筑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
在进行工程限额设计时,需要参考这些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设计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工程限额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工程限额设计时,需要考虑工程的规模、功能、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条件及安全、环境等因素,以及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工程限额设计,可以达到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FC总线技术简介(二)

FC总线技术简介(二)在上一期中我们了解到光纤通道(FC)是高吞吐量、低延时、低误码率的网络技术。
整个标准系列还在不断的发展,其中用于航空领域-航空电子系统环境工程(FC-AE)的协议规范已经定制了5种,分别是:MIL-STD-1553高层协议(FC-AE-1553)、无签名的匿名消息传输(FC-AE-ASM)、FC轻量协议(FC-AE-FCLP)、远程直接存储器访问协议(FC-AE-RDMA)及虚拟接口(FC-AE-VI)。
因此,本期我们将对FC-AE的系列标准进行介绍。
1. 简介FC-AE 标准是Fiber Channel-Avionics Environment 的简称,即光纤通道在航空电子领域的应用,它是由美国国家信息委员会(ANSI)组织制订的一组草案。
FC-AE定义的是一组协议集,这些协议主要用于航空电子的控制工作、命令指示、信号处理、仪表检测、仿真验证和视频信号或者传感器数据的分配。
FC-AE 标准所涉及的应用协议都有着许多相同的特点,如它们都具有实时性、高可靠性、可确定性带宽和可确定性延迟。
FC-AE 规范中定义的在航电系统中采用光纤通道的环路拓扑与交换网络来连接设备的选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的FC-AE规范如下。
FC-AE-1553:FC-AE-1553 协议是MIL-STD-1553B 协议在带宽,地址空间和数据传输量上的扩展,其目的是更好地支持航电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通信。
FC-AE-1553 的主要特性在于它的命令/响应式,消息的ACK 选择,RDMA 传输,文件传输,以及兼容MIL-STD-1553B 终端的能力。
FC-AE-ASM:ASM 是Anonymous Subscriber Messaging 的缩写,即匿名订制信息传输协议。
该协议用于支持航空电子应用的处理器、传感器和显示器之间确定、安全、低延迟的通信。
FC-AE-FCLP:FCLP 是Fiber Channel Lightweight Protocol 的缩写,即轻量协议传输。
FC-AE-ASM协议综述

迟量级小于IOtas,支持非应答方式与传感器数据传输,满足快速交付的性能等级要求。 (3)灵活的拓扑:光纤通道定义的物理连接拓扑为:①点到点。②共享介质仲裁环拓扑。③分组 交换网拓扑。可用相同的硬件建立起上述的任何拓扑,这使得可以根据所需的连接特性选择相应的
王一帆1,邱昆2,李永刚3
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榆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731 1wangyifan28@uestc.edu.∞,。kqiu@ueste.edu.cn,’ysl@uestc.edu。∞
摘要:该文研究了FC-AE(Fibre Channel-Avionics Environment)基本内容及特点,并从系统建 设的角度对FC-AE.ASM(Fibre Channel-Aviomcs Environment-Anonymous Subscriber Message)协议进行了综合论述,包括其基本特点.帧格式,以及该协议的适用范围,对该 协议在网络中具体应用提出了一定要求,并对差错控制给予了建议。 关键词:光纤通道,FC-AE,FC.AE.ASM,拓扑结构,服务
FC.AE.ASM协议要求:每一条消息都源自单序列单向的交换,接收端可以预测该消息以预定的
速率将要到达,但是并不知道该消息的确切物理来源,因此所有消息均需使用未经请求的信息类型。 来源于多个发送方的单一独立消息只能形成来源于不同发送方的单一独立的帧序列,如果出现多帧
序列的情况,则这些消息必须来源于同一发送方。每序列的第一条帧的相对偏移量必须置为0,相 对偏移量必须包含序列中所有之前有效载荷的总和,所有帧的ASM头部将会在重新组合前被去掉。
4.结束语
FC穿孔吸音板墙面施工工法(2)

FC穿孔吸音板墙面施工工法FC穿孔吸音板墙面施工工法一、前言FC穿孔吸音板墙面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室内墙面装饰和吸音处理的新型施工工法。
该工法通过穿孔吸音板的安装,既能够满足墙面装饰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声学效果,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工法特点1. 高吸音性能:FC穿孔吸音板通过一定形状的穿孔设计,能够有效吸收室内的噪音,并提供良好的声学环境。
2. 节约空间:该工法采用超薄穿孔吸音板,其薄度仅为10mm左右,大幅减少了墙面厚度,节省了室内空间。
3.水平垂直交错拼接:通过水平垂直交错拼接的方式,使整个墙面呈现规整的线条,提升了室内的装饰效果。
4. 易于施工:由于FC穿孔吸音板的重量轻、安装简便,施工过程快速高效,减少了施工人工和时间成本。
5. 耐用性强:该工法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制成,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好的耐用性。
三、适应范围FC穿孔吸音板墙面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如会议室、影院、音乐厅、剧场、展厅、写字楼等。
特别适合对声学效果要求较高的场所。
四、工艺原理FC穿孔吸音板墙面施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穿孔设计和特殊材料的选择,达到吸音和装饰相结合的效果。
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穿孔孔径和间距,以获得最佳的吸音效果。
同时,合理选择墙面材料和背板材料,确保安装后的墙面稳固耐用。
五、施工工艺1. 墙面处理:在装饰前,应仔细检查墙面的平整度,如有不平整的地方应进行修补,以确保安装效果。
2. 安装背板:在墙面上安装背板,背板可使用高密度纤维板或者其他合适的材料,背板的固定方式应牢固可靠。
3. 穿孔吸音板切割:根据墙面尺寸进行穿孔吸音板的切割,注意保持板材的完整性,并确保切割的准确度。
4. 空隙处理:在穿孔吸音板上进行干净的空隙处理,以确保安装后的墙面表面整洁无缺。
5. 空心墙固定:对于空心墙,应采用专用的固定件进行固定,确保穿孔吸音板的安装稳固可靠。
6. 穿孔吸音板安装:将切割好的穿孔吸音板逐块固定在墙面上,确保板材相互之间的连接紧密。
2存储基础知识:主要协议SCSI、FC、iSCSI

一、SCSISCSI 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的简称,于1979 首次提出,是为小型机研制的一种接口技术,现在已完全普及到了小型机,凹凸端效劳器以及一般PC 上。
SCSI 可以划分为SCSI-1、SCSI-2、SCSI-3,最的为SCSI-3,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SCSI 版本。
1、SCSI-1:1979 年提出,支持同步和异步SCSI 外围设备;支持7 台8 位的外围设备,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5MB/s。
2、SCSI-2:1992 年提出,也称为Fast SCSI,数据传输率提高到20MB/s。
3、SCSI-3:1995 年提出,Ultra SCSI〔Fast-20〕。
Ultra 2 SCSI〔Fast-40〕消灭于1997 年,最高传输速率可达80MB/s。
1998 年9 月,Ultra 3 SCSI〔Utra 160 SCSI〕正式公布,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60MB/s。
Ultra 320 SCSI的最高数据传输率已经到达了320MB/s。
二、FC〔光纤通道〕FC 光纤通道:用于计算机设备之间数据传输,传输率到达2G〔将来会到达4G〕。
光纤通道用于效劳器共享存储设备的连接,存储把握器和驱动器之间的内部连接。
协议根本架构:FC-4 Upper Layer Protocol:SCSI,HIPPI,SBCCS,802.2,ATM,VI,IPFC-3 common serviceFC-2 Framing Protocol /Flow ControlFC-1 Encode/DecodeFC-0 Media:Optical or copper,100MB/sec to 1.062GB/sec协议层说明:FC-0:物理层,定制了不同介质,传输距离,信号机制标准,也定义了光纤和铜线接口以及电缆指标FC-1:定义编码和解码的标准FC-2:定义了帧、流把握、和效劳质量等FC-3:定义了常用效劳,如数据加密和压缩FC-4:协议映射层,定义了光纤通道和上层应用之间的接口,上层应用比方:串行SCSI协议,HBA 的驱动供给了FC-4 的接口函数,FC-4 支持多协议,如:FCP-SCSI,FC-IP,FC-VI协议简介:FCP- SCSI:是将SCSI 并行接口转化为串行接口方式的协议,应用于存储系统和效劳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2009jscs-cp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

2009jscs-cp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是2009年的标准文件,主要涉及在民用建筑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建筑产品的技术措施和要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技术措施。
首先,标准要求设计单位在选择建筑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所在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具有相应性能和质量保证的建筑产品。
这些性能要求包括建筑产品的耐久性、防水性、防火性、隔热性、保温性等。
设计单位还应关注产品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是否具有合格的检测报告和质量证明。
其次,标准要求设计单位在选择建筑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综合考虑建筑产品的价格、使用寿命、维修保养成本等经济因素,选择经济实用的产品。
设计单位还应考虑建筑产品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是否简单明确,是否容易实施。
只有经济实用且易于施工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民用建筑设计的要求。
最后,标准要求设计单位在选择建筑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选择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产品,尽量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产品。
设计单位还应考虑建筑产品的可再生性和回收利用性,选择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产品。
这样可以保障民用建筑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之,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标准文件,它规定了在民用建筑设计中选择建筑产品的技术措施和要求。
设计单位应根据性能、质量、经济性、可操作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筑产品,以保证民用建筑的功能和质量,实现经济实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
吉利FC-2车型模具定作项目技术任务书

货物需求一览表及技术规格1.货物需求品种、数量:冲压件模具、包边模具数量具体见附件1:“FC-2车型模具定作项目分包任务书”。
2.模具制造技术要求:2.1设计和制造依据:2.1.1冲压线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冲压生产线设备明细”)。
2.1.2需方提供的产品数学模型和产品图纸(电子版)。
2.2冲压模具总体技术要求:2.2.1按货物需求品种数量(见附件1:“冲压件模具采购项目清单”)和压机参数(见附件2:“冲压生产线设备明细”)、需方提供的产品数模和产品图纸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若产品数模和产品图纸有差异,需经双方书面确认。
2.2.2若产品数学模型和图纸变更,需方要及时通知供方,由供方进行更改,变更应尽可能不影响交货期和合同总额。
当发生较大变更涉及到交货期和合同总额时,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能达成共识,则依据商务合同的相关约定处理。
2.2.3所有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由供方负责。
需方可随时派人到现场监制。
2.2.4模具使用寿命: 在正常使用和维修条件下,保证50万冲次以上。
2.2.5模具的壁厚和加强筋厚度要求见附件3:“模具的壁厚和筋厚示意图”。
2.2.6生产方式:人工与自动化均能生产。
机械手下死点距工作台面为700mm。
自动化检测信号接口(即接线盒)设置在模具右侧前端,要求配有插头、插座(标准由供方提供,需方认可);感应接近开关每套模具两个,对角设置。
B线为人工生产线(模具预留自动化生产信号检测装置安装位置)。
2.2.7单动成组模具各工序要求冲压方向尽量保持一致(全工序冲压方向相差≤15°)。
所有模具各工序的零件的中心线应一致(以适应机械手端拾器的抓取需要)。
2.2.8第一、二、三包模具工序不超过四序,设计时各工序完成的内容要分配合理,引伸量和整形量要合适,避免由于设计考虑不周而造成最终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出现。
2.2.9模具方案须经需方确认后,方可进行图纸设计。
模具设计图纸须经需方会签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排最大腿部空间
mm
934
1.2.7
H61-1
前排头部空间
mm
992
1.2.8
H61-1SR
前排头部空间(带天窗)
mm
\
1.2.9
W3-2
后排肩部空间
mm
1380
1.2.10
H61-2
后排头部空间
mm
949
1.2.11
H61-2SR
后排座椅空间(带天窗)
mm
\
1.2.12
H5
前R点距地面(空载)
后舱盖扭转刚度
12
NVH
怠速室内噪声
dB
加速行驶室外噪声
dB
12
安全系统
司机气囊
副司机气囊
侧气囊
前后排三点式安全带
前排高度可调
前排予拉紧
13
电器系统
13.1
系统工作电压
V
13.2
发电机功率
V.A
13.3
蓄电池容量
A.h
14
整车质量目标
14.1
整车AUDIT分值
14.2
平均首次故障里程
km
14.3
平均间隔故障里程
°
27
1.2.20
W5-1
前排臀部空间
mm
1344
1.2.21
W5-2
后排臀部空间
mm
1361
1.2.22
L50
前后排R点距离
mm
861
2
重量
满载
1600
乘员数
人
5
2.1
整车
整备质量
kg
1225
额定载荷
kg
375
承载能力(极限载荷)
kg
1615
2.1.1
空载
2.1.1.1
前轴荷分配
kg
2.1.1.2
mm
549
1.2.13
H10
后R点距地面(空载)
mm
567
1.2.14
H30-2
后R点距踵点高
mm
333
1.2.15
H30-1
前R点距踵点高
mm
297
1.2.16
L18
前排乘客脚部出入空间
mm
401
1.2.17
L19
后排乘客脚部出入空间
mm
260
1.2.18
L40
前靠背角
°
25
1.2.19
L41
后排靠背角
°
22
18
1.1 23
V10*
行李舱容积
L
382
1.1 24
油箱容积
L
53
1.2
内部尺寸
1.2.1
W3-1
前排肩部空间
mm
1380
1.2.2
L17
前座椅最大调节行程
mm
202
1.2.3
D9
方向盘直径
mm
380
1.2.4
A18
方向盘调节角度
°
3.5
1.2.5
L34
前排最大腿部空间
mm
1000
1.2.6
kW
5.2
除霜/除雾能力
5.3
空调制冷能力35°C到28 °C)
kW
6
耐久性
6.1
平均最大故障里程
km
6.2
使用寿命
km
7
维修保养
7.1
机油更换里程
km
7.2
火花塞更换
km
7.3
空滤更换
km
8
底盘
8.1
车轮弹簧
前压缩行程
mm
复员行程
mm
后压缩行程
mm
复原行程
mm
8.2
制动系统
8.2.1
前制动盘
直径
mm
序号
项目
目标
1
代号
定义
单位
目标值
备注
1.1
外部尺寸
1.1.1
L103
长
mm
4635
1.1.2
W103
宽
mm
1789
1.1.3
H100
高
mm
1470
1.1 4
L101
轴距
mm
2650
1.1 5
L104
前悬
mm
963
1.1 6
L105
后悬
mm
1022
1.1 7
L102
轮胎规格
1.1 8
W101-1
前轮距
后轴荷分配
kg
2.1.2
半载
2.1.2.1
前轴荷分配
kg
2.1.2.2
后轴荷分配
kg
2.1.3
满载
2.1.3.1
前轴荷分配
kg
2.1.3.2
后轴荷分配
kg
2.1.4
顶盖最大承载能力
kg
3
整车空气动力学
3.1
风阻系数
3.2
动力性
3.2.1
加速时间(0 to100 km/h)
s
3.2.2
迎风面积
m2
3.2.3
8.2.2
厚度
mm
8.2.3
后制动盘
直径
mm
8.2.4
厚度
mm
8.2.4
制动距离
50-0 km/h
m
80-0 km/h
m
100-0 km/h
m
紧急制动跑偏量(50km/h)
8.2.5
制动踏板力
N
8.3
手制动操作力
N
驻坡度
9
动力总成
9.1
燃油指标
9.2
排放标准
9.3
发动机
***
最大功率
kW/rpm
最大扭矩
Nm/rpm
***
最大功率
kW/rpm
最大扭矩
Nm/rpm
***
最大功率
kW/rpm
最大扭矩
Nm/rpm
10.4
变速器
10.4.1
AT
型号
档位数
最大输入扭矩
1档传动比
2档传动比
3档传动比
4档传动比
R.gear
主传动比
10.4.2
MT
型号
档位数
最大输入扭矩
1档传动比
3.182
2档传动比
1.895
3档传动比
最高车速
km/h
3.2.4
爬坡度
3.2.5
50km/h初速滑行距离
m
3.3
转向力
3.3.1
最大转向扭矩
Nm
3.3.2
4m/s3侧向加速度时的转矩
Nm
3.4
匀速油耗
90km/h
L
4
工作气候条件要求
4.1
最高环境温度
°C
4.2
最低环境温度
°C
4.3
最高海拔高度
m
5
空调性能
5.1
加热能力-20 C到+25 °C)
km
14.4
质保里程
1.1 16
L114
前轮中心与前排R点距离
mm
1276.1
1.1 17
W122
前/后侧窗角度
°
23
1.1 18
W123
前/后侧窗玻璃弧度
1.1 19
W125
前/后门开启角度
°
60/60
1.1 20
W120
前/后门开启宽度
1.1 21
A106-1
接近角(空载A106-2
离去角(空载)
mm
1502
1.1 9
W101-2
后轮距
mm
1492
1.1 10
最小转弯半径
m
1.1 11
H156
最小离地间隙(空载)
mm
181.6
1.1 12
H251
背门开启角度
°
90
1.1 13
H114
C点距地面高度(空载)
mm
981
1.1 14
L121
后风档角度
°
63.9
1.1 15
L122
前风档角度
°
59.6
1.250
4档传动比
0.909
5档传动比
0.703
R.gear
3.083
主传动比
3.928
11
车身
11.1
白车身结构性能
静态扭转刚度
静态弯曲刚度
一阶模态
11.2
整车安全性能
前碰撞正面乘员保护(100%正碰)
前碰撞正面乘员保护(40%正碰)
后部碰撞保护
侧碰撞乘员保护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
车门强度
前舱盖扭转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