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形式与建筑结构形式的关系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协同发展
01
跨学科合作
建筑设计需要与结构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
完成建筑作品。
02 03
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如新型 材料、结构体系和施工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建筑结构 的进步。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理念强调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建 筑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采用自然能源、优化建材等,促进了建筑 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协同发展。
建筑设计及建筑结构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建 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而建筑结构也 需要适应建筑设计的需要,满足其功能和形式的要求。
在房屋建筑学中,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关系是至关 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来 支撑和实现,而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也需要有一个出色的建 筑设计来体现其价值和美感。
建筑结构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结构限制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建 筑设计产生限制,设计师需在满 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创作。
技术可行性
建筑结构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到建筑 设计的实现,设计师需与结构工程 师共同探讨,确保设计方案的技术 可行性。
经济成本
建筑结构的成本对建筑设计具有直 接影响,设计师需在控制成本的前 提下进行设计,实现经济合理的设 计方案。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与建筑 结构的关系
目录
• 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 • 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 • 实际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
01
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基本 概念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运用一定的物质和 技术手段,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理想生活空间的过程。

建筑设计与结构的三种关系

建筑设计与结构的三种关系

建筑设计与结构的三种关系建筑设计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建筑设计旨在满足人们的空间需求和功能要求,而结构则是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稳定的框架。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建筑设计与结构之间的三种关系。

1.功能性关系:建筑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创造一个适宜居住、办公、学习、娱乐等活动的空间。

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组织布局。

建筑结构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实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并使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设计办公楼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分配、交通流线、照明、通风等方面的功能需求,而结构工程师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结构系统,如梁柱、楼板、桁架等,以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相互引导关系: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相互引导和影响。

在建筑设计初期,建筑师通常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风格、氛围等设计特点,确定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形态。

而这些设计要求会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结构的设计。

例如,在设计一座豪华酒店时,建筑师可能会提出更大的开间、更高的层高以及大门延伸的区域等要求,这些对结构的设计师将导致更大的荷载和风压荷载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紧密合作,相互交流,确保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协调一致。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师的要求,确定最佳的结构类型和方案,以实现建筑设计的目标。

3.创造性关系: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建筑设计师通过其对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深入理解,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和结构构造。

建筑师为了实现特定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提出一些极具创造性的设计要求,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在结构设计中能够提供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建筑师可能会提出设计一个悬浮在地面上的建筑物,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设计出合适的支撑系统和各种耐力构件,以实现建筑师的创造性设计要求。

浅谈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功能、结构与形式美的辩证关系

浅谈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秩序--功能、结构与形式美的辩证关系

2016·01建筑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矛盾而又复杂的过程。

但其发展过程又有着一定的规律:功能要和内容相结合;要满足人们对它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结构的需要。

讲到空间,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子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里讲到的是建筑不是围合的墙壁,而是围合而成的空间。

当然围合需要适当的材料,建造又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

一、从功能角度看建筑,首先得满足功能的需求。

虽说结构和形式美也是每个建筑组成的条件,功能依然无可厚非地是它的第一要求。

建筑形式满足于功能,学校不同于建筑厂房,音乐厅不同于操场,图书馆不同于办公楼,就连一般的居室也有不同的功能。

厨房因功能需求可以窄而长,客厅因为会客要大而方,卧室因私密空间不宜过大,卫生间可满足一两人的使用空间即可。

使用功能的不同导致了房屋的形式有所不同,教室太长座位远的学生听不到,太宽则两侧的学生看不清,所以一般设计成6*4或5*5比例的房型;幼儿园因为要满足小朋友玩耍以及老师要照顾周全的要求,设计成正方形为宜;音乐厅因音响等效果要求,需设计成扇形的结构……同样,居室、教师、观众厅、大会堂等的面积也不是相同的。

这是针对不同人数来加以衡量的。

对于一个空间来说,采光、通风、日照条件是基本的要求。

比如阅览室要求很高,开窗面积很大;而居室则要求南面开窗或者是转角窗;博物馆陈列室对光要求又要光线均匀柔和;教室则是大面积的单侧或者双侧开窗通风;工业厂房也是如此。

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的建筑形式,但这种形式也不是不变的。

如果按古代皇宫贵族或者欧洲别墅级别的要求,如今的建筑空间与形式无疑是不能够接受的。

这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带动着人们的精神需求。

如今的建筑形式同样也不是完美的,社会在发展,审美在变化,新的建筑风格来临,旧的建筑形式就会被取代,这也无可厚非。

建筑要求推进着新的建筑形式,而新的建筑形式又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内容对于形式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但是形式对于内容也是有反作用的。

房屋建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201905)

房屋建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201905)

《房屋建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2019.05)第1章概述建筑三要素(也称为建筑设计的三要素)及相互关系建筑是组织和创造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强调“空间”的营造建筑分类中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单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以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的分类);完成一幢建筑的设计工作,需要哪些专业(工种)配合完成,各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两大方面:土建——建筑、结构;安装——设备,包括必须的水、电和根据功能需要的暖通、燃气(动力)等专业。

(如果是三大类,那就是建筑、结构、设备),建筑设计阶段(附带了解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建筑设计各阶段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的主要任务和设计成果(图纸、说明等)地震烈度,震级,风玫瑰,人体尺度,基本模数,耐火极限,燃烧性能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如何确定?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规模、高度等确定,设计或施工完成后根据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审核确定。

拓展了解工业厂房和仓储建筑中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甲乙丙丁戊类)第2章建筑平面设计建筑面积和空间构成(使用、交通、构件),建筑面积的计算。

常用的建筑尺度:门窗的宽度、高度;走道宽度、长度(能看懂书上的安全疏散要求下的走道长度,可以根据建筑性质、高度和房间位置判断走道长度的限值,了解宿舍、办公、教学楼等常用建筑的走道宽度);能看懂26页表2-5,根据建筑功能和走道形式控制走道长度,合理安排楼的位置,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550+(1~150)mm,公用通道至少两股人流;卫生间洁具及使用空间的尺度:公共卫生间中蹲位最小尺寸为900*1200,卫生间走道宽度最小1100(隔间门内开)或1300(隔间门外开),采光通风:采光系数;房间窗户洞口顶部越高,自然光进入房间的深度越大;平面设计与通风——门窗相对在房间内形成穿堂风的效果最好;对建筑平面设计的合理性有所了解:选择合理的门窗位置、房间形状等。

人数较多的房间的门和疏散通道上的门(如楼梯间的门)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摘要: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建筑不能仅仅满足设计任务书中纯功能上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建筑物质上的表现适应顺从人类生活的,然而,空间和形式上的安排和组合则决定建筑物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引起反响以及表达某种含义。

建筑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去塑造一个建筑,可以用不同的审美去打量一个建筑。

一个建筑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寓意,建筑被建筑师在脑海中勾勒出来的同时建筑就被赋予了灵魂。

关键词: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是建筑设计基础语汇的经典入门书,初版三十多年来一直广受好评,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

众多建筑专业师生、设计师皆从《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中获得重要启发与设计灵感。

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和设计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

这本经典的图解参考书有助于学生和执业建筑师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在建成环境中检验秩序化的形式和空间。

书中大致从以下几点向我们介绍建筑——基本要素、形式、形式与空间、组合、交通、比例和尺度、原理。

基本要素书中描述的基本要素呢,是通过对点、线、面、体逐层介绍,让我们对组成建筑的元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通过对基本要素的一一解答来让建筑变得简单。

作为形式的基本生成要素:点、线、面、体。

从点到一堆的线,从线到二维的面,从面到三维的体。

书中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对现实生活中已经建成的建筑为例,将点、线、面、体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时给人的意义、作用和感觉是不同的,四者各承担这不同的职责。

以书中所写过的线为例,书中通过对四个伊斯兰尖塔勾勒出一空间区域,赛利姆清真寺屋顶在这一区域的升起起到了给人看着有种壮观的感觉,线要素在这个景观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实例的分析,表现出线要素在空间中起到类似于穿越整个空间的作用。

形式何为形式呢,建筑形式是体量与空间的联系点,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词语,有多钟含义,而书中向我们介绍的形式是基本形状和基本实体,基本形状如三角形,圆形,方形……而基本实体就复杂很多,比如一些集中形式、线式形式、放射形式、网格形式、几何形式碰撞等等。

结构与建筑的关系(建筑设计)

结构与建筑的关系(建筑设计)

剪力墙施工
结构特征和适用范围:
在框架结构中适当布置能抵抗水平推力的墙体,并 使框架拄楼板有可靠连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房间 的竖向荷载由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共同承担,而水平 荷载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承担。在我国一般 适用于25层以下的建筑,总高度在90m以内。
在这类结构中,如何合理布置剪力墙的位置,数量 及间距对受力、变形及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主要内容: 1、结构与建筑的关系 2、建筑结构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建筑设计,包括平、立、剖面图,在满足使用要求 的基础上,还必须综合考虑其他各专业(结构、电 气、暖通、给排水等)的要求。
结构与建筑的关系,是一个协调与统一的关系。建 筑设计是统领主体,是在主体上满足功能要求和形 象要求的,结构设计虽然是配合建筑设计的,但是 有自己的特点。
当建筑物跨度较大,(超过30m)平面形状为矩形 和其他形状时,还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由 于空间结构更好的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常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并使建筑物的形象具有一 定的表现力。空间结构系统包括各种形状的网架结 构、折板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帐篷薄膜结 构、充气薄膜结构等。
2、除标高用m来标注外,其余尺寸一律用mm表 示,不须要写单位。标高的标注要注意。
3、尺寸标注按照人看的方向,不要写倒了。 4、须写清图名。例: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5、写清剖切符号。 6、不要随便用斜线。也不要画不相干的东西。 7、标出轴线来,横向和纵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8、极少数同学按照要求写出了说明和计算。
结构设计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能 够抵御自然界的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所以结构工程师必须在正确分析外部荷载的基 础上,经过计算,慎重选择建筑材料和建筑结 构,确定建筑各个构件的具体尺寸,出具详细 可执行的施工文件。以保证建筑物的顺利建成。

第一节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建筑学)

第一节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建筑学)

第一节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一、建筑与结构(一)结构对建筑的制约结构受力学规律的支配,对建筑的多种多样要求,一般只能满足一部分,对建筑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空间和形体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空间和外观形体,虽然出自于物质和精神功能的需要,但其构筑成形则受结构的制约,如空间的大小、高低、曲直及外观形体都与所用的结构形式有关。

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多采用先进的空间结构,这样比较经济。

而空间结构是三维实体,它对建筑空间的围合与限定颇有个性特点。

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虽然只做顶界面-屋面。

但屋盖结构对建筑平面形状、空间体型以及外观形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圆顶、网壳、悬索、薄膜等结构对建筑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都是巨大的;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既覆盖又围合其空间,结构形体往往就是建筑形体;这种情况下,结构对建筑的影响,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2、界面和形象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界面(顶界面、侧界面)的建立都有独特的影响。

常常构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立面或完整的建筑外观,对建筑形象的塑造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代大空间公共建筑的顶界面一般很少采用吊灯,而是直接暴露结构,结构的构件的粗细、走向、网络图案及其韵律就成为建筑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美学发挥着重要的空间造型作用。

3、形式美的表达建筑造型的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均衡、稳定等等形式美问题在大空间公共建筑中需要同结构形式揉合在一起综合处理。

虽然有时面的划分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它应该同网格的布置协调一致,正确反映出结构的受力和传承的特点,使建筑形态与结构形态吻合一致,否则会出现形式与结构的脱节,造成虚假。

建筑形式美的推敲应以结构形式为基础,以期达到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二)建筑对结构的相互促进建筑与结构既有彼此制约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大空间公共建筑对结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形式多样化,为建筑创造提供得心应手的手段,这是建筑对结构的最大促进。

反之,当结构技术取得突破,就为建筑设计创造了更大的创作余地,促进建筑的发展。

空间结构与建筑功能性的关联

空间结构与建筑功能性的关联

空间结构与建筑功能性的关联建筑是人类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创造的空间结构体,为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存在。

空间结构与建筑功能性之间的关联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空间结构是指建筑的物理布局和空间组织形式。

建筑空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容纳各种活动和功能的载体,而空间结构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对各种功能的支持和实现。

不同类型的空间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建筑功能性的实现与空间结构的选择息息相关。

首先,空间结构与建筑功能性的关联体现在室内空间的布局和使用。

在住宅建筑中,起居室和卧室通常被布置在相对隐私的区域,以提供居住者的休息和交流空间。

而厨房和餐厅则常常被设置在相对开放的区域,方便烹饪和用餐活动。

这种空间布局的构思与不同功能的需求密切相关,使得居住者能够在相对舒适和便利的环境中生活。

其次,空间结构还影响着公共建筑和商业空间的功能性。

例如,一个图书馆的空间结构应当提供安静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因此一般会将图书馆的阅读区域与多媒体区域等功能性区域分开。

同样,在商业建筑中,商店和展示区域通常被设计成开放和明亮的空间,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而管理和办公区则常常被安排在相对隐私的位置。

这种布局的背后是对功能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对空间结构调配的合理规划。

此外,空间结构还决定了建筑的使用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当一个空间的结构布局合理时,可以使得其功能多样化和适应变化。

例如,一个开放的空间结构可以被用作举办各种活动,如展览、研讨会、演出等。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功能性不仅仅限于单一用途,而是能够满足多种需求。

此外,合理的空间结构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采光等因素,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从而增强建筑的可持续性。

总之,空间结构与建筑功能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建筑可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使用环境。

此外,空间结构的合理选择还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空间形式与建筑结构形式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03-30T03:34:03.724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3期作者:张国栋孙瑜[导读]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相互结合,共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大连新华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华兴分公司 116011摘要:在现代建筑技术、空间造型艺术不断的发展出新,其发展趋势仍要同现代结构技术相适应,因此本文从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两者在建筑发展历程中相互制约、推进方面进行讨论。

对建筑设计中两者的矛盾、提出协调方法。

关键词:建筑;结构;空间形式
建筑设计是一个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空间设计,满足人们不同生活使用功能要求,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又决定了建筑的外在的造型和空间形式,没有结构技术就不会出现空间艺术。

严格讲建筑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依据,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相互结合,共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一、建筑结构与空间形式关系
1、空间造型与结构形式
在现代建筑空间中,凡是符合力学规律的结构形式,在空间形式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内在谐统一规律及韵律感,在大空间设计中,更能突出稳重、对称、均衡等多种空间元素。

所以说建筑结构的形式,是建筑空间设计从无到有的重要环节,建筑结构决定建筑空间造型形式的视觉效果。

2、空间形式指引建筑结构体系发展
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从最初满足生存到现在需要满足生活,势必要求空间功能进步发展,而功能的需要发展又受到了空间形式的制约,人们对空间功能的需求,就要求建筑结构的发展进步。

虽然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但是总是在进步,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又推进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最终取得一个满足人们需求的结果。

历史上每一次新的结构体系出现,都会为空间形式提供新的方向。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功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还促使着功能朝着更为复杂、更符合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建筑结构自身的特性美感
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的特性,来增强建筑艺术的空间表现力,强调结构的形式美方法有以下方面:1)韵律与节奏
将结构部件有序的排列、组合,将建筑结构作为空间的主体,不仅可以将结构简化、受力合理,有利于快速施工,并且还可以使空间形式具有变化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如大型艺术馆、展览馆设计的空间设计,通常采用大空间的设计方式,通过强调柱子的排列关系,大厅一般采用中庭的方式,将垂直空间与水平空间结合起来,使用重复构件元素,通过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为大空间厅内增添空间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2)均衡与稳定
对称与不对称的结构形式都必须保持均衡与稳定,这与建筑构图中的形式美规律是相同的。

现代建筑体系中,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体虽然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在均衡、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物形体进行适当的处理,便也会有理想的建筑艺术效果。

结构的稳定性是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

对称是平衡中比较简单的形式,而非对称的平衡要比较复杂些。

随着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各种结构体系变化,如悬索结构、膜结构等,建筑外形的变化对建筑物表面产生不稳定视觉感觉,又可能创造出一种不稳定的美感。

3)连续性与渐变性
结构的连续性是指结构各构件之间连接的整体性,而构件形状之间的连续过度,又体现出渐变性。

结构的连续性与渐变性又造成或加强结构体形的有规律的变化,结构构件自然的外露,其本身就是结构符号的装饰,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结构的连续性和渐变性既可以体现于整体系统,也可以在局部结构构件中体现。

4)形式感与质感
形式感是指在艺术创作领域内,对人的精神所产生的的感染力。

建筑中的各种因素,小到一个点,大到一个空间,从色彩到材质,在一定的条线下,经过处理搭配组合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式感。

三角形给人稳定感,正方形给人规矩感,垂直线条给人严肃、高昂感,而水平线条给人亲切而委婉感,波形产生流动感、跳跃感。

悬挑构件则产生灵巧感、腾跃感。

结构的形式感可以诱导因素造成联系,使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得以深化,从而增强其建筑的重要性和标志性。

二、建筑个性与建筑形式特征
建筑的个性是指建筑空间造型设计中的差异性,识别性。

在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发挥结构形式特征与建筑造型个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1)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巧妙可以利用结构形式的特征来表现建筑形象的个性,创造出建筑造型的艺术美与环境的自然美相匹配,这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手法之一。

独特的建筑形式结合地域性的特点,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正向着工业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大量的工业、民用、居住建筑具有规整、简洁的共性,正是在这种工业化的建筑环境背景下,在建筑设计中更要加强建筑形象的个性化设计。

2)建筑整体本身的关系
从结构形式构思的初期,就想到结构影响形状的效果,结构形式特征同建筑形象个性的艺术表现紧密结合在一起。

设计师在方案的初始阶段,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去探求和确定更有利于表现建筑风格、突出建筑个性的结构形式。

,造就建筑物的空间造型艺术效果。

3)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当规整的结构形式无法使得建筑物空间造型整体上的变化时,就需要采用整体不变突出局部的方法,来增强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

如将建筑物的某个局部构件作为建筑物的一个元素,加以利用这个元素,不单会加深人们对建筑物的视觉效果,还能体现建筑师力求创造的某种建筑风格。

在建筑物的重点部位或局部强烈地显示出结构构件,既显示结构功能,又使人在审美中感受到建筑物的发展。

三、建筑与结构的艺术处理
1)对比手法运用
为了突出结构的轮廓线以及结构形式的基本特征,可以广泛地采用虚实、明暗、粗细、轻重、色彩等对比手法。

通过采用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如玻璃与结构主体相结合,可以强烈衬托出新结构的轻巧和优美。

2)装饰手法运用
装饰手法用于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可以采用雕刻、绘画、特殊的元素符号等。

3)照明手法运用
运用照明的手法,可以美化建筑物室内外的外露结构。

结构有其科学美的内容和形式。

空间造型则具有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在结构形式和空间造型的创造中,使结构科学美尽可能具有造型艺术美的形式,
同时,又使空间造型艺术美尽可能具有结构科学美的内容,达到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造型的相互统一。

结构技术的演变与发展,必然带来建筑空间造型的革新,因此,在运用结构来创造空间造型时,既要有统一的规律性,又要表现出建筑的个性,以做到建筑空间形式与建筑结构形式相互适应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2.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工出版社1998
4.盖尔J.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