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原理

合集下载

针刀医学平刺原理以及临床运用初探课件

针刀医学平刺原理以及临床运用初探课件

▪ 筋膜组织在各关节处,肌肉组织活动频繁 处,肌肉交会处,形成团块状、片状,大 小不一富含脂肪的组织叫筋膜组织缓冲区。 如下肢有腘窝、上肢有腋窝等处。这种缓 冲区有调节周围筋膜紧张度的功能。
▪ 又称固有筋膜,是位于浅筋膜深面并包裹着肌肉 的纤维组织膜。包盖在肌浅面者为深筋膜浅层; 包被深层肌者为深筋膜深层。四肢的深筋膜还深 入肌群之间,深部连于骨骼,特称肌间隔,肌间 隔是包绕着一块或一群肌肉的结缔组织,如“刀 入鞘”,故称之“肌鞘”。身体各部的深筋膜, 其厚薄强弱有所不同,躯干部者较弱,四肢者较 强,上肢者较弱,下肢者较强,腕踝部深筋膜浅 层特别增厚,形成支持带。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 为肌的起止点,增强成腱样结构,如胸腰筋膜, 髂胫束等。
▪ 支持点筋膜:在浅层肌组织中的阔肌,长 肌的中央(段)的张力点,也叫肌肉收缩 支持点,均为筋膜组织,因该部位是承受 力点,机体本能的代偿,使该部位筋膜结 缔组织变韧、变实,形成伪韧带或筋膜板 等。供长肌、阔肌中段(央)收缩时起支 持之用。
▪ 针刀平刺松解法是针刀操作的 创新,对筋膜病损的治疗有重 要的意义。是对针刀闭合性手 术操作方法的有益的补充,在 针刀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原创 性。
▪ 2.平面粘连是慢性筋膜病损的普遍病理表 现。
▪ 浅深筋膜之间正常是一个疏松带,浅筋膜 有“第二防御系统”之称。
▪ 浅筋膜的病损在筋膜较薄 弱。外表与皮肤内层相紧贴,内层覆盖于 肌肉、肌腱和其他组织的表面。浅层筋膜 又是皮下脂肪组织的支架,此层筋膜内富 有脂肪组织,有些部位可形成较厚的“皮 下脂肪垫”。
浅筋膜的发育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妇女及丰腴者 浅筋膜厚;老年、男性、瘦弱者则相反。同一个 体的不同部位也不一致,腹壁、臀部的浅筋膜较 厚,眼睑、等处浅筋膜甚薄。浅筋膜内纤维束的 强弱、松紧,关系到皮肤的移动性以及解剖时剥 离皮肤的难易。头皮、项、背、手掌、足底等部 的浅筋膜致密,使皮肤紧密连接于深部结构,其 他部位的浅筋膜则较疏松并有弹性;

《针刀医学原理》解析(2)-医学课件

《针刀医学原理》解析(2)-医学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任何一种外力能够使椎体的结构发生了 旋转、侧方、仰捬等移位。就可造成微孔和 筛孔的对应关系破坏而椎间盘的营养来源丧 失。此后椎间盘的营养只能靠自已储存的时候,那么在磁共振T1成像上密度减低。
腰椎间盘突出症
●那么什么力量可以使椎体发生上述的病变呢? 那就是发明人朱汉章教授所提出的软组织损伤 的四大病理基础—粘连、疤痕、挛缩、堵塞。 由此而产生动态平衡失调,使之椎体发生各种 移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腰椎曲度变直称之为 平腰。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此看出发明人朱汉章教授提出的慢性软组 织损伤性疾病发病机理是完全正确的创新的 先进的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 ●致病因子 慢性软组织损伤 脊柱的椎体
产生各种移位 椎间盘营养障碍变性 使 脊柱的稳定性破坏 机体为了维持脊柱的稳 定其软组织必须加强它的工作力度 进一步 使慢性软组织损伤加重 从而使病变的软组 织对脊柱的拉力和拉应力加大 更加重了脊 柱的不稳定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恶性循环的中心环节在哪里呢? 可以肯定的回答慢性软组织的损伤是祸首。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的精细解剖学与临床 ●精细解剖学对于针刀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因为针刀的刀刃很小,必须精确的刺刀 病变的部位,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例 如:喙突不到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却附着3块 重要的肌肉。其外侧有肱二头肌短头附着, 中间有喙肱肌附着,内侧有胸小肌附着。因 此三条肌肉引起的病变用针刀治疗时必须刺 到相应病变的部位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否则 适得其反。
针刀医学治疗的五大流派
一、原创——正宗派 代表人物:朱汉章 主张: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 械辅助

针刀治疗总论

针刀治疗总论
刺入:当继续加压,感到一种坚硬感时,说明刀口下皮 肤已被推挤到接近骨质,稍一加压,即可穿过皮肤。此 时进针点处凹陷基本消失,神经血管即膨起在针体两侧, 即可根据需要施行治疗了。
针刀手术的针感(患者)
针刀进到深部以后
组织间隙、变性组织:没有感觉 血管、正常肌肉:疼痛——异常针感 神经:触电感——异常针感 病灶:酸麻胀感——正常针感
炎症性疼痛
此种疼痛一般在术后2-3天以后发生和逐渐加 重,无缓解趋向,局部可有红、肿、热等征 像。体温相应升高,血像也应有所反应。需 抗感染治疗。
原因:多由于无菌观念不强、消毒不严格、 操作有污染等。
2、术后发热
吸收热
针刀侵袭轻微,故一般无吸收热现象。但少数病人 针刀术后确有发热,大多在38℃以下,刀口局部无 感染症状,亦无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等疾病。 一般持续3天左右,且体温会一天天下降,直至正 常,无需特殊处理。
针刀手术的禁忌症
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 治疗的;
全身或局部有急性感染性疾病; 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
而施术时无法避开的; 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的; 血压高,且情绪紧张的; 恶性肿瘤。
针刀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
1、术后疼痛 2、术后发热 3、术后感染 4、术后腹胀
针刀治疗学总论
张壮涛
2010.10.21
针刀医学治疗学概述
针刀医学治疗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治疗方法 学,它区别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学和传统的中 医治疗学。它包括:
针刀治疗 手法治疗(独立的,非传统的) 药物治疗(中药、西药) 针刀医学配合相应的特有的医疗器械
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

针刀治疗原理

针刀治疗原理

针刀治疗原理针刀治疗,又称针刀疗法,是一种结合了针灸和手术治疗原理的疗法,它通过针刀在患处进行刺切,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刀治疗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历经千年的发展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针刀治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针刀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刀治疗依托于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多条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针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络分布,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切,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其次,针刀治疗依托于中医经络刺激理论。

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流动,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

针刀治疗在刺切穴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和神经,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和修复能力,加速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再次,针刀治疗依托于现代生物医学理论。

现代研究表明,针刀治疗可以通过刺切创面产生的生物刺激作用,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愈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最后,针刀治疗依托于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针刀治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规律。

医师在进行针刀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各种针刀技术,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综上所述,针刀治疗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经络学说、经络刺激理论、现代生物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疗法。

它通过刺切穴位,调节经络、刺激生物反应,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针刀治疗已经被证实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一致好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进大家对针刀治疗原理的了解,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针刀医学原理

针刀医学原理
精品课件
人体器官处于正常运动轨迹状 态中,称为“动态平衡”,反之 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精品课件
慢性软组织损伤后,出现 粘连、挛缩、疤痕、堵塞,导致 力学状态的失衡,调整力学状态 后,改变粘连、挛缩、疤痕、堵 塞,软组织损伤被修复。
精品课件
慢性劳损、急性损伤、风寒湿 环境等→小血管破裂出血→小血 管阻塞→“瘀”→缺血→肌纤维 挛缩→弹性下降→断裂→增粗→ 玻璃样变→粘连、挛缩、疤痕、 堵塞→力学状态改变→动态平衡 失调→调整力学状态→改变粘连、 挛缩、疤痕、堵塞→恢复动态平 衡
• 5.治疗各种影响容貌的疾病,疏通经络腧穴,全面调节体质和内分泌 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达到由内到外的健康美丽。
精品课件
脊柱相关性疾病
• 脊柱对应的疾病
精品课件
禁忌症
• 发热、感染病人; • 患血友病及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 严重的内脏病变发作期、糖尿病、精神病患者; • 施术部位有感染或有红、肿、热、痛、脓肿者; • 体格虚弱、不合作者; • 诊断不明,施术部位、病理变化局解结构复杂者
精品课件
软组织病变的三个阶段: 硬化→钙化→骨化
精品课件
四、肌筋膜学理论
精品课件
•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
筋膜系统或经络系统——揭示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的神秘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形态学研究已证明, 筋膜遍布全身,包括所有包被在肌、 肌腱 或血管、 神经及某些内脏器官外表面或器官之间的固有结缔 组织。 筋膜的解剖学可分为: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富有脂肪。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 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和血管神经。 3.脏筋膜:位于内脏器官外表面或器官之间的固有结缔组织。

【针刀医学】 《针刀医学原理》解析

【针刀医学】 《针刀医学原理》解析

朱汉章教授针刀医学思想精髓
7、长时间与严重的力平衡失调,引发假性神经 瘫。一个病人腓总神经瘫20个月。一个是三 年,你会相信针刀能治疗吗?(图片)
8、迁引: (1)西医的迁引原理 (2)针刀医学的原理 (3) 针刀迁引的原理
朱汉章教授针刀医学思想精髓
总之,理解了以上疾病发病机理,会明白很 多疾病是力平衡失调引发的,而力平衡失调 又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形成的瘢痕、挛缩、堵 塞引起的,从而,也就不难理解针刀医学理 论中——粘连松懈术能很好得解决这一领域 疾病的病因及临床上的明显了疗效了。
朱汉章教授针刀医学思想精髓
6、颈椎病多发生的C4-5多腰椎病也发生在L4-5多 这是巧合吗?非也,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形态介 剖特点就容易理解了(插图)从生物力学和几何 的角度说明。从而能理解颈椎病为什么屈度变直 甚而反之。腰椎为什么前凸而变平直甚而也有少 量的反张。说明其原理后,自然更理解朱汉章教 授发明、创造的针刀医学原理---很多相应的疾病 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后的粘连----疤痕---挛缩----堵 塞,牵拉骨组织与电介质引发的电生理信息线路 阻塞引起了人体力平衡失调孥劝态平衡失调而诱 发了疾病。
《针刀医学原理》 解析
朱汉章教授针刀医学思想精髓
朱汉章教授发明创造的---对人类医学的伟大 贡献把人们世俗观念的“软的怕硬的”变为 “硬的有时也怕软的”思想,巧妙地应用在 现代医学中,他认为人体的很多疾病是由于 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中形成的粘连—疤痕—挛 缩—堵塞,迁动了骨组织与阻止了电生理信 息线路,而引发了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调 整这一疑失调使之重新回到动态平衡状态, 是治疗这一疑疾病的关键所在。
朱汉章教授针刀医学思想精髓
骨刺是“拉出来”不是“长出来的”。 长骨刺是医学界供认的看法。而朱教授在实 践和仔细观察中发现骨刺不是长出来的而是 拉出来的。

《针刀医学》课件

《针刀医学》课件
《针刀医学》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针刀医学》PPT课件。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医学领域中的针刀 医学,了解它的定义、原理、应用和优势,并探讨其限制和风险。
医学史和现状
1 漫长的历史
2 前沿的技术
医学已经发展了数千年, 经历了从简单治疗到现 代医学的转变。
医学领域不断创新,采 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 改善治疗效果。
针刀医学利用能量传导 原理,通过针或手术刀 上的病理物质影响患者 体内的生理过程。
2 神经调控
针刀医学通过刺激神经 末梢,调控神经系统功 能,促进身体的平衡和 康复。
3 疏通经络
针刀医学通过疏通经络, 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身 体各系统的协调运作。
针刀医学的应用领域
疼痛治疗
针刀医学在疼痛管理中起到 重要作用,帮助缓解各种类 型的疼痛。
3 综合疗效
针刀医学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可以同时治疗多个病症,提高整体疗效。
针刀医学的限制和风险
1 专业要求
针刀医学需要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才能进行。
2 术后反应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反应,如红肿、淤血或暂时的不适症状。
3 效果因人而异
针刀医学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某些人可能效果不明显。
神经疾病
针刀医学可用于治疗神经系 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神经 根痛。
内外科手术
针刀医学在内外科手术中广 泛应用,帮助改善手术治疗 效果。
针刀医学的优势
1 非侵入性
相比传统手术,针刀医学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
2 个体化治疗
针刀医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域应用
针刀医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是指朱汉章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针刀治疗方法,其原理包括针刺、刀切、医学理论等多方面内容。

朱汉章医生通过对病人的脉象、舌诊、病史等综合分析,运用针刀医学原理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针刺是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刺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具,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朱汉章医生在针刺治疗中注重对病人的脉象和舌诊的观察,结合病史等信息,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节气血的目的。

其次,刀切也是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刀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手术刀等工具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朱汉章医生在刀切治疗中注重手术的精准和安全,通过对病人的全面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准确切除病变组织,保护周围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另外,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还包括医学理论的应用。

朱汉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他强调病人的整体观念,注重调理人体的内在平衡,提倡“治未病”的理念,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刀切、医学理论等多方面内容。

朱汉章医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的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医生能够学习和应用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刀医学基本理论
孙亚本
A
1
针刀的定义
• 凡是能够经皮刺入人体,在体内能发挥针 的治疗作用,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 疗器械,就叫做针刀。
A
2
针刀分类
• 平刃针刀 斜刃针刀 凹刃针刀 • 推割针刀 弯钩针刀 剑形针刀 • 注射针刀 凿骨金针 拔骨金针 等等
A
3
针刀
A
4
针刀
A
5
针刀的发展史
• 《灵枢》中九针中的钹针、员利针就有了现代针刀的雏形。在九针中 ,针刀及外形与铍针和员利针较为相似,《灵枢·官针篇》还有“病 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以及“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 针骨所”等记载。
• 在腮腺咬肌区与腮腺鞘膜紧密相贴,向下延伸与颈阔肌 相连续,向上经颞浅筋膜与额肌、眼轮匝肌相连,向前止 于鼻唇沟,向后延伸至乳突区与浅面的真皮和深面的胸锁 乳突肌包膜融合。
• SMAS网使表情肌相互联系起来并具有张力,起一个中 间腱的传递作用,部分表情肌收缩会通过SMAS的传递作 用牵拉其它肌肉而产生复杂多变、持久的表情。
向江苏省内和国内推广,从而开始走向了一条充满荆棘和争议的道路 。 • 2003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27所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进行“针 刀疗法听证鉴定会”,针刀疗法正式获得认可,并被建议作为一门新 学科进行推广。
A
6
朱汉章
• 朱汉章(1949、8----2006、10、14)1949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淮 阴市。(现在的宿迁市泗阳县)
A
8
软组织定义
软组织是除骨骼、内脏和感觉器官以外的其 它组织。其中包括:
皮肤、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 、筋膜、骨膜、滑膜、滑囊、滑液、软骨 ,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淋巴等等。
A
9
针刀治疗适应症
• 适应于全身任何部位由于软组织损伤或慢 性劳损,且局部组织已有器质性改变(即 软组织间粘连形成、纤维挛缩、内压增高 、襄壁增厚等病理改变,非手术疗法无效 或症状反复发作)引起的临床症状。
• 2.面部凹陷问题:平复太阳穴凹陷、苹果肌凹陷、面颊凹 陷、泪沟凹陷等。
• 3.面部色斑、印痕问题:淡化消除黄褐斑、雀斑、青春痘 、痘痕痘印、疤痕等。
• 4.皮肤代谢问题:彻底治疗青春痘、粉刺,缩小毛孔,使 皮肤紧致、油脂分泌减少,皮肤水分增加,光泽水嫩等。
• 5.面部形状问题:瘦脸型,下巴变尖,面部曲线变柔;口 角歪斜、面部不对称、不自然表情得到纠正。
• 1968年高中毕业,1969年在沭阳县沭南医务所从事初级医务工作,从 师学医,1976获大学学历(72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
• 1976年,朱汉章应用9号粗针头弄扁后治愈一掌腱膜挛缩的患者,并 将这种工具命名为“小针刀”,这也标志着“小针刀”的正式问世。
• 1979年调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工作,晋升主治医师、小针刀疗法科研 课题负.松解挛缩紧张的肌肉、SMAS筋膜,恢复弹性,伸展皮肤,平复皱纹 ,调节面部肌肉力平衡,改善不对称五官和脸型。
• 2.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炎性产物吸收,皮肤营养和水分增加,改善肤 质肤色,消痘褪斑。
• 3.促进淋巴回流,微生物、异物、色素颗粒及代谢产物的排泄和清除 。
A
14
美容
A
15
A
16
面部肌肉
• 面部肌肉:表情肌、咀嚼肌 表情肌: • 1.扁薄的皮肌,位置表浅,起于骨止于皮肤。主要集中于面部的口
、眼、耳周围,或环形或放射状排列。 • 2.收缩时直接牵拉皮肤,产生各种表情。 • 3.面神经支配
A
17
面部肌肉浅筋膜系统(SMAS)
• 在面部皮下脂肪与腮腺咬肌筋膜之间存在一个独立的组 织层次即SMAS,为一层纤维鞘膜,包含有纤维隔、脂肪 组织和少量肌纤维。
A
7
针刀医学
• 针刀医学的诊断学既有传统医学的望、闻 、问、切,叩诊、触摸,也要参考X线、CT 、磁共振、实验室检查、病理诊断等现代 方法,将临床收集得来的资料及各种检查 学手段得到的信息资料,用现代科学来加 以分析和认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之更 贴近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治疗找到更加合 理而科学的治疗根据。
• 1984年小针刀疗法通过国家鉴定,同年任南京金陵中医骨伤医院院长
• 1998年—2006年 山东医科大学 客座教授
• 2000年—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客座教授
• 2001年—2006年 全美国骨伤学会 名誉会长
• 2001年元月成为被世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以星座命名的首位中国医务 工作者
A
10
针刀治疗
• 慢性软组织损伤 • 骨质增生、骨伤骨病及畸形 • 关节微小移位 • 脊柱相关疾病 • 在一些有瘢痕和硬结处的切割,而该部位又是经
络的循行部位或神经丛、交感神经走行部位,从 而治愈一些内科疑难杂症。如在背部压痛点针刀 切割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腰三横突尖部的切割松 解术,治疗下腰部、骨盆部及慢性妇科疾病,在 胸背部治疗乳腺增生,在背腰部治疗胸腹腔内的 脏器的相关疾病等。
• 类似于针刀治疗工具的现代最早报道见于山东菏泽的王向荣,1956 年首先报道应用“小宽针”治疗各类痛症。
• 1973年,北京奚达报道了“针灸刀”的应用 • 1976年,朱汉章应用9号粗针头弄扁后治愈一掌腱膜挛缩的患者,并
将这种工具命名为“小针刀”,这也标志着“小针刀”的正式问世。 • 1984年,首家针刀专科医院金陵骨伤科医院在南京成立,针刀疗法
A
11
针刀治疗
• 一些神经卡压疾病:如偏头痛、腕管综合 征等
• 美容方面:减肥、消除皱纹 • 其它:治疗鸡眼、肛裂、一些难治性皮肤

A
12
偏头痛
A
13
无痛精针刀美容的疗效
• 1.皮肤皱纹松弛问题:有效消除法令纹、口角纹,改善鱼 尾纹、川字纹、额纹、眼袋等等,消除双下巴,提升面部 形态,瘦脸型。
A
18
面部皮肤皱纹与肌肉的关系
• 面部表情肌通过SMAS附着于真皮,与四肢和躯 干不一样的是面部皮下脂肪较少,
• 面部的肌肉和SMAS是皮肤的支撑 • 人体活动最多的肌肉应该是面部表情肌,长年
累月的频繁表情,或不正确的咀嚼习惯,都会使 肌肉过渡损伤,产生收缩小结(潜伏性或活动性 激痛点)而短缩,其上的SMAS也会受累出现粘连 挛缩,并不断牵拉皮肤而产生皱褶,即在与肌纤 维垂直的方向出现动力性皱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