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GPS_RTK应用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应用的探讨

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应用的探讨

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应用的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3S技术在逐渐的完善,这样就使得GPS-RTK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方面。

与此同时由于这种技术可以很好的进行土地数据的采集,所以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既可以有效的实现高精度的测绘成果,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土地整理测绘工作的质量。

本文主要对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标签:GPS-RTK技术;土地整理测绘;具体应用一、前言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于土地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并且实现了重大技术的变革,其中GPS-RTK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土地整理测绘中,这样不仅很好的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法,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GPS-RTK技术的原理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了GPS实时动态测绘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项目已经知道的坐标控制点上安装基准站接收设备,并且对所有的GPS信号进行连续的跟踪和观测。

随后在对数据进行调试的时候,使用无线电设备对其进行传输,并且传输发送观测点上的三维坐标、数据、状态等。

再次对于流动的接收设备,要在测绘点上对其进行GPS信号的跟踪;并且使用无线电传输设备可以接收基准站发送的数据和信息。

最后完成了流动信息站的初始化工作以后,控制器可以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计算出测绘点的三维坐标以及有关的数据,并且还要将这些数据和信息用文件保存起来,备用。

在土地整理测绘中广泛的应用GPS-RTK技术,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观测时间比较短,可以进行实时性的测绘,并且能够准确的标识测点的三维坐标,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土地整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GPS-RTK技术存在的优点1、避免测绘工作中通视条件的制约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土地测绘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并且在进行工作开展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通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在实际的土地测绘工作中,每一个观察点、测站之间都一定要有通视,这样才能确保测量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由于GPS-RTK技术能够很好的免去通视制约,并且它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解算出每一个测绘站之间的位置关系,还能够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测绘,从而就大大的降低了测绘中需要花费的时间的成本。

GPS_RTK的技术方法研究与应对措施_李永泉

GPS_RTK的技术方法研究与应对措施_李永泉

项目WGS-84北京54西安80-长半轴A 6378137M 6378245M 6378140M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79990130.0066934270.006694385扁率F1/298.2572235631/298.31/298.257目前,GPS-RTK 技术在测绘工程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势在于GPS-RTK 测量技术精度高、效率高、并且相邻点之间不需要互相通视、自动化程度高、误差积累小、操作简单、可以全天候测量等优点。

GPS-RTK 是实时快速动态定位,而且目前精度最好的差分测量技术已比较成熟。

本文根据在野外测量中发现的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

1.RTK 的误差分析及参数转换1.1定位方法概述RTK 测量模式要求至少两台同时工作的GPS 接收机,事实上,这一要求适用于任何位置精度优于10米的GPS 应用,在RTK 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自身也要采集GPS 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瞬时得到定位结果。

基准站和流动站必须保持4颗以上相同卫星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流动站则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精度。

1.2定位误差分析在GPS-RTK 定位过程中,存在着3部分误差,第1部分是每一个用户接收机所公有的。

例如,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传播延迟误差等。

第2部分误差为各用户接收设备所固有的。

例如内部噪声、通道延迟轨道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接收机位置误差、信号干扰、多路径效应、天线姿态误差、气象因素等。

第3部分误差为基准转换误差。

例如已知控制点的误差、坐标系统转换误差、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内插误差等。

第1部分误差中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通过差分技术可以完成消除,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传播延迟误差可以大部分消除,但是其残余误差会随着流动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第2部分误差中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可以消除,其于部分误差要采取专门措施加以消除,其残余误差有时对RTK 影响非常严重。

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实践及细节问题研究

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实践及细节问题研究

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实践及细节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测量技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

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测绘技术逐步实现了测量采集和处理的数字化以及自动化;同时还能够实现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地管理测量的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最先有GPS、GIS和RS(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三者合称“3S”技术。

在测量技术中,以GPS-RTK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工程测量领域中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以往的工程测量中,我们往往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传统的仪器来测量高差、角度、距离,这些仪器和设备在测量时十分的费时费力,而且在精度方面达不到要求。

关键词:测绘工程;GPS RTK 技术;应用实践;细节问题引言现阶段,GPSRTK技术日趋成熟,基于其使用效率高、操作简单、实时性强等特点,该项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由于GPSRTK技术支持下的RTK系统较为复杂,因而在具体应用时测绘人员还可能在细节上出现一些问题,基于此,为了促使GPSRTK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测绘工程中,有必要探究该技术应用实践内容及细节问题。

1 GPS-RTK技术的特点1.1 GPS RTK 技术应用原理GPS RTK 技术也被称为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收集两个测量站所接收到的载波相位,将其发送给用户接收机,在数据处理与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坐标计算工作。

与原有快速静态、静态以及动态测量技术相比,GPSRTK 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在实时测量、实时得出数据的基础上,很大的提升了测量效率。

在具体应用 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相关施工人员首先需要搜集到足够的测绘工程资料,合理设计测量方案,保证后期测量更加有序。

在此基础上应准备好 GPS RTK 测量设备,通过设定出明确的参数坐标基准站,使其可以收集到相关信息,并在利用 OTF 算法进行求解的同时,能够应用下载到的数据与观察数据,精准输出测量结果。

GPSRTK在测绘测量中的技术应用研究

GPSRTK在测绘测量中的技术应用研究

GPSRTK在测绘测量中的技术应用研究摘要:一项技术的进步不仅仅代表着技术本身的进步,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进步给人们带来最大的便利就是将各种高科技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提高日常生产量的同时还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GPS技术就是一种表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GPS技术的应用。

而GPSRTK测量技术是GPS技术衍生过来的,其主要作用是被应用到交通、城市等需要测绘的工程中,这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技术。

关键词:测绘工程;GPSRTK;测量技术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GPSRTK在测绘测量中的实际应用,为了更好地提升GPSRTK技术的实用性,首先应该保证其精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使用这样一种技术的价值。

GPSRTK 实时动态测量系统就是当今社会上一项将定位与数据传输完美结合的技术,有了这项技术,就能够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全球定位,以保证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利。

通过全文的论述希望可以给读者有价值的参考。

一、GPSRTK测量技术原理和工作流程1、GPSRTK测量技术原理使用GPS技术主要是应用差分技术原理,正是由于GPS技术具有这样的特性,才能保证消除星辰或者对流层上的误差。

利用GPS这样的特性能够同时进行多项测量,也就是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观测物,或者是将同一个观测物进行两次观测,再或者就是在两个观测站中对观测物进行观测,最终对两个观测量求差。

而GPSRTK中使用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原理,是需要在参考点上进行基准站接收机的确定。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接收能够可见的GPS卫星信号,之后再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各种仪器发送出去,主要是以数据链的模式发出去,然后,再通过流动站进行数据的处理。

为了保证最后的计算结果能够准确,首先就是将所有可能的值都计算出来,在其中选出方差最小并且最优模糊度解。

2、GPSRTK测量技术工作流程首先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准备好关于GPSRTK测量技术设备,设置好确定好参数坐标基准站,然后在收集到相关信息的时候就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通过OTF算法求解,并将其转换成为参数的形式,将转换好的参数通过数据的采集,以及工程的放养过程,最后下载好相应的数据,通过观察数据得到相应的研究结果,并将最后的所得成果输出。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摘要:CPS-RTK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的动态定位方法,通过对多个观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行实时定位,其精度一般可达厘米量级。

本文对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GPS-RTK技术;公路工程;测量应用引言GPS-RTK技术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众多的工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将为工程施工提供坚实的数据参考。

同时,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技术的不断突破,RTK技术也在持续升级,其定位精度要更高。

因为公路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加强GPS-RTK技术的应用。

1公路控制测量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测量是一种最基础的测量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平面定位、高程的测定,从而建立起施工现场控制网。

在公路建设中,除了对高精度的点有一定的要求之外,其他的点均可采用GPS-RTK技术进行动态测量。

在进行动态测量的时候,可以在数据的精度满足需求的时候,立刻停止观察,从而可以减少多余的观察,提高观察的效率。

传统的单点静态、准静态和伪动态测量均不具备这一特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重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施工进度。

首先,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平面网测量,并初步构建平面控制网,再选择B级控制点作为复测点,利用外业观测法对这些点位进行复查,最后对平面控制网进行优化。

在此基础上,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基线解析和网平差的计算,确保测量精度达到要求。

在采用GPS-RTK技术的时候,由于不需要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所以不需要考虑各点位之间的通视问题,也不需要在所测线路上放置多台设备,可以方便地进行测设工作。

但是,在进行控制测量之前,在初步测设完成平面控制网之后,在进行外业数据处理之前,应该及时地对卫星数量和位置、卫星信号质量以及卫星高度截止角等卫星信息进行检查,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

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应用研究

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应用研究

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工程测量科技的进步,以及工程建设中对测量精度、自动化和准确性的内在要求,GPSRTK技术便应用而生。

其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活动,能够有效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其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全方位全天候定位能极大提升工程测量效率,对于满足我国大型工程建设要求和提升建设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学术研究意义。

基于此,今天本文主要就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应用研究这一论题给大家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工程测量 GPSRTK技术应用一、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基础内容概述1、工程测量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在勘察设计、工程整体规划、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测量工作的总称。

其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建设工程准确、全面的空间数据要求,对于工程主体的质量和施工方案的制定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GPSRTK技术又称为实时动态差分法,准确来说是工程测量中所使用到的两种技术,即GPS和RTK技术的合称。

其作为GPS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加强版,是GPS技术的新方向和发展趋势。

其定位系统主要由基准站和流动站两组,通过在实时工程定位测量中引入无线通信技术,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移动性,进而提升工程测量的精度。

专业级设备甚至可以满足厘米级的精度要求,从而可以为某些特定的工程测量需求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二、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分析GPSRTK技术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必须先对其原理和特点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效果。

1、GPSRTK技术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载波相位的差分实时GPS技术,其技术基础是载波相位观测值,可实时提供3D定位坐标。

其中,基准站和流动站必须保持一致,这两者要跟踪至少4颗卫星。

其具体工作流程为:基准站实时观测卫星,同时其配合电台的参与将相关测站坐标、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站、接收机工作状态和卫星跟踪信号等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给移动站接收机,控制手簿负责采集GPS观测数据和基准站传输过的型号,运用差分和平差进行处理,最后得到移动站高程和坐标值。

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摘要:GPSRTK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其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

本文章主要介绍RTK系统组成原理和工程测量的作业流程,并介绍了RTK在测量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RTK;测量;前景Abstract: GPSRTK technology is GPS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breakthrough, it contains a huge technical potential.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system components RTK engineering survey work flow, and introduces some of the work in measuring RTK application.Keywords: RTK; The survey; prospects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K)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测绘、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无论是静态定位,还是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

常规GPS的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

是一种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进行数据处理,在ls~2s的时间里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工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 )中的一种高精度测量技术。

目前,在测量和地图制作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 GPS-RTK 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1. 土地测量
GPS-RTK 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测量土地的边界、面积、高
程等。

利用 GPS-RTK 技术进行土地测量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在传统的土地测
量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来处理结果,在采用 GPS-RTK 技术之后,可大大
降低测量成本和时间,并且提高测量精度。

2. 海洋测量
3. 建筑测量
4. 道路测量
在道路建设和道路改建等工程中, GPS-RTK 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 GPS-RTK
技术进行道路测量,可快速、精确地确定路线上的各种参数,如道路宽度、坡度、曲率等,从而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

总之, GPS-RTK 技术在测量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为各种测量工作提供高精度、
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 GPS-RTK 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快的
数据采集速度,因此,尽可能多地应用 GPS-RTK 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测量的必要手段之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式, 从而建立基准约束方程。 若网中有 n 个点 , 并且 观测了 m 条基线 , 则 总的基线误差方程式可表示为 , V = A X- L ( 7) 其中 , A 为 3 m ∀ [ 3 n + 2] 的 系数矩阵 , X 为 [ 3 n + 2] ∀ 1 的待求参数向量, L 为 3m ∀ 1 的 常数项向量。 同样若有 p 个已知点, 且只固定其中一个点的 三维坐标 , 其它已知点仅固定大地经纬度, 则基准 约束方程可表示为 , #X - W = 0 ( 8) 其中, # 为 [ 3+ 2 ∀ ( p - 1) ] ∀ [ 3 n + 2] 矩阵 , X 含义同公式 ( 7) , W 为 [ 3+ 2 ∀ ( p - 1) ] ∀ 1 的常数项矩阵。 由公式 ( 7) 和 ( 8) 则可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 差法解算未知数, 公式如下, T T T T T X ^ A PL + # W A PA + # # # = 0 W # 0 K ( 9) 其中 , P 为基线向量权矩阵, 可由基线方差协方差矩阵获得, 而 K 为联系系数。 2 算例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的方法, 笔者利用广工大大学城 校区四等网和一级网做了一个实验 , 这两个网均采 用 Leica TC402 全站仪进行观测。本文选择其中的 3 个四等点和 3 个一级点作为实验点 , 如图 4 ( 1) 所 示, 其中 GG1、 GG2 和 GG3 为四等 点, GG4、 GG5 和 GG6 为一级点。
64 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收稿日期 : 2008 03 16 基金项目 :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开放 基金资助项目 ( 06- 01) . 作者简介 : 张兴福 ( 1977- ) , 男 ( 汉族 ) , 山东临沂 人 , 博 士 , 讲师 . 2009 年第 3 期
0 0 0 0 0 0 K 0
( 5)
L,
H 为改正数 , 若取 B k =
0
B k , L k = L k , H k = H k , 则 B = L = H = 0。 为了建立大地经纬度改正数以及大地高改正数 与空间三维坐标改正数的关系式, 可对大地坐标与 空间直角坐标转换公式进行全微分 , 整理可得如下 关系 , dB dX -1 dL = R dY ( 6) dH dZ - 1 其中 , R = ∀ ∀ ∀ sin B cosL sin B sinL cos B M+ H M+ H M+ H ∀ sinL ∀cosL , 0 ( N + H ) cos B ( N + H ) cos B cosB cos L cos B sin L sin B M , N 为子午圈和卯酉圈曲率半径。 利用公式 ( 5) 和 ( 6) 就可建立已知点大地经 纬度改正数以及大地高改正数与直角坐标改正数的
Abstract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GPS control network on the base of GPS RTK technology. Through setting base stat ion twice, the GPS control network can be made up of independent baseline for GPS RTK, and the coordinates of unknown points should be obtained by uniformed adjustment.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can prove that this method is feasible and has a wide application area. Key words: GPS RTK; GPS control network; independent baseline; setting base station twice; adjustment 0 引言 GPS RTK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测绘各个领域 中, 在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施工放样以及水下 地形测量等方面均表现出卓越的效率、精度以及不 受通视条件限制等特点, 使其成为野外测量作业的 有效方法。 GPS RTK 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基准站的 载波相位观测数据或改正数发送到流动站进行差分 计算 , 从而获得流动站相对基准站的基线向量以及 相应的精度信息 , 进而获得流动站的 WGS 84 坐标。 通过坐标基准转换就可将实时获得的 WGS 84 坐标 转换为所需要的坐标 ( 如西安 80 坐标等 ) , 除此之 外也可以通过后处理的方法将 WGS 84 坐标转换为 所需要的坐标。目前常用的坐标基准转换的方法有 四参数相似变换法和 Bursa 7 参数三维转换法等 。 本文主要探讨利用 GPS RTK 技术建立 GPS 控制 网的方法 , 该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常规 GPS RTK 。通 过两次设基站法可将 GPS RTK 获得的 WGS 84 坐标 系下的基线向量组成一定的网形, 通过统一平差方 法获得各个待求点的坐标 , 而且可通过环闭合差对 外业观测结果进行检核。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的方 法是可行的,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84 坐标下的基线观测值, R ij 为旋转矩阵, 其值为, R ij =
0 ij
Y ∀ sin B +
0 ij 0 i
Z ∀ cos B ∀ sin L
0 ij 0 i
0 i
X ∀ sin B 0 ij 0 i 0 i
Z ij ∀ cos B i ∀ cosL i
0 0 0 i 0 ij 0 i 0 0
摘要 :
A new method of GPS RTK application
Zhang Xingfu
( Dep art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 Guangdong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 , Guangzhou 510006, China )
一种新的 GPS RTK 应用方法研究
张兴福
( 广东工业大 学测绘工程系 , 广州 510006)
本文讨论了利用 GPS RTK 测量技术建立 GPS 控制网的方法 。通过两次设基站法可将 GPS RTK 获得的独立基线向量组成一定的网形, 通过统一平差方法获得各个待求点的坐标 。实验结果表明 , 该方法是可行的,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关键词 : GPS RTK; GPS 控制网 ; 独立基线; 两次设基站 ; 平差 中图分类号 : P228 4 文献标识码 : B
0 0 i
,
- X ∀ cosB ∀ sinL + 上标
Y ∀ cos B ∀ cosL
0 表示变量的近似值。 B i , L i 为第 i 点的
大地经纬度的近似值。 若 K 点的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和大地高已知 , 则可列立约束条件, 0 B K + B = BK L K + L = LK H + H = HK 其 中, B k , L k , H k 为 已知 值, B k , L k , H k 为概略值 , 而 B ,
X 23 Y23 = Z 23
- 1 0 0 0 - 1 0 0 0 - 1 X 12 Y12 Z 12 X 13 Y13 Z 13
1 0 0 0 1 0 ! 0 0 1
( 2)
图1
单次设基站
利用公式 ( 1) 或 ( 2) 就可以计算任意两流动 站间的基线向量, 但在约束平差时 , 还需要该基线 相应的精度信息 , 根据公式 ( 2) 并利用方差 - 协 方差传播定律即可得到相应基线的方差矩阵 , 公式 如下 , - 1 0 0 1 0 0 D 12 0 D23 = 0 - 1 0 0 1 0 ! 0 D 13 0 0 - 1 0 0 1 T 1 0 0 1 0 0 0 - 1 0 0 1 0 ( 3) 0 0 - 1 0 0 1 其中, D ij 为 3 ∀ 3 矩阵 , 表示基线的方差 - 协 方差矩阵 , 下标含义同公式 ( 1) 。 需要说明一点 , 两条独立基线和转换后的基线 是相关的 , 在组网过程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两条进行 组网。 1 2 GPS RTK 测量三维约束平差方法 通过前面的方法即可将两次设基站法所获得的 独立基线向量以及利用转换法获得的基线向量组成 一定的网形, 并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在实际计算过 程中 , 由于国家坐标系中大地高的精度不高 , 为了 减小大地高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 一般处理方法 是只固定一个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 B , L , H ) , 而 其它控制点只固定大地经纬度 ( B , L ) 。基准转换 参数若取尺度 参数 VXij X ^j Yj ^ Z ^j 和绕天顶方向的旋转 角 ! A ,
2009 年第 3 期
基准站 , 在其它点进行 GPS- RTK 测量 , 同样可得 到 GG1- GG2、GG1- GG4 、GG1- GG6、GG1- GG5 和 GG1- GG3 共 5 条基线。利用这 10 条独立基线可 组成一定的网形, 如图 4 ( 1) , 但是在图 4 ( 1) 中 未知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 为了改善网形结构可采 用本文提出的基线转换法 , 利用基线 GG3- GG2 和 GG3- GG4 推算基线 GG2- GG4 及其精度信息; 利 用基 线 GG1- GG4 和 GG1- GG5 推 算基 线 GG4闭合环 GG2, GG1, GG6, GG5, GG4, GG2 GG2, GG 4, GG5, GG3, GG2 GG5, GG6, GG1, GG5 GG5, GG1, GG3, GG5 Wx ( m) - 0 006 0 020 - 0 001 - 0 007
基线向量的三个分量 , 下标表示基线的起点和终点 的点号, 1 表示 G1 点, 其它依次类推。对 ( 1) 式进行整理可得如下形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