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学科教育部第一至第六届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

合集下载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3.07.04•【文号】教社政[2003]5号•【施行日期】2003.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机关工作正文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教社政[200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直属各高等学校: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业已完成,按照我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经本届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406项成果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7项,二等奖124项,三等奖234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开展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是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认真总结组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经验,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求真务实,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先进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教育部二〇〇三年七月四日附件: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特等奖1项、一等奖47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47项)中国文学(7项)外国文学(空缺)考古学(空缺)民族学(1项)港澳台问题研究(空缺)国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124项)马克思主义(4项)中国文学(13项)统计学(2项)全国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三等奖234项)。

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doc

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doc
厦门大学
法学
徐国栋
共和晚期希腊哲学对罗马法之技术和内容的影响
论文
厦门大学
社会学
陈支平、詹石窗主编
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上、下)
专著
厦门大学
社会学
汪毅夫
闽台区域社会研究
专著
省人民政府
历史考古学
汪征鲁
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关于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思考
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历史考古学
刘钊
郭店楚简校释
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
专著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
许明主编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
专著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
黄新宪
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
专著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连榕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
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
王豫生主编
福建教育史
专著
福建农林大学
教育学
黄鸿鸿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研究
专著
厦门大学
外国语言学
吴松江、陈卫斌译
启蒙的面具——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译著
福州大学
新闻学
黄鸣奋
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
专著
厦门大学
图书情报
方宝川执行主编
曹学佺集
古籍整理
福建师范大学
图书情报
张嘉星
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
工具书
漳州师范学院
图书情报
萧德洪等
学术图书馆学科导航门户资源类型表的设定
论文
论文
福建省社科联
党史党建
李烈满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理》 ,见詹 姆斯 ・ 克利福德 、乔治 ・ E・ 马库 斯
【 4 ] 郑保卫 : 《 试论我 国新 闻学的学科地 位及 学科 发展 》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学报 》 ,2 0 0 5年 第
2期 。
【 5 】 郑保卫 : 《 从 “ 保 卫新 闻学”到 “ 发展 新 闻 学”—— 当前我 国新 闻学学科建设 之我见 》 , 《 现代传播 》 ,2 0 0 7年第 1 期。 [ 6 】 郑保卫 : 《 试论我 国新 闻学的 学科地位及 学科 发展 》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学报 》 ,2 0 0 5年 第
自治 区编 ,是对 西藏、新疆 、内蒙古、广西 4个 自治 区的调研 ,收 录调 查报 告 1 3篇 ; 第二编 为 多民族 聚居 省份编 ,是 对 云南、四川 、青海 以及 东北地 区朝 鲜族和浙 江景 宁畲族 的新 闻事业调研 ,收录调研 报告 9篇。 两编均 涵盖 少数 民
族地 区的 报 业 、广 播 电视 业 、 少数 民族 语 文媒 体 、 受 众 调 查 以及 新 闻教 育调 查
闻 系讲 师, 中国人 民 大学新 闻 学院在 读博 士 ,
研 究 方 向 为 新 闻传 播 理 论 。
化分析 ) 》 , 《 新闻大学 》 ,2 0 1 2年第 1 期。 【 9 】 姜飞: 《中国传播的三 次浪 潮—— 纪念施
责任 编辑 : 邰 山虎
新 劈邡 …………… …… ……………………………………………………………………
印 书馆 ,2 0 0 6年 ,第 1 4页 。
【 7 ] 郑保卫 : 《 从 “ 保卫新 闻学”到 “ 发展新 闻学”—— " 3前我 国新 闻学学科 建设之 我见 》 - , 《 现代传播 》 ,2 0 0 7年 第 1 期。 【 8 】 李彬 、黄 卫 星 : 《 从 去政 治 化 到再 政 治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公示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公示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公示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公示》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奖名单。

这个奖项是为了表彰在教育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而设立的。

据悉,本届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经过严格筛选和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批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表现突出的项目和个人。

这些成果涵盖了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获奖项目和个人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绩,而且在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成果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设立正是为了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希望这些优秀成果的获得者能够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公示,更多人将关注这些优秀成果,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改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

附件1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为规范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 增强评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社科[2009]1号), 结合历届评奖工作情况, 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奖励范围和奖项设置第一条【学科范围】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需要, 本届评奖的学科范围包括: (1)马克思主义;(2)思想政治教育;(3)哲学;(4)逻辑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管理学;(14)政治学;(15)法学;(16)社会学;(17)民族学与文化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教育学;(21)心理学;(22)体育学;(23)统计学;(24)港澳台问题研究;(25)国际问题研究;(26)交叉学科。

第二条【成果类型】本届评奖包括以下类型成果: (1)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作品等);(2)学术论文;(3)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4)普及读物。

第三条【奖项设置】本届评奖的奖项分四类: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成果普及奖。

除成果普及奖不分等级外, 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 允许各学科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第四条【奖励名额】本届评奖的奖励名额总计900项左右, 其中一等奖60项, 二等奖260项, 三等奖560项, 普及奖20项;特等奖根据参评成果的质量情况决定是否授予。

各学科的奖励名额依据该学科申报数占所有学科申报总数的比例进行分配, 适当向交叉学科和申报数较少学科倾斜。

第二章评审机构第五条【奖励委员会】奖励委员会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学部召集人和其他知名专家、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1.22•【文号】教社科厅函〔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社科〔2009〕1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简称《成果奖实施办法》,见附件),我部决定启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受理成果范围和奖项设置(一)受理成果范围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学科分类,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4.哲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人口学;17.民族学与文化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教育学;21.体育学;22.统计学;23.心理学;24.管理学;25.港澳台问题研究;26.国际问题研究;27.交叉学科。

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科分类

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科分类

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科分类一、哲学哲学是人文社科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人类思维、存在、价值等基本问题。

哲学分为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两大体系。

西方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现代哲学、近代哲学等,而中国哲学则包括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墨家哲学等。

二、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

它研究思维的规律、判断的准确性以及推理的正确性。

逻辑学主要包括形式逻辑和实质逻辑两个方面,形式逻辑研究推理形式的规律,实质逻辑研究推理内容的规律。

三、宗教学宗教学是研究宗教的学科,它研究宗教的起源、发展、信仰和宗教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宗教学主要包括宗教史、宗教哲学、宗教文化等分支学科。

四、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性格、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五、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学分为社会理论、社会调查、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六、民族学民族学是研究人类各民族的起源、发展、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社会结构等问题。

民族学主要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七、文化学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学包括文化人类学、文化心理学、文化社会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八、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它研究历史事件、历史过程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历史学主要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多个分支学科。

九、考古学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古代文明的学科,它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远古历史和文化。

考古学主要包括古代考古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等分支学科。

十、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各个方面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的生物学、文化、语言、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人类学主要分为生物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填报说明及常见问题答疑

填报说明及常见问题答疑

填报说明及常见问题答疑一、电子版申请表填报说明新版申报评审表为自解压的可执行文件,下载后请双击运行该文件进行解压。

解压后,打开解压目录中的Word文件(MOEAward2012.doc),即可按提示进行设置和填报。

填报过程中,请始终确保Word 文件和其他程序支持文件(const.dat 和support.dll )处于同一目录。

填报完成后,请对Word 文件进行检查保护,程序将自动在Word 文件的页脚生成文件版本号,最后完成打印、提交。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请注意:最终提交的纸质申报表的版本号与电子申报表的版本号保持一致;电子申报表仅需提交Word 文件,其他程序支持文件无需提交。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二、常见问题答疑1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与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什么区别?——2008 年,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经中央、国务院同意,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与原“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合并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作为教育部6 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之一予以保留。

为示区别,“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后面分别加了括号并注明领域。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实施,奖项性质与原奖项一致。

为保持延续性,本届奖项正式名称为“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2. 申报成果应是哪个时期出版、发表或提交的?——申报成果应为在2008 年1 月1 日至2010 年12月31 日期间出版、发表或提交的著作、论文和研究咨询报告。

正式出版的著作、研究报告,以公开在图书版权页标注的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研究咨询报告,以公开在期刊版权页标注的第一次刊登的时间为准;未发表的研究咨询报告以实际部门出具的采纳应用证明时间为准(后补的不予承认,视为造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一等奖(共9项第一届1995一等奖(5项)《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
《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及对策探讨》
《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及其出路》
《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
二等奖(11项)
《中国人口丛书》
《中国人口地理》
《企业社会学新论》
《人口结构学》
《人口承载力与人口迁移》
《社会改革控制论》
《贫困与发展道路选择》
《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
《当代西方人口学说》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
《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论》
第二届1998
一等奖(2项)《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著作
《西藏的人口与社会》著作
二等奖(4项)《人地关系论——中国人口与土地关系问
著作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著作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著作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论文
三等奖(9项)《三峡工程移民与库区发展研究》著作
《科学价值系统论》著作
《马库色:批判与重建》著作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
著作
《“中国经济奇迹”的未来与政策选择—
著作
《开发扶贫与环境移民》著作
《历史原脉与现实走向--历史社会学研
著作
《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总报告》著作
《21世纪辽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
研究咨询报告
第三届(2003)一等奖(1项)《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著作
二等奖(4项)《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著作
《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研究》系列论文
《转型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社会来源及
著作
三等奖(9项)《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
著作
论文
《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论文
《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
论文
《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一项
著作
《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著作
著作
《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
第四届(2006)一等奖(1项)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著作
二等奖(1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目标人群研究咨询报告三等奖(10项)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论文
新乡土中国著作再生产的延续:制度转型于城市社会分层著作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论文企业职工的权威意识及其对管理行为的影论文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著作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著作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分析论文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著作
中国大陆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实施著作
第五届(2009)
一等奖(0项)

二等奖(5项) A New Perspective in Guiding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 著作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刘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论文类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著作类 生活•读书•新知三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论文类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 著作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邬
三等奖(11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蔡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 著作类 牛津大学出版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类 中国残疾人联合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 著作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2月 卜长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 著作类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7年第3期 胡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6年第4期 王天夫三峡外迁移民社会融合与稳定调查研究 研究报告类 国务院三峡办,四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 著作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 著作类 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著作类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第六届(2012)
共9项)
费孝通宁夏出版社
曾毅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郑杭生、李强 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林飞《中国社会科学》
刘铮、邬沧萍、林富德新华社《内部参考》1979中国人民大学
孙敬之 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胡焕庸、张善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祖云 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刘长茂主编 张纯元 副主
张志良主编甘肃科技出版社
童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何承金、赵学董 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风笑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竞能、吴国存 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李路路浙江人民出版社
瞿铁鹏上海人民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查瑞传 曾毅 郭志刚 主
马 戎 著同心出版社
朱国宏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郑杭生 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强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
孙立平 王汉生 王思斌 
朱 农 主编 王冰 副主
武汉大学出版社
张 彦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少杰 著唐山出版社(台湾)
林富德 翟振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宋林飞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张志良 主编 原华荣 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忠民 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邬沧萍 主编 郝虹生 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尹文耀辽宁省计划委员会采用
李强 著鹭江出版社2000年9月
关信平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郭志刚《人口研究》2000年1期
李路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丁建定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风笑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6期
刘少杰《社会学研究》1999年4期
丘海雄 陈建民 任焰《社会学研究》1998年4期
王桂新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张静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周晓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12月
李强著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
郭志刚等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采纳,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3月
郭于华《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贺雪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李路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卜长莉《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蔡禾《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洪大用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董晓萍、[法]蓝克利著中华书局2003年10月王琪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1年第4期刘少杰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胡荣著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4月
ns in the 21st Century:“De-politicization”of Ethnicity in China 论文类 Asian Ethnicity Vol.8,No.3(Oct 2
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刘少杰
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论文类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 梁玉成著作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10月 吴 毅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 刘 平出版社 2006年11月 邬沧萍主编
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蔡 禾、 王 进
作类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周 怡
报告类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07年11月 郑晓瑛、 陈 功、 宋新明、 张 蕾、 刘 岚出版社 2005年2月 卜长莉
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10月 王胜今研究》 2007年第3期 胡 荣》 2006年第4期 王天夫
告类 国务院三峡办,四川省人民政府移民办 2007年1月 宋子然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4月 刘爱玉
的一个实证研究 著作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 彭华民类 科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王桂新等
2020
20
20202020
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l.8,No.3(Oct 2007) 马 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